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加大“支持创新”力度,促进地质科学发展田兴有易善锋姚玉鹏柴育成肖宗正肖建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科学创新研究1创新:既是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是科学家精神的体现1995年5月,江泽民主席在全国...  相似文献   

2.
潘云唐 《地质论评》2005,51(5):606-607
今年10月6日,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斐迪南·保尔·威尔赫姆·弗莱厄尔·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paul Wilhel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他在地质地理科学上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值得人们深深地缅怀和钦敬。1 李希霍芬生平概述李希霍芬于1833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一个商业小镇卡尔斯卢厄(今属波兰)。他在家乡中学毕业后, 于1850年到布列斯劳(今弗罗茨瓦夫)进西里西亚大学。两年后他转到柏林大学学习地质,1856年,他以优异的毕业论文《论斑岩》获博士学位。刚毕业时,在西南提罗尔调查地质,不  相似文献   

3.
《福建地质》2006,25(1):63-64
《福建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日期为每季季末。主要刊登内容为基础地质(包括地层、岩石矿物、古生物、构造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刘敦一  董树文 《地质论评》2006,52(3):431-432
国际地学计划(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me,IGC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五大科学计划之一,亦是联合国系统(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唯一的国际地学计划。该计划由UNESS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于1972年共同发起,并于1974年正式实施至今,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地球科学家积极参与,其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一个覆盖基础研究设施和高水平人力资源的世界网络。截止到2005年底,已批准实施了295个项目,其中254个区域性与全球性的地球科学研究项目已先后完成。国际地球科学界普遍认为IGCP是对各国科学家开放的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内一项最为成功的计划,为地球科学家进行项目合作提供了一个国际平台,是最为引人关注的UNESCO科学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5.
《地学前缘》2006,13(2):49-49
(1)El-Sayed Mohamed Abdelrahman博士 埃及开罗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位场方法,特别是应用重力法、磁力法及自然电位法研究地质体的深度和形状。从1992年以来已经获得埃及的5项奖励,包括国家地球科学奖和国家先进技术科学奖。作为一位阿拉伯语国家的地球科学家,已经在Geophysics,Pureand Applied Geophysics等期刊发表了96篇英文论文。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质》2009,27(2)
此图为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中方团长徐炳昶(右)、地质学家袁复礼(左)与斯文·赫定(中)研究西行路线问题,是考查团团队精神的体现,他们为中外学者们信赖的领导人。《徐炳昶西游日记》是此行的生动记录。袁复礼是团中独当一面的学者,成就丰厚,著有《蒙新五年行程记》。  相似文献   

7.
张伟 《探矿工程》1994,(3):59-6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筹备工作大事记(续1)1992年·应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邀请,俄罗斯超深孔钻探与地球内部综合调查科学生产联合体总经理B.NKHAKHAEV(哈哈耶夫)博士和地质信息系统研究所超深孔钻探实验室主任的M.I.VOROZHBITOV(沃罗日毕...  相似文献   

