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力度的加大,通过化探异常查证、工程揭露验证,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发现了新的金成矿类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中酸性侵入岩体内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区内由西向东依次发现了细细特郭勒、白日其利、大水沟、南坪台、阿斯哈等金矿床(点)。金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期、印支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岩体中,NW、NE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带内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发育,新发现金矿与东昆仑造山型金矿特征相似,其成矿流体为幔源流体、岩浆水和大气水,成矿流体沿断裂带裂隙系统中运移至减压部位成矿,在张性裂隙中形成石英脉型金矿体,脆性剪切部位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区内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青海斑红山地区金成矿前景,笔者结合地质勘查项目,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金矿点地质入手,分析了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认为研究区矿体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的控制,产于破碎蚀变带中。区域变质作用及岩浆侵入作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源,断裂构造为金矿体的富集提供了空间。区内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含金热液充填交代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斑红山地区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胶莱盆地东北缘为胶东东部地区重要金矿成矿区,宋家沟金矿床为该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盆地及盆缘断裂的约束和控制,金矿体呈斜列展布,成群成带密集产出,矿体规模不等,品位、厚度及产状变化大。崖子断裂为该金矿床的导矿构造,荆山群及莱阳群为金矿矿源层,盆缘断裂所派生的NE向次级断裂严格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金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找矿标志的总结,指出该区找矿方向,认为盆地边缘并在盆缘次级断裂发育地区找矿潜力较大,对中生代盆地边缘地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家沟金矿产于早白垩世莱阳群砾岩中 ,为受断裂、裂隙密集带控制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该金矿床为一隐伏矿床 ,与产于盆缘的蓬家夼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条件相似 ,控矿的主导因素为断裂构造 ,成矿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5.
蓝家庄金矿床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南部,为一处严格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次之的大型金矿床。控矿构造内煌斑岩的大量出现,显示控矿构造具有贯通下地壳的特点,可以为幔源含矿岩浆流体浅部就位提供空间条件。研究认为矿化蚀变带中心发育的正长斑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地质特征和穿插关系显示矿床形成经历了4个热液成矿期,第Ⅱ和第Ⅲ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金成矿期,矿物组合特征显示应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发育的超壳断裂和斑岩体,为研究胶东金矿矿床成因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胶西北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胶西北地区,中生代郭家岭超单元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形成了广泛发育的焦家式(蚀变岩型)和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床,并且具有相同的成矿热液,之所以产生两类有较大差异的上述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在于热液房与外界的沟通条件有很多的不同。蚀变岩型金矿的热液房与外界沟通相对开放,成矿热液的压力迅速降低,促其汽化,增强了活动,有利于广泛交代作用的产生,导致了蚀变岩型矿床的形成;石英脉型的矿床热液房与外界沟通条件差,当温度下降后,才与外界沟通,主要表现为充填作用,而形成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胶东金矿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东地区中生代形成的内生金矿床类型众多,分布广泛。文章从成矿系统组成的角度,以金矿床的类型、赋存状态,展布特征,成矿深度等为依据,结合中生代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演化过程,着重讨论了胶东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期后改造。胶东金矿矿集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区域上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以及由此引起的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各种类型的金矿床是在统一的构造背景下,成矿流体沿构造通道上升形成的形式多样的热液矿床,矿床分布不受岩性控制,而与同期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球分异早期形成的中生代早期位于下地壳的具有较高金丰度值的太古宙古陆核及元古宙古陆壳是胶东地区金成矿的主要物质基础(矿源岩)。成矿过程中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矿流体成分复杂,来源多样。胶东地区未来的金矿勘查,具有广阔的前景,未来的勘查方向应在理论指导下,努力拓展勘查模式和矿床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其金的成矿地质背景复杂,主要可分为变质基底区、地槽区、盖层区、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岩浆活动带5种类型。该区大部分金矿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侵入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一类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第三类是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矿床类型的划分,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个系列组合,即侵入岩浆热液金成矿系列组合、火山-次火山热液金成矿系列组合及沉积-改造金成矿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9.
吕家金矿位于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中段,矿体受NNE向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矿石为黄铁矿石英脉及黄铁绢英岩。该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中生代岩浆岩以及复杂的构造体系等多种成矿因素叠加控制。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中生代岩浆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作为初始矿源层,为矿床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来源,断裂构造则为含矿热液的迁移和富集沉淀提供良好通道和赋矿空间,岩浆活动是矿质运移的主要动力来源。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总结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红石沟金锑矿位于东昆仑阿尼玛卿-北巴颜喀拉成矿带。通过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分析,其与区域上的大场、藏金沟金矿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该文对比分析了控矿因素,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矿床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容矿场所,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其次华力西期-燕山期深源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不仅提供了热源,同时也带来了主要成矿物质,岩浆活动为成矿不可或缺的条件。主要找矿标志为地貌、岩脉、颜色、围岩蚀变和构造破碎带等。  相似文献   

