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重大基本国策。为扭转资源管理中的数量约束、质量约束和生态约束,实现自然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和集约高效利用,本文在全面理解资源节约的基础上,设计资源节约指数,分析了31个省、区、市的资源节约现状,提出了应以资源节约指数为抓手,尽快制定综合性资源节约考核方案,分解各地区的资源节约任务,促使国土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2.
孙电 《国土资源通讯》2006,(14):I0002-I0003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显现。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无锡市局帮区分局把主要精力放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上,通过内涵挖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建设用地需求。新区内的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在土地利用中坚持“市场化运作”、“集约化开发”,提出了“一次规划、分期开发、建成一片、收效一片”的方针,以建设“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的“小而精”的科技工业园区为目标,成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增加,但资源约束正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务院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我完全赞成。现就上地、矿产、海洋资源方面如何贯彻这个方针提出若干建议。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保护粮食自给的耕地安全底线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4.
神木县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英砂、岩盐等矿产资源,尤以煤炭储量最为丰富,已探明储量500亿吨,含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近年来,全县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抓手,立足县情实际,大力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央根据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对国土经济发展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李强出席并讲话王世元主持黄旭明出席 本刊讯 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在浙江绍兴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表彰会上指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特殊资源国情、特殊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领国土资源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实现保障科学发展、保护国土资源与维护群众权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共湖北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积极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的战略任务,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准确把握全省国土资源省情和资源约束严峻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重大部署和总体要求,是“十三五”期间以至未来更长时期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始终高举节约集约大旗不动摇,坚持以集中推进集约用地,以集聚促进节约用地,大力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出有锡山特色的“十向调节”节地发展新模式.锡山区在获得首届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2014年度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为契机,强化政策引导,注重源头管控,通过突出“一个重点”,调节“两个关系”,把控“三个量”,拓展“四个度”等措施,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始终保持高位发展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形势下,我们迎来了第23个全国土地日。为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节约优先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增强全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今年全国土地目的主题确定为“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0.
部机关各司局:自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下发以来,结合“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我部机关按照国务院关于资源节约工作的要求,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主管部门大力组织,不断加强节约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以节能、节水为重点,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措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近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当前中央和国家机关资源节约工作的通知》(国管办〔2005〕248号),要求中央国家机关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工作,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为此,孙文盛部长专门作…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部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江苏自然资源短缺,环境容量偏小,人口密度居全国省份之首,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高投入、高产出、高负载的资源利用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因此,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显得尤为重要。创建工作启动后,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李倩乔思伟)“有多大的锅摊多大的饼。各地应立足省情和资源禀赋条件,以节约集约用地倒逼经济转型发展。”7月10日上午,在部机关召开的部分国土资源厅(局)长中央党校学习情况汇报座谈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指出。座谈会由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少农主持,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为有效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难题,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为平台,构建起节约集约用地“三五模式”,实现“整合五种资源、健全五项机制、严守五道关口”,有力促进了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绍兴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仅0.7亩,是个典型的资源小市.禀赋不足,后天弥补.近年来,绍兴市始终坚持土地与资源是发展之本,节约集约利用是可持续之基的理念,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大力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径,节约集约用地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以“亩产论英雄”等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曲催人奋进的动人乐章,融入科学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弘扬着正能量,传递着新希望,激发着感召力…… 2014年的春秋两季,吹响了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集结号”的国土资源部,政策利好连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发布、《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出炉、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指标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贯彻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落实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平台和抓手.近年来,面对资源环境紧约束、城市品质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等新常态、新要求,上海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体系建设与城市发展框架构建相结合,不断提升政策内涵,完善政策体系,以规划土地管理方式率先转变,促进城市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研判"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的基础上,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对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通讯》2006,(4):I0002-I0003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20249平方公里,山区占一半以上,人口525万,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绵阳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实现了全市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强化规划管理,统筹安排各粪建设用地近年来,绵阳市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把集约节约用地放在首位。一是增强供地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严格按照“解难题、保发展、促节约”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在做好“开源节流”这篇文章上下功夫,倾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保证了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用地需求,没有一个重大项目因供地问题而流失。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昆山市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先后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等五个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一直在全国县域中处于“领头羊”的位置。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越快,土地资源的支撑作用就越凸显,土地资源保障和保护的任务就越艰巨,土地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就越迫切。昆山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特.点、落实新要求,以巩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创建成果为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