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柔索桩是一种新型的护坡桩。在基坑外围将钢筋、铜棒或钢管等柔索材料按网格状平面布置,竖向植入土体内,周围灌浆或灌砂与土体紧密结合,桩端进入基坑底面标高下一定深度或计算的滑裂面下的稳固土体内,桩预用混凝土梁或锚板将成排的桩群联成整体。这种上下紧箍的钢筋、铜棒或钢管等柔索材料与周围土体形成一个良好的三维高强复合土体。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中开挖基坑时桩土间的作用机制,以江苏省长江沿岸某电厂锅炉房基坑开挖为背景,按1:50的相似比设计了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从桩身应变、桩身位移、桩顶位移、地表沉降和土体变形影响范围、桩身弯矩和孔隙水压力等方面,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坑内已有基桩和周围土体的影响,并与现场基坑开挖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上部为淤泥质土,下伏较好土层的地基,当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相对较高时,开挖时基桩受力较大,容易出现断桩事故;开挖过程中基桩应变出现两处极值,深度分别在开挖深度附近和淤泥质土与下伏土层交界面附近;由于基桩的存在,靠近开挖面一侧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化平稳,而桩后土体孔隙水压力随着开挖的进行变化剧烈;基坑开挖后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开挖后的48h内,之后趋于稳定。试验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为深厚软土内基坑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了可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中开挖基坑时桩土间的作用机制,以江苏省长江沿岸某电厂锅炉房基坑开挖为背景,按1:50的相似比设计了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从桩身应变、桩身位移、桩顶位移、地表沉降、土体变形影响范围、桩身弯矩和孔隙水压力等方面,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坑内已有基桩和周围土体的影响,并与现场基坑开挖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上部为淤泥质土,下伏较好土层的地基,当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相对较高时,开挖时基桩受力较大,容易出现断桩事故;开挖过程中基桩应变出现两处极值,深度分别在开挖深度附近和淤泥质土与下伏土层交界面附近;由于基桩的存在,靠近开挖面一侧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化平稳,而桩后土体孔隙水压力随着开挖的进行变化剧烈;基坑开挖后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开挖后48h内,之后趋于稳定。试验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为深厚软土内基坑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型钢管树根桩加预应力锚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中 《广东地质》2000,15(4):67-72
喷锚支护结果具有施工方便、投资少、工效高及稳定性强等优点,但是单纯的喷锚支护在某些支护段也是其局限性,微型钢管树根桩加预和锚杆支护结构是将土层杆直接锚定在微型桩上,锚下采用钢筋混缔造土为受压构件并与微型桩相接触,这种支护安全度高,造价低,噪声小,无污染,占有场地狭窄,非常适用于闹市区或临近建筑物的基坑支护工程。  相似文献   

5.
微型钢管桩用于岩石基坑支护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丽  李白 《岩土力学》2012,33(Z1):217-222
微型桩由于施工方便、快速在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微型钢管桩-喷锚联合支护的岩石基坑工程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微型钢管桩在岩石基坑支护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当基坑地层中存在较厚的强风化岩层或性质较差的岩层时,设置在其中的微型钢管桩能有效地减小基坑水平位移,并合理调配预应力锚索的拉力,同时,微型钢管桩承受较大的弯矩和轴向压力,在设计中宜考虑微型钢管桩的有利作用,计算时应验算弯矩和轴向压力联合作用下微型钢管桩的安全性;设置在性质较好的中风化和微风化岩层中的微型钢管桩,对基坑作用很小,可考虑不设置微型钢管桩支护。  相似文献   

6.
