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显微组分中有机硫的微区分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波谱仪测定了煤中有机硫含量。a.在镜质体有机硫含量低于0.50%的煤中,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与其相近。而在镜质体有机硫含量高于0.5%的煤中,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大多为镜质体的40%~50%。各种镜质体和惰质体的有机硫含量随其凝胶化程度增高而增加。b.聚煤古地理环境对煤中有机硫含量起决定性作用。以镜质体为例,形成于湖滨三角洲平原环境的神木煤含有机硫0.21%,形成于滨海三角洲平原环境的水城大河边煤含有机硫0.84%,形成于泻湖海湾环境的兖州晚石炭世煤含有机硫2.24%。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显微图像的光学性质和测定煤的反射率等方法,研究了新疆中生代煤中半镜质组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中生代煤中含有一定量的半镜质组;均质半镜质体占总体(均质镜质体与均质半镜质体之和)的49%~64%,均质半镜质体的最大反射率(Rmax)比均质镜质体的高0.08%~0.13%;均质半镜质体的Rmax介于均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之间,结构半镜质体的Rmax比结构镜质体的高0.28%~0.34%。由此可以得出:在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应将均质半镜质体归入镜质组的均质体中,同时认为,按显微组分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将结构半镜质体归入惰质组的半丝质体中更合理;在测定煤的反射率时,不能将均质半镜质体作为反射率的测定对象。本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本地区煤炭的炼焦配煤、煤炭液化和深加工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煤的镜质体性质与煤岩参数的关系,表明镜质体的荧光强度I650与镜质体的性质关系密切,这对表征等变质煤镜质体性质的差异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刘惠永  翁成敏 《现代地质》1998,12(3):406-412
从显微煤岩学角度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煤的生烃状况。研究表明,树皮体和基质镜质体是研究区煤岩显微组成中主要的两种富氢组分,“富质镜体-较富树皮体”是主采煤层典型的煤岩组合特征,在成烃演化过程中,富氢镜质体和树皮体对生烃作出了主要贡献。渗出沥青体充填于镜质体微裂隙或细小孔洞以及丝质体胞腔中,这些微裂隙和胞腔和煤成油的保存,富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显微组分间的这种配置关系为煤成油藏的形居  相似文献   

5.
在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镜质体反射率指标被公认是唯一可对比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为准确测定窑街矿区海石湾井田油A层腐泥煤的有机质成熟度,采集井田钻孔煤岩样品,开展显微镜下显微成分反射光、荧光光学特征观测。测试发现,油A层腐泥煤中存在2种不同特征镜质组,一种为发荧光的镜质组,反射色低、反射率测值低;另一种为不发荧光镜质体,反射色高、反射率测值相对偏高。油A层沉积环境分层明显,上部为腐泥煤,显微成分以藻类体为主,含有大量的黄铁矿,反映深部沼泽强还原环境;下部显微成分以腐泥基质、基质镜质体、角质体为主,相较于上部,藻类体及黄铁矿含量明显降低,反映出其沉积物源发生变化,藻类等低等生物输入比例降低,高等植物物源比例增高,反映为相对较弱的还原环境。根据井田地层沉积环境、油A层腐泥煤显微组成及其与下部煤二层腐植煤的镜质组成熟度对比分析,认为油A层腐泥煤中不发荧光镜质体的反射率能够反映其真实的成熟度,与下部煤二层处于同一变质阶段。研究认识为开展腐泥煤有机质成熟度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当煤岩层中高等植物含量较少,或者与其相邻地层成熟度差异较大时,建议将局部测试结果与整个煤系各煤/岩层进行比对,同时结合其镜质体荧光特征和沉积环境综合判断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飞宇  刘德汉 《沉积学报》1997,15(2):164-168
对我国不同时代和地区125块煤样中镜质体荧光性进行了详细的荧光光度术分析,表明镜质组的荧光性不仅取决于煤阶,而且也与镜质体类型紧密相关。不同类型镜质体显示了不同的荧光强度,在石油窗阶段,富氢镜质体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镜质体,差值可达1-3倍,特别是富氢镜质体在0.5%-0.85% Ro阶段荧光强度一直较强,且荧光强度值的变化与煤阶没有较好的相关性,显示了明显的特殊性。镜质组相对荧光强度与超微类脂体含量、可溶有机质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富氢镜质体较强的荧光性和Ro在0.50%-0.90%之间荧光强度特殊的演化规律与其中含有较丰富的超微类脂体以及富氢镜质体中流动相含量较高二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 要  从显微煤岩学角度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煤的生烃状况。