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河口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要过去50年中国的河口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动力、沉积和地貌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河口冲淡水、河口锋、最大浑浊带、泥沙运动、拦门沙的形成、河口不连续现象、河口发育等。在应用方面,如钱塘江河口和长江河口等有许多成功的范例。然而,河口是复杂的,随着人类活动和人工控制的增强,当前河口研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人类活动已成为第三驱动力,河口的自然适应与人工控制协调问题将是河口未来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对中国主要河口沉积有机地球化学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获得了诸多成果。尤其对河口沉积物的生物标志物、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为探讨物质输入、成岩作用和河口环境污染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1998年以来中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从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源要素、重金属、同位素、有机污染物、有机地球化学和温室气体等6个方面对4a来我国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河口三角洲沉积地球化学是海洋沉积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实验手段的不断改善和河口三角洲研究的不断潭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沉积磷酸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长江、珠江及滦河三角洲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河口有机碳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河口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汇处,是陆海相互作用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焦点之一.河口区物质来源的多样性,有机碳输入、生成、降解、再生及相互转化等行为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河口有机碳的来源及其相互转化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颇具成果的研究.文章主要从判别河口有机碳来源的研究方法及其盐度、最大浑浊带、生物活动等环境因子对有机碳形态转化的影响等角度对国内外河口有机碳研究状况作了综述,并展望河口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是省水利厅所属的地方性专业研究所,其研究对象以钱塘江河口为主,也研究本省其他河口和海岸的整治开发问题及工程措施等。 该所现有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9人,助理工程师22人,并配有一支从事河口海岸水下地形测量和潮汐水文测验的专业队伍。其主要研究设施和装备有:潮汐河口物理模型试验厅、室内波浪水槽、200吨级测量专用船等。 该所科技人员注重现场资料的观测和分析,并在物理模型试验、数学模拟和工程措施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为拟订河口整治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可喜的成绩。目前,该所还承担了秦山核电站等有关工程的委托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河口湿地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口湿地以其独有的海陆生态交错区的功能而引起各方研究。本文可口湿地的概念和特征后,分别论述了我国四大河口湿地:长江河口湿地、黄河河口湿地、珠江河口湿地和辽河河口湿地的组成、沉积物特点、环境以及生物资源等,并指出了目前河口湿地开发利用的状况及今后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8.
会议消息     
将联合召开全国河口三角洲专题学术讨论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河口三角洲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重要。为交流和总结近年来对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口三角洲取得的成果,展示其收获和成就,更好地推动这一领域的工作,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河口海岸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学会于1987年底将联合召开  相似文献   

9.
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区由于其水环境中物理、化学、地质及生物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与开阔海洋相比有很大差异。过去的研究集中在对河口化学元素的测量。分析及其与河流之间的对比上,并由此产生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提出了一些描述河口生态-地球化学系统的理论,然而。关于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的模式研究至今仍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10.
闽江河口沉积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的综述了闽江河口沉积动力环境方面已做过的研究工作,根据取得的成果从闽江河口三角洲的地貌演化、沉积动力和泥沙运移、沉积环境分区和盐、淡水混合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前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要河口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河口底质沉积物,不但作为污染物的主要富集介质和重要的生物栖息场所,而且作为比水介质更稳定、更强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态和趋势指示作用的监测要素,日益引起环境界、特别是海洋环境界的普遍兴趣和重视。中国主要河口沉积物的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获得了诸多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探讨重金属含量的分布、了解其扩散范围和河口环境污染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以来,渤海辽东湾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对辽东湾北部、南部、河口和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辽东湾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多集中在辽东湾北部和河口等地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和污染评价方面,对于辽东湾沉积物系统地元素地球化学,特别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浅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河口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泥质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它制约着河口的综合利用。本文就我国淤泥质河口挡潮闸引起的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了我国主要建闸河口闸下淤积类型.多数学者根据潮波变形理论和不平衡输沙理论对闸下淤积的力学机理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河口闸下淤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类型的建闸河口防淤减淤措施。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具有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 ,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 ,但黄河水资源的可供水量有限 ,尤其是近年来深受黄河断流影响之苦。研究黄河河口三角洲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黄河河口三角洲的水土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 ,研究了河口地区的来水量 ,在此基础上 ,对河口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了研究。文中建议河口地区的黄河可供水量为 7.8× 1 0 8m3/ a,此量既可以满足河口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 ,又可以保证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所需输沙入海水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河口数学模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焕庭 《海洋通报》1997,16(2):80-86
我国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河口及河口工程的可行性已愈加普遍,从总体而言,70年代以河口一维潮流模型为主,进入80年代后,除继续应用推广一维潮流模型外,大多已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按需要配以泥沙、温度、协度和污染物等物质输移模型、推移质量沙数值模型、波流共同作用数学模型、拉格朗日余流数值模型、三维数值模型、复合模型等8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近15年来河口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认为从80年代以来,我国将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学会于1983年6月14—18日在广州召开。第三届海岸河口学术年会,交流了在开展海岸带与海涂资源调查、港口航道工程、河口综合治理、新技术应用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果和动态。 在大会上报告交流的40多篇论文,涉及珠江、长江、黄河、闽江等河口及杭州弯、胶州湾等海岸、港湾发育、浅滩演变、沉积特征、水沙运动、泥沙回淤预估以及航道整  相似文献   

17.
河口区域划界是进行河口区域开发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我国重要河口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管理现状,科学合理的确定河口区陆海分界线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的调查研究以及资料收集和处理分析,遵守河口划界的原则,并根据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参照国外的河口管理经验以及我国其他河口的划界建议,对现代黄河三角洲陆海划界提出了几种初步建议,并分析了这几种划界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推荐使用平均低潮线或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沿岸界线作为入海口区的陆海界线,海堤作为其他区域陆海界线.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分析我国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在法律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手段、监测体系以及主体和资金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完善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协同机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构建河口水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协同机制,应完善基本法顶层设计,加强单行法具体指导;建立协商、合...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生态系统是融淡水生态系统、海水生态系统、咸淡水混合生态系统、潮滩湿地生态系统、河口岛屿和沙洲湿地生态系统为一体的混合生态系统.由于河口复杂的地貌、水文、物理化学条件,各个河口都具有其独特性,各河口的界定视具体情况而定.河口生态系统主要受物理因素影响,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以改进的DPSRC因果关系模型为研究方法,根据河口生态的特征,建立符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对辽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因果关系模型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河口生态系统的("驱动力"、"压力"、"状态"、"系统响应"、"控制")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通过研究得到辽河河口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无机氮和石油类,主要污染源是双台子河、辽河及大凌河的陆源污染.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口生态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信息共享能够有力推动长江河口的管理和研究,空间元数据是实现有效信息共享的支撑技术,目前长江河口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是数据格式不统一、无法实现共享,因此研究长江河口空间元数据尤为必要。本文从实现长江河口信息有效共享的角度,提出了长江河口空间元数据的概念,归纳了空间元数据的内容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了长江河口空间元数据获取的步骤和方法,利用XML文档技术实现其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