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用于地震预报研究的台站地应力方法,有振弦法(即钢弦法)和电感法(亦称压磁法)。其中以电感法最为普遍。 这种方法是将水平方向互成60°(或45°)角的电感探头,下到几十米乃至百米以上的钻孔中,定点、长期、连续地测量电感探头的电感变化量。因电感探头紧密的与钻孔  相似文献   

2.
零讯     
四川省地震局研制出电阻式地应力仪由中国四川省地震局组织研制的 YD-Ⅲ型电阻式地应力仪,是在连续七年的观测实验中,经多次改进后逐步定型的。仪器系统主要由 YD-Ⅲ应变测试仪和 DY821H、DY823H 型探头(包括施工安装技术)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测试仪采用感应分压器式电阻电桥和高导磁罐形磁性瓷磁路材料,从理论和实践上较好地解决了这类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和零漂问题。探头采用弓形弹性元件,用丝式应变片作传感器,应用时效稳定处理,密封防潮技术、支撑埋设和沉砂预加围压等多种独特的工艺措施。经同行专家和由多方面技术代表组成的鉴定、测试组审定确认:该仪器系统分辨率高达0.5με;配用成套探头在四川省西部地震区作应力场变化观测时,其应变灵敏度可达10~(-7)量  相似文献   

3.
梁式传感器地应力自记测试系统,是测量钻孔三个直径变化的仪器,机械斩波放大,可见记录。应力是根据钻孔直径变化,用弹性理论推导出的公式计算而得到的。经初步试用,测试系统性能良好,能满足地应力相对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断层对钻孔地应力测量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获得初始地应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地应力测量,但在地应力测量打钻的过程中,初始地应力会遭到破坏,使得测量值与实际初始地应力值有差别.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研完了断层对打钻前后地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考虑因素包括断层的力学性质(弹性模量、泊松比)、断层到钻孔的距离、边界应力、复合断层.研究表明,断层泊松比对初始地应力的变化影响很小,不是影响初始地应力变化的敏感因素.断层弹性模量、断层到钻孔距离、边界应力、复合断层是影响初始地应力变化的敏感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钻孔地应力测量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钻孔法测量地应力时,传感元件测量的是钻孔的径向位移,得到的数据是井下传感元件的电学值,目前采用的压磁型探头,得到的数据是元件的电感值。当元件夹角为45°时,由元件测值的变化来计算σ_1(最大主应力)、σ_2(最小主应力)和ψ(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公式如下υ: 元件测值的变化(L_2—L_1)除以元件的灵敏系数K得“记录应力值”S(K由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李德成 《内陆地震》2000,14(3):286-288
引言SD- 型自动测氡仪是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生产的对氡进行全自动测量、打印的自动化观测仪器。笔者曾根据使用该型号仪器时遇到的问题做过一系列实验 [1 ] ,得出的结论是 :氡探头的灵敏度对断层气氡的测值有很大影响 ,在同样的条件下测等量的氡气 ,灵敏度高的氡探头测得的值高 ,而灵敏度低的探头测得的值较低。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 ,笔者对库尔勒地震台自动测氡仪 2个氡探头的灵敏度及 A测孔的气氡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1 氡探头的检查值与灵敏度SD- 型自动测氡仪的氡探头配有 α片状固体检查源 ( Pu2 39) ,是用来…  相似文献   

7.
钻孔应变观测的标定问题有两层涵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可以认为实际标定是相对室内标定而言的.室内标定是对仪器(元件)的标定,标定结果是元件的灵敏度,即观测读数R与实际孔径相对变化S的比例系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虑了元件预加接触压力、套芯应力解除和元件率定等手续,对采用接触预压式元件的钻孔变形法地应力测量的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得出了孔壁折算位移的精确公式,从而揭示了初始接触压力、套芯解除半径和率定实验的试件大小等因素对折算位移的影响。文中对围压率定法优于哈斯特率定法的原因作了进一步解释;还讨论了围压法率定中围压室隔层对围压传递的影响。文末提出了恰当使用这种地应力测量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钻孔对初始应力场扰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应力测量是获得初始地应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地应力测量打钻的过程中初始地应力会遭到扰动,岩体在打钻后出现卸载现象,初始地应力重新分布,使得测量值与实际初始地应力值有差别.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钻孔地应力测量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岩体的性质、边界应力、断裂在钻孔过程中对初始地应力变化的影响,并总结影响初始地应力变化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站在展览会的钻孔应变地震仪旁,只要用手摸一摸装有探头观测井的水泥模型,仪器的记录笔立即记录下这一震动的微小变化.不少参观者称赞:这仪器真灵!钻孔应变仪可以摸到地球的“脉搏”,把它的探头放入观测井下、岩石中或土层里,就能记录地层应力的微弱变化、地震波和地脉动信号.据介绍,钻孔应变仪灵敏度高达10~(-11)量级,即使在1公里长的地段地下岩石缩小或伸长一根头发丝宽,它也能测出来.深井地声仪是地球的“听诊器”,是一种频带极宽的高灵敏度大动态地震仪.  相似文献   