8.
《地质与勘探》2008,44(1):101-101
弧洲太平洋国际流体包体学会(APIFIS)成立于1994年。它是由亚洲太平洋的在地质学、矿物学、宝石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矿床学和找矿勘探等领域,从事流体包体研究的科学家支持和组织的一个科学机构。欢迎任何流体包体研究者或地质学家参加而不管其国籍或居住地区。APIFIS的主要宗旨为团结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其他地区流体包体研究者,促进流体包体研究在地质科学各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促进科学研究与合作,增进流体包体研究者间以及他们和地质学家之间的了解与友谊。APIFIS是应邀参加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有8000人参加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24个国际学术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筹备工作人事记(续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SDC)筹备工作,近年来获得迅速进展。·先后召开了三次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选址研讨会。第一次;1992年4月,北京;第二次:1993年5月,北京;第三次:1996年1月,合肥。·中国地质超深钻探(...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晓池 Burc.  SE 《地学前缘》1995,2(2):236-24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最近5~8年中已普遍应用,它是在计算机上储存、编组和分析空间信息的系统。GIS研究项目利用PCARC/INFO软件处理地质和地理信息。自1960年以来,从南非海岸收集了大量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包括地震资料、声纳扫描、测深、磁法和重力记录,以及大量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标本。这些资料对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勘查方面的未来科学研究很有价值。目前这些信息难以利用,因为分析结果尚未能以一种方式储存可以直接相容。我们正在建立数据库,使用“dBASEⅣ”和“PCARC/INFO”以科学的、系统的方式连接各类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从而提供利用这些信息的简单方便的方法。本文展示了南非西南海岸海洋沉积物分析的初步结果。扩大和改进数据库的研究正在进行。文中探讨了利用GIS处理一般地质信息的可能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2,27(5):509-519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以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地质》2009,26(1)
著名作家刘龙材研究员编著的《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贵州(二)》,在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生态旅游年”2009年岁首由贵州省旅游局列为重点出版物特别推出,中国旅游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嵩县黄水庵大型矿床是东秦岭地区典型的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之一。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内的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脉中,呈脉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区内辉钼矿主要呈浸染状、薄膜状、团块状分布于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脉中,主成矿期形成方铅矿-辉钼矿-石英-方解石的矿物组合。成矿围岩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硬石膏化等。对8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测得其模式年龄为(210.9±3.8) Ma~(207.9±3.0) Ma,等时线年龄为(208.4±3.6)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辉钼矿的w(Re)为(60.12~137.79)×10-6,指示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幔。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后碰撞伸展阶段,在此阶段,秦岭造山带发生了伸展走滑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上覆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碳酸岩岩浆携带成矿物质沿NW-NWW向深断裂带上升,在合适的地段成岩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着高原向东北发展演化的深部过程信息。西秦岭造山带也是中国资源开发的远景区,特别是随着全球石油的紧缺,我国石油地质界加快了新区勘探,西秦岭造山带与其两侧盆地被列为中国油气勘探评价值得重视和重新认识的战略选区之一。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对跨越西秦岭和位于南祁连的临夏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的重要地质体进行了系统采样,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和Nd)组成的测试工作。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沿线重要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数据集中共包含3个数据表,分别为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锆石LC-MC-ICP-MS定年数据(共计7个测试样品、145个测试点,测试精度为(2σ)均为2%)、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共计33个测试样品,每个样品有69个测试项,含量大于10×10-6的元素的测试精度为5%,而小于10×10-6的元素精度为10%)、合作北部西秦岭造山带和临夏盆地内岩浆岩的Sr和Nd同位素特征(共计27个测试样品,Sr和Nd同位素的测试精度分别为±0.000010(n=18),和±0.000011(n=18))。这些数据为厘定不同岩浆岩的形成年代和地球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解译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深部地质构造所代表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第五届国际盐史学会会议于2001年5月26~27日在德国魏玛市的筑房大学主楼举行。参加会议人员共有45名会员,会议期间宣读论文38篇,涉及到盐史、地质及湖沼学等方面的内容。会议期间游览了魏玛市附近的苏尔查、科森、欧伯里姆及哥达等地的盐矿。 前学会主席、法国教授让-克劳德·奥凯(Prof.Jean-Prof.Dr Claude Hocquet)向会议做  相似文献   

