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自明 《现代地质》2016,30(6):1303-1310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邵家地区沙四段勘探目标多、油气分布不均一且对油气成藏规律认识程度较低,给油气勘探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了能够直观地认识油气成藏差异特征,并可以快速方便地为油气勘探决策部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对研究区沙四段开展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研究。在立足于已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分层次对其油气成藏差异性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充分利用改进的区带与圈闭评价方法以及借助于统计挖掘等数学手段进行定量表征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油气成藏差异明显,油源、储层及运聚条件是影响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北部断阶带成藏条件优越,仍是主要的滚动勘探区,评价出的1类圈闭可作为优选的钻探目标;南部缓坡带成藏条件变化较大,通过加大勘探则有望成为油气资源接替区;西部断裂带成藏条件总体较差,勘探风险较高,局部可作为油气潜力区。开展的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可以有效降低油气勘探成本,深化油气成藏认识,对类似地区的油气效益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种油气圈闭组合勘探优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圈闭勘探以追求最小投入和最大利润为目的。针对在油气圈闭进行组合优化决策时缺少严格风险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问题,根据运筹学中最优化理论,在对圈闭进行合理地质储量计算和严格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圈闭勘探风险与获取地质储量的组合优化模型,实现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达到效用最高,使整个圈闭勘探在风险与收益间达到平衡。即在一定风险范围内,获得圈闭组合的地质储量最大;在地质储量一定时,圈闭组合的风险最小。对东营凹陷等地区储备圈闭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算法可靠,操作性较强,能为油气圈闭勘探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勘探效益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剩余油气资源不断降低.如何准确预测高勘探程度-成熟探区的剩余油气资源,成为石油投资者和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详细探讨勘探效益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勘探效益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剩余可探明储量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的剩余可探明储量约为6 773×104 t,仍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实践证明,由于勘探效益法合理回避了油气成因的机理问题,减少了资源评价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是全球重要的油气产区和最大的油气消费市场。亚太地区155个主要沉积盆地中,已有90多个盆地内发现了油气田或有油气发现,共发现油气田约6 900个。根据地理位置及构造特征等,亚太地区可进一步分为东亚分区、东南亚分区、澳新分区和南亚分区,约有131个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本文对亚太地区不同分区的油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含油气系统等)进行了总体分析与高度概括。在此基础上,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不同勘探程度盆地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对本地区各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亚太地区常规总油气可采资源量为673.7×108 t油当量,占全球的6.1%,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以重油、页岩油、油页岩、页岩气、煤层气为主,非常规油气技术总可采资源量390.4×108 t当量,占全球非常规油气技术总可采资源量的6.1%。根据待发现资源结果及盆地勘探程度,近海和深海勘探是将来的勘探热点:主要勘探领域为深海和成熟盆地新层系及岩性-地层圈闭等;海相三角洲体系是寻找天然气田的重要领域;东南亚弧后盆地群新生界湖相是页岩油的有利勘探领域;澳大利亚中部克拉通盆地群泥盆系-石炭系为页岩气的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油气资源评价一体化技术及软件实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资源评价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软件实现在国内外有所进展,但不同机构和学者对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的定位与内涵理解存在差异。本文作者结合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软件(PetroV)的实际设计与开发经验,阐述了对资源管理一体化、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及软件实现一体化内涵的理解、定位及关键技术。资源管理一体化源于对常规、非常规海量成藏信息的集成,落脚于基于不同评价对象与目标层次的石油资源有效管理,通过界定不同投资价值属性的勘探目标系列,实现对上游的油气资源评价、勘探规划与市场决策的全方位支持,真正体现对油气资源的投资价值管理能力;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全周期的资源量估算和储量评估为主线,支持从盆地到区带、到圈闭、到油藏,甚至单井的不同尺度资源评价对象构建、统一高效存储与评价活动的衔接,进而实现可持续、可调整、可回溯的油气资源一体化、动态评价过程;软件实现的一体化定位于数据集成、软件集成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支持复杂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领域基础中间件的设计与开发,利用统一数据模型(ST based KIDA)量化、串接、组织当下不同尺度资评对象的评价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能够融合盆地、区带、圈闭甚至开发阶段的主流资源(储量)全周期、可动态调整的油气资源评价过程。本文作者相信,经过多年的面向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软件与数据一体化技术研究、多轮次油气资源评价经验积累以及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地开展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7.