研究表 明‚树皮体和基质镜质体是研究区煤岩显微组成中主要的两种富氢组分‚“富镜质体 较富树 皮体” 是主采煤层典型的煤岩组合特征‚在成烃演化过程中‚富氢镜质体和树皮体对生烃作 出了主要贡献。渗出沥青体充填于镜质体微裂隙或细小孔洞以及丝质体胞腔中。这些微裂隙 和胞腔对煤成油的保存、富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显微组分间的这种配置关系为煤成油藏 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六盘水地区具有形成煤成油藏的母质条件‚同时在煤层中具 有较好的保存富集以及运移条件‚如果存在有利的地质背景与之相配合‚研究区煤成油藏的 勘探开发工作将具有十分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煤显微组分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峰华  任德贻 《地质论评》1995,41(6):564-570
应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变质系列镜质体和丝质体以及热解碳的物理结构特征表明,随煤级增高,镜质体的基本结构单元(BSU)的平均长度及缩聚芳香层平均环数NC呈增加的趋势;衍射环数增多,环的弥散程度减小,最终出现弧状;表明镜质体的BSU在变质过程中长大,定向性增强,VRo,max=6.50%是阶跃点,当VRo,max>6.50%,BSU突然定向排列。获得了很难获得的低煤化烟煤(VRo,max=0.66%)的高分辨图像,它的BSU尺寸小,无序排列。对丝质体和热解碳高分辨图像的首次研究发现,前者有序性差,随煤级演化的速度较镜质体慢,后者有序性好。  相似文献   

9.
对吐鲁番-哈密等盆地100多块煤样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新疆早中侏罗世煤中普遍含有木栓质体.木栓质体在煤有机显微组分中所占比例仅以木栓化细胞壁计.一般在2%以下,若包括木栓化细胞壁和充填在胞腔中的团块镜质体两部分则最高可达20%.在镜质体反射率0.35%~0.70%时,木栓质体光性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形态和数量没有显著变化,反映了木栓化细胞壁中木栓质和蜡质在低成熟阶段明显失去,而作为细胞壁格架的纤维素、木质化纤维素则没有显著变化.随热成熟作用木栓质体光性逐渐向结构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演化;至镜质体反射率0.90%时二者已难以分辨.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剖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显微组分组成显示了“碎、小、薄”和过渡组分含量高的特点。结合显微和超微层次有机岩石学分析,在显微组分层次生烃组分主要为基质镜质体,碎屑类脂体、薄壁角质体、木栓质体和小孢子体在煤成烃中也有一定的贡献;超微层次生烃组分主要表现为分布于基质镜质体中的超微类脂体。煤中基质镜质体的高含量弥补了其单位生烃潜力低的不足,基质镜质体富氢成因在于生物化学阶段细菌等微生物对其强烈降解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原油,在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原油中存在镜质体碎屑。这些镜质体碎屑均具有明显的棱角,其反射率值和侏罗纪煤的反射率值相近,且产出镜质体碎屑的原油均普遍检出了具有高等植物为母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因此原油中镜质体碎届的检出为确认准噶尔盆地煤成油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论等变质煤镜质体性质差异之普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了不同地区和时代的不同变质程度的5个系列的煤样,对分离富集的镜质体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按海相和陆相划分,属同一相的不同时代的等变质煤的镜质体性质仍有差异,有些甚至相当明显。这表明,等变质煤镜质体性质存在的差异具有普遍性,并且其成因不止有煤相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疆侏罗系煤基质镜质体的岩石学特征及成烃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运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对新疆伯罗系煤中基质交易质体的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按成因和生烃性可分成三种不同的亚型,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基质镜质体在煤成烃作用中的意义和热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使用显微镜加热台对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不同变质系列的煤中镜质体进行加热实验表明,不同时代不同变质程度的镜质体在加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软化、熔融、固化温度。