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徽省文化景观地域差异明显,按文化景观差异的原则,以比较一致或相似的文化景观,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方言)类型,适当兼顾民俗信仰等因素,从形式文化区的角度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文化区、江淮文化区、江南文化区3个文化区和7个文化亚区;探讨了安徽省文化区划的特点,并指出了安徽省文化区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哈尼文化区的特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和访问,探讨了哈尼文化区及其代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组成和功能。结果表明:共同的民族语言,生活地域,经济生产方式和民族心理素质形成了具有哈尼族特色的哈尼文化区,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哈尼文化区文化景观的代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由森林,村寨和梯田3个系统组成,在空间上形成林-寨-田沿等高线分布的格局,具有保持水土,获得清洁水源,提高农产品,维持系统稳定等功能,是人地和谐共处的持续景观和持续农业的活样板。  相似文献   

3.
广东华侨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侨文化地理研究 ,在国内外是一个薄弱领域。本文以我国华侨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广东为对象 ,阐述华侨文化的内涵 ,侨乡在引种外来作物形成的土地利用景观 ;引进西方骑楼和城镇规划制度 ,并结合当地环境产生的建筑文化景观 ;外语与方言相结合并广泛办侨刊形成的语言文字景观 ,以及华侨形成的人才文化景观等特色和影响。根据侨乡文化特质的相对一致性和侨居地文化背景相对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次划分珠江三角洲广府、五邑、潮汕、东江 -兴梅、琼东北 5个华侨文化区 ,并指出它们各自的文化特点和区域效应等  相似文献   

4.
人文区划方法及世界书法文化区的划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文区划方法的要旨及划分世界书法文化区的目的和意义,并理清了划分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世界书法文化区的划分工作,并对各书法文化区及重要亚区的书法文化作了相应评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从文化景观感知角度出发构建都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者文化景观感知指标体系,探讨其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游客文化景观感知分为四个维度:“曲艺表演和手工艺品文化景观感知”、“儒学建筑和名人故居文化景观感知”、“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感知”、“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感知”。(2)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对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四个维度的认同度均和游客的重游意愿之间都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3)旅游者对夫子庙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以及夫子庙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的感知到的认同度越高,则其重游的意愿也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6.
书法文化的区域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回顾地理视角下书法艺术研究的历史入手, 辩析了区域层面上的书法内涵和书法文化概念, 为开展系统的书法文化区域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由对中国以往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的评价引出作者所构建的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的理论框架: 空间维包括 3 个方面的内容, 即书法文化的地域空间研究; 书法文化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异质性空间的书法文化研究。时间维着重不同时段书法文化的比较研究, 书法文化的演变态势研究; 实践维则强调从文化景观的角度来研究书法文化并拓展其应用领域。最后又对书法文化区域研究理论展开了实证分析, 尝试用这一理论把世界的书法划分为 5 大区域, 即汉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阿拉伯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拉丁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斯拉夫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印度文字圈书法文化区。  相似文献   

7.
国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既体现出地区和国家的地理环境条件,也能反映出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宗教传统等特征。本文通过对欧洲各国国旗图案的形状、颜色、特别标志等内容的分析,得出国旗文化的地域特征,并将该区国旗文化景观划分为三类:十字型、条带型、盾徽标志型,分别分布于北欧及北海沿岸,欧洲中部、东部,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得里亚海沿岸。  相似文献   