11.
用于地层应力—应变观测的压容式钻孔应变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国家地震局地应力专业会议确定,我国除研制体积式应变仪外,还要研制能检测形状应变分量的钻孔应变测量系统。该系统的灵敏度及稳定性指标应保证它至少可检测到应变固体潮信息。  相似文献   

12.
短期地震预报需要灵敏的仪器,用以测量震前微小的应力、应变的异常变化。业已证实,设置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仪器,对于所要测量的异常来说,噪声太大。目前公认,即使有一种可靠地进行地震预报的仪器,但为了将背景干扰降低到预期的前兆信息以下,需要把仪器放在足够深的钻孔中。为了在钻孔中得到最大的信噪比,我们进行了试验。在加利福尼亚州Hi Vista附近莫哈维沙漠中一口592米深的钻孔里,我们观测到了固体潮引起的幅度大于10厘米的水位变化。消去气压和固体潮应力的影响,得到的日体积应变率的灵敏度为10~(-9)到10(-10)。假如震前应变信息确实存在,那么进一步改进是有可能的。显然,用设置在各钻孔约1000米深处的仪器系列,可以成功地预报地震。  相似文献   

13.
水压致裂法测应力方法比较简单,又不需要弹性模量、抗张强度等岩石力学参数以及精密的电子传感仪器,故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钻孔内任意深度的现场地应力测量。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如富含水或高应力状态的区域、多孔隙或破裂岩石区域等,此法亦能适用。它测定的一般是几米长度范围内的平均应力,很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地震地磁观测系统中广泛应用CHD型核旋仪进行地磁场强度测量。这种仪器较之机械式磁力仪,其优点是灵敏度高,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无太大的零点飘移,可直读地磁场强度。但是,CHD型核旋仪的实际工作温度范围远远超过了原设计指标。为了提高观测资料的质量,弄清CHD型核旋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工作性能,我们在实验室将CHD型核旋仪(不包括探头部分)放在高、低温箱里,测定了晶体部分BW_3型石英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括总结了我国近些年来在钻孔应力—应变观测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及存在的一些困难,讨论了地应力相对测量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前沿课题。只要继续加强观测方法及仪器性能的基础研究,在重点台站开展对比观测等实验研究,就能使这一前兆手段达到新的水平,取得更有实用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最近研制出87型钻孔数字测温仪。该仪器主要由感温探头,测量电路、A/D转换、小数点驱动、显示、编码、打印接口和打印机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感温探头和测量电路将被测温度变为模拟电压信号,经A/D转换和小数驱动电路又转变为数字量字段码,一路送显示器直接显示出被测温度数值,另一路送编码器,将字段码转  相似文献   

17.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绝对标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标定问题有二层涵义: 在第一个层面上, 可以认为实地标定是相对室内标定而言的, 是对仪器(元件)灵敏度的标定, 称为相对标定; 在第二个层面上, 由测值换算出孔径相对变化以后, 还要利用理论固体潮等依据对与钻孔周围介质的弹性有关的参数进行标定, 从而给出应变变化, 称为绝对标定。 文中提出了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绝对标定的新方法, 并以昌平台RZB-1型钻孔应变观测为例进行实际应用, 取得了相当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方向的3个钻孔内进行常规水压致裂试验测量三维地应力的基础上,引入原生裂隙重水试验测量,提出了3种三维地应力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这些测量方法能适用于各咱布置形式的单孔,双孔和多孔的测量,其中的两种方法也适用于深钻孔的三维地应力测量。  相似文献   

19.
地应力场的不均匀分布是地球科学非常关心的问题,远场差异构造应力及介质本身的不均匀性对地应力场的不均匀分布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弹性力学理论,以地球科学的包体-地层系统为例,推导了边界差异构造应力条件下包体-地层系统位移场和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将远场差异构造应力分解为均匀构造应力和偏构造应力两部分,通过边值问题的一般求解方法,分别得出了这两种情况下的理论解.通过将两部分理论解叠加,得到了边界差异构造应力条件下包体-地层系统的位移场、应力场和连接载荷.通过推导的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进行比较,两者非常一致.通过分析包体-地层系统、材料参数、几何尺寸、远场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等因素对包体-地层位移场和应力场分布的影响,可以用于探讨钻孔应变等包体应力(应变)计观测的地震应变阶、慢地震、地震孕育、火山喷发、地球自由振荡、地震波等现象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远场地应力的分布主要受控于边界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包体内部,应力场基本是均匀分布的;而在包体附近,由于介质差异,地应力场的不均匀性非常显著,并且有一定的优势方向,对地应力集中部位的分析为钻孔应变观测等地球动力学研究手段提供了基础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是当今国际上地壳岩石应变相对测量的主流方法,由于应变需在岩石、水泥和仪器钢筒等3层介质中传递,故与无孔岩石不同,观测系统存在附加应变场,测得的面应变与剪应变并不等于钻孔围岩的真实应变,分别需要一个传递系数与之关联,所以分析外加应变向探头的传递过程很有必要。根据双衬套理论,推导出平面应力作用下岩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