此实验结果为煤岩学配煤炼焦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煤岩学方法、热解分析和热模拟实验等,对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进行了显微组分与生烃研究。腐殖煤的生烃量与显微组分组成关系密切,煤中富氢组分愈多,其生烃量愈大。富氢镜质体荧光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的主要生烃组分应是富氢镜质体和壳质组。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际煤岩学会(ICCP)对显微组分的新分类系统,通过绘制显微组分三元图和煤相图,对重庆中梁山矿区主要煤层显微组分和煤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且构造煤较发育;显微组分中以镜质组为主,其中以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最为常见。煤相研究表明,本区主要煤层形成于下三角洲平原或下三角洲平原到陆相沉积的过渡环境,属于近陆相的低位沼泽环境,成煤环境受海水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等变质煤镜质体性质的差异与煤层甲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认为,与煤的煤化程序和埋藏深浅相比,煤在煤岩组成及其性质方面的差异与煤层甲烷的关系不甚明显。而笔者在研究微组分的性质和成因时发现,等变质条件下,煤层甲烷含量与镜质体的一些性质有密切关系,不同时代煤和镜质体的孔隙特征和吸附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刘大锰  杨起 《地球科学》1998,23(1):79-84
采用显微傅利叶红外光谱(micro-FTIR)技术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煤级中基质镜质体,丝质体,藻类体,角质体,孢子体及树脂体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演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煤级增加,煤显微组分中脂族结构成分先后后减,含氧官能团减少,芳烃富集且芳环缩合度增加;在相同的热演化程度下,丝质体基质镜质体和类脂组含更多的芳香结构成分和较少的脂族结构成分,及具更高的芳香缩合度,而基质镜质体又较类脂组含更多C=C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纯度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应用透射式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Micro FTIR),对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的主要组分-镜质体、丝质体、角质体、藻类体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芳香结构含量相对较少;角质体和基质镜质体中含有较丰富的芳香结构以及长链脂族结构;而丝质体则主要由芳香结构组成,脂族结构含量很少。显微组分的这种结构特征决定了藻类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角质体和镜质体的生烃潜力中等、而丝质体的生烃潜力则很低。对于吐哈盆地煤成油来说,由于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并且生烃潜力也高,因此其具有高的液态烃产率、丝质体的产油率最小、角质体和镜质体的液态烃产率中等。由于镜质体是本区煤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因此,对于吐哈盆地所形成的具有工业规模的油田来说,镜质体应该是主要的贡献组分之一。但对于富含藻类体的厚层状烛藻煤,由于它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力大、以中长链脂族结构为主,是煤成油最理想的源岩。  相似文献   

20.
孙旭光  金奎励 《沉积学报》2000,18(4):590-594
基质镜质体是华南晚二叠世煤中的主要组分之一,其在煤中含量的多少、生烃潜力的大小、生烃特性等直接影响到该区煤成油气资源的评价。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开放体系下热模拟等方法,对贵州水城晚二叠世(P21)龙潭组煤中基质镜质体的生烃潜力、烃类组成特征、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基质镜质体的生烃潜力、氢指数分别为191.99mg/g和250mg/gTOC,远高于丝质体的生烃潜力(26.17mg/g)和氢指数(35mg/gTOC),而小于树皮体的生烃潜力(297mg/g)和氢指数(491mg/gTOC);基质镜质体热解烃类组成中以轻质烃为主,湿气次之,可见本区基质镜质体不但能生成气态烃,而且能生成一定量的液态烃,这归因于其中所含大量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生油窗”温度范围为375~475℃,主要生烃温度区间为400~450℃,其中415~430℃为生烃高峰期,420℃处产烃率最高。基质镜质体这种在高成熟度下(大于VRo1.0%)大量生烃的特点对在成熟度普遍较高的华南地区寻找油气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