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宏观上的构造破碎现象,经常是野外确定断裂存在的标志.然而,有一些断裂带往往没有宏观的脆性破碎带,而是表现为塑性断裂或塑性变形带.这不仅给野外填图带来困难,也经常成为一些重大区域地质构造问题争论的焦点.现以西北地区两条著名的深大断裂带为例,扼要讨论塑性断裂和断裂的塑性变形带及有关问题.一、阿奇克库都克断裂该断裂由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命名,并作为晚古生代地槽褶皱带与中天山隆起带的分界.但另一些地质工作者认为,中天山地层仍属古生界(以下古生界为主),并且由于断裂迹象不明显,以致否认该断裂的存在.在新疆鄯善南部该断裂通过处在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都显示出清楚的直线状负地形影象.实地检查,断裂所在位置的沟谷一般宽200-500米,全为第四系覆盖(图1).沿  相似文献   

2.
宏观上的构造破碎现象,经常是野外确定断裂存在的标志。然而,有一些断裂带往往没有宏观的脆性破碎带,而是表现为塑性断裂或塑性变形带。这不仅给野外填图带来困难,也经常成为一些重大区域地质构造问题争论的焦点。现以西北地区两条著名的深大断裂带为例,扼要讨论塑性断裂和断裂的塑性变形带及有关问题。一、阿奇克库都克断裂该断裂由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命名,并作为晚古生代地槽褶皱带与中天山隆起带的分界。但另一些地质工作者认为,中天山地层仍属古生界(以下古生界为主),并且  相似文献   

3.
位于塔里木地块和柴达木地块间的阿尔金断裂,占据青藏高原北缘的2/3。阿尔金地区前寒系基底的组成、性质,历来被认为是解决我国西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性质及其对比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成为全球构造研究的热点,阿尔金断裂也倍受人们关注。由首席科学家崔军文承担的地质矿产部“八  相似文献   

4.
断裂造山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巍然 《地球科学》1989,14(1):9-18
  相似文献   

5.
郯庐断裂南段研究进展与断裂性质讨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资料,就郯庐断裂带是否南延与消失的原因,其与大别—苏鲁造山带交截形成的假位错效应,以及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等作了新的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郯庐断裂带是否为巨大的左行平移断层或转换断层。认为郯庐断裂带可能是在“古郯庐带”的基础上于早侏罗世重新活动、白垩纪强烈活动的地堑型枢纽断裂带。  相似文献   

6.
阿尔泰山活动断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军  李莹甄  汪一鹏  宋方敏 《地学前缘》2003,10(Z1):132-141
文中介绍了位于亚洲腹地阿尔泰山地区的活动断裂。中国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西南麓 )和蒙古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的东麓 )以NNW向大型走滑断裂为主 ,科布多断裂是阿尔泰山东麓的一条主要NNW向走滑断裂 ,长度近 70 0km。第四纪中晚期右旋走滑速率可达 6 10mm/a ,其上发现有长逾2 0 0km的古地震形变带。富蕴断裂则是阿尔泰山西南麓的一条主要NNW向断裂 ,中晚第四纪的走滑运动速率为 (4± 2 )mm/a ,在中国阿尔泰山的西端还发育规模相对较小的NNW向右旋走滑断裂 ,中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为 (2± 1)mm/a。中国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的西南麓 )还发育NWW向右旋走滑逆断裂 ,其规模相对较小 ,至中国阿尔泰山西端NWW向的额尔齐斯断裂具有明显的右旋走滑性质。蒙古阿尔泰山的南端则发育近东西向的左旋走滑逆断裂。在与戈壁阿尔泰山交汇部位 ,左旋走滑运动具主导作用。戈壁阿尔泰山发育的戈壁阿尔泰断裂带断续延伸可达 10 0 0km以上 ,目前的研究认为 ,其滑动速率为 12mm/a。其中的博格德断裂上 195 7年发生了戈壁阿尔泰 8.3级地震 ,形变带长约 2 5 0km。阿尔泰山活动断裂的规模、运动强度和强地震活动表明这里不仅受到遥远的印度板块北向推挤作用的影响 ,而且受到较近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或控制。  相似文献   

