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冰雹北多南少,山地多于平川,多发生于5-8月,6月最少;一天中以12-20时出现最多。冰雹出现时,500hPa为酉北气流型、西路冷低槽型、冷涡型三种形势。雷达回波有移动型和新生型两种。卫星云图上晴空区中的对流单体和对流云带特征明显。根据地面流场图结合雷达回波特征归纳了三类冰雹天气的短时预报模式,至少可以提前2-3小时预报出冰雹的强度、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2.
刘俄  帅军 《贵州气象》1996,20(4):3-6
本文在1979-1989年3-5月贵州冰雹天气的雷达气候统计分析和建立的贵州省冰雹天气资料的微机管理系统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冰雹天气的雷达监测时次,加密,跟踪观测时次人结合回波形态,回波参数,卫星云图,探空,地面等资料的雷达监测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年夏季雷达观测到的雹云回波资料,分析了雹云在成熟阶段时在雷达回波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及对应的冰雹落区,结果表明,"V"形缺口回波顶端、指状回波及其指根处、钩状回波钩部对应地面冰雹落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2年夏季雷达观测到的雹云回波资料,分析了雹云在成熟阶段时在雷达回波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及对应的冰雹落区,结果表明,“V”形缺口回波顶端、指状回波及其指根处、钩状回波钩部对应地面冰雹落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G卫星资料和桂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3月19日夜间桂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演变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发生在地面暖低压和低空急流共同发展,暖切附近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合适的-20℃和0℃层高度、上干下湿层结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产生冰雹;冰雹发生前反映大气不稳定度的各项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做出冰雹的潜势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强回波中心强度超过60dBz、具有倾斜结构和V型缺口、 VIL值维持在40kg·m-2以上、回波顶高维持在12km以上的雷达回波特征可用于识别冰雹。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1—2016年承德市9个气象观测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及2012—2016年11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承德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冰雹主要发生在东北部的高海拔地区.20世纪80年代是承德市冰雹高峰期,90年代后逐渐减少.承德冰雹次数的月分布呈"单峰型"变...  相似文献   

7.
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出现的22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归纳出冰雹表扬雷达回波平显,高显的主要特征及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冰雹天气,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次多种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红  唐熠  郑传新  李垂军 《气象》2010,36(8):61-71
利用桂林的CINRAD-SB雷达资料和NCEP资料对2004年11月9—11日桂林市中北部连续性暴雨、大暴雨,南部连续局地冰雹龙卷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强降水超级单体演变成弓形回波导致了10日桂林市短时暴洪;一系列线型波动(LEWP)的列车效应造成了9—11日桂林北部的暴雨。弓形回波和线形波动前侧都有V型缺口,表明有强的西南气流进入上升气流,同时都有后侧V型缺口,表明具有强的下沉气流和后侧偏北气流。可用弓形回波提前20~33分钟预警短时暴洪。而造成南部恭城附近连续两日的冰雹和龙卷风天气都是由孤立的右移型γ尺度超级单体造成,有三体散射长钉(TBSS)回波特征,可用于提前15~22分钟预警大冰雹。对流单体发展成为龙卷单体伴随有下击暴流的气旋性辐散特征,非常临近地面大风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9.
从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的角度分析2003年4月13日的冰雹天气过程,并利用单站资料和雷达回波进行冰雹天气短时预报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0.
