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广西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弄清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对于岩溶地区规划中心城区建设布局,特别是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属于岩溶发育分布区。论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高密度电法及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地质调查,分析了岩溶发育类型与岩性及岩性组合、水文地质单元、埋藏深度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总结提出了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主要以浅表的融县组、桂林组为主,在褶皱轴部,或断层影响带内,在垂直节理裂隙和缓倾斜层面裂隙组成的裂隙系统中,岩溶发育较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段岩溶发育强;在低平谷地中的分水岭处岩溶发育亦较强烈;在水文网长期摆动的地段地面以上岩溶发育程度强烈。  相似文献   

2.
徐州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文章通过对以往岩溶地面塌陷勘查工作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揭示了徐州地区裸露型岩溶和覆盖型岩溶的分布规律及历史上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塌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1)塌陷受废黄河断裂带控制,离废黄河断裂带越近岩溶发育越强烈,离废黄河断裂带较远的部位岩溶发育明显减弱;(2)塌陷主要分布于浅部岩溶强烈发育地段的奥陶系灰岩中,少数分布于寒武系灰岩之中;(3)塌陷集中分布在古河道形成的,砂性土单层结构地段,少数分布在砂性土-黏性土双层结构地段;(4)塌陷全部位于岩溶水开采降落漏斗内。结合岩溶塌陷的时间与地下水的动态活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全面分析地面塌陷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古河道与废黄河断裂带的重叠部位为岩溶地面塌陷发生的有利部位,但最终发生地面塌陷则是人类工程活动过程引起岩溶水位剧烈波动——大幅、快速下降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徐州市今后进一步防治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提供地质科学依据,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蒙自市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蒙自市草坝东山区三叠系中统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表出露岩性单一,岩溶现象强烈发育。通过野外岩溶形态、岩石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的调查,对草坝东山的岩溶形态进行统计;并进一步研究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岩溶发育与岩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含灰岩的三叠系永宁镇组岩溶最为发育,含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的三叠系个旧组岩溶发育较弱。岩溶总体发育方向与裂隙发育的优势方向一致,岩溶洞穴成层发育,塌陷的排列、落水洞的展布和倾斜方向、漏斗、洼地的长轴方向均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岩溶发育具有强度不均一性,区内岩溶发育大致分为3带即垂直入渗带、季节变动带、水平径流带。  相似文献   

4.
探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气候对徐州地区岩溶水富集规律的影响,指出碳酸盐岩是岩溶、裂隙产生的岩性基础,地质构造控制着岩溶、裂隙发育,地貌、水文气候是岩溶水富集的储存、补给条件。对徐州地区岩溶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达到确定岩溶水富水地段位置的目的,对其他地区岩溶区找水有着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洪煦 《中国岩溶》1984,3(2):156-163
<正> 本文系据湘省近二十年来在碳酸盐岩岩溶区兴建公路桥梁,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所获实际资料,经综合分析研究,归纳了岩溶桥基工程地质类型及其特征,借以指导桥位选择和评价,及岩溶的处理和营运安全。湘省碳酸盐类岩石分布较广,约占全省面积的28%。碳酸盐岩经受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产生各种溶蚀裂隙、溶沟溶槽、溶洞等岩溶现象。由于受岩性、地质构造、水动力条件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在建桥的不同河谷地段,岩溶发育特征各异,空间分布规律复杂。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1)
分析区域岩溶发育的形态、分布及特征,总结了洪坪岩溶发育规律,指出岩溶发育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空间分布是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结果。岩性决定了岩溶发育的强度,本区岩溶主要发育于寒武系清虚洞组的灰岩和高台组的白云岩中,灰岩中的岩溶形态主要为岩溶管道和溶洞,白云岩中的岩溶形态为溶蚀裂隙和溶孔。地形和构造控制了岩溶的走向,如1号地下河,它的空间结构及延伸方向是受凯德场背斜和凯本压性断裂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花山镇发生多起岩溶地面塌陷,而对该地区岩溶发育规律研究较为薄弱,故本次利用《广东省广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 000)》项目平台,以"点面结合"为手段,采用野外调查配合钻探、物探等方法研究花东镇、花山镇南部冲洪积平原岩溶发育规律、规模及成因。研究表明,本区属于岩溶强发育区,主要为埋藏型岩溶,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特征等因素控制,人类工程活动通过改变地下水平衡,促进岩溶的发育。地形地貌和标高控制研究区岩溶的纵、横向发育,纵向上主要分布在-15~-10 m标高段,向上下两侧依次递减,横向上一般分布在地势低洼地段。而在相似地质环境条件下,岩溶发育的规模及数量与Ca2+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岩溶塌陷是长江经济带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开展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布、成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对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研究成果,从岩溶环境特征、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和机制、发育及分布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易发区面积约25.4万km2,有记录的岩溶塌陷灾害2146处,矿山疏干排水、抽水、工程施工等是这一地区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具有以下发育分布规律:一是具有区域性和地带性的分布特征;二是发育地层一般为均匀状纯碳酸盐岩,沿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等岩溶洞隙密集发育带分布;三是多发生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河流两岸等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水动力条件易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段;四是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塌陷的规模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为了降低岩溶塌陷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影响,本文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结论】长江经济带岩溶塌陷分...  相似文献   

