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应用地震波形数据格式及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莉  顾小虹 《地震》2001,21(4):60-65
SAC是广泛应用于地震学分析研究中的工具软件, SAC格式也成为地震波形数据的通用格式。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向用户提供47个国家数字地震台站该格式的事件波形资料。文中详细介绍数据格式的结构、特点和内容,并给出格式转换的流程及程序实现。最后给出某些地震事件的波形及头段变量内容。  相似文献   

2.
全球地震台网(GSN)数字地震仪的传递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记录不但提高了地震观测的动态范围和分辨率,也促进了资料利用的自动化,本文介绍了全球地震台网(GSN)宽频带地震计、低通滤波器以及数字地震仪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陕西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无震、无干扰事件情况下的背景噪声资料,给出了陕西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在1.0-10Hz的频域内分析了陕西数字地震台网的仪器有效测量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4.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产出资料的分析与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1年以来地震台站的资料分析情况和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的资料产出情况,通过分析表明,由于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具有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等特点,2003年利用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分析地震的数量比传统的模拟记录提高30%~40%。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南缘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全球数字化地震台网(GSN)长周期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对发生在喜马拉雅碰撞带的3 次中强地震事件, 根据广义射线理论, 就其震源物理过程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 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内部的俯冲作用过程仍在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美国对全球数字化地震台网所做出的贡献,并提供了有关台站安装的一些经验。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负责对全球这项工作进行协调,它的成员包括全球各国负责宽带数字地震仪安装和维护的小组。第81章对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给出了简短概述,有关该联合会的详细情况可以访问其网站:http://、www.fdsn.org/。任何仅为描述性目的的商业、公司或产品名称的用途不必经美国政府认可。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网日带是数字地震台网对数据质量作严格检查后所编辑的数据集。数字地震台网数据中心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事件带和事件软盘都是由网日带所派生的。为了从网日带上读取并转储地震波数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数据中心使用由美国提供的Zirbes等人所研制的一套软件,及CDSN的付祖强、阎虹等人所开发的另一套解析软件,它们都是在UNIX操作系统支持下在PDP11/44机上运行。  相似文献   

8.
高原  牟其铎 《中国地震》1995,11(3):266-271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自1986年10月起,记录了大量的超长周围地震数据,这些VLP地震数据以网月带记录形式存放。网月带中,数据格式有ACSⅡ码、BCD码和二进制数据3种形式。本文提出了CDSN网月带VLP地震数据的解调方法,分析了网月带的数据结构,输出VLP地震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美国、德国等国家地震台网的调查研究,本文就法国全球宽频带地震台网的台站建设及数据资料进行相关介绍。吸取国外全球台网建设的经验,致力于建设我国全球地震台网,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震监测台网进展与强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云南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历程。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运行,极大地提升了地震活动的监测能力,小震活动信息量成倍增加。近年来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运行,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地震事件,为现代地震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是地震学家和相关领域的地球科学家深入开展地震物理过程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重点分析了20世纪以来云南M≥5.0地震活动性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对分析研究云南地震活动以及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works in the processing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the factors affecting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 modeling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and the calculating of broad-band response spectrum which have been done recent years by engineering seismologists and seismologists of China. In addition, we think back to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the recent years and make some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强地面运动资料的处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影响因素、强地面运动的模拟和宽频带反应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在强地面运动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强震的钻孔应变临震前兆(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靖祥 《内陆地震》1991,5(2):143-148
临震预报历来为众多地震学家所关注,它是中、强震预报的困难所在。本文利用一些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乌什台钻孔应变资料。结果表明临震前应变异常清楚、可信。  相似文献   

14.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gether with seismic instrumentation, determine our earthquake monitoring capa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resulting earthquake catalogs.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review the improvement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cap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processing.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seismologist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advancements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partly thanks to th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power, signal process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In particular, wide application of template matching and increasing use of deep learn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capability to extract signals of small earthquakes from noisy data. Relative location techniques provide a critical tool to elucidate fault geometries and seismicity migration patterns at unprecedented resolution. These techniques are becoming standard, leading to emerging intelligent software systems for next-generation earthquake monitoring. Prospective improvements in future research must consider the urgent needs in highly generalizable 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both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deployments) and in emergency real-time monitoring of ongoing sequences (e.g., aftershock and induced seismicity sequences). We believe that the maturing of intelligent and high-resolution processing systems could transform traditional earthquake monitoring workflows and eventually liberate seismologists from laborious catalog construction tasks.  相似文献   

15.
1654年甘肃礼县8级地震发震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区地处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发育多条活动断裂。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黄土覆盖区,距今约370年,受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地表破裂带和次生灾害现在已经难以分辨。为此,文章收集整理了1970年以来的地震台网和流动台网观测资料,基于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经过联合反演计算,研究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根据岷县—礼县—两当一线的小震活动分布,推测存在"岷县—礼县—两当断裂",可能是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但仍需野外地质工作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七○年至八二年的中、小地震活动资料,结合大华北区域快速破裂过程和特征,分析了该区十几年来强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相对密集的活动特点。指出大华北地区存在一个近似扇形的快速破裂网络。这个网络(最少在目前)既控制着绝大多数的中、小地震活动带,又控制着强震的发震地区。探讨了该区自七○年以来M_S≥6.0级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强震主要发生在扇形破裂网络的交汇点附近,震前一至十年交汇点附近都有5级左右地震活动或出现相对密集现象,M_L≥2.7级的地震相对频率有较明显的增强。七○年以来共发生8次M_S≥6.0级强震,其中6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异常(占75%),2次尚未发现异常活动(占25%)。所有这些对于判断大华北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地点及中、短期震情分析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论地震图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理论地震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理论地震图的计算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目前已能对不同的介质模型和震源计算各种体波、面波、地球自由震荡和静态位移场.它们在研究天然地震震源过程、地球内部结构、近场强地面运动、核爆作监测以及地震勘探等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理论地震图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积分变换法、离散数值方法和射线方法几大类.本文对这些方法分类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评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向广大地震研究人员提供数字化地震事件数据,是CDSN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新一代CDSN数据管理中心提取地震事件数据的处理过程,及地震事件盘生成程序的研制与使用方法,该程序的研制极大提高了产生CDSN地震事件盘的效率,并确保了其操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电磁扰动是近年来日益被关注的地震监测手段。分析了郑州晶微公司的电磁扰动监测仪在安徽、河南、山东和四川的9个电磁波台站的数据,结果表明,地震前确实存在各种形式、不同频段的电磁波辐射,其异常信息的研究对地震预测,特别是短临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阪神大震后,日本地震学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应用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和最新科学技术与方法,在地震强震动、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和区域构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防灾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地震学界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