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制作了太阳系的几个主要的大行星,现在我们来制作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在制作太阳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太阳的结构:太阳结构分为内部和外部。太阳内部是无法观测到的。外部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光球层就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太阳圆面,它看上去是一个光滑的球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考虑太阳的外层大气,即日冕,为什么会这么热,超过一百万度,而太阳的表面(光球)温度却只有6000℃。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联合建立的太阳和太阳风层观测台(SOHO)的资料表明是磁能加热了日冕。斯坦福空间研究所的艾伦·蒂特...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从太阳光球向日冕传输磁能和磁复杂性的过程。活动日冕,作为由电磁场和粒子组成的系统,其唯一的开场表面是太阳光球。光球层等离子体的运动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是造成磁能和磁复杂性向日冕传播的主要根源;同时,光球上的耗散过程也对日冕磁能和磁复杂性的积累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讨论了从太阳光球向日冕传输磁能和磁复杂性的过程。活动日冕,作为由电磁场和粒子组成的系统,其唯一的开场表面是太阳光球,光球层等离子体的运动和磁场的相互作用,是造成磁能和磁复杂性向日冕传输的主要根据;同时,光球上的耗散过程也对日冕磁能和磁复杂性的积累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日冕环与太阳耀斑章振大日冕环的发现和分析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范围可从色球层与日冕之间的过渡层顶部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日冕由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所组成,其中主要是质子,高度电离的离子和高速的自由电子。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以上。...  相似文献   

6.
太阳是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发生在日面上的剧烈爆发性活动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灾难性后果.包含太阳耀斑、暗条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在内的太阳爆发活动是同一物理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其能量来源于爆发前储存在日冕中的磁场自由能.因此,了解日冕磁场的3维结构是理解太阳爆发的触发机制以及活动区的稳定性等现象的前提.由于观测技术限制,目前尚无法对日冕磁场进行常规观测,因此发展了多种利用可常规观测的光球磁场来重建日冕磁场的方法.主要评述近10 yr来各种日冕磁场重建方法在研究太阳爆发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势场方法和格林函数解构造了三维日冕磁场.相关的边界条件是所观测的光球磁场以及光球上2.6个太阳半径的开放场(源表面).所用的光球数据来自高精度的MDI/SOHO观测(2″/像素,1桢/98min).这种外推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太阳大事件在大尺度上的可能触发机制.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分析了活动区NOAA9077的外推日冕场,发现它们的形态与EIT/SOHO的日冕观测相符很好.结合全日面Hα演化,我们推测来自活动区9082的一次激波扰动应该是导致2000年7月14日大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触发原因,该扰动沿着外推所得到的一个磁环系统直接传到大耀斑爆发位置.  相似文献   

8.
用势场方法和格林函数解构造了三维日冕磁场,相关的边界条件是所观测的光球磁场以及光球上2.6个太阳半径的开放场(源表面),所用的光球数据来自高精度的MDI/SOHO观测(2″/像素,1桢/98min),这种外推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太阳大事件在大尺度上的可能触发机制,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分析了活动区NOAA9077的外推日冕场,发现它们的形态与EIT/SOHO的日冕观测相符很好,结合全日面Ha演化,我们推测来自活动区9082的一次激波扰动应该是导致2000年7月14日大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触发原因,该扰动沿着外推所得到的一个磁环系统直接传到大耀斑爆发位置。  相似文献   

9.
屈中权  丁有济 《天文学报》1996,37(2):201-211
一种根据斯托克斯轮廓分析推导太阳矢量磁场和热力学参量的空间三维结构的新方法在本文中提出.在不考虑散射和原子偏振的假设下,该方法由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操作分别作用于太阳大气中一层或二层斯托克斯轮廓组成.这三个操作构成一个运行单元.将此单元运用到从表面到光球底层所划分的大气层格点,然后对扫描区所有的点应用同样的程序便可获得太阳上观察区的矢量磁场和热力学参量的空间三维结构.文中给出了相应的流程图和三个操作的详细描述,并用简化了的程序对理论轮廓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此方法能较满意地导出矢量磁场尤其是磁场强度的三维空间结构,而热力学参量结构的推导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太阳光球温度(常用开氏温标)约为5000度左右,光球上面的色球温度从底部的5500多度上升到顶部的几万度。按理说太阳的热源在日核,越往外温度应越低才对,为什么色球的情况相反呢?更有甚者,色球外面日冕的温度高达200万度。日冕为什么会有如此高温呢?这至今还是一个科学之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我们对太阳宁静区光球和色球磁场进行了观测。日面中心到边缘的观测表明,太阳宁静区中的小尺度磁结构在从光球到色球的扩展过程中变化不大。日面边缘的观测表明,小尺度磁结构的水平分量在光球和色球都不大。对极区和赤道边缘纵向磁场的比较发现,极区磁场与赤道边缘磁场有着不同的磁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天空实验室观测期间,用白光日冕照相观测太阳日冕区,发现多数瞬变过程是以环状形式发生质量喷射.从太阳表面上二个太阳半径到六个太阳半径的观测范围内,测得环状瞬变过程前导边缘的运动是加速运动或者等速运动.这些日冕瞬变过程是细长的环,环的根部固定在太阳表面上.Dulk等人用白光观测和用无线电米波观测日冕瞬变过程时,比较了日冕环中的各种能量密度,得出结论:在日冕环中磁能密度大约是热能密度的十倍,磁能密度稍大于动能密度.Gergely等人也得出类似的结论.由此说明:在日冕环朝外运动时,磁场是控制日冕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太阳磁场是研究太阳物理的关键。目前对太阳磁场的精确测量只限于光球层。对日冕磁场结构的了解,则多是以观测的光球磁场作为边界条件,在某种理论模型下进行外推。势场模型、线性无力场模型和非线性无力场模型是无力场假设下的三种理论外推模型。文章介绍了太阳磁场理论外推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和对三种模型中使用较多的外推方法,列举了它们在天文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同时也简略讨论了外推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CME是(Coronal Mass Ejection)的缩写,意为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耀斑爆发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剧烈的活动现象了。CME则是太阳日冕层中规模比太阳耀斑还大许多倍的活动现象,或者说是尺度最大、最壮观的爆发现象。从物理意义上讲,CME是从太阳向外喷射出的庞大等离子体和磁场结构,是日冕和太阳风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综述了太阳大气中的小尺度活动现象,并给出了详细的统计结果。小尺度磁场的对消激发小尺度活动现象。这些磁场显著影响太阳大气的结构和动力学特征,这产场影响能量从小阳大气的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如这些磁场影响能量从太阳大气的低层向高层传输,针状体动力学(小尺度磁活动)能够把物质从光球输送到日冕,及小尺度磁场对消产生的X射线亮点等等。近几年,大多数太阳物理学家认为小尺度磁场对  相似文献   

