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为了使Kirchhoff型反偏移的输出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等,提出了一种旨在消除Kirchhoff型反偏移中所出现的振幅畸变现象的高保真反偏移方法。与常规的Kirchhoff型反偏移不同,高保真反偏移是一种与反射面有关的反射地震成像方法。因此,在高保真反偏移中首先要确定反射面的位置,其次要确定振幅畸变因子的数值,最后要根据在反射点上振幅畸变因子恒等于1这一事实进行振幅畸变校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求出反射点的空间位置和振幅畸变因子的具体数值,采用四重加权叠加法,即在一次反偏移运算中同时采用一个单位加权函数和三个非单位加权函数。其中,非单位加权函数由常规的真振幅加权函数和用于建立Kircohhoff型反偏移算子的全局坐标系中的水平坐标组成。通过在四个反偏移场之间进行比值运算,可以达到提取反射点坐标和振幅畸变因子的目的。一旦得到反射点坐标和振幅畸变因子的具体数值,就可以通过简单的除法消除掉振幅畸变因子对反偏移像场振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初值射线追踪方法是现代射线追踪方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它克服了两点法射线追踪方法耗时的计算效率问题。以程函方程为基础,对初值射线追踪方法进行改进,即利用平方慢度来替换模型中的速度参数,使得程函方程产生解析解,从而进一步导出当射线遇到界面时的反射和透射慢度向量的计算表达式,以及反射、透射系数的函数表达式。通过对简单的两层界面向斜模型及复杂的多层盐丘模型的射线追踪,表明该初值射线追踪方法的改进相比于以往的龙格库塔离散数值解法,不但使射线追踪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0倍左右),且也扩大了射线法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等时面是地震波时间场的等值面,是Kirchhoff型数值模拟及Kirchhoff型偏移与反偏移的数据叠加或数据分布曲面,其几何形状和局部曲率对于Kirchhoff型真振幅偏移和反偏移中的加权函数计算和成像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推导了均匀和梯度介质中的等时线公式并计算了二维均匀和梯度介质中等时线的几何特征。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逆时偏移算法都是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数值解法,实际上利用Kirchhoff积分进行波场延拓,也可以实现逆时偏移。以Kirchhoff积分为基础,采用高斯束叠加积分表示的格林函数来表示正反向延拓波场,将正反向延拓波场进行保幅的互相关得到地下成像。保幅高斯束逆时偏移方法结合了射线类偏移方法的高计算效率和逆时波动方程偏移的高精度,能很好地处理焦散点、陡倾角等问题,并且具有面向目标成像的能力,并消除了偏移过程中的几何扩散效应和入射角变化引起的振幅误差。  相似文献   

5.
叠前深度偏移是油气勘探领域解决复杂地震构造成像问题的主要手段.这里介绍一种基于射线参数估计的快速2D 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对入射波的射线参数进行先验约束,辅以设定振幅阈值,仅对主要反射事件进行偏移等,显著减小了射线追踪计算,较传统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显著提高了偏移成像效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正确对复杂构造进行快速成像.这里介绍的快速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可用于野外现场质量监控与精确偏移成像前的速度分析与建模.  相似文献   

6.
基于波前构建的射线追踪:一种Java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波前构建法射线追踪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语言的实现方案。与常规的Fortran实现方案相比,Java实现避免了由射线插值和网格变换所带来的额外数据重排及数据点反复标记问题。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随时对数据点进行插入操作而不用考虑再定位问题。鉴于在关于波前构建法的文献中很少涉及算法和计算流程的设计问题,首先对波前构建法的基本方程、数值计算方案、计算流程及具体算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讨论,然后讨论了Java类和Java函数设计。我们的经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用Java语言实现的波前构建过程能够降低编程工作的难度、提高射线追踪的计算效率并且为今后的跨平台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射线追踪是一种重要的地震数据处理工具,而地震波旅行时的计算是射线理论的核心问题。平面波近似旅行时计算方法精度低,且对于介质速度的适用性弱,因此本文在精度较高的球面波近似旅行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射线追踪算法提出了改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能够有效地处理速度畸变界面,在不影响计算精度的情况下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克希霍夫偏移中,为了计算用真振幅恢复震源脉冲所必需的复变的加权函数,需要进行两步动学射线追踪计算。一是从激发点成像点,另一是从接点到成像点。  相似文献   

