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0上海网络世博会为例,采用SPSS18.0和AMOS17.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对网络浏览者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建立重大事件网络虚拟旅游消费者感知态度的测量模型,并进行测度研究,通过建构SEM模型探索网络虚拟游客消费感知态度及评价对行为意图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网络世博会虚拟旅游消费感知态度包括实用维度和享乐维度2个测量维度。②上海网络世博会游客旅游消费感知态度总体均值较高,10个测量指标均值均达到满意水平,网络游客对于实用维度的感知均值高于享乐维度;女性群体感知态度的均值在两个维度上均高于男性;未婚群体在实用维度上感知均值高于已婚群体;参观过世博会的旅游者的享乐维度感知均值高于未参观过世博会的群体。③感知评价满意度是网络游客感知态度影响行为意图的中介变量,网络游客感知态度通过对感知满意评价的显著影响而影响网络虚拟旅游者的网络行为和其世博旅游行为意图。④网络游客消费感知态度中的享乐维度对网络游客世博游览行为意向产生直接而显著影响,而实用维度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有益拓展了游客消费行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领域与实证应用,对世博会等类同国际性重大事件的营销推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朝辉  何欢  夏巧云  陆林 《地理研究》2013,32(6):1155-1164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处理,建立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旅游形象影响的游客感知测量模型,分析差异规律,建构SEM模型探索游客感知对其行为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重大事件旅游形象影响的游客感知模型包括旅游便利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城市功能影响、城市吸引影响等4个维度。②世博会对上海旅游形象影响的游客感知显著,不同群体感知强度差异明显,女性群体高于男性,已婚群体高于未婚,参观过世博会的群体高于未参观过的群体,本地游客(居民)感知高于外地游客。③世博会对上海旅游形象影响的游客感知呈现一定空间分异规律,在旅游便利和旅游吸引影响维度上,客源空间距离越远游客感知值越小;而在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影响维度上,客源距离越远游客感知越显著。④游客感知的4个维度中,旅游吸引影响维度对旅游者(居民)行为影响显著,其他维度影响不显著。开展重大事件对旅游地形象影响研究,对重大事件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奚雨晴  桑广书 《热带地理》2022,42(12):2121-2131
为充分把握新冠疫情发生前后乡村旅游游客的行为变化,利用网络游记,基于旅游进展的时间逻辑构建乡村旅游行为模式,通过扎根理论对新冠疫情发生前、后浙江省乡村旅游者的行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行为包括行为动机、体验行为、评价感悟行为3个阶段,其框架可从行为时间、行为环节、行为内容、行为层次4个方面组织;2)新冠疫情的暴发给乡村旅游造成危机的同时也带来发展机遇,疫情下催生出包括疫情压抑反弹、逃离疫情阴霾、门票特价诱惑、寻求安全区域、出行时间限制和出行空间限制在内的六大新兴乡村旅游动机;3)旅游实际体验中,疫情背景下乡村旅游游客体验行为呈现一系列新特征,体现在交通选择行为、拥挤感知程度、消费行为、管理体验行为上,景区游客数量、景区管理措施、景区消费场所的改变能相应地影响旅游者行为;4)疫情下出行需求与现实矛盾激烈影响旅游者的情感,游客的情感表达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山地滑雪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冬季生态旅游活动。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研究生态旅游者的游客忠诚度,对山地滑雪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心流体验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者心流体验、积极情绪与游客忠诚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湖南大围山滑雪场展开调研,并对获得的324个有效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及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者心流体验包括"全神贯注"、"自我意识丧失"、"时间扭曲"、"自成目的的体验"、"技能–挑战平衡"5个构面;其中,心流体验的"时间扭曲"、"自成目的的体验"、"技能–挑战平衡"3个维度对生态旅游者积极情绪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心流体验的"全神贯注"、"自成目的的体验"、"技能–挑战平衡"3个维度对生态旅游者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积极情绪对生态旅游者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从营造心流体验产生的环境、通过人性化服务激发生态旅游者的积极情绪、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等方面对生态旅游区产品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苏勤 《地理科学》2004,24(4):506-511
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是由不同人口和社会特征的旅游者组成的,他们的旅游动机和需要各不相同,旅游体验质量也存在差异。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在对周庄旅游者动机和体验质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交互分析和分层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周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根据主导动机的不同将周庄旅游者分为4 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人口社会属性及旅游行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提出了周庄旅游产品调整的对策。结果表明:身心放松因子是周庄旅游者的基本动机;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心理内在推力驱使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高,而主要受旅游地属性外在拉力吸引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低;不同类型旅游者对周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期望值一致很高,而对于周庄的旅游设施、服务、主客关系、产品价格的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6.
