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为了解由早期(伟晶、巨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中期(细粒)花岗岩和晚期花岗(斑)岩脉组成的马鞍山杂岩体的成因, 采用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法厘定其侵入时代, 年龄显示伟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为132.2±1.6 Ma, 巨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为127. 7±1.2 Ma, 细粒花岗岩为128.3±1.1 Ma, 花岗斑岩脉为127.4±1.8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从早到晚具有从钾玄岩系列向高钾钙碱系列演变特征, 分异演化程度逐渐变高; 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REE含量, 轻重稀土分异较为明显, 具较强负铕异常和弱右倾的配分曲线特征, 富集K、Th、U、Rb等元素, 弱亏损Ba、Sr、P、Nb、Ta、Ti等元素; 细粒花岗岩及花岗(斑)岩脉具有较低REE含量, 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具强负铕异常和"V"型配分曲线特征, 富集K、Th、U、Rb等元素, 强亏损Ba、Sr、P、Nb、Ti等元素.马鞍山岩体为浙西北-皖南地区早白垩世俯冲造山后陆内拉张作用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同源岩浆侵位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产物, 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西大别造山带夏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岩体化学成分具富硅、碱,贫钙、镁、铝等特点;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亏损明显;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元素富集,Ta、Nb、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和Sr、Ba元素亏损;岩石成因类型上属于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夏店岩体~(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0.0±1.8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显示该岩体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夏店岩体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期后环境,预示着桐柏-大别造山带板内演化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彭游博  刘文彬  姚玉健  赵军  谢忠  骆念岗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6-2022052006
辽宁阜新北部地区的稀有金属铷资源较为丰富,与铷成矿相关的岩体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LA -ICP -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5.6±2.8 Ma,时代为早侏罗世。岩体富碱、过铝质、分异程度高,富集HREE、Th、U、Hf,亏损Sr、P、Ti。较低的K/Rb值(70.92~82.93)、负铕异常(δEu=0.20~0.40)、稀土总量(ΣREE=56.35~122.23)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 HREE =3.10~4.73),Nb/Ta值(7.90~10.18)低于上地壳Nb/Ta值(13.4),Rb -(Y+Nb)图解与Rb/10-Hf-3Ta图解反映出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对稀有金属铷的研究,认为该地区早侏罗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重要的稀有金属铷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康随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具高硅、富碱、低钙镁和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钙碱性岩系高钾过铝质酸性侵入岩石。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Pb及高场强元素Ta、Zr,相对亏损Nb、P、Ti及Sr,岩石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并向右倾斜、重稀土较平缓、呈明显负铕异常的海鸥型展布。岩体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9.3±1.6)Ma,成岩时代属早白垩世。通过岩石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综合运用多种图解,表明康随早白垩世花岗岩属于I型花岗岩范畴,形成于燕山中期碰撞挤压向燕山晚期的伸展拉张转变的构造体制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5.
南岭龙源坝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源坝复式岩体是南岭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作为其东侧燕山期陂头岩体的组成部分。最新研究表明,岩体的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在时代和成因上明显不同于陂头岩体。该印支期花岗岩与燕山期花岗岩和燕山期正长岩在主要氧化物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别,暗示它们可能不存在结晶分异的演化关系。在微量元素特征上,印支期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轻稀土元素;燕山期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亏损中稀土,Th/U、Nb/Ta和Zr/Hf比值小,分馏明显,暗示岩浆作用过程中流体作用比较强烈;燕山期正长岩以富集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为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源坝复式岩体属于壳源S型花岗岩,起源于早元古代壳-幔分异产生的地壳。  相似文献   

6.