9.
某电站位于玉树县西南部的子曲河下游,属澜沧江二级水系,坝址区碳酸盐岩较发育,有良好岩溶发育的物质条件。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地质勘探资料,论述坝址区岩溶发育形态、规模及空间展布特征,探讨岩溶发育规律。并结合钻孔压水实验,分析坝址岩体的透水性及岩溶发育特征与岩体透水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溶发育特征方面,岩溶发育明显受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岩溶发育具有垂向分带性及分布不均匀性的特征;在岩体线溶蚀率与透水率相关性方面,钻孔溶隙发育的孔段,岩体透水率与线溶蚀率相关性较差,岩溶裂隙不发育的孔段,岩体透水率则与线溶蚀率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学示踪技术探查深部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虎维岳  郑刚  闫兰英 《中国岩溶》2010,29(2):205-211
基于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与化学示踪剂在岩溶含水介质中的运移扩散规律,提出了 几种常见的示踪剂浓度分布曲线类型,并研究了它们与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为了检验化学示踪技术探查岩溶发育特征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山东丘集煤矿 为例,通过地面钻孔投放示踪剂,利用井下放水孔作为示踪接收点,研究了煤层下伏奥陶系 灰岩含水层隐伏岩溶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矿区深部奥陶系灰岩强岩溶发育带呈现出由西北分别向东和向东南延伸的“人字”型分布规律,矿区其它区域则以相对均匀的裂隙溶隙弱岩溶发育特征为主。通过与已有水文资料对比,矿区岩溶的发育与分布与奥陶灰岩含水层钻孔涌水量大小及其分布相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1)
岩溶地层的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节理裂隙、断块运动等控制。本文以长沙市煤炭坝地区为例,以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岩溶构造条件等为研究基础,深入剖析区域构造运动与岩溶地层裂隙发育关系,确定区内岩溶构造与岩溶发育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内构造运动分为四个期次:前期造山运动、中期构造挤压破坏、后期区域断陷下沉、近期相对抬升,四个阶段的构造历程造就区内复杂的岩溶发育基础条件。结合前人资料分析提出:研究区内岩溶发育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运动作用明显,印支期花岗岩侵入,造就区域复式向斜轮廓,并形成区域断裂带,随之影响岩溶发育深度,向背斜褶皱带岩溶强发育特征明显;北东侧洞庭盆地的断陷沉降以及研究区的相对断陷及抬升,导致东部埋藏型岩溶区的岩溶强度总体自西向东变弱,而在北部及背斜中部地段加强,并形成地表径流主方向,从而形成了沿水系发育的岩溶增强带。  相似文献   

12.
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孕灾条件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区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由南而北、自西向东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孕灾地质背景及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发育特征的差异。西部中高山峡谷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活动断裂发育且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大、泥石流相对发育、沿构造线和河流线状分布的特点;南部低中山及岩溶发育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及岩性较复杂,碳酸盐岩极为发育,采矿活动强烈,以地面塌陷相对发育为主要特点;北部红层丘陵区地质构造及岩性简单,地形起伏小,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类型单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上具有面上松散分布、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岩溶地面塌陷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揭示其发育规律及进行危险性评价,充分收集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成果,结合基本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碳酸盐岩的发育情况、分带特征,得出岩溶地面塌陷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探明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武汉市三环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量化理论得出研究区的危险性等级分区类型:高危险区、较高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低危险区、非岩溶区。综合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及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各部分区域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工程建设和灾害治理。?  相似文献   

