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四届WMO(世界气象组织)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12-14日在美国夏威夷城举行.这次会议是由WMO和IAMAP(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共同主持的,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法国等16个国家的7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笔者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会议收到143篇学术论文,会上报告了72篇,分五个专题组报告: 1.自然降水物理学  相似文献   

2.
WMO 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第十届会议于1991年12月2—13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召开。有48个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排灌委员会(ICID)等5个国际组织的96名代表参加会议。本届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回顾总结 CAgM 第九届会议以来 WMO 农业气象委员会的工作进展,确定至下届会议期间的农业气象委员会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贯彻执行1991年 WMO 第十一次大会批准的 WMO第三个长期计划中有关农业气象的计划(1992—2001年),审定农业气象技术规则与业务指南,审议上届工作组和报告员的报告。围绕农业气象业务应用、农业气象服务,天气、气候与农作物、畜牧业生产,干旱和沙漠  相似文献   

3.
应保加利亚政府的邀请,大气科学委员会(CAS)于1986年10月6—17日在索非亚 Lyudmila Zivkova 文化宫召开了第九次会议。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44个成员国75名代表和来自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盟(IUGG)/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1名观察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第五次国际TOVS研讨会(ITSC-V)于1989年7月24~28日在法国的图卢兹召开,7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际TOVS(ITOVS)工作组作为国际辐射委员会(IRC)的一个小组负责召集TOVS用户比较温度和湿度反演方法及其结果,讨论近来的进展,协调未来的活动,以及向WMO提出建议.这里报道的是这次会议的概况,其中包括会议日程、结论及建议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计划今年举办4个重点学术会议。长期天气预报(一季度、北京)、干早问题(四季度)、全国台风(十一月、上海)和第三次天地生相互关系(十二月、北京)。计划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性一般学术会议有:“卫星气象学术交流会”(四月)、“中期数值预报学术报告会”(四月)、“第五次 WMO 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理科学会议”(五月)、“全国第三届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二季度)、“大气探测方法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学术交流会”(三季度)和“暴雨与强对流学术讨论会”(三季度)。  相似文献   

6.
1979年第8届世界气象代表大会正式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WCP).计划的轮廓,在同年2月世界气候会议上产生,并用来作为未来计划和这个主要新计划(WMO NO540)执行的基础.该计划的研究部分,称为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它参照了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协理事会(ICSO)联合承担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第二个目标有关的许多研究活动.而且,本研究计划虽然是在GARP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所以,WCRP是GARP的延续和扩展.1984年9月,由WMO-ICSU联合委员会将本计划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7.
WMO长期预报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期预报研究计划世界气象组织(WMO)第9次大会(1983年)通过决议建立长期预报研究计划(PLRF),並于1984年4月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1988年5月召开第二次工作组会.本文根据工作组会议报告、PLRF长期计划及有关会议文集写成.  相似文献   

8.
国际科学联盟(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 2007- 2008)联合委员会(JC)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3月7-9日在巴黎召开,标志着“IPY 2007-2008”科学计划正式启动。1 开展国际极地年活动的意义和历史背景极地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球气候、海平面、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
由于青藏高原是影响中国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关键区,对天气、气候预报有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动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工作。《气象学报》于2018年第6期推出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专刊,共刊载16篇文章。赵平等介绍了TIPEX-Ⅲ的总体目标、外场观测布局、研究内容、特色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成立40周年和世界气象组织的自愿合作计划建立20周年,1985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37届会议决定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气象——国际合作的一个典范.”下面就有关问题作一个介绍. 一、世界气象组织概况世界气象组织(WMO)是联合国的专  相似文献   

11.
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国家气象局联合召开的“第5次WMO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理科学会议”,于5月8日——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美国气象学会(AMS)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参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的200多位学者,报告和交流了他们在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学会第22届全国会员代表会议于1990年10月23日至26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14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第21届理事会任期四年来的工作;汇报近四年来我国大气科学各分支学科取得的科学进展;选举产生第22届理事会领导成员;表彰为学会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国家气象局党组向这次会议发了贺词,高度评价了学会  相似文献   

13.
第一届WMO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于1973年10月1-7日在苏联塔什干城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是人工消雹问题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状况和业务作业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已意识到评估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效果的困难性和加强云物理学基础研究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对制约人工影响天气的特殊云物理学问题的研究,第二届WMO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与第七次国际云物理学会议一起于1976年8月2-6日在美国波尔顿城举行.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定量观测云微物理学和热力学特性的技术方法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中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气象组织(WMO)参与策划和组织的"气象环境与COVID-19"会议,2020年8月在线召开,这次会议专家组的15位成员中,代表WMO的首席科学家、以及代表WMO和WHO(国际卫生组织)的两位专家全程参与主持会议(其余专家组成员见53页),两位专家的背景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7~1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WMO“全球观测系统的进展”专家小组第四次会议所形成文件的第7.2项是“各个项目的指南声明(SoGs)和推荐的更新意见”。这些项目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当代大气科学尤其是气候学的重大课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世界气象组织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WCP)并号召WMO各成员国制定相应的国家气候计划(NCP)。 我们于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随中国气象考察团访问了日本气象厅,现将日本的气候变化对策及其研究工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第七次会议于1979年9月17-28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出席会议的有53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的共108名代表,是历次会议中规模最大、参加国最多和代表最多的一次会议.会议审查总结了第六次会议以来所做的各项工作;重新安排了今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1月23—2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第16次届会在广州举行。会议聚焦信息化等新技术挑战,交流探讨如何把握发展机遇,谋划WMO未来战略重点。会议期间,本刊特约作者张永和刘淑乔就未来气象服务、WMO改革、如何处理公私关系等议题采访了出席会议的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  相似文献   

19.
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登义  邹捍  周立波 《大气科学》2008,32(4):882-892
本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84年以来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概要地作了回顾;第二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5年来在极地大气科学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第三部分是对未来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的重点问题的展望与建议;第四部分是结论与讨论。作者认为,未来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包括:(1)南极北极冰雪变化差异成因,(2)北极冰雪变化异常与我国气候变化关系,(3)南极冰雪变化与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20.
国际TOGA学术会议于1990年7月16—20日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召开,今年恰是TOGA计划进行到一半之时,总结前期工作,展望后半期任务,因此本次会议对完成TOGA计划(1985—94)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会议由世界气象组织(WMO),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和国际科联(ICSU)四大国际科技组织联合主持召开。北京气象学院史久恩和笔者有幸一同参加了此次会议,下面对这次会议和TOGA今后的工作作一简要报道。 TOGA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的相互作用,作好气候预报。为此需要建立复杂的热带海洋-大气探测系统并收集、整理大量资料,开展一系列海-气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并发展耦合数值预报模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