张宏梅  陆林 《地理学报》2009,64(8):989-998
文化是影响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同一文化背景旅游者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也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本研究根据国内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的不足,以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为例,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来自五个不同文化群体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做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产生于西方背景下的动机量表可以用于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结构无差异被接受,因子无差异检验发现只有两个因子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动机因子均值的跨文化比较说明北欧旅游者在文化、娱乐/梦幻动机和放松动机上的强度均低于盎格鲁和拉丁旅游者,盎格鲁旅游者在这三个动机上的强度均较高,文化动机是这三个群体的主导动机,亚洲旅游者的主导动机是放松。研究证明了中国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存在文化差异,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应根据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旅游产品,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7.
西安入境旅游者认知和感知价值与行为意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旅游者行为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体验评价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认知评估,这种认知评估是旅游者认知在理性和情感层面的唤醒,其结果直接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意图。通过构建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结构方程(SEM),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实例研究发现:①旅游者个体认知行为和感知价值及旅游者行为意图呈正相关关系,当个体认知评价水平增加时个体感知价值也对应增加,这种正相关关系使感知价值和行为意图也呈现正相关关系,即个体感知价值水平越高个体行为意图越强烈;②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感知价值、旅游设施的感知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感知价值是主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主要因素;③该研究结果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证明了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关系,在理论和方法创新上也弥补了发生学中个体认知和其它行为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缺,即个体认知评价和个体行为意图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体验观点中"认知-感动-行为"的研究范例。研究结果说明了旅游者个体认知研究可以很好的预测旅游者行为意图,这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等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90位有过安徽汤池旅游经历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多元回归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温泉旅游地认知形象对游客体验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旅游动机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温泉旅游地认知形象对游客体验和游后行为意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的认知形象因子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和效应,总体而言,旅游设施与活动和温泉品质2个形象因子的影响效应要大于旅游交通和整体环境2个形象因子的影响效应;旅游动机在特定形象因子影响游客满意和重游意向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地说,旅游动机正向调节了旅游交通形象对游客满意的影响,负向调节了设施与活动形象、正向调节了温泉品质形象对游客重游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构建后疫情时代红色旅游动机、体验和情绪反应测量量表,分析探讨疫后游客前往红色旅游地的原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红色旅游动机维度分异与体验维度之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情感反应对旅游体验的作用。结果表明:(1)动机维度均值从低到高依次为偶发性动机、疫后社会因素动机、疫后社交动机、疫后游憩动机、求知自发性动机和情感自发性动机,情感自发性动机和求知自发性动机是游客游览红色旅游地的主要动机,表明疫后游客的民族认同感攀升,对红色革命历史的求知欲较强,疫后游憩和社交欲望也较强烈;(2)游客内部动机情感自发性和求知自发性动机正向显著影响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体验,游客出游自主性体验感较强;(3)游客红色旅游的积极情绪和积极的负向情绪对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体验都呈显著正向影响,前往红色旅游地能激起游客对现实的思考,体验感较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增长,葡萄酒旅游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已有研究表明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受游客感知和满意的深刻影响。为全面理解游客感知与偏好对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过程及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针对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从旅游者感知视角,在揭示当地葡萄酒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设施与环境、服务认知、旅游功能、资源价值、资源保护等五个维度,分析了影响葡萄酒旅游开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葡萄酒旅游作为特殊新兴体验产品,游客群体具有明显的收入水平、年龄结构、出游方式等差异化的市场特征;(2)葡萄酒旅游资源价值是影响游客感知的最重要因子,其旅游功能舒适性对游客感知也具有突出吸引力和价值,同时服务质量是支持葡萄酒旅游游客感知的重要因子;(3)尽管在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中,设施与环境感知、资源保护感知对葡萄酒旅游者的支持度影响不大,但其仍为目的地葡萄酒旅游开发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