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国东部古近系洪水-漫湖沉积特征--以济阳坳陷南部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静 《矿物岩石》2005,25(2):99-103
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测井解释及扫描电镜分析等资料和手段,对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孔一段到沙四段底部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孔一段到沙四段沉积早期处于湖盆裂陷初期,沉积作用明显受季节性洪水注入影响,在东营、惠民两凹陷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其主要岩性特征为:岩石类型以反映氧化环境的浅色碎屑岩类为主,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反映其兼具重力流和牵引流的沉积特点,植物碎屑贫乏而生物扰动构造丰富且具周期性,砂体呈环带状分布。该沉积体系分为洪水水道末端、泥坪、砂坪、砂泥混合坪和漫湖风暴等5个微相和侧缘远源、近岸远源两类相层序,其中洪水水道及洪水漫湖砂坪具有较好的储气能力,是济阳坳陷深层勘探开发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 舞阳含盐盆地位于河南省叶县及舞阳县境内,面积约1900km~2。石油部南阳油田在本区开展找油工作时,在石油钻井中发现了厚层石盐岩。舞阳含盐盆地是周口坳陷西南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周口坳陷横跨豫东、皖西,面积约3.2万km~2;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的南缘,秦岭褶皱系的北侧,是华北坳陷区最南部的一个坳陷。舞阳含盐盆地的含盐层赋存于下第三系核桃园组的中上部,该组与江汉盆地的潜江组、大汶口盆地的官庄组中段及东营盆地的沙河街组沙四段层位相当,基本属于下第三系  相似文献   

3.
渤海始新统沙四段层序地层特征及与周边油区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始新统沙四段(沙河街组四段)形成时的构造背景特点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多样性。沙四段在其建组剖面分为沙四上、中和下三个亚段。随着新钻井的增多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渤海沙四段层序地层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渤海以前的沙四段基本没有分出亚段,只是分出了南北两种类型。现在认为渤海发育完整的沙四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下部为蒸发盐湖相沉积,上部为正常的砂泥岩沉积。南部发育完整的沙四段,北部只钻遇了沙四上亚段,可能缺失沙四下亚段;上下亚段以假整合接触,南北地层是统一的,而不是两种类型。沙四下亚段相当于济阳坳陷典型沙四段中、下两个亚段。沙四段分为继承和残留两种类型,二者有很大的差别。沙四段下亚段不具备生油能力,上亚段发育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可以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田,是深层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裂谷盆地,内部发育6个坳陷、4个隆起、54个凹陷和44个凸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性与其古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大量的录井、岩心、古生物、测井、地震资料及前人的大量文献和数据,对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进行了全区对比和统层。在此基础上,对冀中坳陷、济阳坳陷、临清坳陷内东濮凹陷各组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这些区域的古地理图;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科研报告中所编制的辽河坳陷、黄骅坳陷、渤海海域古近系各组段的古地理图,编制了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的古地理图。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含油气凹陷,每个凹陷中心的深湖亚相泥岩构成烃源岩,而在凹陷的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等砂体,构成重要的储集层,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下,凹陷中央的烃源岩向周围与之互层的储集层供烃形成油藏,在凹陷中央的烃源岩中,还发育了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因此,每个凹陷就是油气生成、运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生油凹陷的分布及其古地理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内的一个富油凹陷,针对该区天然气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目前所发现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浅层的现状,将济阳坳陷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与东濮凹陷进行了比较,认为济阳坳陷具备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藏的条件,其天然气勘探最具潜力的领域应是煤成气藏及深洼陷周围的深层天然气藏;指明了东营凹陷盐下构造、渤南等深洼陷的深层周边区带、环黄河口凹陷的滩海深层、潍北凹陷和青东凹陷4个深层勘探方向,阐述了煤成气今后的勘探、研究方向.从宏观上评价了济阳坳陷天然气的勘探潜力,明确了今后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裂谷盆地,内部发育6个坳陷、4个隆起、54个凹陷和44个凸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性与其古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大量的录井、岩心、古生物、测井、地震资料及前人的大量文献和数据,对渤海湾盆地各坳陷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进行了全区对比和统层。在此基础上,对冀中坳陷、济阳坳陷、临清坳陷内东濮凹陷各组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这些区域的古地理图;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科研报告中所编制的辽河坳陷、黄骅坳陷、渤海海域古近系各组段的古地理图,编制了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河街组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的古地理图。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含油气凹陷,每个凹陷中心的深湖亚相泥岩构成烃源岩,而在凹陷的边缘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等砂体,构成重要的储集层,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下,凹陷中央的烃源岩向周围与之互层的储集层供烃形成油藏,在凹陷中央的烃源岩中,还发育了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因此,每个凹陷就是油气生成、运聚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生油凹陷的分布及其古地理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7.
