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大型隐伏矿床,找矿工作采用了化探次生晕、原生晕、地质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含铍条纹状蚀变岩的发现在找矿预测中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为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大型隐伏矿床,找矿工作采用了化探次生晕、原生晕、地质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含敛条纹状蚀变岩的发现在找矿预测中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为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青海东昆仑地区1∶50万化探次生晕扫面工作中,根据少量的采样点分析成果,快速掌握了该区Au及其他元素的矿化信息。通过进一步的化探次生晕逐级加密分解,在五龙沟地区圈定了1∶2.5万化探次生晕找矿靶区26处,证实了化探次生晕勘查技术方法是快速、有效、准确锁定最小勘查区范围的技术方法。对26处靶区大比例尺(1∶2 000)原生晕剖面定位,槽探工程控制揭露,坑、钻探工程走向和倾向追索控制,最终在五龙沟地区发现大型金矿床3处,中型金矿床3处,小型金矿床6处,累计金金属量近120t。进一步证实了化探次生晕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觅金效果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少地区都开展过1/20万或1/10万金属量测量、分散流和重砂测量工作,同时还在许多矿区及其外围广泛开展了原生晕和次生晕找矿,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我们认为,在这个基础上,编制区域性化探异常图,对于更有效地开展化探找矿工作,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以编制粤东、粤北约十万平方公里区域性化探异常图为例,谈谈我们的几点粗浅体会.编制区域化探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两江铜矿区,原来只是一个矿点,1972年以来,我们与地质相配合,在区内开展系统的化探找矿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勘探结果表明,该区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铜矿区.本区化探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天窗"内寒武系地层出露区进行浅部找矿;第二阶段,在"天窗"周围泥盆系地层分布区寻找原岩覆盖下的深部盲矿体.区内化探已详查面积为50多平方公里.投入方法为次生晕及原生晕法.次生晕采样网度为100×20米,采样层位为残坡积土B层.原生晕法是在获得次生异常的区段进行,测线间隔不等,一般为20米至100余米.点距一般为10米,遇断裂则加密至5~2米.分析元素,除氟、碘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外(氟、碘元素应用于第二阶段),其余用化学简易分析和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6.
原生晕找矿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深部找矿的话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寻找隐伏矿已成为矿产勘查的热点之一。化探作为众多勘查手段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其寻找隐伏矿的基础理论主要是成矿和成晕的理论(伍宗华,2000)。用于隐伏矿找矿的化探方法,总的来说有:原生晕法、生物(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水地球化学方法、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土壤次生晕方  相似文献   

7.
本区是依据地质、构造等成矿有利条件,开展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找矿工作时,进行的大面积化探次生晕普查和局部详查.因而,获得了几十个不同组合类型的化探次生晕异常.经勘探验证,发现了斑岩钼(铜)矿.一发现异常的化探方法及技术  相似文献   

8.
赖联新 《地质与勘探》2023,59(6):1228-1239
近些年来我国的化探扫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化探数据资料,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化探数据,并结合已知的矿床(点)类型来针对性获得更加综合的找矿化探信息,是目前找矿过程中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出了原生晕-因子分析(PH-FA:primary halo-factor analysis)方法,通过利用原生晕的成矿元素的关联关系来刻画次生晕中的关联属性,使次生晕中成矿元素关联属性更接近成矿事件的元素数据结构。以内蒙古查干花地区为例,从原生晕矿石地球化学数据中分析得出Bi为Mo最相关的元素,通过对比背景的富集程度进行权重组合计算获得Mo、Bi的PH-FA权重系数分别为0.717607和0.282393,将Bi与Mo进行权重组合计算PH-FA得分,并提取化探异常。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因子分析相比,所圈定的异常与控矿断层相交的重合率高13.05%,且构造线、岩体等控矿因素同样具有更强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表明该方法在识别控矿因素以及矿区外围找矿中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黄照祥  刘晓慧 《华北地质》2007,30(4):284-288
江西大石笏金矿是江西赣西第一个微细粒浸染状金矿。容矿岩石为细碎屑岩及不纯的碳酸盐岩,有利构造是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化探分散流及次生晕最佳指示元素组合为Au-As-Ag-Sb-Hg-Ba-Tl。通过对其次生晕、分散流和原生晕等异常特征的认识和分析,总结建立该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元素异常模式,找矿模式总结为化探组合异常(特别是次生晕和分散流异常) 层位 岩性 构造 蚀变。次生晕和分散流异常可有效地缩小靶区,可圈定金矿化带。提出了在成矿有利的地层、构造、岩性、蚀变和矿化条件下,利用异常模式寻找微细粒浸染状金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冶金地质系统的化探工作是从一九五六年开始的.二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化探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化探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化探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遍布各省物探大队及部分勘探队,并开始建立专业化探队.化探方法从单一的次生晕(金属量测量),发展到分散流(水化学)、原生晕等多种方法,并根据具体地质地理条件,逐步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可应用于普查、详查、勘探各个  相似文献   