16.
在太阳光球表面出现的磁亮点是目前观测手段能够分辨的最小磁结构,也被认为是日冕中的磁绳在光球足点运动的可靠示踪者。磁亮点的尺度约为100~300 km,寿命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磁亮点被观测到不仅具有漩涡运动现象,还有很强的振荡现象。磁亮点是在磁通量管的对流坍缩过程中形成的,这已被观测和数值模拟所验证;磁亮点的运动导致其所在的磁通量管产生振荡,或者与其他磁通量管发生扭绞。理论上认为,这些振荡会以波的形式向色球和日冕传送能量,而磁通量管之间的扭绞会在色球和日冕中发生磁重联并释放能量,从而加热色球和日冕。为了解开日冕加热和色球加热等未解之谜,对磁亮点的研究显示出它特殊的重要性。对磁亮点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观测证据、光球磁亮点和太阳大气其他亮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磁亮点对日冕加热贡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专门的望远镜可看到,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其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带有强磁场的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人类发现黑子已经有几千年了。黑子数目的多寡变化具有周期性,平均周期约为11年。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得黑是因为比起光球来,它的温度要低一、二千度,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它就成为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亮光的、暗黑的黑子了。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了一次太阳低层大气磁场重联触发的喷流事件.这次喷流发生在2014年8月1日,爆发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活动区12127边缘的一个卫星黑子处.该喷流爆发包括日浪、紫外喷流、极紫外高温和低温喷流.大熊湖太阳天文台(Big Bear Solar Observatory,BBSO)的Goode Solar Telescope (GST)高分辨率氧化钛(TiO)谱线的光球观测显示,喷流爆发过程中,卫星黑子一直衰减.到喷流结束,卫星黑子面积共减少了80%.在此过程中,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日球磁场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 HMI)的视向磁场观测表明,该卫星黑子对应的负极磁场与相邻的正极磁场发生明显对消,产生喷流足部亮点.根据SDO卫星太阳大气成像仪(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 AIA)的多波段观测,该足部亮点首先出现在紫外1600?波段.待紫外(1600?)喷流从紫外足部亮点顶部向上喷发,在极紫外波段也观测到相应的亮源.随着足点源亮度突然增强,有明显的极紫外低温喷流和日浪从足部亮点侧面喷发.从GST的高分辨率Hα图像上,可见日浪由许多精细纤维组成,这些纤维扎根在足点源的东南侧.根据从光球层过色球层再到日冕层的多波段高分辨率观测,色球中下层的磁场对消触发了这次喷流事件.向上喷发的物质流可以携带能量进入上层大气,并加热上层大气.研究结果表明,低层大气磁重联可能对解决日冕加热问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地日冕物质抛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冕物质抛射,作为太阳大气中频繁发生的极为壮观的活动现象,越来越受到太阳物理学家的关注。其中一类特殊的抛射事件--对地日冕物质抛射,通常与大的地磁暴、行星际激波和高能粒子事件相伴生,具有强烈的地球物理效应,是影响空间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概括了对地日冕物质抛射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与对土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相联系的光球向量磁场演化的观测研究成果,并由典型事件探讨了暗条爆发、耀五等剧烈太阳活动和对地日冕物质抛射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最为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经典的太阳耀斑被定义为色球谱斑的突然增亮现象。后来人们又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群中或周围观测到突然增亮现象,人们称它们为白光耀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观测设备也不断改进和更新,对太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