11.
胶西北NNE向断裂构造带弧形控矿断裂系统,直接控制了胶东特大型、大型金矿床及大部分中小型金矿床。张家断裂为胶东东北部NNE向弧形控矿断裂的伴生构造,断裂沿走向、倾向具波状变化,发育有倾斜擦痕,并有厚度0.3~0.5m灰色、灰绿色断层泥。已发现中型金矿张家金矿、小型金矿汪家沟金矿即赋存于该断裂之中。研究发现张家断裂弧形构造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的区域为“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有利区域,矿床沿断裂走向大体以2~3km等距分布;在弧形断裂弧顶西侧300~500m为“河西式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金矿”成矿有利区域,与东侧“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对应分布。  相似文献   

12.
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东地区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新探明金资源储量1 500多吨,发现了千吨级金矿田。研究指出:胶东不同类型金矿形成于同一地质时代,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主要有2类赋矿围岩,受3种成矿构造带控制,有4种主要蚀变类型。"岩浆热隆、流体活动、伸展拆离"是导致胶东大规模金矿形成的三大关键要素,早白垩世地幔隆起引起壳幔同熔型伟德山花岗岩强烈活动,诱发大范围流体活化和广泛的伸展拆离构造,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创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提出焦家式金矿不同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其他类型金矿。认为金矿在倾斜方向上主要沿控矿断裂倾角变化的平缓部位和陡、缓转折部位富集,构成"阶梯式"分布型式,在胶东地区已探明和开采的浅部金矿(第一台阶)之下还会有第二、第三个成矿台阶,胶东主要成矿区深部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胶东阎家疃金矿地处胶东牟乳成矿带北段,矿体受金牛山主断裂西侧的次级断裂控制,赋存于玉林店单元岩体中。通过对矿区内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的总结和研究,认为区内矿石类型以含金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蚀变岩为主,局部夹少量黄铁矿化石英脉,并划分出成矿阶段。类比邻区金矿蚀变岩形成时代,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该矿床的研究,对牟乳成矿带内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胶东栖霞大霞址断裂南段发现了多个金矿床。文章从蚀变带特征、矿体空间展布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金矿地质特征;从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分析总结了控矿因素;通过与典型矿床的分析对比,认为该区金矿床类型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与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结合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运移、沉淀、富集等的认识,对大霞址断裂金矿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建立了成矿模式,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辽北下大堡金矿的主要成矿元素及成矿流体的热量、来源, 以及韧性剪切带与成矿的关系研究, 认为下大堡断裂次一级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形成后, 燕山晚期安山玢岩侵入, 在安山玢岩上下盘形成低温低压仓, 因温度梯度及压力梯度形成的热液携带围岩中成矿物质而形成成矿流体,向低温低压仓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北西向张扭断裂受区域韧性剪切作用的改造,而表现为韧性剪切带性质,相应地使低温低压仓中的刚性、塑性岩石破碎及糜棱岩化,并形成相应的含金岩系,因此,下大堡金矿床属韧性剪切- 中温热液蚀变岩型叠加矿床。  相似文献   

16.
金山金矿位于胶东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中,属于热液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严格受小庄-金山-大庄头韧性剪切带控制。该文在介绍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该矿床的构造-成矿作用期次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成矿前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成矿期韧脆性变形阶段和成矿后脆韧性变形阶段,每个阶段对矿脉的形成和分布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在主成矿期左形张剪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在断裂带不同部位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矿脉(体),这种构造控矿模式是胶东地区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结合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和华北地幔热柱多级演化3次重大地质事件,对胶东金成矿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胶东中生代金矿同期耦合作用成因的观点,认为胶东金矿是上述三者同期耦合成矿作用的结果,且幔源成矿流体在耦合成矿过程中发生分异富集演化,使得胶东矿集区形成如此大规模、高品位和不均衡分布的金矿。  相似文献   

18.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西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沿该构造-成矿带已陆续发现了以玲珑金矿田为代表的不同规模金矿床十余处,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招平断裂带构造形式多样,矿化蚀变分带复杂。断裂带以发育连续且稳定的主裂面为特征,以主裂面为中心,上下盘蚀变岩基本呈非镜像对称分布。研究招平断裂带蚀变岩非镜像对称分带特征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