11.
甘肃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宽太 《矿产与地质》2004,18(4):323-328
阐述了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床的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概况,并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在研究了1:10万分散流普查结果的基础上,采用1:2.5万沟系次生晕普查方法,获得了Cu、Mo、Ag、Pb、Zn等元素综合异常,通过验证表明,Cu、Mo异常的浓集中心与铜钼矿体位置一致。又通过原生晕普查,分析了各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同时证实了沟系次生晕与原生晕具有同样的找矿效果。因而,提出相关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分散流、沟系次生晕、原生晕)标志。  相似文献   

12.
杨正臣 《矿产与地质》2005,19(6):606-609
江西有色金属地球化学勘查工作41年来,主要开展了中大比例尺的分散流、次生晕、沟系次生晕和原生晕测量工作,获得多元素组合异常1334处,筛选出有望异常308处,经查证和后续工程验证,发现有色(贵)金属矿床12处,矿化点41处,为已知矿区二轮找矿研究提供了地球化学基础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3.
广西资源县云头界钨矿异常区多被表土覆盖,局部出露钨矿化。据钨重砂矿物化学性质较稳定,风化剥蚀后迁移距离较近,而异常区表土覆盖不厚的特点,采用次生晕化探方法对云头界钨矿异常区1.4km2开展化探扫面找矿。根据8条化探剖面线共575个样品分析结果,圈出了6个钨异常区,在其中4个钨异常区施工槽探工程,都发现对应的石英脉型钨矿体。这揭示了该区矿体与次生晕异常的分布具有非常一致的对应关系。次生晕化探异常表明,该矿主矿脉沿走向长度超过1km,矿床规模可望达到中型。常规次生晕法在云头界钨矿异常区找矿效果明显,这对华南风化土层覆盖区钨矿找矿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沟系次生晕找矿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沟系次生晕测量是一种非正规网度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1/5万分散流一沟次生晕测量的基础上,放大到1/1.25万沟系生晕测量,通过对已知矿床的验证评价,证明该方法在地质找矿勘查中具有明显的找矿效果,为在沟里地区进一步开展化探异常检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大坝金银成矿区找矿远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胜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36-438
通过对大坝-铁门土-大青山金银成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金银矿体分布情况、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分析、化探次生晕异常的研究,认为该区为金银多金属成矿最佳地段,指出找矿远景,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其在矿山深部找矿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热液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提出原生晕叠加理论,解决了困惑化探专家几十年在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现象难题,独创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并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方法特点、主要成果、金矿床4种叠加结构的理想模式和盲矿预测的5条准则,应用效果和找矿实例。  相似文献   

17.
在外来物覆盖区,特别是外来黄土覆盖的西北地区,开展化探次生晕找矿工作,如果只按照正规的测网进行取样,往往因采不到由基岩风化所形成的B、C层残坡积物,而得不到较好效果。为了能使化探工作在这类地区起到应有作用,我们进行了次生晕随机取样方法试验,获得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表生作用下,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主要以化学分散晕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十分有利.本文以近年来在闽东南火山岩地区新发现矿区为例,重点介绍化探次生晕法在该矿区找矿的方法及成果,由矿床个体研究扩展到区域,旨在说明次生晕法在闽东南沿海火山岩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的有效性,对闽东南沿海火山岩区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成矿成晕过程物质和能量转化的热力学分析和研究,从信息的本质上探讨了熵变、(火用)变和信息量的关系;将工程热力学函数(火用)引入成矿成晕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成矿完晕(火用)的概念,试将其作为成矿信息的能量指标,推导出了成矿成晕体系有关微量组分的成矿成晕(火用)的一般表达式为从原生晕到次生晕,初步建立了(火用)法评价地球化学异常的原则方法,并试图开发和利用此种成矿成晕信息于化探找矿和地质研究等领域中。  相似文献   

20.
自1965年以来,我们在辽东地区几个金的成矿带上,以Au为直接指示元素,以Cu、Pb、Ag、As为辅助元素,用分散流、次生晕、原生晕等手段与地质相配合,进行了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先后投入1/5千的30公里~2、1/万的200公里~2、1/2.5万的1200公里~2的次生晕工作和1/2.5万的400公里~2的分散流工作.由试验、试睑性生产到大面积投产,都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并对金在表生环境中的变化,不同类型金矿床中次生晕成晕特征,异常推断解释和评价方法,以及金的直接指示作用等,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