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陆云涌  高博  马涛 《城市地质》2015,(Z2):12-16
近年来,地铁暗挖施工中辅助降水措施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由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成因、危害性、如何避免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北京地铁7号线双井站工程实际经验,对降水沉降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车站主体暗挖施工过程中,监测降水沉降值仅4.0mm,证明双井站降水方案和沉降控制措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心密集建筑群使得地铁需长距离穿越既有建(构)筑物,导致地面管井施工作业条件越来越难,降水沉降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出发,当受施工场地限制时,提出在导洞内施工管井,并对降水导洞的设计、成井机械及施工工法进行了论述。针对施工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采用地下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计算软件——Pro-cessing 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场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运用参数修正后的模型,设计不同的抽降方案,分时段进行沉降预测,及时分析施工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可指导类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铁2号线蛇海区间矿山法Ⅱ段属浅埋暗挖隧道,该区间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水丰富,且隧道左线需穿越地面建筑,施工难度极大。以隧道左线太子宾馆段的开挖为例,介绍了穿越房屋过程中所采用的爆破控制技术以及袖阀管注浆、洞内深孔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等施工措施,并运用数值模拟对加固效果和地表沉降控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地铁某线X站为例,研究由于该站受施工工法(两端明挖中部暗挖)限制及交通和地下管线的影响,无场地实施封闭式管井井点降水,利用现有场地条件,在无法实施降水井封闭的区域周边布设降水井,进行干扰降水的方法对该区域地下水进行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基坑涌水量,并运用等值线预测地下水降深的方法,对暗挖段地下水位降深进行计算与预测,结合预测结果并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和场地实际情况等因素,优化降水井布置,合理选择降水井泵量,通过实践检验达到了预期效果,既解决了由于无法实施封闭式管井井点区域的地下水控制问题,降低了工程风险,又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地裂缝是西安市最典型的地质灾害之一,地裂缝地段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及地表沉降是较为突出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文章以西安地铁六号线浅埋暗挖隧道穿过f8地裂缝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地裂缝地段交叉中隔墙法(CRD工法)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随开挖进尺呈反S型曲线变化特征,地裂缝带上盘的开挖进尺影响范围大于下盘;隧道中心线地表沉降在地裂缝带出现错台且靠近上盘5 m处出现集中沉降区;地裂缝地段隧道暗挖施工对地表的影响区范围约为80 m即上盘约45 m、下盘约35 m,在此范围应考虑暗挖施工对附近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开挖过程中地裂缝带上盘沉降过程变长且大于下盘;地表横向变形曲线符合高斯分布,上盘沉降大于下盘,在上盘靠近地裂缝位置处地表沉降槽宽度、沉降量明显增大;距地裂缝带5 m处上盘拱顶出现最大沉降,其值为25 mm,而在地裂缝位置处拱底出现27 mm的隆起变形,拱顶和拱底变形在地裂缝带附近出现错台;地裂缝带隧道暗挖施工对拱顶、拱底影响区范围分别为50 m和55 m,靠近上盘地裂缝位置附近隧道暗挖施工衬砌应及时支护,防止土体塌落与隧道变形。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暗挖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工程建设中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国内首例城市地铁PBA暗挖车站边导洞内施工地下连续墙止水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GTS NX软件重点模拟了导洞内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地表沉降曲线以车站中线为中心,呈明显对称的沉降槽形式分布;2)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单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其上方地表附近沉降影响最为明显,地表沉降量增量约占总沉降量的25%;3)左右两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量增量曲线类似W型;4)左右侧地连墙分别施工6幅以后,上方地表处沉降趋于稳定,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采用暗挖法施工,下穿南北向国贸桥、东西向大北窑桥,并下穿地铁1号线,其中,南北向国贸桥的南段为连续梁结构,对不均匀沉降极为敏感,且工程所在地段地下管线密集,附近重要建筑林立。针对工程具有站体开挖深度内涉及多个含水层、降深大、排水量大的特点,本着降水均匀沉降原则,对主站体及高架桥连续梁区段采用适当扩大降水范围的办法,进行降水设计,以保证暗挖站体的正常施工,并避免因降水造成高架桥区及已有地铁1号线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阜石路分洪暗涵某暗挖段,浅涵暗挖洞身大部位于人工填土内,部分区域洞底人工填土厚度仍达2m。人工填土松散,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塌落现象,不易成洞,施工难度大。为避免暗挖施工期间人工填土产生安全隐患并减少后期隧道变形,采用了袖阀管注浆技术对填土地层进行注浆加固,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及隧道工程质量&根据工程实施效果可见,袖阀管注浆加固对在人工填土中进行暗挖隧道开挖的沉降、变形控制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城市隧道暗挖施工期间拱顶以及地表的沉降量对施工安全、工程功能及城市道路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各类马头门的施工因其受力转换特殊往往是施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北京地铁7号线某区间暗挖隧道马头门处于竖井明挖施工的回填土中,其土质情况复杂、暗挖不确定性因素多。为保证隧道施工和周围构筑物的安全,须对处于回填土范围内竖井马头门的破除与开挖方案进行研究。本文根据地表勘察钻探和超前探测所获取的地层资料和工程设计资料,应用FLAC3D软件对马头门破除时的两个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施工实践与理论分析均表明,采用无收缩(WSS)深孔注浆方案的地表沉降量约是超前小导管支护方案沉降量的1/2~1/3。  相似文献   

10.
刘伍  赵云峰  程剑 《城市地质》2007,2(3):43-47
地铁工程施工不论是明挖、还是暗挖,从开挖的安全性及防水措施等方面,对地质均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地铁工程一般埋深较大,尤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条件下,单一、简单的降水方法很难较好的满足地铁工程施工对地下水控制的要求。因此,需要考虑将不同种的单一降水方法中的优势技术进行合理叠加,尝试复合降水技术,能使地铁工程降水效果达到疏干充分、消除或有效控制含水层底界滞留水渗漏,避免拱顶因地下水渗漏造成冒顶、侧壁地下水渗漏造成坍塌,保障正常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