14.
贵州荔波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荔波位于云贵高原岩溶向广西岩溶丘陵和孤峰岩溶平原过渡的岩溶斜坡地带。区内岩溶洞穴极其发育,岩溶洞穴(在时空分布上受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对地层岩性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特点,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方向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的控制,表现出极强的方向性。本文主要依据洞穴的形成条件、洞穴空间展布的控制特征以及洞穴沉积物的特征等,论述了区内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5.
广花盆地南部金沙洲岩溶演变及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多种物探手段,在查明金沙洲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金沙洲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发育的分布规律,并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表明,金沙洲大面积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受到矿物组分、结构构造、机械破坏、溶蚀面积和溶蚀率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受断裂构造影响越强烈部位,岩溶越发育,沿断裂两侧各100m范围内,单孔岩溶率、单个溶洞高度及溶洞发育层数均明显强于外部范围;总体上,石磴子组及壶天群灰岩岩溶属中等-强发育等级,大塱山组泥质粉砂岩岩溶属弱发育等级;纵向上,灰岩岩溶发育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呈递减态势,而可溶性泥质粉砂岩由于可溶岩组分分布不均匀,纵向岩溶发育强度的规律性不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岩溶强发育地段有利于土洞的形成,并容易发生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6.
广花盆地南部金沙洲岩溶演变及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多种物探手段,在查明金沙洲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金沙洲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发育的分布规律,并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表明,金沙洲大面积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受到矿物组分、结构构造、机械破坏、溶蚀面积和溶蚀率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受断裂构造影响越强烈部位,岩溶越发育,沿断裂两侧各100m范围内,单孔岩溶率、单个溶洞高度及溶洞发育层数均明显强于外部范围;总体上,石磴子组及壶天群灰岩岩溶属中等-强发育等级,大塱山组泥质粉砂岩岩溶属弱发育等级;纵向上,灰岩岩溶发育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呈递减态势,而可溶性泥质粉砂岩由于可溶岩组分分布不均匀,纵向岩溶发育强度的规律性不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岩溶强发育地段有利于土洞的形成,并容易发生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7.
毕坤  盛学庸  董存忠 《中国岩溶》1986,(Z1):113-119
<正> 我们在研究黔南地区岩溶发育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遥感遥测技术手段,对岩溶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分项系统地进行了四万平方公里1∶5万航片解译。在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地貌分带、同一岩溶期内地貌演化的横向变化、地质构造及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等方面,都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弥补了地面观察难以建立的空间概念,大大减轻了野外调查任务,可见遥感、遥测技术是一种省时、省力、见效快的工作方法,是研究区域岩溶发育规律及编制不同比例尺岩溶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唐山黄庄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查明唐山黄庄岩溶塌陷形成地质条件与机理,文章从该区岩溶塌陷的地质、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对岩溶塌陷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诱发条件,利用综合物探方法、钻探及地下水长期观测等技术手段,采用二维高密度测网数据,进行三维高密度数据处理和三维结果多角度分析,研究岩溶塌陷区地下三维空间分布形态、水流运移通道和基岩分布等。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应属于渗透潜蚀作用,塌陷坑分布于地下水的降落漏斗范围内和流水通道区域,特别集中于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和水交替强烈的地下水联系密切地段,雨季水气压力变化极为频繁、剧烈,加剧了土洞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济南市区南部普遍分布着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常见溶沟、溶槽、溶洞、溶蚀裂隙等岩溶发育现象,受构造、岩性、地下水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段岩溶较发育,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岩溶对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安全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溶洞的存在导致岩石地基承载力降低,增加了围岩的不稳定因素,溶洞顶板的坍塌可能导致盾构机的沉陷,给盾构施工带来较大风险;洞穴充填物较松软,使周边地层应力重分布,对隧道结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隧道切穿岩溶  相似文献   

20.
淮南矿区岩溶发育及地下灰岩水径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灰岩水威胁A组煤的安全开采。近年来淮南矿务局、煤科院地勘分院在此区开展了大规模研究试验工作。研究表明,本矿区岩溶发育强弱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岩溶发育强带绝大多数分布在断层密集和断层交叉地段;岩层急倾斜或倒转急倾斜区层间岩溶裂隙发育亦强;岩层缓倾斜构造不甚发育地段岩溶发育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