8.
文化区     
1.具有同种文化程度的地区。相似的文化特征和人文现象。2.具有相同文化属性的人所占有的地区,作为明确的社会、政治或经济实体的空间单位。文化区的概念,基本上是二十世纪的产物,但是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公元一世纪,泰辛蒂尤斯试图按地区划分日耳曼部落。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热点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和演化树模型,分析2005—2013年山东省17个地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东亚、北美洲和欧洲中西部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的投资额度较高;按照类型划分,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可以分为社会联系密切的国家或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的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和离岸金融中心4类;山东省各地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效率呈现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的趋势,在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市域差异;山东省17个地市按演化树模型分析结果可划分为第三产业显著的综合性城市,制造业显著的综合性城市,无主导产业的小型综合性城市,矿产资源型城市,制造业、建筑业、其他第三产业明显的中等综合性城市。根据各地市发展现状和演化特征,提出山东省吸引外商投资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冰冻圈文化服务专题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冰冻圈服务综合区划、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等理论、方法为基础,综合中国冰冻圈主要组成要素(冰川、冻土、积雪)及其社会文化要素(民族、历史、聚落、旅游文化和行政区划),采用相似性与差异性、综合性与主导性、等级性与逻辑性和空间连续与行政边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经济开发”导向的中国冰冻圈文化服务专题区划方案。根据空间聚类方法和专家判断,将其划分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积雪文化区、西北冰川—积雪文化区、东北冻土—积雪文化区、北方积雪文化区和南方积雪文化区5个一级区划大区,依据文化与地域要素异质性原则,再细分为12个二级区划亚类和51个三级区划基本类型。专题区划方案与中国冰冻圈空间分布、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划、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等的吻合度较高,体现了冰冻圈组成要素与冰冻圈区域文化要素的依存关系及区域空间异质性规律。本文深化了对中国冰冻圈文化服务及其空间异质性的认知,可为冰冻圈文化保护、传承、发扬,以及不同区域冰冻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及相关产业的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化遗产景观是地域文化的符号表征,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则是地域文化代际传承的基本“遗传”单位和文化遗产景观形成的决定性因子。目前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识别与提取隐藏在文化遗产景观内的文化基因,可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基本特质。传统村落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遗产景观,整体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对传统村落进行遗产性景观基因识别研究可揭示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性。基于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以陕西省35个代表性传统村落为例,首先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分析了传统村落遗产性景观的文化环境特征;其次从微观视角,建立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方法,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质。本文旨在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民俗旅游的文化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同时也使学者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从民俗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一方面从民俗旅游的概念和民俗旅游的类型阐述民俗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另一方面分析指出文化是民俗旅游的灵魂。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归纳民俗旅游的四大主要文化功能:民俗旅游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传承,民俗旅游有助于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民俗旅游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俗旅游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曹帅强  邓运员 《热带地理》2018,38(1):131-142
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探讨景观基因及其图谱和画卷式旅游规划概念,建立了基于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古城镇“画卷式”旅游规划技术;遵循“一目标、二意义、三功能、四特性、五要素”的理论结构,探讨以基因信息的遗传路线和文化故事表达为图谱形态的“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在此基础上,以靖港古镇为例,结合实地走访与历史文化特色分析等方法,探寻了该古镇景观主体基因图谱,构建并运用了“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结果表明:靖港古镇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是主体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军事科教的活动体验是内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地方性很强的民俗活动是外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宗教文化活动是局部唯一基因图谱表达的画卷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文化区划基础上,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以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一阶段分解、二阶段嵌套分解为测度方法,分析了1952~2008年江苏不同文化区、文化亚区之间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江苏文化区间的总体经济差异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在文化区层面,区间经济差异在波动中扩大并渐为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亚区层面,亚区内、亚区间经济差异均在波动中持续缩小,但亚区内差异为文化区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从演化过程看,不同层面的经济差异变化均大致以1978年为界分为波动反复和非均衡上升2个阶段。分析表明,江苏不同地域文化差导致形成不同的心智模型、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从而形成不同的内在文化动力和外在文化动力是导致经济差异出现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5.
梅州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江金波 《热带地理》1998,18(1):66-71
从六大方面分析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客”性,指出其目前开发经营中存在的管理粗放、重点不显等问题。据此,结合山区经济现实,提出了应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塑造梅州“世界客都新形象;遵循流动表演--定点展示--建村观赏次序开发等进一步开发利用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节庆是民俗生活的一部分,但有别于日常生活,它透过空间的样貌转换,改变了日常生活空间,形成暂时性的景观,切换人们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想象,进而形塑地方的特性。节庆形成的景观,是一种空间生产的过程与短暂结果,可以将其做为解读节庆背后意涵的文本。亡灵节是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节庆之一,本文透过民俗文化区域、文化扩散及文化整合等3个民俗地理概念,以及列斐伏尔所提出空间的实践、空间的再现、再现的空间等空间的生产3个面向,探讨其在地理与空间上的意涵。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culture bears a dynamic,cosmologi-cal vision in the wetland ecology and its biodiversityconservation in Nepal.The role of culture and rela-tionship in wetl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wiseuse has not well been documented yet.Wetlands likeri…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南部景观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山东南部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7个景观型、17个景观亚型。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以1:100万土壤图为基础底图,参考多种比例尺的卫星照片、植被图、土地利用图、地貌图等,编制了山东南部1:100万景观生态类型图;在景观生态类型图上量算了各景观亚型的面积,并且分析了山东南部主要景观型的生态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