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区拟提出七个成矿预测区。产出的一系列爆发角砾岩型金矿床、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石英脉-角砾岩型钼铅(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应是同源、同期、不同成矿空间的统一体,统称为“祁雨沟式”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蓝家庄金矿床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南部,为一处严格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次之的大型金矿床。控矿构造内煌斑岩的大量出现,显示控矿构造具有贯通下地壳的特点,可以为幔源含矿岩浆流体浅部就位提供空间条件。研究认为矿化蚀变带中心发育的正长斑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地质特征和穿插关系显示矿床形成经历了4个热液成矿期,第Ⅱ和第Ⅲ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金成矿期,矿物组合特征显示应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发育的超壳断裂和斑岩体,为研究胶东金矿矿床成因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胶东阎家疃金矿地处胶东牟乳成矿带北段,矿体受金牛山主断裂西侧的次级断裂控制,赋存于玉林店单元岩体中。通过对矿区内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的总结和研究,认为区内矿石类型以含金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蚀变岩为主,局部夹少量黄铁矿化石英脉,并划分出成矿阶段。类比邻区金矿蚀变岩形成时代,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该矿床的研究,对牟乳成矿带内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驾鹿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矿床类型,产于古老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强烈而广泛,尤其是成脉前的钾长石化。蚀变带及其中的石英脉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是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则部分来自太华群,部分来自上覆中元古界高山河组,矿床成因属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广西云开地区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金(银)矿化,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沉积改造型、矽卡岩热液叠加型、风化壳型及石英脉型等。本文讨论了上述前四种类型金(银)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内生金(银)矿床(化)的形成与多种热液活动有关,风化壳型矿化的形成则是由表生富集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焦家金矿属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发育,是我国储量最大的金矿床之一。该文对蚀变带中的钾长石的赋存状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未蚀变的玲珑岩体中的钾长石进行对比。认为焦家金矿床主要存在三种成因类型的钾长石,即原生钾长石(岩浆成因)、高温热液钾长石、低温热液钾长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热液钾长石的形成与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7.
查干此老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境内,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该文系统阐述了查干此老金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详细介绍了金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查干此老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系统研究,认为矿区的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兼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体赋存于二叠纪斜长花岗岩及志留纪蚀变闪长岩中的石英脉、碎裂岩带及糜棱岩带中,其产状、形态、规模严格受NE向断裂构造带控制,未受后期构造影响。该文对查干此老金矿床的构造背景、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对该区的金矿成矿预测,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沿马超营断裂带分布有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据硫同位素研究表明:石英脉型δ34S为小正值,成矿深度大,温度高(200~250℃);构造蚀变岩型δ34S多为负值,成矿温度低(150℃左右),且大气降水的参与对成矿起重要作用。本区金在热液中主要以氢硫络合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河东金矿床矿体呈完整、连续的透镜体,具有典型的中温热液矿物组合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区内金矿床矿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胶东群。从成矿溶液组分与性质、金的迁移与富集以及多阶段成矿过程等方面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机理,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栖霞市马家窑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家窑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比较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代表,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是Na^+,Ca^+和Cl^-,K^+和F^-较贫,流体的成分与大气降水热液相类似。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值则反映大气降水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水/岩值条件下与栖霞超单元回龙夼单元交换后的分布特征,认为马家窑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成因。  相似文献   

11.
