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仕女图《昭君出塞》是根据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昭君出塞创作的。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以"良家子"被选入宫,成为西汉元帝时的宫女。她因出塞远嫁至漠北的匈奴,为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阏氏,成为巩固汉朝稳定,通免战争的使者,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为了纪念她,后世画家以她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昭君出塞》仕女图,成为绘画界的千古绝唱。《昭君出塞》与《西施浣纱》《貂婵拜月》《贵妃醉酒》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王昭君以"落雁"之美著称。汉元帝  相似文献   

2.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国画仕女图《西施浣纱》则是依据西施浣纱的故事创作的仕女图国画。《西施浣纱》与《貂婵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西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一位美女。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面似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便有了"沉鱼"的代称,并流传开来。后世便以"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  相似文献   

3.
邓庆 《中国地名》2013,(11):40-41
中国“四大美女”——王昭君、西施、貂蝉和杨贵妃,可以说要数貂蝉最迷人、最出彩,她竟使吕布、董卓等英雄豪杰为之而神魂颠倒,纷纷拜倒在石榴裙下。当然,也数她最不可捉摸,查阅各种书籍,包括《三三国志》、循汉书》在内的正史中,我们都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有关貂蝉的记载,至今人们还不清楚她的真面目,这一切使得貂蝉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关于她的身世,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围绕西施这位传奇人物有许多故事,还有许多谜团。其中,传说范蠡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携手泛舟江湖,是民间传说还是确有其事?西施和范蠡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历史上,西施确有其人吗?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09,(6):64-67
《唐宫仕女图》,唐张萱、周口绘,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着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口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桥。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12,(1):30-31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成了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流传着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四大美人"的美丽传说,她们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越来越富有魅力。而曾经留下她们足迹的每一个地方,也成为今日我们缅怀美人的胜地。令人惊奇的是,"美人"出生的地方,大多山灵水秀,是好山好水养育了"美人"?还是好民风民俗薰陶了美人?杨贵妃故乡有三个说法,一说广西容县,一说陕西华阴,还有一说山西蒲州。据元、清版本《容县志》记载:"世传唐太真故里,有井日杨妃井,久已湮塞,乡人为立杨妃庙焉。”这就是杨妃庙的由来,它曾被摧毁,只余下一个遗址,后来又多次得到修复,而来访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居五大医学家之首(其余四人是: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他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扁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的故事广为流传,司马迁在《史记》中特立《扁鹊传》,以示纪念。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可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医学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名医,却  相似文献   

9.
正咏月诗词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家以月相为意象所作的诗词,大多是借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月相变化是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月相变化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其变化周期很早就为我国古人掌握并成为我国古代制定农历的依据,古代诗人善于观察月相,掌握了月相的变化规律,所以咏月诗词极富生活气  相似文献   

10.
咏月诗浏是我国古代诗词作家以月相为意象所作的诗词,大多是借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渊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月相变化是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月相变化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其变化周期很早就为我国古人掌握并成为我国古代制定农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地图收集,整理和研究的重大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介 《地理学报》1998,53(5):478-480
由曹婉如、郑锡煌等编撰的《中国古代地图集》第三册(清代)于1997年12月出版,至此,历14年努力而完成的共计三册的《中国古代地图集》已全部出齐(第一册于1990,第二册于1994年出版)这是一项巨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地图收集、整理和研究的重大成就,也...  相似文献   

12.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居五大医学家之首(其余四人是: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他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扁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的故事广为流传,司马迁在使记》中特立《扁鹊传》,以示纪念。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  相似文献   

13.
武越 《中国地名》2012,(2):34-35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首《木兰辞》,传诵着中国古代一名奇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传奇。然而,长期以来,有关花木兰故里在何地却是众说纷纭。为此,近十多年来,河南、湖北、安徽三地的花木兰故里之争从未停息,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28日,临洮县正式对外宣布,已成功注册"貂蝉"和"貂蝉故里"共78个类别商标,甘肃、山西、陕西三省四地的貂蝉故里之争暂告一段落。消息传开后,各方反应不一。有关人士指出,商标的注册并不能为历史定论,米脂县明确表示将适时提出注册商标裁定申请。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原名《三同志通俗演义》,是我同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同演义》为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演义以史实为依据.以儒家思想为本,着重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16.
黄大胜书画     
黄大胜,1962年2月18日生于沈阳,自幼酷爱国画,小学时,即拜千山艺人滕希贤、陈旧、佟文彬等老画家为师,学画山水、人物、花鸟。后考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亲聆王盛烈、郭西河等画家授课。其人物画师承传统,笔墨古雅清新;花鸟画尤精芦雁,章法布局不落凡俗。有《百雁图》参加第十六回中日交流美术展,《八仙过海》、《天人合一》等百余幅作品销往日本、韩国、香港及东南亚等地,被国外友人收藏。黄大胜书画  相似文献   

17.
西施古迹群     
《中国地名》2012,(1):27-27
1.苎萝山·红粉石苎萝山海拔127米,为会稽山余脉。在浣纱溪东岸,属苎萝乡。山上有红粉石,相传为西施妆罢将胭脂水泼于石上,日久积红;另说,西施告别故乡时,泣血所致。清初单隆周《苎萝山》诗:"石留红粉延朝旭,江带春纱绕绿芜。"  相似文献   

18.
刘南威  李竞  李启斌 《地理科学》2005,25(6):748-753
从航海天文角度研究了《郑和航海图》的价值。《郑和航海图》是中国古代航海经验的结晶,它既是郑和等人航海实践的记录,又是宋、元时代牵星航海经验的总结。文章推算出牵星术"一指"相当于天体高度的1.9°。同时考证出以"指"为量度单位起源于战国时期,证明中国的天文导航技术由来已久,且独具特色,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4,(6):80-80
<正>中国古代矿物学和炼丹的关系中国古代的矿物学和炼丹也有密切的关系。古代炼丹家对矿物药的认识,是矿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代讲炼丹的著作,不仅记载了一些矿物名称,解释了炼丹药的隐名,而且记载了矿物的产地和鉴别方法。比如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对黄金、云母、雄黄的鉴别就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他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他把黄金的化学稳定性作了恰当的描述。对云母,当时的人多不能分别,而葛洪却有一套鉴别方法,说是"法当举以向日,看其色,详占视之,乃  相似文献   

20.
李长傅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生前著述颇多,是我国知名的历史地理学者,对我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贡献。 《(禹贡)释地》是李教授遗著之一,经陈代光整理,最近由《中州书画社》出版,全国发行。 《禹贡》是《尚书·夏书》中之一篇,为我国古代地理志之始祖,谈沿革地理者,莫不宗之。 在封建社会,《禹贡》列为经典,为学者必读之书。历代注释、疏证《禹贡》者,指不胜屈;《禹贡》之学,蔚然成风,尤以清代最盛、其中清人胡渭之《禹贡锥指》用力最深,集历代《禹贡》研究之大成,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