外北山碱长花岗岩主要由条纹长石、更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铁质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晶洞由石英晶簇、钾长石充填。在岩石化学上,岩石富SiO2、K2O、FeO、F,贫Al_2O_3、MgO、CaO、P_2O_5;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EE(ΣREE变化范围为107.4×10~(-6)~330.71×10~(-6)),轻稀土分馏程度明显强于重稀土分馏,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W"型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上,富Rb、Th、Cs、U、Nb,贫Sr、Ba、P、Eu和Ti,显示出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6.2±0.8Ma。与东南沿海其它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体相比,外北山碱长花岗岩具有明显偏高的Nb/Ta和较低的Y/Nb比值,属A1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早期东南沿海岩石圈强烈伸展及多组断裂活化,引发铁镁质下地壳在高温低压贫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受到富F流体的交代作用,形成外北山富Nb的铝质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对斯木科斑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年龄为(144±0.85)Ma,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_N/Yb_N=3.15~6.63)],表现为"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岩石具有轻度的负Eu异常(δEu=0.54~0.66);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来源于地壳中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对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构造环境讨论,结合其所具有的I型花岗岩的特征,斯木科斑状正长花岗岩应为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福建政和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隰弯弯  陈世忠 《地质学报》2019,93(4):804-815
福建政和地区林屯石英闪长岩和富美花岗岩原定为燕山早期岩体,通过对其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分析,获得的年龄分别为林屯岩体433±7 Ma,富美岩体369±4 Ma。林屯岩体全岩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Ti、Nb、Ta负异常和Pb正异常,轻稀土富集,重稀土配分曲线较为平缓,不具明显的Eu负异常,为I型花岗岩,具有板块边缘幔源岩浆的特征。富美岩体全岩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Ba、Sr、P、Ti负异常和Rb、Pb、Th、U正异常,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明显,具有板内S型花岗岩的特征。两个岩体的同位素测年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证明,这两个岩体为加里东期形成,反映了武夷山地区存在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事件,也为武夷山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限提供了精确约束。  相似文献   

9.
刘书生 《地质与勘探》2018,54(6):1282-1291
老挝沙耶武里地区发育一套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主要岩性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和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本文报道了老挝西北部沙耶武里地区闪长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3.5±1.5Ma(MSWD=1.18),属早三叠世。该岩体明显富集K、Rb、Ba、Sr、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微量元素(LREE),Nb、Ta、N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Nb/Ta、Th/Yb、(Th/Nb)N和Nb/La比值表明岩石成因具壳幔混合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过程综合分析得出该岩体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古特提斯洋洋壳俯冲-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阿尔泰西段铁列里克闪长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20.6±3.0)Ma(MSDW=0.063)和(414.8±2.6)Ma(MSDW=0.52)的成岩年龄,确定其形成于晚志留—早泥盆世。岩石富铝质、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具明显的Ba,U,Sr,Ta,Nb,P,Ti负异常。认为铁列里克岩体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I-S型花岗岩,具部分陆壳熔融成因,形成于俯冲造山环境下的陆弧环境,为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建一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岩石中的锆石呈自形,发育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均暗示其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所测锆石206Pb/238U年龄集中于138~145 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40 Ma,说明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主量元素特征显示,该岩体为铝不饱和的I型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显示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中稀土和重稀土元素(MREE和HREE)相对亏损,具有轻微的负Eu异常,暗示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分离结晶明显而斜长石分离结晶较弱.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贫高场强元素(HFSE)Nb、Ta,其Nb/Ta、La/Nb和Th/Nb比值介于地壳和地幔平均值之间,显示建一岩体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结合建一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和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引起的类似于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鲲 《地质与勘探》2018,54(1):102-111
本文对广西梧州思委银矿区思委岩体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以深入探讨其岩石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思委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65±1Ma。思委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一套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U、K、Pb等元素,亏损Nb、Ta、P、Ti等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模式为右倾斜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平坦分布。锆石Hf同位素分析花岗岩锆石ε_(Hf)(t)值分布在-15.9~8.7之间,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在652~2255Ma之间,表明岩浆源区既有直接源于亏损地幔分异的新生地壳的迅速重熔,也有不同比例的古老地壳的混合作用。花岗岩成岩可能是受古太平洋板块持续俯冲作用影响,焊接板片开裂形成的岩浆上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干劲山地区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其侵入年代与构造背景。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 Pb加权平均年龄为(276.63±0.84)Ma, 属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二长花岗岩A/CNK值为0.97~1.15,里特曼指数(σ值)为1.64~1.96,属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岩石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Zr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特征为轻稀土富集, 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轻稀土发生了较明显的分馏作用,铕负异常较明显。岩体为同造山“I”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为陆缘弧,是干劲山地区晚华力西期造山运动的产物,红石山—路井裂谷带在晚古生代的拼合时间被限定到早二叠世晚期之后。  相似文献   

14.
