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多次波去除是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中的关键性问题,其去除结果直接影响地震数据的处理质量。笔者论述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是一种数据驱动理念,在不需任何地下信息和假设的情况下,利用地震数据的自身迭代就可以达到预测多次波的目的,并且相较于一些传统方法预测更加准确。面对越来越多的三维海洋地震采集,二维SRME方法暴露出其算法对三维构造的估计不足,所以有必要将SRME从二维向三维扩展。三维SRME相较于传统的二维SRME在考虑多次波贡献方面表现得更加全面,有效地计算地下每一处的多次波贡献,可以给出更准确的多次波预测。建立了三维倾斜层状速度模型,模拟含多次波的地震数据,利用3D SRME技术进行多次波预测,对比了2D SRME与3D SRME对三维地震数据的多次波预测结果,发现3D SRME的预测结果与理论多次波位置吻合;最后利用最小平方匹配减去法,实现了地震数据中多次波的去除,有效地压制了多次波信息。  相似文献   

2.
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当存在崎岖海底条件时,绕射波十分发育,常规SRME算法很难将复杂绕射多次波有效消除。对压制效果较差的多次波进行成因分析,首先基于f-x EMD波场分离算法,将全数据分解为反射部分和绕射部分,再对其进行多次波预测,获得绕射预测多次波子集:反射-绕射预测多次波、绕射-反射预测多次波和绕射-绕射预测多次波。然后,改进常规SRME算法的迭代过程,在SRME的迭代过程中使用与原数据中多次波更加匹配的绕射多次波子集进行多次波压制。与常规SRME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SRME算法在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中对多次波的压制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逆数据域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波动方程压制表面多次波的反馈迭代方法,推导出压制表面多次波的逆数据域方法。该方法利用了一次波和表面多次波在逆数据域的可分离性质。含表面多次波的地震数据变换到逆数据域后,表面多次波的能量在逆数据域形成能量聚焦区域,可通过简单切除能量聚焦区域的信号实现表面多次波压制,避免了基于波动方程预测减去方法中的自适应相减过程,完全损伤不到一次波的能量。单道地震记录和合成炮数据模型试算表明:逆数据域多次被压制方法简单易行,可有效压制表面多次波,并保持一次波振幅不受损失。与常规的基于波动方程的表面多次被压制方法(SRME方法)对比表明,逆数据域方法能更好地应对有效波和多次波同相轴相交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郝振江  冯飞  王德利  赵伟 《世界地质》2013,32(1):130-136
将检波点置于海底的海底电缆( OBC) 地震采集技术面临全体自由表面多次波的困扰。通过采用改进后的SRME 方法进行OBC 数据自由表面多次波的衰减,SRME 方法分为预测和相减过程,在相减过程中采用常规减去法、二维Curvelet 阈值相减法以及三维Curvelet 阈值相减进行多次波相减。通过模型试算对3 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在Curvelet 阈值相减法中,对多次波的减去效果更好,尤其是三维Curvelet 变换阈值相减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CFP技术层间多次波预测及Curvelet域相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表面有关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共聚焦点(CFP)道集代替SRME方法中的炮集记录,对基于CFP技术的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理论数据中加入噪声,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利用切除处理后的CFP道集代替炮记录,能够很好地预测出与目标界面相关的层间多次波。在匹配相减的处理过程中,分别采用常规的相减法和Curvelet阈值减去法。通过2种方法的相减效果对比可以看出,在Curvelet域实现多次波的减去较常规减去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海南部陆缘构造复杂多变,海底崎岖不平,造成该区多道地震资料多次波十分发育且混杂复杂绕射波。为了识别深层有效反射信息、压制多次波,首先通过正演模拟分析深水条件下多次波的传播规律和特征,然后对复杂理论Pluto模型进行详细处理并试验了几种典型多次波压制方法,寻找到一套有效的多次波压制处理思路:通过表面相关多次波衰减(SRME)法降低多次波能量级别,运用τ-p域预测反褶积压制周期规律的近中道多次波,再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对共反射点道集(CRP)进行中远道多次波压制。理论模型和礼乐盆地海区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大程度上压制深水资料多次波并增强对深部有效信息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多次波问题在地震勘探中普遍存在。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是目前多次波压制方法的主流,使用该方法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将由反馈迭代法预测得到的地震多次波经匹配后从原始数据中减去。基于L2范数的多次波自适应减方法有其适用范围,仅在某些情况下才有好的处理结果。这里基于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法(IRLS算法)的混合L1/L2范数来近似L1范数解,同时结合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多次波压制处理,并与基于L2范数的自适应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方法不仅有效压制了多次波,而且还相对更好地保持了有效波的能量,这表明本方法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实现更为普遍的多次波压制。  相似文献   