油气资源评价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软件实现在国内外有所进展,但不同机构和学者对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的定位与内涵理解存在差异。本文作者结合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软件(PetroV)的实际设计与开发经验,阐述了对资源管理一体化、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及软件实现一体化内涵的理解、定位及关键技术。资源管理一体化源于对常规、非常规海量成藏信息的集成,落脚于基于不同评价对象与目标层次的石油资源有效管理,通过界定不同投资价值属性的勘探目标系列,实现对上游的油气资源评价、勘探规划与市场决策的全方位支持,真正体现对油气资源的投资价值管理能力;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全周期的资源量估算和储量评估为主线,支持从盆地到区带、到圈闭、到油藏,甚至单井的不同尺度资源评价对象构建、统一高效存储与评价活动的衔接,进而实现可持续、可调整、可回溯的油气资源一体化、动态评价过程;软件实现的一体化定位于数据集成、软件集成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支持复杂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领域基础中间件的设计与开发,利用统一数据模型(ST-based KIDA)量化、串接、组织当下不同尺度资评对象的评价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能够融合盆地、区带、圈闭甚至开发阶段的主流资源(储量)全周期、可动态调整的油气资源评价过程。本文作者相信,经过多年的面向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软件与数据一体化技术研究、多轮次油气资源评价经验积累以及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地开展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8.
在濮册陷桥口地区是具有30年勘探开发历史的老区。面对老区产量逐年递减、新区资源难以接替的被动局面,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滚动勘探开发的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对区带资源潜力、储集层条件、油气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及圈闭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重新研究构造,找到了一批新的油气聚集有利区块及可能的含油圈闭,初步钻探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七大含油气陆相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总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研究工作开展2年以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认识:德令哈断陷内大面积分布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盆地东部石炭系具有生烃能力;盆地北缘东段红山地区地震勘探采集到较好品质的资料;狮子沟地区天然地震勘探得到初步成果;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确定了狮子沟构造的深层构造.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盆地东部石炭系评价的力度,深化狮子沟、红山、德令哈等地区深层构造的研究及圈闭资源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灰色预测系统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平  任春  夏响华 《物探与化探》1999,23(2):107-1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区油气分布规律.灰色关联度预测是新的油气化探异常圈定方法,可以提高油气圈闭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七大含油气陆相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总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研究工作开展2年以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认识:德令哈断陷内大面积分布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盆地东部石炭系具有生烃能力;盆地北缘东段红山地区地震勘探采集到较好品质的资料;狮子沟地区天然地震勘探得到初步成果;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确定了狮子沟构造的深层构造.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盆地东部石炭系评价的力度,深化狮子沟、红山、德令哈等地区深层构造的研究及圈闭资源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开采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油气供需矛盾、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同时有力推动了能源结构战略转型。但同时也对能源地质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有机质成熟度是油气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不同成熟阶段的有机质会对应产出不同成因、不同性质、不同质量的油气,如何准确评价沉积有机质成熟度是当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前人在科研实践工作中从光学、化学、谱学等角度提出了适用条件各异的成熟度评价方法,在部分地质环境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已有的成熟度指标多受测定方法原理的制约导致其适用性不同程度受限(肖贤明等,2020),制约了油气资源的高质量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西部某盆地的实际情况,以文献调查和专家咨询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圈闭地质条件评价标准;对圈闭地质条件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融地质风险概率法,加权平均法,综合指数法,功效评分法,兼容度极大化法,兼容度、差异度极大极小化法干一体的圈闭地质条件评价方案及其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构造圈闭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从而降低勘探风险,提高油气勘探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为此首次开展了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的专项研究。