对东昆仑造山带中段低山头一带二长花岗岩体开展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为(225.52±0.76)Ma,属晚三叠世印支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Al_2O_3含量为14.73%~16.42%,里特曼组合指数σ43值为1.18~1.46,属钙碱性系列,K_2O/Na_2O1,具富钠贫钾的特点,A/NCK值主要为0.94~0.99,属偏铝质岩浆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Rb、K、Sr、Ba,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Th、U、La、Ce,而Nb、Ti明显亏损;其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6.06~16.98,δCe为0.95~0.99,显示为负异常,(La/Yb)_N为7.46~28.35,轻稀土显示富集;δEu在0.51~0.92,总体属Eu亏损型;Eu负异常特征显示岩浆分异明显。岩体属I型花岗岩,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判断低山头一带二长花岗岩属东昆仑中段晚三叠世火山弧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辽宁阜新北部地区的稀有金属铷资源较为丰富,与铷成矿相关的岩体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LA- ICP- 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5. 6±2. 8 Ma,时代为早侏罗世。岩体富碱、过铝质、分异程度高,富集HREE、Th、U、Hf,亏损Sr、P、Ti。较低的K/Rb值(70. 92~82. 93)、负铕异常(δEu=0. 20~0. 40)、稀土总量(ΣREE=56. 35~122. 23)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 HREE =3. 10~4. 73),Nb/Ta值(7. 90~10. 18)低于上地壳Nb/Ta值(13. 4),Rb —(Y+Nb)图解与Rb/10—Hf—3Ta图解反映出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对稀有金属铷的研究,认为该地区早侏罗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重要的稀有金属铷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带北段的东安粗粒和细粒碱长花岗岩,经本文测定,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74Ma和184~175Ma。碱长花岗岩都为高Si O2、高碱、低TFe O、Mg#、Ca O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和A型花岗岩过渡性质。都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而且重稀土分异较大,细粒钾长花岗岩(∑REE=76.98~109.53,δEu:0.33~0.70)较粗粒碱长花岗岩(∑REE=95.49~140.00,δEu:0.70~0.94)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总量偏低,具有更大的铕负异常;与原始地幔相比,碱长花岗岩都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e、C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Y、Yb、Lu),还相对亏损Ba、Sr、Eu,相对富集Zr、Hf,都与大陆缘弧岩浆具有相似性。而细粒碱长花岗岩高场强元素(Zr、Hf、Eu、Ti、Y、Yb、Lu)较粗粒碱长花岗岩分异程度大;根据Pb、Hf同位素和Nb/Ta、Zr/Hf比值等,碱长花岗岩主要起源于中基性壳源熔融,相对比,粗粒碱长花岗岩原岩含有较多幔源组分,细粒碱长花岗岩主要为壳源组分;粗粒和细粒碱长花岗岩形成于牡丹江洋闭合、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晚造山挤压后的伸展环境,明显区别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铅—锌多金属形成的碰撞造山(同造山)环境;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受控于牡丹江大断裂,具有呈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河棚岩体位于北淮阳东段河棚地区,为似斑状细粒黑云钾长花岗岩,具较高的SiO_2和碱质含量,属于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与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Eu弱负异常,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较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Th、U、Ce、Zr、Hf,亏损Nb、Ta、Sr、Ti、P。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河棚岩体206Pb/238 U年龄为128.6±2.1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河棚岩体的成岩年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棚岩体属于非造山A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村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部分为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具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其LREE/HREE、La N/Yb N值较大,显示其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岩石总体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富集,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U、La、Ce、Nd、Hf、Zr富集,Nb、Ta、Ti亏损,岩体整体亏损HFSE,富集LILE。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刘村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23.2±2.2 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代表刘村岩体的成岩年龄。刘村岩体富集—强富集的元素有W、Mo、Zn、As、Sb、Hg、Cu、Au等,表明该岩体是铜及多金属富集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9.
首次获得四川金川县南部的独松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9±4.3Ma。该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富硅、低镁铁、富铝、富钾钠,K_2O较Na_2O偏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贫Ba、Sr,高场强元素富等,贫Ta、Nb、Ti、P、Nb、Ta。稀土元素低-中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无明显的铈异常,具有基本一致的配分模式特征。独松岩体岩石类型为S型花岗岩,在Barbarin的划分方案中属于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可能形成于造山阶段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20.
首次获得四川金川县南部的独松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9±4.3Ma。该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富硅、低镁铁、富铝、富钾钠,K_2O较Na_2O偏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贫Ba、Sr,高场强元素富等,贫Ta、Nb、Ti、P、Nb、Ta。稀土元素低-中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无明显的铈异常,具有基本一致的配分模式特征。独松岩体岩石类型为S型花岗岩,在Barbarin的划分方案中属于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可能形成于造山阶段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