16.
甜水海地块作为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夹持于麻扎-康西瓦板块缝合带和洪山湖-乔尔天山板块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的探讨对认知西昆仑地区早古生代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笔者在甜水海地块中部麻扎地区通过野外填图新发现并厘定出一套火山岩-沉积岩组合,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和少量沉积岩组成;与安山岩互层产出的英安岩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519~513Ma,表明这套火山-沉积地层形成于中寒武世。该火山岩套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安山岩SiO2含量为57.0%~67.2%,具有高MgO(1.91%~7.17%)含量和Mg#值(39.1~65.3,平均值为55.0),较高Cr(31.0×10-6~190×10-6)和Ni(12.2×10-6~121×10-6)含量,低FeOT/MgO比值(1.12~3.26),低Al2O3(13.7%~17.3%)和K2O(1.12%~5.52%)含量的特征,属于低铁钙碱系列高镁安山岩-镁安山岩;英安岩较安山岩SiO2含量高(63.8%~71.8%),具有相似的Al2O3(13.4%~15.4%)含量,低MgO(0.28%~1.19%)含量和Mg#值(9.98~36.5,平均值为25.3),低Cr(11.5×10-6~25.2×10-6)和Ni(4.33×10-6~11.8×10-6)含量,高FeOT/MgO比值(3.64~18.9)和K2O(4.84%~9.27%)含量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和英安岩总体表现出右倾轻稀土富集分配模式,富集Rb、Ba、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野外调查表明,安山岩与英安岩在空间上相邻,呈互层产出,且它们都出露于中寒武系地层中,暗示了二者在成因上紧密相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安山岩和英安岩可能源于富集地幔楔不同比例的部分熔融作用,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又遭受了不同比例的地壳混染。推测麻扎地区寒武纪火山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向南俯冲消减机制下的岛弧构造环境,同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在寒武纪甜水海地块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在早寒武系末期(~520Ma)原特提斯洋发生双向俯冲,甜水海地块北缘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筹备工作大事记(续2)1987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岩石圈计划大陆钻探委员会(ILPCC-4)).地矿部的刘广志教授任该委员会的中方协调员。同年10月,刘广志教授组织地矿部的部分钻探专家座谈在我国开展大陆科学钻探的有关问题。1988年...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大陆基底分区模式和主要地质事件的划分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在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1982~2000年间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特别是1987~2000年"305"项目的研究成果。展现了近年来对新疆大陆前寒武纪基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新成果塔里木北缘灰色片麻岩锆石U-Pb年龄为2600Ma,西昆仑基底石榴黑云母片麻岩中的锆石U-Pb一致年龄则为 (2048±20)Ma,阿尔金灰色片麻岩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820±277)Ma,测定了东天山星星峡群片麻岩的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404±18)Ma,与1986年的结果一致(1400±42)Ma,获得西天山温泉群、那拉提群和木扎尔特群混合岩化片麻岩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21±11)~(798±8)Ma,(882±83)Ma和(707±7)Ma;基于Sm-Nd模式年龄统计结果,将新疆大陆基底分为5个区域,即塔里木大陆太古宙-古元古代(3.2~2.2)Ga基底区,昆仑-阿尔金造山带古元古代基底区(2.0~1.8)Ga,天山古中元古代基底区(2.1~1.7)Ga,准噶尔为年轻地壳基底区(1.4~0.7)Ga和阿尔泰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复合基底区(≤2.6~2.4Ga,1.5~0.9Ga);基于多年研究的积累,并综合了国内外一些可以应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提出以塔里木太古宙大陆地核向南、北逐步增生的新疆大陆地壳基底演化模式;确定了新疆大陆地壳构造演化中15次主要地质事件的时限为(3000~3200)Ma;2800Ma;2600~2500Ma;2200Ma;2000~1700Ma;1400Ma;1000Ma;;800Ma;700~>500Ma;520~480Ma;450Ma;360~300Ma;300~250Ma;210~135Ma;65~5Ma。这些同位素年代学和Nd同位素示踪研究结果无疑将成为进一步探讨新疆大陆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5,29(4):404-404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现称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506项目于2005年11月1日-4日在南京召开项目正式启动会议暨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侏罗系界线及地质事件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Jurassic Boundary Events),来自美、英、德、法、日、澳、俄罗斯、阿根廷、加拿大、罗马尼亚、波兰、印度、匈牙利、泰国及国内的7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共同研讨国际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界线事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举行IGCP 506项目的首次国际工作组会议。研讨会的召开将有力推动“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对比及地质事件”这一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外科学家的密切合作并展示中国非海相侏罗系研究的新进展,为解决我国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的对比及建立非海相侏罗纪地层学统做出贡献,使中国侏罗纪研究立足于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20.
郭静芸  关静 《工程地质学报》2018,26(5):1397-1407
近年来全球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定量化地分析地质工程领域的科研产出和发展趋势,为中国未来地质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核心合集,在2018年5月7日检索近10 a来(2008~2017)有关地质工程的期刊研究论文,并采用VOSviewer软件对获取的27 025篇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10 a间期刊论文数量迅速增长,中国是地质工程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且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相对更多。(2)标题和摘要中的高频术语显示近10 a来地质工程总体的研究范围保持不变,且在逐步拓宽研究领域。(3)地质工程研究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有5个,且与全球其他机构合作最多。在13位高发文作者中,一共有7位研究者来自中国。中国的Ng C W W和加拿大的Rowe R K发文量位居第一,但是中国科研机构和中国研究者的h-index相对较低。(4)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的总发文量最多,为1860篇;截止统计日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影响因子为2.905。本文首次采用文献计量手段分析地质工程的研究进展以及科学交流情况,以期为中国未来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