杨勇  詹元林 《探矿工程》2020,47(3):69-74
广东省珠海市洪鹤大桥主墩承台位于珠江西江流域的流塑状淤泥地层,采用钢板桩围堰进行基坑支护,基坑开挖过程中,钢板桩围堰发生较大的变形。经详细分析,发现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地下水位持续升高导致土体力学性能显著下降、边跨侧钢板桩长度不足、基坑边缘集中荷载过大、施工控制不严、内支撑体系施工精度不足等。为了确保深基坑支护的安全,在全面分析总结了钢板桩围堰变形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增设穿透淤泥质土层的钢管桩围堰、加强内支撑体系等加固处理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持续监测,最终安全地完成了基坑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基坑变形监测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浙江省桐乡市中虹天地商住楼基坑变形监测项目,研究了基坑沉桩挤土作用,分析了边长40cm方桩沉桩时,120倍桩径处地表仍有微弱隆起变形,以及基坑周边民住房的不均匀沉降变化特征。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导致围护结构产生上浮现象。基坑土体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逐渐变大,且在土体蠕变作用下,水平位移量仍会有所增加。大气降水导致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差变大,增加围护结构的侧压力。支撑轴力受混凝土凝固收缩、温差以及钢筋、混凝土之间的差异徐变影响,支撑轴力计算时需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单元法,通过有限元程序来进行模拟计算。将所研究问题假定为平面应变问题;岩土体为理想弹塑性模型,采用平面四节点等参单元,遵循适于岩土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桩与岩土体之间通过设置接触单元来模拟基坑围护桩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重点分析建筑物与基坑的不同距离、基坑围护桩的刚度变化和围护桩底端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变化时基坑开挖对围护桩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邻近建筑物的滨海土岩组合基坑工程为例,选用微型钢管桩-锚杆-土钉支护方式,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和PLAXIS有限元软件,探讨不同土体本构模型对基坑开挖引起支护结构变形问题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本案例支护形式中两个关键因素(锚杆预应力系数、微型钢管桩抗弯刚度)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HS、HSS模型中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模式相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MC、MCC模型计算的桩身水平位移值与实测值的误差逐渐增大,HSS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邻近建筑物超载、基坑开挖卸载引起的桩身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不同锚杆预应力系数η、微型钢管桩抗弯刚度情况下,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地表处。第一道锚杆的预应力系数η对锚杆和地表处水平位移的控制具有显著影响,取第一道锚杆处桩身水平位移为零,可以确定η的取值范围,根据基坑周围环境对水平变形的要求,选取合适的η目标值,最后根据η目标值确定钢管桩抗弯刚度,从而使锚杆-微型钢管桩形成变形协调的支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牛兴碧 《广东地质》2000,15(2):67-71
“268工程”悬檗挡土桩设计时,考虑到基坑深度10.50m,基坑周边一部分范围分布有淤泥质土,所以悬臂档土桩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大直径的人工挖孔桩,桩内的钢筋布置按桩长分为上(5m内)、下(5m外)两段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设计中的悬臂档土桩的嵌入部分超长、钢筋配置复杂等问题,通过在桩孔内取土样得出的参数,对悬臂档土桩的桩长及钢筋配置进行了修改,并取消了有淤涨质土分布范围内的喷粉桩;按桩截面均匀布  相似文献   

11.
陈甦  孙毅  沈剑林  岳红  张毅  陈国兴 《岩土力学》2007,28(11):2465-2470
根据某高层建筑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的桩与承台荷载分担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桩基础桩与承台荷载分担、桩顶反力分布、桩间土反力分布等特性。桩与承台可以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桩与承台底地基土分别承担总荷载的80 %与20 %左右;承台底地基土与桩的荷载分担比值,在工程初期变化起伏较大,随着主体完工后逐渐趋于稳定;中桩桩顶反力值小于边桩和角桩桩顶反力值;桩顶反力与承台底土反力沿承台两边基本呈马鞍形分布,实测结果为高层建筑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的设计计算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桩顶荷载对负摩阻力性状影响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夏力农  雷鸣  聂重军 《岩土力学》2009,30(3):664-668
负摩阻力是桩周土体沉降产生的桩附加沉降和下拽力的综合效应。为了研究不同的桩顶荷载对负摩阻力基桩性状的影响,在同一个试验场地上,对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完全相同的3根桩的负摩阻力性状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桩顶荷载对于桩的负摩阻力性状有明显影响。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负摩阻力引起的桩附加沉降越大,桩周土体沉降引起的负摩阻力就越小;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拽力也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减小;中性点位置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而上升。这对桩基负摩阻力特性的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陈建斌  周立运 《岩土力学》2007,28(8):1733-1738
采用“现场沉桩试验、室内桩基模型试验、现场沉桩实例验证”的技术路线,通过对16根桩的动测试验结果的全面介绍和分析,揭示了打桩过程中桩身拉应力的分布规律,即桩身最大拉应力通常发生在桩的上部,特别是打桩初期,桩尖位于软土层或桩周为软土地基时,桩身最大拉应力点发生在距桩顶1/4l(l为桩长)附近,拉应力占同点压应力的50 %左右,这是桩身产生垂直桩轴线方向横向裂缝乃至发生桩身断裂现象的根源。试验亦表明,采用碟簧桩帽沉桩能有效地减小锤击拉应力,克服了采用老式桩帽辅助沉桩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拉应力过大而造成桩身断裂这一缺陷,控制实测拉应力在允许拉应力(5 MPa)范围之内,以确保沉桩桩身完整,这是防治桩身拉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按桩的割线刚度确定深厚覆盖土层中普通桩有效桩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出的基桩有效桩长定义基础上,提出了桩的割线刚度控制法来确定有效桩长,并采用线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将其应用于确定深厚覆盖土层中普通桩有效桩长。分析了桩土刚度比K,桩径D,桩顶沉降量So,桩侧土极限位移Um,桩端土弹性模量与桩周土弹性模量比值Ko及土层泊松比μ对普通桩有效桩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除Ko和μ外,其余均有一定或较大地影响。为了将理论分析应用到工程桩中,对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梁耀哲 《岩土力学》2012,33(Z1):25-29
桩足够长、桩间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在桩间土内部的剪切力和桩土间摩擦力共同作用下,桩顶段桩间土压力仅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有所增加,且随深度迅速衰减,而桩顶段桩身轴力随深度增加。基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这一特点,紧邻刚性桩复合地基开挖基坑且基坑底高于刚性桩桩底时,得出刚性桩复合地基上的附加荷载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可以简化为倒三角形,最大主动土压力作用在刚性桩桩顶平面与支护结构相交处,随深度增加,主动土压力迅速衰减至0。实践表明该计算方法比较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6.
