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本文对地震预测的难点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实质在于缺乏对地震发生规律性的认识。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些年来欧洲、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实际情况表明,国际上虽对地震预测研究还存在着种种不同意见,但地震预测研究仍在扎扎实实地取得进展,然而,要期望取得突破,尚需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据说明地方地震科技队伍是一支重要力量,但与专业地震科学队伍相比较,因制约因素多,存在很大差距,要发挥地方地震科学队伍的作用,必须走改革之路,在认识上、组织上、步调上应该协调统一,以达到专群,上下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研究地震科学信息需求的目的和必要性,紧密结合地震科学的实际分析了地震平常信息需求的特点,并据此就加强和改善地震科技信息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地震科学的信息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前言     
地震科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 ,地震预报的根本突破取决于地震观测技术、观测方法及科学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因而 ,要想提高地震预报的水平和能力 ,首先要提高观测技术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地震前兆是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的科学事实的总称 ,对这些科学事实及其与地震联系的研究是前兆研究的基本内容。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就是用以获取地震孕育、发展、发生全过程中前兆异常信息的技术系统 ,它对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是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辽宁省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是七十年代建立起来的 ,基本都是观测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汶川8.0级地震的一些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肇诚  张炜 《地震》2009,29(1):193-202
文章分析了地震能否预报争议的历史、 背景及其影响, 主张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 要坚持监测、 预报和科研这一中心工作。 地震预报探索就是一部不断在反思和总结中前进的历史。 文中讨论了1975年海城7.3级、 1976年唐山7.8级、 1995年孟连西7.3级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等地震的启示、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意义及科学继承与发展问题。 作者提出了地震大形势的判断、 地震前兆、 观测资料分析与评价等在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中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建议做好汶川地震的科学总结、 制定新一代地震预报发展规划、 部署新一代观测台网、 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制等, 进而开创我国地震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原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地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区划和地震动预测的基础课题。该文在地分析地震科学联合中基金6个有关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对12个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再研究与论证,从中总结出适合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测试验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预测试验场针对特定的地震危险区,通过密集的、多学科的强化观测,研究与短临地震预测有关的科学问题,作为一类“大科学”项目,地震预测试验场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本文回顾和评述了地震预测试验场的观测与研究,对地震预测试验场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新技术的应用赋予地震预测试验场以新的内涵。并为地震预测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中、法两国联合进行青藏高原天然地震探测地壳结构的研究姜枚,吕庆田,薛光琦(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根据中、法两国政府协议,由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地球科学研究所和JosePh大学联合进行的青藏高原天然地震探测地...  相似文献   

9.
强余震和主震地面运动分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中国大陆及近海发生的21次MSge;7地震序列的主震和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76.2%地震序列的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超过主震,其中50%多的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在大范围内大幅度地超过主震. 本研究表明在强余震震中区附近,强余震往往会造成比主震更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要充分考虑强余震的影响场,才能为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安全、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F0003-F0003
《西北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主办,陕西、宁夏、新疆、青海四省(区)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活跃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争鸣、及时发现和培养人才和促进地震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刊载地震理论研究、地震观测技术、地震预报方法、地震工程、防灾减灾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综述评论、短文、研究简报等.作者和读者主要为从事地震科学和相关地球科学的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1.
1604年泉州大地震的资料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素娟 《华南地震》1994,14(4):47-51
合理使用历史地震资料是科学地评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以1604年发生在泉州海外的大地震为例,阐述了如何分析与使用历史地震资料,以便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抗震设防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缺乏对地震孕育和发生机理的认识,地震前兆异常判别受到人们的认识水平、周围环境甚至心理因素的影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以致在地震预报中出现诸多的怪异现象:地震前兆多是事后总结出来的;绝大多数异常之后没有地震发生;多数地震之前测不到前兆异常;前兆测值对近处地震无反应,但其异常与远处地震对应较好;前兆异常缺乏重现性;异常数量与台站多寡、震情紧张程度密切相关,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地震科学的研究中,我们仍应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再逐步地实现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3.
<正>阪神大震灾后,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和日本地震科学、防灾科技界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地震防灾对策上做了重大调整,地震防灾对策战略在方向、地震类型、地区选测、计划项目安排等作出重大决策和重大举措等战略抉择,与前有较大变化。由此大大促进日本地震科学、地震防灾对策等的发展。本文本着他山之石洋为中用的原则,系统深入地调研、总结吸取他国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对促进和改善我国地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20—2020年地震资料,对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采用多方案(不同时间段、震级段)统计计算并综合分析,确定b值为0.78,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确定的b值0.84有所降低,对地震带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小区划的工程设防有重要意义。本文确定b值作为《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补充,可为科学建立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危险性计算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加强横向联系,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战略措施,是“综合防御”的必然趋势,应深刻领会“综合防御”的战略意义,进一步拓宽横向联系的工作领域,彻底转变封闭式工作方式,更好地用地震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各级政府要对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领导,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横向联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相似文献   

18.
《地震学报》2021,43(1)
正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相似文献   

19.
正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学报》2019,41(6)
正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