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分析小兴安岭地区的降水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五营观测站49a(1958~2006年)的降水资料,对五营林区的降水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近49a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雷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春秋两季温度的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五营林区53 a温度资料,分析了春秋两季温度变化规律及其突变特征,结果显示:五营春秋两季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春季较秋季上升明显,并且突变显著,特别是3月份气温的升高,致使春防提前,火险等级提升,春防比秋防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3.
利用树轮重建小兴安岭五营1796年以来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五营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红松 (Pinus koraiensis) 树轮宽度年表与五营气象站的气候要素响应分析表明,树轮年表与生长季上一年10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由此重建了1796-2004年五营10月份平均温度。此外,4月下旬的温度变化对五营红松树木的径向生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796-2004年,五营共经历了4个偏冷和4个偏暖期。周期分析表明,重建序列以3.33 a的周期最为显著,对重建序列30 a尺度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871年和1900年前后,五营地区10月份平均温度出现了显著的均值突变,1851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方差突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兴安岭五营林区1958—2007年历年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通过对气象要素月、季节、年际变化等一系列讨论,分析了五营林区的气候特征,得出:五营50a平均气温为0.1℃,各月平均温度7月达到最高点,1月为最低值。50a平均年降雨量为617.1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冬季降水较少。五营林区1960—2007年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227.6h,本地区可照时数、阴天日数均在7月份达到峰值。五营林区夏、冬两季相对湿度较大,而春、秋两季相对湿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1991-2010年的物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营红松物候期变化,春季物候期进程变幅大,倾向率值高,春季物候对气候的响应要大于秋季物候。  相似文献   

6.
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物候期及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春市五营地区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掌握林木尤其是兴安落叶松、红松和红皮云杉这三大珍贵树种的物候节律及其与天气条件的关系,对林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1观测地段和资料观测地段位于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中心苗圃管理区的东山风景林内,距离五营气象站观测场东南300...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8-2015年五营林区的地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近58 a五营林区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营林区近58 a气温呈变暖趋势,气候从"偏冷期"跃变为"偏暖期";降水量则呈减少趋势,但近年降水量有所增加;平均风速迅速减小;无霜期明显延长。极端高温气候事件增多,极端低温气候事件减少,五营林区气温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五营地面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58—2010年五营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随时间呈明显升高趋势,季节气温也随时间呈升高趋势,冬季升温最显著,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大致存在2-4...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兴安岭南麓五营地区涡动相关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的湍流速度谱、温度谱、湿度谱、协谱及局地各向同性特征.结果表明:三维速度(u、v、w)谱和垂直速度(w)与水平纵向速度(u)、温度(θ)的协谱(uw、θw)的谱峰均随稳定度的增加而向高频端移动.湍流速度(u、v、w)谱、温度(θ)谱和湿度(q)谱在惯...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苗圃和五营林业试验站提供的育林和天气预报资料,在分别对高温预报和低温预报为五营苗圃育林服务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又对高温矛降代温预报为黑龙江省育林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利用嘉荫气象站1961-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和距平分析方法,对嘉荫近45 a温度降水进行分析,得出嘉荫的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8~2006年五营林区的地面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9a五营气候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五营林区近49a气候明显变暖,雪季升温较雨季快。降水量异常的年份增加,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2.44mm/10a。前后10a降水中心生了明显的时空变化。雨季降水日数、年平均气温分别在1974年、1987年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与肇州平原区是黑龙江两个典型的代表区域,其降水资源对林业及农业的影响极其重要。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两个区域的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年降水量、年昼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但是五营林区年夜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肇州却呈略微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M-K法研究了1958-2018年五营林区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61a来,五营林区年、夏季和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和春季呈上升趋势,其中年降水量在1964年左右发生了突变,从一个相对偏多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少期,但近几年趋势有所缓解。秋季降水量的显著减少,预示着未来秋旱防预和秋季防火工作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5.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各层年平均地温中,地表温度最高,20cm浅层地温最低。10月一次年3月地表及浅层土壤热量由下向上传导,在20cm深度左右出现逆温层;而4-9月热量传导则由上而下。年际变化和日变化中,地温峰值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小,并且出现的月份存在滞后现象,日变化中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气温相比具有一定的前移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伊春地区5个气象站(伊春、嘉荫、乌伊岭、五营、铁力)气候资料,计算出与旅游活动有关的风寒指数,温湿指数,避暑指数.分析伊春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的优势和不足,为伊春地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2年吉林省高空温度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高空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流层和平流层温度的季节变化、垂直分布以及年较差的垂直分布均呈反向变化;1961-2012年期间,年平均温度均呈对流层低层温度显著升高,平流层低层温度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对流层中下层和平流层上层的年平均温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着反相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次飞机人工增雨外场作业平飞阶段获取的温度资料,对1992年6月21日一次西风槽天气过程的中尺度云团边缘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对云内和云外温度的垂直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云内温度垂直递减率与大气层温度递减率有差异,逆温发生在较强云团边缘。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地区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2 -2003年GIMMSNDVI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 综合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 分析我国黄淮海地区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整体气候变暖趋势比较明显, 干旱化尚不显著, 年平均植被NDVI表现为略微增加的趋势。在年尺度上, 温度是敏感性最强的气候因子, 全年温度、降水、相对湿度对植被NDVI动态变化具有正效应, 而蒸发量具有负效应; 在季尺度上, 温度、降水的敏感性最强。自然植被对降水的敏感性最强, 其次是温度; 农业植被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 其次是降水。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特征表现为, 植被主要生长季平均NDVI与温度距平场空间结构一致, 与蒸发量距平场反位相对应, 与降水量距平场呈北、南部正负相反分布, 与相对湿度距平场呈南、北向正负相反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五营区森林未开采期1958~1967年的10a与开采后1994~2003年的10a气象资料,1971~1980年森林内(原始林)与森林外(本站)气象资料和1957~2005年五营区汤旺河年最高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森林采伐对五营林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