9.
实际地层由于波前扩散、地层吸收和散射等原因发生衰减,为得到更加详细的地下信息和分辨率更高的图像,基于波前构建法的射线追踪,实现了吸收介质中对射线路径,走时与振幅的计算。计算表明吸收介质中的波动属性是复值;当Q为5~20时,衰减是可见的,明显的;而当Q30时,衰减微弱,为弱衰减介质。对吸收介质中的射线追踪进行计算,可提高地震波的分辨率,得到更清晰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0.
旅行时射线追踪的精度和效率一直是影响地震层析成像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这里在三维近地表速度结构层析成像应用中,结合旅行时插值算法与最短路径算法,提出了一种三维初至波射线追踪算法。通过对双线性旅行时插值算法进行改进,并运用判定条件与简化插值计算公式进行快速计算,减少了插值次数,降低了运算量,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射线精度,有效地解决了三维射线追踪算法的计算低效率,射线精度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述,并对加权函数、偏移孔径、子波拉伸、振幅畸变、垂向与横向分辨率等问题进行了相对详尽的讨论。还对若干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笔者在近几年内所取得的一些与Kirchhoff型偏移理论有关的新认识和新结果进行了介绍。为了充分地顾及反射地震成像和光学成像之间的渊源关系,采用了一种新的讨论方式,即首先对Kirchhoff绕射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概略的回顾,然后再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入Kirchhoff型偏移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遗留的或新出现的理论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加权等时面分布叠加偏移的输出场分析和模型空间中的最优偏移孔径等等。由于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加权绕射叠加而不是加权等时面分布,也由于GPU/CPU协同计算技术的出现已经使得加权绕射叠加的计算量问题不再形成瓶颈,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Kirchhoff型偏移在理论和实践上将达到统一,即将在实现上从加权等时面分布回归到加权绕射叠加。与此同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重点将会与Green函数的数学表述、局部相关反射信号(locally coherent events)的表示和处理、广义加权绕射叠加以及在模型空间中定义的最优偏移孔径等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常Q模型的解耦分数阶拉普拉斯算子粘滞波动方程,可以分开模拟振幅衰减和相位错动。但该方程拉普拉斯算子的阶数是随空间变化的,因此数值求解存在一定困难。这里基于截断的泰勒展开,经过一系列近似,推导出拉普拉斯算子的阶数与空间无关的解耦分数阶粘滞弹性波动方程。采用中心差分计算时间导数,使用交错网格伪谱法计算空间导数。数值算例表明,新的方程在处理非均匀介质时具有精度高,计算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潜山面和内幕EDA介质地面地震记录数值模拟及其波场特征分析,在了解地震波场的动力学特征对裂缝介质的敏感性基础上,确定主要以振幅,其次是频率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为裂缝检测被检参数,以均方振幅与中心频率作为检验检测结果正确与否的评价参数,为建立裂缝检测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effects of submerged obstacles on tsunami-like solitary wave and its run-up.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breaking and non-breaking solitary waves on 1:19.85 uniform slope which contains a submerged obstacle. New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describe the mitigation of tsunami amplitude and run-up under the effect of submerged obstacles. We are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to validate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numerical modeling using COULWAVE aims essentially to show the effect of the obstacle on the shape of solitary wave and the limit of this effect. Using a multiple nonlinear regression, we have determined a model to estimate height of run-up according to the amplitude of the wave and the obstacle peak depth.  相似文献   

15.
Interpreting Dual Laterolog Fracture Data in Fractured Carbonate For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stimation of fractures is key to evaluating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s. 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is kind of reservoir because of its heterogeneously distributed fractures and anisotropy,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responses of the dual laterolog (DLL) in a fractured formation based on a macro-isotropic anisotropic model, Accordingly, a fast fracture comput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First, the apparent conductivity of the DLL i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porosity of the fracture and the conductivity of pore fluid. Second, the amplitude difference of the deep and shallow apparent resistivity logs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dip angle of the fracture. Then the response of the DLL to a formation with dip angle fractures is approximately depic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bulk resistivity of the rock, the porosity of the fractures and the conductivity of fracture fluid. This function can be used to compute the porosity of fracture quickly. The actual data show that the fracture parameters determined by the DLL closely coincide with the formation micro imager log.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碳酸盐岩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裂缝评价是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关键, 其常规评价方法受到裂缝发育的不均匀性及储层各向异性的影响而存在诸多困难.采用三维数值算法, 利用宏观各向异性地层模型, 研究不同的裂缝参数条件下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 由此导出一种用于裂缝孔隙度计算的快速算法.分析表明, 裂缝的双侧向响应同裂缝孔隙度与孔隙流体电导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裂缝的倾角造成双侧向测井曲线幅度差异的变化; 不同倾斜情况下, 将双侧向测井响应近似表示为岩石基岩电阻率、裂缝孔隙度、裂缝流体电导率的函数, 用于裂缝孔隙度的快速计算.实际资料处理表明, 利用双侧向依据该方法确定的裂缝参数同成像测井资料具有良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7.
A method is introduced for issuing tsunami warnings in the Australian region based on numerical model output. The method considers the maximum modelled wave amplitude within pre-defined coastal waters zones and uses this as a proxy for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coast. A three-level stratified warning is proposed: (1) No threat, (2) Marine threat and (3) Land threat.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several case studies and the resulting warning characteristics are shown. While the method has its limitations, it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ver current operational warning strategies, which are typically based solely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and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相似文献   

18.
丁扬  熊晔  陈孜孜  吴晓寒  王小波 《岩土力学》2022,43(Z2):640-646
结合某风洞建设项目现场桩基动力特性试验,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模拟软件FLAC3D建立双桩模型基础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基于桩−土−结构共同作用开展数值模拟求解设备荷载作用下桩基础动力响应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建立灌注桩后注浆模型,探讨采取不同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增强系数对桩基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注桩后注浆对竖向振动的共振频率没有影响,对水平回转振动的共振频率、最大振幅、地基抗剪刚度系数和地基水平转向第1振型阻尼比的影响均很小;灌注桩后注浆能起到提高桩基抗压刚度、减少桩基最大振幅的效果,但相对于未注浆其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9.
李飞  程久龙  杨思通 《物探与化探》2012,36(6):996-1000
在Cerjan吸收边界和PML吸收边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erjan衰减函数的PML吸收边界.通过两种吸收边界条件下地震波场模拟计算比较表明,后者具有吸收更干净且能够吸收各种角度的边界反射等优点,并且保留了前者操作简单的特点,计算时间少,适用于二维情形下的地震波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