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 2010年前后中国将进入城市化国家,5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
国际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态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 迅速扩张的城市化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现象。50年来,世界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到2000年,世界上70亿人中的约50%居住在城市地区;约6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0万。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和南亚(图1);而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我国能源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去年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达69%左右。二是快速城市化进程。目前中国每年有1500万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5%-60%,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逆城市化进程后,终于在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中找到了更为健康的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方法.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推进新型城市化也成为紧要而热门的话题.在这个城市化势不可挡的今天,城市的魅力,以每年1500万人的速率吸引外来人员的脚步.据统计,"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受到约束,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合理解决城市问题,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根本.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勾勒了美好的蓝图.早在2009-2010年间,住建部、工信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相关部门都相继发布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通知或文件,而在今年年初住建部也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这些动向都表明我国智慧城市规模建设将进入一个空前的高涨期,新一轮城市建设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河南省、江苏省两省省会城市郑州市和南京市,以及典型县域原阳县和如皋市为例,对上述不同级别行政区不同时期的(1986-1988年、2000-2001年、2004-2006年)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对各类型土地的面积进行了汇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进入21世纪,东部地区行政区划等级较高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而较低等级的县域城市,其城市化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加快。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支持力度的增大,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加速,其城市化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其中,郑州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从之前的19.38%增加到现在的37.35%,但中、东部的城市化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Zipf法则和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浙江省的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速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浙江省城市规模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内不同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差异明显,浙北和浙东南地区城市规模集中性强、城市首位度高、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而浙西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都较平稳、城市首位度低,显示出了明显的整体两极分化、区域空间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使用1990—2018年的实体城市边界数据,提出了一种城市形态模式分类体系,并分析了中国实体城市形态特征和模式,结果表明:(1)形态模式保持不变的实体城市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发生形态改变的城市几乎都位于胡焕庸线以东快速城市化地区;(2)空间同城化这一模式的城市扩张速度最为显著;(3)圈层式扩张集中分布在西部,连接式扩张和空间同城化集中分布在东部;(4)东部与中部的城市发展过程类似,区别在于东部主城区之间的合并较多,中部卫星城的发展较快,西部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其他区域,东北的城市形态模式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城市不透水面是城市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居住区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以上海市闵行区的二街三镇为例,利用GPS卫星地图和ArcGIS中的ArcScan自动矢量化功能分析了闵行居住区不透水面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上海市居住区域环境管理和老旧居住区微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各种居住区不透水面形态中,绿地面积占比最高,为39.59%,高层建筑占比最低,为4.66%;②闵行居住区平均不透水面率为60.04%,且80%的居住区不透水面率处于45%~72%之间;③道路广场是影响不透水面率的主要形态,占比为56.01%,对不透水面率的贡献度最大;④居住区建设年代与不透水面率未呈现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规划城市     
“城市化”,这是人类社会明和工业明发展的必然选择。1996年联合国伊斯坦布尔世界首脑会议上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时隔8年,“城市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世界各国竞相把“城市化”做为首要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化”也成为联合国评价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城市化趋势下,我国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大城市、大城市是全国性的经济中心或区域的经济中心,对全国经济举足轻重;同时,城市规模多元化发展,一大批中小城市兴起,正在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小城市是地方发展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小城市发展建设的快慢、建设的方向、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往往映射出地方综合发展的实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城市的发展在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     
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主要趋势之一。190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为1.5亿,到2000年时已达29亿,增长了19倍。到2007年时,世界将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1900年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屈指可数,如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已有408个,还有20个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东京人口有3 500万,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墨西哥城的人口有1 900万,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纽约、圣保罗、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上海紧随其后。城市发展需要将粮食、水、能源以及其他自然界无法供给的原料进行集中,然后又要对产生的垃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城市化也获得长足前进。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6.7%,进入国际公认的30%~70%的城市化加速成长时期,这之后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马勇刚  李宏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4):40-41,44
以2001年7月11日LandsatETM7影像和2009年7月16日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V-I-S理论模型,采用归一化光谱分解模型提取了乌鲁木齐市区范围内2个时段的植被、土壤、不透水层3个连续地表参数分量。通过对不透水层不同阈值的划分,提取了2时段的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空间信息,结果较为满意;通过空间叠加计算方式获取了8年来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的空间信息和主要拓展方向。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北扩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4.
马永斌  尹朝阳 《测绘通报》1994,(2):31-32,26
《中国城市地图集》技术设计要点马永斌,尹朝阳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是各种因素高度集中的有机综合体,这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反映了国家建设面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城市路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延伸和更新,如何高效、科学地管理庞大的路网成为难题.车载激光雷达系统具有野外作业量小、操作方便、大数据量采集等优点,可以用于恢复真实的道路场景,进一步实现街道级的道路变化检测.本文利用车载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密度图的变化检测方法,用准确率、精准率和召回率作为检测的评价指标.以高速发展变化的上海陆家嘴地区的一个路段为例,验证了该方法检测的准确率为81.8%、精准率为93.1%、召回率为83.6%,变化检测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规律,本文选取1992、1997、2002、2007、2012年5期的DMSP/OLS数据和2017、2019年2期的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太原市建成区范围,通过对太原市建成区形态扩张指数的分析,得出城市扩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建成区从1992-2019年太原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49.73km2,扩大了2.7倍,且建成区增长的面积主要集中在太原市的东南部。②2002-2012年和2017-2019年进入加速型扩张模式,扩张的速度快;1992-2019年太原市重心偏移距离为5676.42m,平均偏移速度为202.73m/a,重心位置总体向东南方偏移。③太原城市扩张的驱动力主要是受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规划因素的影响。本文为太原城市规划和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1年到2011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二分比较法,确定历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提取阈值,提取建成区,平均误差仅为2.98%.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拓展特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拓展速度不断加快,武汉市的城镇扩展强度最大.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率对拓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纽约区划的发展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约区划政策自1916年诞生至今,不断在发展中调整完善,从“传统区划”走向“新”区划。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管理中,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城市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有效平衡各种利益需求,保护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协调健康发展。本文从纽约区划的产生、成熟、发展来论述其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实际问题,阐释纽约区划对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城市竞争的世纪 “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观念,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美国、欧盟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推断,到2006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30年将达到60%,这意味着届时全球2/3的人口将住在城市。21世纪各国的经济将越来越依赖于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水平两方面,分析了2000-2017年山西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山西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6.53%上升为2017年的57.34%,地市间城镇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②城镇化质量呈增长态势,经济和社会城镇化为主要驱动力,但是地域差异较大,太原市长期位居首位;③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上涨21.82%,但整体协调状况较低,到2017年仅为勉强协调;④太原市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最高,为初级协调,但发展速度缓慢,大同和运城为新型潜力城市,东北部地区是协调发展的"洼地";⑤山西省城镇化协调度发展缓慢,实际水平偏低,且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