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磨石山火山盆地位于宾县-伊春-甘欣(俄)火山岩型铀钼成矿带中部,为白垩纪中-小型火山盆地.盆地北部的滚子沟地区新发现一铀矿化异常区,矿化异常区内存在一条铀异常带及两处铀异常高值点.在综合该异常区地质和矿化特征基础上,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等地质特征,通过对滚子沟地区铀异常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该异常区内赋矿岩性为早白垩世宁远村组碎裂流纹岩,主体受到北北东向断裂控制,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和赤铁矿化,具明显分带性.与区域产铀火山盆地对比分析显示,磨石山火山盆地具有更优越的成矿前景.可依据滚子沟地段归纳的铀矿化特征,在火山盆地内进行铀矿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阳山火山盆地位于赣杭带东段寿昌一梅城火山喷发亚带东端,足又叠置于寿昌一梅城大型火山盆地之上的次级继承式负向火山构造,为该区中生代火山活动进入第二亚旋回所形成的火山沉陷盆地。因铀矿品位特别高、埋藏浅、采易性能好而著名的下梓州(199)热液—淋积叠加型富铀矿床即产于阳山火山盆地的西缘。本文在分析区域铀成矿地质背景及盆地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盆地铀成矿特征和成矿条件,进一步指明了该盆地的找矿前景。研究认为盆地西侧与199富铀矿床相毗邻的289铀矿化点及其外围是该盆地今后寻找富铀矿的最佳地段。  相似文献   

3.
天姆尖破火山机构——潜在的富大铀矿找矿远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天姆尖地区地质、遥感、重磁、地化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天姆尖破火山机构的成生及展布特征,识别出该区大面积分布的碎斑熔岩体系。认为该火山盆地经历了热隆起和破火山机构形成两个演化阶段,该区存在大型隐伏富铀花岗岩体;区内岩浆在垂向演化过程中,铀表现为下部富集而上部贫化带出的特点,大量成矿物质随岩浆热液向上进入破火山机构中成矿。此外,查明了该区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导的北东-北西向菱格状基底构造格局,强调了基底断裂对本区岩浆活动、火山盆地形成和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在对天姆尖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破火山机构具有形成富大铀矿床所必备的“源、运、聚、保”等各项条件和有利的多元成矿信息显示,是寻找富大铀矿床极为有利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尚志县帽儿山塌陷式火山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帽儿山盆地位于伊春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西南段,是宾县-伊春-甘欣NE向火山岩型铀钼成矿带的组成部分,为J3-K1的中小型塌陷式火山盆地。文章从大地构造、地层、侵入岩、构造、矿产等基础地质特征入手,对盆地大地构造位置、盆地规模及形成时期、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基底及盖层的含铀性、火山旋回及岩性岩相、断裂-火山构造系统、围岩蚀变及铀多金属矿化特点、重磁场特征等10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火山盆地与产铀火山盆地的特征相类似,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可进一步开展铀矿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赵忠华  张学元  宋鹏  李永红 《铀矿地质》2011,27(1):26-29,51
巴扬山火山断陷盆地位于中、俄、蒙铀-多金属成矿带上,与俄罗斯斯特列措夫铀矿田有着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与蒙古多尔诺特铀矿田处于同一成矿区。通过对基底、盖层、岩石铀含量、构造和铀-多金属矿化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认为该盆地具备了火山岩型铀-多金属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6.
浙江火山岩型铀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浙江铀区域成矿背景及分布特征,阐述了浙江火山岩型铀矿受区域构造、地幔隆起带、拉张裂陷作用控制,与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火山构造有密切的关系.火山喷发带控制铀成矿带,火山喷发亚带控制铀成矿亚带,火山构造控制铀成矿区或铀聚源区,火山构造的特定部位及单体火山机构控制铀矿床的定位.通过研究认为芙蓉山盆地齐村一大城坞地段、天姆尖盆地下樟州地区、大洲盆地王贵寺南侧、新路盆地大桥坞地区是今后找矿的重点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满洲里小尖山火山塌陷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尖山火山塌陷盆地位于得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中南段的八大关-新巴尔虎右旗多金属成矿带上,与俄罗斯斯特列措夫铀矿田、蒙古多尔诺特铀矿田有着相似的地质背景。通过对盆地基底、盖层、铀含量、断裂、蚀变、矿化显示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认为该盆地具备“近带靠边、伴盆独立、酸底凸凹、杂盖多面、主断切壳、蚀变叠加、矿化显示”等铀成矿的有利特征,提出小尖山火山塌陷盆地是寻找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有利远景盆地。  相似文献   