利用Royden和Keen的裂谷伸展模型的大地热流方程,对临清坳陷热演化史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古热流大于今热流,坳陷是逐渐为冷的,通过建立镜煤反射率R0与成熟度参数C的关系式,从而定量地描述有机质成熟度史和沉积物向油气转化的程度,深洼陷中沙一段至沙三段均进入性油门限,沙四段及其以下进入湿气,凝析油及干气阶段,洼陷中浅部沙二段至沙四段位于生油门限之内,故坳陷内可望找到油气。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中北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地层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黄骅坳陷仅在南区的王官屯地区发现过确切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地层。上世纪 90年代初 ,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曾根据个别单井孢粉化石资料 ,怀疑黄骅坳陷北区的北塘凹陷局部分布有沙四段。但由于当时的勘探程度较低 ,化石证据不足 ,因而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中区板桥和歧口凹陷过去从未发现沙四段。通过对板桥凹陷地层的系统古生物分析 ,发现中北区沙三段下伏原来部分归属中生界的地层中含大量的藻类、介形虫、腹足类及轮藻化石 ,依据它们的生物群特征 ,这套地层应属于沙河街组四段 ,且为沙四段上亚段。  相似文献   

9.
根据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有机质赋存方式等特征研究,明确了沉积过程底水含氧量对古近系湖相烃源岩中有机 质的组成和含量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借鉴沉积有机相和古氧相研究的成果,将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湖相烃源 岩划分为四种沉积有机相,分别为缺氧相、短暂充氧相、低氧相、充氧相,并且确定了不同类型沉积有机相的判识标志。 并结合测井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沉积有机相的单井、连井及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提出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发育存在着明显 的东西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而不同走向断裂的活动差异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 分布规律对于下一步勘探决策的制定和深层隐蔽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力场多尺度刻痕分析与满加尔坳陷深层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高精度重力场测量可以获得关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的丰富信息。本文在分析满加尔坳陷内部深层构造探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重力测量,并采用重力异常的小波多尺度分析和刻痕分析等新方法,研究了满加尔坳陷内部深层构造,揭示了坳陷内早古生代地层的密度分带。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可以把只与深层构造有关的地质信息提取出来。运用新的人工智能原理把隐含在区域重力场中有关刻痕的所有特征参数提取出来,可以客观地为沉积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区域重力场多尺度分析及刻痕分析的信息提取新方法,称为多尺度刻痕分析。比较研究区深层(7~8km)密度扰动与电阻率异常可见,满加尔坳陷内沿纬度40°线北侧和经度85°线同时都有低密度扰动和低电阻率异常分布,说明坳陷内深层沉积岩低密度扰动与流体活动通道有一定关系。综合脊形化系数图和边界刻痕系数图,圈定了深层满中高密度扰动带和满南和满北低密度扰动带,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新生界海绿石的存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葛瑞全 《沉积学报》2004,22(2):276-280
大量的薄片鉴定资料表明,济阳坳陷沾车凹陷新生界地层中含有海绿石矿物,并且均为原生海绿石。尽管其沉积时代不同,但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即主要分布于古近系沙四段上部沙一段的底部。结合古生物化石的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沾车凹陷在陆相湖盆沉积的大背景下,曾遭受过小规模的海侵,对当时的沉积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生物的变异和海绿石的沉积。对海绿石的成因分析将有助于确定当时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99,自引:25,他引:74  
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10个阶段:缓慢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减速裂陷和慢速坳陷—慢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加速坳陷—减速裂陷和减速坳陷—裂陷、坳陷终止和缓慢反转—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坳陷—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坳陷—反转停止和坳陷终止。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形成了“下断中坳上隆顶平”的盆地结构。“中坳”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54%来源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伸展坳陷;“上隆”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31%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受压坳陷。构造作用的转换起因于东部区域应力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华北油气开发的主战场,多年的油气勘探开发积累了大量钻井、测录井及测温数据。通过对区内深钻井测温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南部的冀中坳陷、黄骅坳陷、临清坳陷和济阳坳陷是干热岩地热资源的主要富集区,温度≥180 ℃的热储主要发育在基岩潜山或斜坡区,埋深适宜,温度较高,有一定的天然孔渗条件。4个主要坳陷区4 000 m以深钻井平均地温梯度范围为3.07~3.32 ℃/100 m,5 000 m以深钻井平均地温梯度范围为2.96~3.27 ℃/100 m,埋深越大,地温梯度越低。坳陷区埋深在4 309~6 261 m时相继达到180 ℃温度,为干热岩目标埋深范围。不同坳陷、区块和井区达到180 ℃干热岩温度界限的深度相差较大。下古生界、中元古界和太古宇三套热储是渤海湾盆地中南部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干热岩热储类型。