夏文梅  王晓君  孙康远  段鹤 《气象》2016,42(1):67-73
利用普洱CIND3830-CC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004—2013年普洱C波段天气雷达中V型缺口的统计特征、V型缺口与地面降雹的对应关系,并对V型缺口在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V型缺口的最佳观测仰角为0.5°~2.4°,垂直高度上,V型缺口的高度出现在2.1~6.5 km。(2)将V型缺口分为2种类型,第一类为块状强回波单体径向后侧的V型缺口,第二类为片状或块状多单体回波径向后侧的V型缺口。(3)第一类V型缺口的组合反射率(CR)为50~66 dBz,普遍≥55 dBz,出现冰雹的几率为69%。(4)第二类V型缺口的CR为47~64 dBz,普遍为50~55 dBz,出现冰雹的几率为29%。(5)当出现V型缺口、H_(45 dBz)≥7.5 km、CR≥55 dBz时,可预报有冰雹出现,准确率达100%,V型缺口对冰雹预警的时间提前量为5~102 min。此外,得出了V型缺口内冰雹回波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对2005年7月13日镇赉县宝山村出现的冰雹、雷雨大风及7月14日镇赉本站出现的暴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回波高度高,可达12km,暴雨过程回波高度仅9km;冰雹、雷雨大风这类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局地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通过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冰雹、雷雨大风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12年夏季发生在西宁地区的两次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特征、闪电定位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冰雹天气均发生在典型的高空槽型环流背景下,较好的对流不稳定条件、水汽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条件下。6月5日冰雹天气在整层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受地形和局地热力作用,产生能量分布差异,由地面冷锋抬升触发产生。7月13日的冰雹天气在上干下湿的环境下,是暖区切变触发的局地强对流。应用雷达资料能很好地监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回波强度、回波顶高的变化和速度对的出现及雷达产品的应用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具有指示意义,对今后的防雹减灾工作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双偏振雷达资料在冬季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利用厦门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16年12月21日福建漳州冰雹的回波特征。发现在降雹过程中,最强回波达69 dBZ,三体散射回波径向长度达16 km,旁瓣回波切向宽达20 km,低层的钩状回波与入流缺口明显;冰雹区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和差分相位常数K_(dp)数值小,冰水混合区的相关系数ρ_(hv)较低。分析表明:此冰雹个例并非典型的超级单体,但存在超级单体的部分偏振回波特征,回波前侧下沉气流存在Z_(dr)弧,可延伸到中层,在入流缺口和后侧下沉气流处,Z_(dr)柱和K_(dp)柱成对出现,中层存在CC的低值环。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5年6月24日发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暴雹天气过程,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侯淑梅  路西曼 《山东气象》1997,17(2):18-20,24
主要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回波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20日东营地区降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雹云回波的特殊形状和跃增阶段,跃增是冰雹云与雷雨云回波的一个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州冰雹与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兴义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两年来,观测到多次冰雹、暴雨天气过程,对其中几次典型个例作分析得出兴义地区冰雹与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冰雹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冰雹回波强中心高度高,达8Km以上,暴雨回波强中心高度在7Km以下;通过对回波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冰雹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1999 年5 月9 日平顶山地区降雹的天气形势、稳定度、单站要素以及雷达回波、卫星云图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此类冰雹天气的一些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兰州CINRAD/CC雷达对2008年7月18日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降雹过程连续观测,对探测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此次降雹过程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RCS垂直剖面、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等产品的主要特征,初步探讨了使用多普勒雷达监测冰雹的方法,找出了超级单体风暴呈现出的钩状弓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回波墙、悬挂回波、明显的人流缺口、存在中气旋等典型的回波特征,归纳出VIL剧烈变化、ET与冰雹过程的一致对应关系、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等一些对冰雹的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为使用天气雷达探测此类灾害性天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CINRAD/CC雷达探测冰雹云特征个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马鞍山C波段多普勒雷达对2005年6月15日凌晨发生在安徽省江淮地区的冰雹云进行追踪观测,应用探测获得的资料结合大气层结热力结构,分析了产生冰雹云的大气稳定度和对流不稳定能量(CAPE)。雷达回波分析表明,这次冰雹云在平面位置显示(PPI)上具有入流缺口和辉斑回波(TBSS),在垂直剖面上具有强大的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的回波墙等特征。对气象产品如风暴跟踪信息(STI)、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和中气旋的分析,证实了这次降雹的最大直径为50 mm左右。  相似文献   

20.
川西南山地冰雹雷达预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璐  周长春 《气象科技》2016,44(2):252-258
基于西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06—2013年凉山州境内24块冰雹云特征。结果表明:冰雹云的雷达特征均满足回波强度超过50dBz,回波顶高超过-30℃层高度,45dBz回波顶高超过-10℃层高度,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超过8kg·m-2。上述4项雷达参数特征在判别冰雹云的时效性上存在差异,回波强度超过50dBz,回波顶高超过-30℃层高度,45dBz回波顶高超过-10℃层高度等3项判别指标对冰雹云提前判别预警时间为4~40min,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超过8kg·m-2则对冰雹云提前判别预警的时效性效果不佳。与25例短时强降水个例对比发现,45dBz回波顶高超过-10℃层高度作为冰雹雷达预警判别指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