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盛源盆地基底特征与铀及多金属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茂梅 《铀矿地质》2000,16(3):150-156,163
作者运用现代构造分析方法 ,侧重于基底岩性岩相特征、基底构造及演化规律的分析 ,认为盛源盆地变质变形基底为铀及多金属成矿创造了极有利的背景条件 ,据此建立起盆地的找矿模式 ,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航磁数据及图像合成增强处理技术,解译和研究了基底构造、区域性的NE向、NW向构造与金矿床的关系;利用TM图像处理及构造解译,研究了线—环构造与金矿床的关系,进而建立了金矿成矿构造找矿信息模型,开展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最新的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对甘肃合黎山地区的基底构造性质、断裂构造及岩浆岩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区内金及多金属矿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构造控矿是找矿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非常重要的问题,分别从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基底控矿,盖层,岩体,重磁线性构造,矿床密集区及系统论工程的角度探讨了金矿构造化探问题。  相似文献   

5.
钦杭成矿带衡阳盆地找矿方向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阳盆地形成受基底构造控制,沉积厚度大,"盆""岭"反差大,盖层伸展构造为矿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储集空间;盆地四周和盆内不同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物源;NE向、NW向、E-W向基底构造交汇,控制不同矿化类型呈带状分布。本文分析了衡阳盆地矿产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地质条件,阐述了典型矿床特征和找矿标志,指出了找矿远景区域。  相似文献   

6.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铜钴资源闻名于世,同时也赋存一定的铀矿资源。铀成矿作用分别与大陆裂谷及盆地成岩期(876~823 Ma)、早期洋盆形成或大陆碰撞期(720~652 Ma)、卢菲里安变质高峰期(550~530 Ma)相对应。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多期次热流体,从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富铀岩石萃取铀元素并在构造发育的区域富集成矿为其主要的成矿模式,其变质基底或班委乌卢基底可能提供了铀物质来源,热流体为载体,断裂及穹窿构造则提供通道与空间。含铀矿体多受地层及构造双重控制,围岩褐铁矿化及方柱石化对找矿具有指示意义。研究区内铀矿成矿条件较好,下罗安群受断裂及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强烈且蚀变较为发育的区域为有利的找矿前景区。  相似文献   

7.
在两江铜矿及其外围,利用氟及其它挥发性元素开展了找矿普查工作,效果良好.现就氟量测量问题及工作成果介绍于下.概况1.地质概况矿区位于东西构造南缘隆起带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的构造交汇处.地层由寒武系基底与泥盆系莲花山组盖  相似文献   

8.
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铀矿勘查,采用分离回线装置方式进行测量,划分了找矿目的层的结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基本查明了矿区基底隐伏断裂及褶皱构造位置,研究认为解释出的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密切,对该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后期钻孔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具备大规模成矿的条件和找矿潜力。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大型断裂、次级断裂及基底构造系统深入研究是揭示控制该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重要内容。对大兴安岭南部的航磁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查明了研究区北东向、东西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为主的深部基底构造特征,圈定了火山机构分布位置,分析了大兴安岭南部区域构造特征,揭示了反映岩浆岩活动的线性或面状正磁异常和磁异常梯级带,探讨了研究区金属成矿的有利区带。为大兴安岭南部地区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三维地质填图、找矿远景区的圈定提供了基础性信息。  相似文献   