冀中坳陷主要发育奥陶系灰岩、寒武系白云岩和中元古界白云岩热储,黄骅坳陷以奥陶系灰岩热储为主,济阳坳陷发育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和太古宇变质岩热储,临清坳陷主要为奥陶系灰岩热储。坳陷区的凹中和凹边凸起区,顶面埋深3 000~5 000 m的前中生界潜山是主要的勘探方向,冀中坳陷河西务、长洋淀等潜山,黄骅坳陷南大港、千米桥等潜山,济阳坳陷桩西孤北等潜山,临清坳陷马场、文留等潜山是干热岩勘探开发有利区。干热岩勘探可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相结合,进行不同类型资源的兼探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柴西狮子沟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的茫崖坳陷,具有多期成盆和改造作用特征,主要发育古近系与新近系巨厚沉积,第四纪柴西地区基本隆升,沉积较薄。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产于中深层,包括下干柴沟组(E3)和上干柴沟组(N1)。研究发现,中深层的岩石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浅层天然气资源勘探难度的增大,进行深层天然气勘探已成必然趋势。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最大的沉积盆地。在盆地内广泛发育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下二叠统和三叠系-侏罗系等 3套优质烃源岩,以及多套优质储层和盖层,形成了 5套区域性储盖组合。因而,该盆地具有良好深层天然气形成、储集和保存的物质基础。再结合塔里木盆地目前勘探形势,指出该盆地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和塔西南坳陷具有广阔的深层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温标方法模拟的济阳坳陷地温演化情况表明,地温梯度在坳陷的演化过程中是逐渐降低的。在孔店组-沙河街组沉积期间地温梯度是较高的,最高可达5.5~6.0℃/100m,但在此期间地温梯度下降较快,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降为3.5~4.5℃/100m;在馆陶组沉积时期地温梯度变化很小,至第三纪末地温梯度已降至目前的3.5℃/100m左右。济阳坳陷的构造沉降特征表现为孔店组至沙四段沉积期间(65~43Ma)的快速构造沉降阶段和沙三段沉积(43Ma)以后的热沉降阶段,盆地的地热史模拟结果和构造沉降所揭示的坳陷演化阶段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坳陷热历史研究为渤海湾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双断-双向滑脱-背倾半地堑”结构,南部为“多断-单向滑脱-复式半地堑”结构;冀中坳陷南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基底演化(中生代)、初始裂陷演化(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强裂陷演化(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弱裂陷演化(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及后裂陷演化(馆陶组沉积时期以来)5个阶段;冀中坳陷南部经历了基底NNE向构造体系向新生代NE向构造体系的转换,区域中—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变化是冀中坳陷多方位复杂构造形成的原因;冀中坳陷南部构造转换作用通过影响洼槽迁移进而影响有效烃源岩分布,通过控制砂体入盆通道影响储层砂体展布,构造变换过程中主干断层位移梯度变化导致横向背斜形成指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构造体制转换形成的不同规模变换构造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洪水—漫湖沉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静 《中国地质》2005,32(4):655-662
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孔一段到沙四段底部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孔一段至沙四段沉积早期处于湖盆裂陷初期,沉积作用明显受季节性洪水注入影响,在东营、惠民两凹陷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其主要岩性特征为:岩石类型以反映氧化环境的浅色碎屑岩类为主,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反映其兼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沉积特点,植物碎屑贫乏而生物扰动构造丰富且具周期性,砂体呈环带状分布.该沉积体系分为洪水水道末端、泥坪、砂坪、砂泥混合坪和漫湖风暴等5个微相和侧缘远源、近岸远源两类相层序.  相似文献   

19.
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产煤炭、石油、铀资源的能源矿产基地之一.综合以往资料可知,二连盆地煤和铀矿均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但受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煤矿在盆地东部地区较为发育,在盆地中西部规模变小、厚度减薄;而铀矿的分布规律则相反.为进一步了解构造-沉积演化对煤、铀成矿过程和赋矿机理的约束,选取马尼特坳陷南缘恩格日音地区赛汉塔拉组下段砂岩开展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研究,探索其物源变化规律;同时对比分析马尼特坳陷东段和西段地震剖面,约束关键构造时限.结果显示:(1)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下段下亚段物源以坳陷北缘的巴音宝力格隆起为主,而下段上亚段物源以坳陷南缘的苏尼特隆起为主,指示苏尼特隆起在早赛汉塔拉期晚期发生较强烈隆升;(2)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中期,沉积水体较浅,不利于煤的沉积;(3)苏尼特隆起构造隆升可能为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下段铀成矿提供条件.这对了解二连盆地煤、铀的空间配置,预测马尼特坳陷、乌兰察布坳陷南缘新区新层位铀成矿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川西坳陷海相勘探目的层埋藏较深,反射资料频带窄,地震分辨率无法满足勘探要求,地层吸收衰减是导致分辨率低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深层地震波的衰减情况,首先根据低降速带资料和测井资料建立川西坳陷地层模型,然后定量估算球面扩散、吸收衰减和透射损失引起的地震波衰减量,以估算的衰减值为参考,同时结合地震采集资料、井中零偏VSP和Walkway-VSP资料来分析影响深层反射波高频信号接收的因素。分析指出1500m以上浅层强吸收衰减是造成川西坳陷深层反射波高频成分缺失的主要原因,5000m以下海相地层反射波频带只能达到40 Hz左右,深层资料采集应以降低背景干扰为重点,并在提高资料采集密度上下功夫,以达到增强深层弱反射信号、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目的,而不应单纯强调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