铜石金矿田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归来庄式)、碳酸盐岩层状微细浸染型(磨坊沟式)、夕卡岩叠加型、斑岩型和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矿种以金为主,伴有银、铜、铁矿化,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铜石富钾碱性次火山杂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热源.泰山岩群为主要矿源层;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之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为磨坊沟式金矿的有利含矿层位;寒武系上部-奥陶系下部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是归来庄式金矿的有利围岩.杂岩体构成的次火山穹窿及伴生的环形放射状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铜石金矿田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 (归来庄式 )、碳酸盐岩层状微细浸染型 (磨坊沟式 )、夕卡岩叠加型、斑岩型和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 (点 )组成 ,矿种以金为主 ,伴有银、铜、铁矿化 ,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铜石富钾碱性次火山杂岩关系密切 ,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热源。泰山岩群为主要矿源层 ;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之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为磨坊沟式金矿的有利含矿层位 ;寒武系上部—奥陶系下部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是归来庄式金矿的有利围岩。杂岩体构成的次火山穹窿及伴生的环形放射状构造 ,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玲珑矿田含有两种类型金矿床,一是蚀变岩型金矿床,二是石英脉型金矿床。该文重点研究玲珑金矿田西山矿区石英脉型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石英脉型金矿床分布在玲珑帚状构造之中,含金石英脉受"帚状构造"的断裂和节理控制,有300余条。流体包裹体显微观察研究表明,玲珑石英脉型金矿新鲜花岗岩和钾化花岗岩主要含有H2O包裹体,其次有少量H2O-CO2包裹体;(黄铁)绢英岩通常含较粗粒石英集合体,石英中有丰富的H2O,特别是H2O-CO2包裹体;金矿体(含金石英脉)含有明显数量的H2O-CO2包裹体;特别是存在较大的三相H2O-CO2包裹体。不同期次(世代)石英中H2O和H2O-CO2包裹体的大小、形态、相对含量和丰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是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的地区之一,已陆续探明了乳山蓬家夼、西涝口、牟平金庄、宋家沟、海阳郭城、平度大庄子、栖霞西林、笏山、福山杜家崖等中—大(超大)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与胶西北蚀变岩型金矿具有同时、同源的特点,但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空间、不同的围岩条件,构成了一组与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构造活动有成生联系的热液矿床。其成岩、成矿时代介于127.6~105Ma;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岩浆活动造成围岩中的活化流体及岩浆分离溶出的新生流体萃取花岗岩内部和围岩中的金元素,是重要的成矿因素;金矿床赋存于盆缘断裂系统中,伸展拆离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伴随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大规模侵入岩(隐伏)侵位产生的热隆伸展构造,形成了盆地边缘独特的蚀变杂岩型金矿。矿床特征与胶西北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具有可比性,预示该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苍山县龙宝山金矿床位于龙宝山中偏碱性杂岩体的内部 ,赋存于NNE向及SN向次级断裂内。矿体呈脉状 ,沿走向、倾向具膨胀、收缩、分支、复合现象 ,矿化较连续。该区中生代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强烈 ,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蚀变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6.
贾公台金矿床是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类型,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和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及激光拉曼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位于NW向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化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和花岗岩中,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Au品位较高(1.98×10-6),有害组分少,且伴生Ag;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成矿温度为236℃~245℃(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MPa,对应深度为5.56~5.72km;经与浅成热液型金矿、造山型金矿主要特征进行对比,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Altai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belt is famous copper-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belt in the world. There are a lot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Altai ore belt in Xinjiang, China. These gold deposits belong to two genetic types: volcanogene late-stage hydrothermal type and fractured altered rock type. The authors discuss mainly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ized features of fractured altered rock type of gold deposits in Altai gold ore belt. Base on this study, the metallogenic law is summarized and the deep metallogenic prognosis has been done in Duolanasayi and Tuokuzibayi gold deposits, and some mineralized anomalys have been discovered.  相似文献   

18.
Altai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belt is famous copper-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belt in the world. There are a lot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Altai ore belt in Xinjiang, China. These gold deposits belong to two genetic types: volcanogene late-stage hydrothermal type and fractured altered rock type. The authors discuss mainly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ized features of fractured altered rock type of gold deposits in Altai gold ore belt. Base on this study, the metallogeniC law is summarized and the deep metallogenic prognosis has been done in Duolanasayi and Tuokuzibayi gold deposits, and some mineralized anomalys have been discov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