10.
江西相山铀矿田东西向隐伏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爱金 《地质论评》2001,47(6):637-641
本文提出基底EW向构造是相山火山盆地控岩控矿的关键因素,但由于以往缺乏深部研究手段,长期未被人们所认识,前人把贯穿盖层的NE向构造作为基底构造主构造线方向。近年,通过大比例重力测量、遥感TM数据增强处理及深部现代温热水等综合攻深方法的研究,认为相山火山盆地基底存在规模巨大的EW向隐伏构造,首次提出了相山铀矿田EW向构造带控制矿集带的新认识,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这对相山地区今后寻找富大铀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洲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铜矿资源开发的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针对非洲赞比亚铜矿山的深边部地质找矿技术问题开展的EH4物探找矿技术试验性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使用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仪完成的物探剖面测量所获取的某铜矿西矿区14线和东南矿区59线物探电性断面图,较好地反映了加丹加沉积盆地基底构造层与盆地沉积构造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接触界面的空间形态展布,而且在含铜页岩层底板与基底构造层顶板之间的石英岩层与高阻异常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些地球物理信息可为赞比亚沉积岩型铜矿床的深部找矿提供十分重要的间接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相山铀矿田深部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相山铀矿田控矿因素的综合研究,笔着认为断裂构造是其关键的控矿因素,提出断裂构造与组间界面(变异部位)及基底界面复合、热液酸碱蚀变叠合、晚期花岗斑岩脉发育是深部的找矿标志。其中,碱性蚀变、晚期脉岩为该区构造带深部盲矿预测定位的重要标志。在空间上,该区存在上部第1成矿空间(组间界面控矿)和下部第2成矿空间(基底界面及晚期花岗斑岩控矿)。指出深部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外围存在很大的找矿空间,并由此预测了新的铀成矿远景区和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丽水市关塘―蛤湖地区位于江山―绍兴拼接带与余姚―丽水深断裂之间的变质基底隆起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为研究区内基底构造形态、火山构造、隐伏岩体等基础地质问题,开展了1∶5万重力调查。重力成果表明,西岱―西溪―季岱梯级带为基底断陷与隆起区的界线,剩余重力正异常为基底隆起的反映,负异常为基底凹陷的反映。区内矿产分布与基底构造关系密切,变质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多分布在变质基底出露区,金银矿多位于基底浅覆盖区,基底凹陷区内多金属矿与侵入岩或火山构造有关。综合地质物化探资料,圈定5个成矿远景区,为区内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齐文  杨兴科 《矿物学报》2007,27(Z1):161-162
近年来南秦岭构造带旬阳一带的金属矿产以铅锌铁矿床的找矿和成矿系列研究较为深入.该带是在中晚元古代火山岩系裂谷构造基底上发育起来,堆积震旦系-中三叠统的被动陆缘沉积体系.其主体为旬阳陆表海盆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西成盆地和风太盆地泥盆系铅锌矿床找矿突破的启发,曾在本区泥盆系开展过较大规模的铅锌找矿,但收效甚微.近年来在新的成矿系列理论与找矿方法启发下,在志留系层位中的铅锌找矿科研工作及磁铁矿的找矿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志留纪是近年来铅锌找矿最为活跃和新成果新认识不断推出的重要层位.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造山带两种构造基底岩块及成矿系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北祁连造山带中存在“南方型”和“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和柴达木古陆相似 ,“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则和华北古陆相似。两种不同的构造基底岩块随着祁连洋的消失而相遇于北祁连造山带 (缝合带 )中。在祁连洋的俯冲过程中 ,形成了不同的成矿系统 ,与“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有关的成矿系统为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白银、清水沟铜及多金属成矿组合 ;与“南方型”构造基底岩块有关的成矿系统为中、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解成矿系统———镜铁山—柳沟峡铁成矿组合 ,加里东期活动大陆边缘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成矿系统———岩浆热液钨成矿组合及铅锌成矿组合。两种构造基底岩块的确认 ,可为北祁连缝合带的成矿系统的建立及找矿工作 ,提供新的思路 ,也为北祁连造山带性质的认定 ,提供成矿作用信息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青海东昆仑造山带沟里地区金矿找矿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旺  陈树民  杨晓斌  郭林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86-388
分析了沟里地区金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找矿前景,认为青海东昆仑碰撞造山带的沟里地区发育古老结晶基底岩系,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金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是金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7.
形成于熊耳群安山岩中的断裂系统和与太华群基底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是整个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地区金矿形成的最有利条件。崤山南坡具有金矿成矿的构造-岩浆条件,特别是在有利的构造、岩浆部位的深部具有找矿前景。通过对断裂、岩体(找矿目标体)进行细致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三个金矿找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沉积盆地古隆起对油气成藏起到明显控制作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制约也不可忽视。砂岩型铀矿通常就位于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和盆地内部隆起附近。隆起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具体体现在:控制地下水补-径-排体系、控制层间氧化作用、控制沉积相带发育、伴生断裂促进物质输运以及为成矿供给铀等。中国北方沉积盆地中新生代以来经历复杂的构造活动,盆地域内非均衡发展而多形成隆起,因此我国铀矿找矿尤其需要重视隆起对铀成矿的控制。其中,盆地内部找矿应重点关注被大幅抬升的隆起,而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上找矿需重视微隆起以及基底上覆地层的褶皱。将隆起作为关键控矿要素,优选适用的攻深找盲方法,精细刻画盆地基底隆升形成的背斜、褶皱及伴生断裂,可有效提高铀矿找矿效率并拓展铀矿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寻找大型斑岩铜矿的前景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雄 《福建地质》1996,15(4):165-176
福建外于环太平洋西岸中生代的火山-岩浆,构造活动区,境内发育有区域性的隆、坳构造及多组深大断裂带、火山基底隆起带等有利于斑岩铜矿生成的区域地质构造,对寻找大型斑岩铜矿有很好的前景。本参照国内外大型斑岩铜矿共有的基本特征,拟制了大型斑铜矿的找矿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福建实际条件及吸附国内外勘查斑岩铜矿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找矿的五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闽东地区前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在火山岩中呈"天窗"零星出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侵入岩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是福建省重要的成矿找矿远景区之一.文章对区内各类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并对区内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