油气资源评价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针对不同勘探程度采用不同评价方法,高勘探程度盆地采用发现过程法,中等勘探程度采用主观概率法,低勘探程度采用类比法,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汇总。针对世界不同储量分类体系,采用4类储量增长函数预测了全球到2030年的已知油气田储量增长量。对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采用体积法与类比法,评价了全球重油、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6个矿种的地质资源量与可采资源量。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仍然巨大,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合作,分享世界油气资源。这是中国首次对全球开展系统的油气资源评价,获得了自主评价的盆地、大区及全球的油气资源量,分析了资源量的分布与特点,指出了未来的潜力与方向,为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和国家制定能源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延吉盆地油藏上的放射性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放射性测量在油藏上的异常特征反映了油藏储层的特征,所以通过放射性测量可以指示油藏的有利位置,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提供信息.从延吉盆地进行的瞬时氡气测量、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及伽马能谱测量的综合曲线出发,分析了油藏上、圈闭边缘及外侧的放射性异常特征,从而得出在油层上放时性异常特征为放射性低值,在圈闭边缘以外其放射性异常特征为放射性高值,并通过已知井进行了检正.由此提出可在构造圈闭的有利地段,利用简便的放射性综合测量对延吉盆地的勘探布钻进行指导,从而对延吉盆地的油气资源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岩性圈闭地质风险评价原则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油气勘探理论和圈闭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在建立岩性圈闭地质模型时,对岩性圈闭的地质风险评价应分3个层次进行,即圈闭的成藏环境、圈闭自身的成藏条件和圈闭可靠性的评价,从而得到圈闭的含油气性系数或圈闭的地质风险系数.在分析圈闭自身的成藏条件时,应对传统的"生、储、盖、运、圈、保"进行分类和归纳,利用圈闭获得油气的能力、圈闭的储集能力、圈闭的后期保存条件"三要素"对岩性圈闭的含油气性进行评价.运用该评价系统对西部新区塔里木、准噶尔盆地中的储备圈闭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均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含油气区带评价是油气远景评价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对塔北地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据塔北地区圈闭类型及分布规律,本文划分出9类(18个)含油气区带。综合地质评价得出最有利区带6个,有利区带10个、较有利区带2个。近期勘探应集中在库喀含油气区带、牙哈含油气区带、阿克库勒中生界背斜圈闭区带、阿克库勒石炭系复合圈闭区带、波斯坦石炭系构造圈闭区带和阿克库勒地区古生界潜山、岩溶圈闭区带等6个最有利的区带上。  相似文献   

18.
氧化还原电位油气性信息灰色ART聚类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氧化还原电位油气信息的灰色性^「1」,提出了对勘测的氧化还原电位信息进行关联滤波灰色神经网络ART聚类评价方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托库研究区,应用采集的自然电位信息用该方法进行处理,圈定了4个油气圈闭区。其中③号油气圈闭区已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方法对所有物化探勘探信息进行圈闭含油气性评价时都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断层构造圈闭是目前近海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定量评价断层的封堵性有助于提高勘探成功率。对当今国内外断层封堵分析方法与技术发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泥岩断层泥比(SGR)方法在断层封堵的风险评价中最为常用和有效。应用SGR方法,分析了东海某构造区的断层封堵性并进行了烃柱高度的定量计算。分析结果与实际钻探一致,表明利用SGR估算封烃高度适用,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在许多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展现良好勘探前景。然而,盆地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与勘探实际、储量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常规、非常规领域的石油资源潜力亟待落实。在解剖盆地石油成藏条件,分析成藏控制因素,总结不同地区、不同层系成藏模式及其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质评价参数研究,优选评价方法,重新评价盆地资源潜力,梳理了盆地有利的勘探方向。评价结果显示:盆地常规、非常规石油资源量近100×10~8t,综合探明率约为27%;剩余待探明石油资源量近55×10~8 t,主要分布于富烃凹陷斜坡区的二叠系—三叠系、盆地深层及凹陷周缘低勘探程度的凸起构造。未来应围绕盆地这3个领域,加大勘探力度,同时依托技术进步,努力拓展页岩油等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低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