7.
赣江断裂与郯庐断裂接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研究断裂之间相互关系时发现,赣江断裂与郯庐断裂之间的关系与“限制”或“载接”等其它的复合现象有明显区别,由此本文提出了描述断裂带之间衔接关系的名词——“接合”。接合是指两条呈雁列的走滑断裂的相互作用对位于其间的横向断裂的改造。经过对赣江断裂与郯庐断裂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和数值模拟,发现“九瑞”接合区内由接合作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呈北北东—北东向纵贯东北、华北、华中三大地洼区。从地壳发展史及现阶段大地构造性质看,它是在地洼阶段继承历代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构造,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一条大陆型裂谷带。沿郯庐断裂又有许多次生的断裂,断裂附近有许多温泉,这些温泉有规律地排列在主断裂两侧,与主要构造线相一致,温泉一般出露在构造破碎带上,并覆盖有厚约10m左右的第四纪沉积物。为了探讨温泉水的补给源,笔者沿郯庐断裂北段的安徽、山东、辽宁采集了一些温泉水样品分析了氧和氢同位素组成(表1)。从表1可看出,δ~(18)O值-8.13‰~10.94‰,δD值-55.6‰~-76.98‰,前者的变化范围在±1‰,δD值的变化范围仅±10‰。为了进一步说明温泉水的补给源,笔者同时对该地区的井水作了氧和氢同位素分析(表2)。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证了断裂构造的有序性;用实例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有序现象即断裂构造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复杂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断裂组合的有序性--其形成过程(时间)与展布(空间)的统一、以及由一种断裂组合向另一种断裂组合的有序转变过程等;评述了前人断裂分类的主要成果;提出了断裂构造(定量)分级新方案;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有序过程,将断裂构造研究划分为"描述"、"体系-系统"和"网络"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论述了现今网络阶段断裂研究的基本特点与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研究了湘南的一条区域性大断裂—永耒大断裂。论述了该断裂的地质背景、断裂特征、形成机制及找煤意义。建立了区域内各构造体系的发育程序。对研究区域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沙地区第四纪断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镇寰 《地质论评》1987,33(6):571-576
本文以野外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长沙地区第四纪断裂进行了研究,指出本区有两组第四纪断裂,一组为北北东向,另一组为近东西向,前者均发育在早更新世地层中,后者均发育在中更新世地层中,其力学性质均为张性或张剪性,正断层,断距从数十厘米至10m不等。从第四纪断点分布的成带性推测长沙中部、湘江东岸分别存在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的第四纪断裂带,它们可能还有一些活动,目前属于大面积拱隆上升运动性质,断裂活动能量有限,很难导致六级以上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本文对第二松花江断裂展布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剖析,通过地质核查确定了断裂的展布位置和活动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证实了断裂活动结束了晚晚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油田断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中着重阐述了断裂封闭性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以断裂的力学性质和断裂两侧岩性对置情况为重点,同时结合断裂几何学特征、断裂活动强度、断裂形成时期与油气成藏期匹配关系以及断裂与构造应力场关系分析方法。半定量-定量研究新引入排驱压力分析、油藏描述技术-断层封堵量计算和断层泥涂抹计算以及断层封闭性模糊综合评判等新技术,将断裂评判为不封闭、封闭较好和封闭最好三种类型。不封闭的断裂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封闭较好和封闭最好的断裂遮挡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本文对第二松花江断裂展布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剖析,通过地质核查确定了断裂的展布位置和活动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证实了断裂活动结束于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中部高陡断裂发育,作为沟通多层系源、储、盖层的核心断层网络,对其构造变形特征的准确理解是认识其油气地质意义的关键,也是准确厘定其断裂性质的基础。本研究利用高精度三维连片资料,通过精细的层面、剖面综合构造解析,对川中地区高陡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准确厘定,对其断裂性质展开了深入探讨,得出如下结论:1)川中地区的高陡断裂,不论NWW-SEE向(或近E-W向)还是NE-SW向,不论Ⅰ级、Ⅱ级还是Ⅲ级,均具有显著的伸展变形分量。在剖面上,这些断裂产状陡直,呈板状斜列分布,具有正断层的一系列变形特征。2)证实川中地区的FI5、FI6、FI7、FI8、FI9及FNE01等主要断裂带存在走滑变形,且剪切变形机制均为右旋剪切。3)明确川中地区的大部分高陡断裂是加里东—海西早期发育并定型,部分在海西晚期—印支期复活的“右行张扭走滑断裂”。  相似文献   

17.
张津宁  张金功  席辉 《地下水》2012,(4):199-201
根据前人对阿拉尔断裂的研究调研发现目前对阿拉尔断裂的几何学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等方面,在断面的构造结构特征上研究欠缺,如断面的顶端构造特征,断面与两侧的岩层关系等。由于对阿拉尔断裂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以及资料上的差异,得出的阿拉尔断裂演化的结论也有所差异,建议加强对断裂断面结构及影响断裂发育的动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叠加断裂的概念,并按各期断裂活动的位置与强度、构造层次对其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信息论是我国近几年来在概率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应用于电法资料解释方面目前还处于尝试之中,至今未见到成功的工程实例或情报交流方面的论文,为便于推广计算地球物理新方法的应用,促进新解释方法的发展与完善,今将我们应用信息处理物探成果的实例作简要的报导。本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信息论的简要原理及计算方法与步骤;第二部分阐述了应用常规的电剖面方法是无法反映在软性地层之下的隐伏断裂带的发育特征,而信息提取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地质构造复杂条件下的断裂构造形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