8.
在浅水区域的海洋地震勘探中,海底与水面波阻抗差异较大,形成了大量的短周期海底多次波(鸣震)及微屈多次波,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此类多次波一般采用自由地表相关多次波压制(SRME);涠西南某工区由于基底较浅且与老地层波阻抗差异较大,所以除海面与海底外存在第三个多次波源,尤其在基底处产生的海底微屈多次波,离基底较近,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基底,此类多次波采用传统的SRME方法无法有效压制,笔者采用基于波动方程模型与褶积模型串联SRME对其进行压制,实际资料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多次波压制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多次波压制一直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研究重点,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方法通过多次波预测、自适应减去两个步骤实现多次波压制,具有压制精度高、模型依赖度低等优点,是工业界广泛采用的方法。但是常规减去方法在一次波、多次波交叉位置易出现一次波损伤、多次波残留等现象,进而增加后续地震处理、解释的难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验低秩表示的自适应多次波减去方法。首先,采用经验低秩表示方法,将地震数据自适应地分解为信噪比高、倾角单一、同相轴相位圆滑的低秩倾角分量,简化地震数据倾角成分的复杂程度,以优化低秩表示过程中局部窗口的参数选择问题;然后,在不同低秩倾角分量中分别采用基于能量最小原则的匹配减去方法,避免匹配过程出现同相轴交叉,并重构各分量,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提升多次波压制效果。针对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有效性测试,本文方法在多次波压制结果和保幅性两方面优于传统方法,并采用抗噪性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赵悦伊  刘洋  刘财  冯晅 《世界地质》2012,31(2):399-405
在海上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反射多次波和散射多次波同时存在于地震资料中。由于散射多次波相对于反射多次波的能量弱,且具有时空非稳态特征,难以在常规SRME 方法中去除,影响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工作。将含有这两种多次波的地震数据进行分离并分别做SRME 多次波预测,通过自适应衰减方法有效地匹配不同类型多次波,尤其是非稳态的散射多次波。通过sigsbee2B 模型的试算,经对比理想无多次波影响的地震数据资料,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同时消除反射多次波和差异散射多次波。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深水采集的地震数据包含严重的多次波,多次波与有效波互相叠合使得地震剖面的同相轴难以区分和追踪解释的情况,采用实际资料的层位,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用实际的导航数据正演模拟野外放炮施工,由于正演模拟的数据层位较少,可针对性地分析三维SRME技术预测多次波模型的影响因素,如空间采样、扩展半径等,然后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的SRME处理,比较二维SRME与三维SRME的应用效果,验证了三维SRME比二维SRME能更有效地衰减多次波。  相似文献   

12.
Buffer zones in bo\th two-dimensional (2D)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spaces are commonly used in prospectivity mapping. The method completes a modelling that starts with a real example and progre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virtual model. This includes the consideration of lithological or structural contacts at depth, which is a theoretical concept based on extrapolation of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rather than an empirical observation of the feature based on physical samples. This contribution documents an improved buffer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3D-space that is implicit (rapid), precise (smooth) and based on triangulated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influence domains of geological models. As traditional 2D GIS-based mineral potential mapping is gradually becoming limited with time, mineral potential mapping in three dimensions (3D)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tool in finding concealed economic mineralization. This contribution documents an improved methodology of buffer analysis for prospectivity mapping processing mineralized favourable models rather than describing an advance in the geometry of surface rendering of “geological complexity”. Measures used in this buffer analysis include the: (1) voxelization of geological objects (i.e. assigning numerical values of features on a regular cube in 3D-space); (2) revision of the 3D Euclidean distance transform and the calculation of signed distance field; (3) extracting surfaces from the field; and (4) construction of a buffer-surface based on a “discrete smooth interpolation” (DSI) algorithm. Furthermore, this contribution constructs 3D models using a buffer analysis algorithm and prospectivity mapping introduced here, which is based on real data from the Jiama Cu-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ibet and Daye Fe deposit in the Hubei Province, China. This contribution also presents a comparison between voxel and irregular triangle models, which illustrate that irregular triangle mesh buffer analysis (ITB) can improve modelling techniques for GIS-based 3D mineral potential mapping. The outcome is an increase in the accuracy of prospectivity mapping.  相似文献   

13.
王威  肖云  葛修润  王水林 《岩土力学》2012,33(4):1275-1280
在充分研究了水电工程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水电工程数据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网格分块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并根据地表数据和地质数据的不同,分别提出了基于等高线切割的地表数据分块算法以及基于钻孔数据分布特点的地质数据分块算法,进一步利用边界缝合方法解决了分块引起的裂缝问题。在建立好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网格分块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网格分块的快速开挖算法。并分析了网格分块建立的地质模型比传统的地质模型的优势。通过西南某水电枢纽工程实例,检验了网格分块地质体建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