8.
鹅公山火山盆地是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多金属矿产较丰富的火山盆地。在整理前人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铀、金、银成矿地质特征,从火山盆地成矿元素聚集、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隐爆作用及幔源物质等方面对火山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及其作用,为火山盆地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铀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文章建议加强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及幔源物质参与成矿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宁安盆地航空伽马能谱特征及铀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新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分析了宁安盆地以及501铀矿床的航空伽马能谱特征。并利用铀转换参数(初始铀、活性铀、铀迁移系数)分析了本区的铀源条件,结合盆地基底、构造、岩相岩性、水文地质等成矿条件进行了铀成矿分析和远景预测。最终预测了3处铀成矿远景区段,对本区进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长沙火山岩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卫三元 《铀矿地质》1997,13(4):218-225
文章分析了盆地的火山活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和铀矿化特征。认为盆地是塌陷式的,岩浆活动分为两个旋迥,并且不同族迥的岩浆来源深度不同。盆地发育有多期次的矿化蚀变,铀源有地幔铀、基底铀及盖层蚀变而迁移出的活化铀。盆地断裂构造发育,有较好的矿质沉淀场所,又处在有利的铀成矿区域背景之下,因此具有较大的铀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周家志 《铀矿地质》1994,10(1):32-39
本文根据铀矿化特点,将浙西北火山盆地铀矿划分为3种类型,即沉积(成岩)型、热液脉型及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型)铀矿。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类型铀矿的地质特征及产出条件,探讨了各类铀矿的成因联系及成矿模式,指明了火山盆地铀矿的找矿方向及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含铀煤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含铀煤矿床主要产于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盆地基底为华力西至燕山期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等),或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二者均有,其含铀丰度大于8ppm,高于酸性岩克拉克值的3-10倍。基底含铀丰度高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铀矿区内的地下水一般为弱酸至弱碱性,重碳酸钾-钠型,硫酸、重碳酸钙(钾)一钠型等,pH值6 -7.5,含铀丰度为n.10-7n.10-6克/升,干旱地区为n。10-6-n.10-5克/升。矿体一般为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与煤层整合产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卫星图象信息为依据,结合野外调研,提出并确定了华北块体北缘存在:块体缝合线,褶皱-逆掩断层带,后孤碰撞带(断裂带),台槽过渡带,岩浆弧,以及燕山-喜山期的NNE向岩浆活动带、断陷带(断陷盆地)等双重构造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块体北缘与深成岩浆岩,燕山期岩浆活动带(包括火山岩带)有关的铀矿化作用的独特构造环境及“岩浆”型,断陷带中和面型等主要铀矿床成矿模式和铀成矿带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作了研究和探讨。并以铀矿床的实例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14.
江西峡江-广丰地区产铀盆地常具有特殊的三元结构:含铀火山岩发育在燕山早期的断陷区内,火山岩之下为一(几)套煤系地层,火山岩系之上为一套红色碎屑岩层,构成“黑-灰-红”特色三层结构的叠合式盆地。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叠合式盆地的空间分布、组成结构、形成演化和矿化等特征,并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研究区铀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1)叠合式盆地主要由多旋回的火山岩及其上部的巨厚红层组成,发育在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及较薄的峡山群(D2X)、安源群(T3A,含煤层)和林山群(J1L)之上。下白垩统武夷群(K1W)与火把山群(K1H)之间存在构造挤压事件,时限约为132~110 Ma,主要表现为近SN向的挤压和区域性抬升剥蚀,并导致NE和NW向两组共轭断裂分别发生左行和右行压扭,派生的近SN向断裂以张性为主。这些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特别是近SN向张性断裂,富大矿体均赋存其中;(2)铀矿化时代晚于火山岩围岩的成岩时代,与红层沉积时代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暗示红盆发育过程对区内铀成矿起重要控制作用;(3)与铀矿物相伴生的萤石、石英中H、O、C同位素指示大气水对铀成矿的贡献,大气水对红层中的Fe^3+、F、Cl、H2S、(U)等进行淋滤,并携带至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在与深部来源流体共同作用下,使火山岩普遍发育水云母化、铀矿化等,因而成矿作用应滞后于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我国东南部中生代火山岩构造环境与区域成矿研究基础上,依据火山活动特点,从火山岩盆地性质;火山喷发旋回发育程度;火山岩盆地的主岩性;火山-侵入岩岩性与产出部位;活动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火山机构及其周围的构造;围岩蚀变等七个方面,对火山岩盆地的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普查找矿中应如何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火山岩型铀矿常位于大的地质构造单元界线附近,特别是稳定区与活动区之间的过渡带上。矿区的基底不仅需有较高的成熟度而且是在火山岩形成前或长期处于隆起状态者。负向火山构造,上叠式或拗凸型上叠式火盆是铀矿田的有利构造形式。红盆对成矿的作用不是古气候方面的而是构造方面的。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深度可以较大,而且在垂向上不只一个富集高峰。铀及其主要伴生组份不是来源于赋矿围岩,而是来自基底或更深处。  相似文献   

17.
浅析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世杰 《铀矿地质》1995,11(4):193-200
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是当前我国找矿的主攻方向之一,它具有大碎裂带、以交代作用为特征的大蚀变带。低品位大矿量易浸出的特点。该类型矿床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是:地台边缘活动带或褶皱带的花岗岩隆起区;受非造山的大复式花岗岩基内自变质作用发育的小岩体和双断裂夹持区或断裂构造结的双重控制;酸交代或碱交代蚀变发育区;红层不整合覆盖、负地形、表生叠加富集区。同时,强调了在找矿过程中要加强地浸试验和经济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系列编图成果,分析了巴音宝力格隆起带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认为下白里统巴彦花组是中新生代盆地的找矿目的层位,并存在古河道与潜水层间氧化带两种砂岩型铀矿类型。巴彦毛都、准巴彦塔拉、乌里雅斯太和伊勒门盆地是形成砂岩型铀矿的远景盆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