王丽  郑刚 《岩土力学》2011,32(Z1):704-0712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对隧道洞室周边及开挖面的土体施加由盾构机引起的各种荷载的方法模拟天津市地铁1号线盾构施工。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利用此模型研究隧道开挖对桩基础的影响。隧道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桩身侧移主要发生在盾构机推进面逐渐接近桩的过程中,当盾构机推进面通过桩所在的位置后桩顶沉降、桩身侧移增加不明显;与隧道水平距离相同时,由于长桩能够充分发挥桩身下部的侧摩阻力,隧道开挖引起的长桩的桩顶沉降小于短桩的桩顶沉降;隧道开挖过程中12 m长桩的桩身发生了整体倾斜,16、19 m长桩的桩身出现了弯曲变形,16、19 m长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地面下12~13 m之间,即在隧道轴线附近;开挖过程中桩顶出现沿隧道推进方向的往复位移;桩顶作用的竖向荷载越大,由隧道开挖引起的桩顶沉降越大  相似文献   

17.
王奎华  高柳  肖偲  王宁 《岩土力学》2016,37(Z2):223-231
将桩土系统划分为数量足够多的微元段,相邻微元桩段接触面处的环形凸面与土的相互作用采用单个Voigt体模拟,求得Voigt体的弹簧和黏壶系数。结合相邻微元桩段接触面上的应力平衡条件和位移连续条件,得到修正的阻抗函数递推法,桩身采用Rayleigh杆考虑桩身的横向惯性效应。结合桩底的边界条件,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修正的阻抗函数递推法求得了平面应变条件下成层土中考虑桩周土竖向作用时大直径楔形桩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解。通过与已有解对比,研究了桩周土竖向作用对桩顶复刚度和桩顶在瞬态激振下的速度响应的影响,并在低频域内详细分析了桩周土的竖向作用与桩土系统参数对桩顶复刚度的影响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彦鹏  严紫豪  朱轶凡 《岩土力学》2020,41(4):1339-1346
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因纠偏受力明确、施工简单、工期短且加固费用低,被广泛用于基础加固托换。但小直径、大长度的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在土体中失稳破坏缺乏理论研究。故以弹性地基梁理论为基础,依据桩与地基土共同工作时的受力关系,建立微分方程求解。给出了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失稳承载力具体表达式,并与实际工程原位试验相比较,理论与试验结果接近;给出了最小临界计算长度的表达式指导工程施工;并运用Matlab编写程序计算分析了土与桩在不同的刚度比下不同桩长的失稳荷载,反映出土对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失稳约束力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悬臂式抗滑桩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佳  门玉明  李寻昌  张涛 《岩土力学》2012,33(10):2960-2966
作为治理滑坡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抗滑桩,由于岩土体介质的特殊性,桩后滑坡推力、土体抗力及桩身变形破坏模式与理论计算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悬臂式抗滑桩加固滑坡的模型试验,对滑体进行逐级加载,测得桩后滑坡推力、桩前土体抗力和桩体的应变,研究滑坡推力分布、土体抗力的变化情况、桩身变形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悬臂式抗滑桩可分为分离段和接触段两部分,滑坡推力逐渐向接触段集中;桩前土体抗力主要在桩前25 cm以上,随着深度增加,抗力逐渐减小;悬臂式抗滑桩为折断破坏形式,破坏点的位置在滑面以下25 cm处。模型破坏主要是由于桩前土体发生屈服,从而使桩顶部位移过大,致使桩身因折断破坏而失效,最终滑坡模型失稳。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大使公寓工程桩基的测试,采用载荷试验和钢筋计的测试联合确定一定深度以下的桩基承载力的方法,对3根试验桩进行了测试。试验平面位于自然地表以下6 5m处,要求提供基础埋深-13 4m以下的有效桩长所具有的极限承载力。测试时,在桩体内主钢筋上预装了钢筋计,并测定了-6 5~-13 4m深度范围的桩侧摩阻力。从载荷试验中测定的-6 5m处桩基所具有的极限承载力中扣除上述桩侧摩阻力,可得到工程所要求的桩基极限承载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