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八面山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面山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三大类型:Ⅰ气液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矿床成矿温度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120~240°C之间。细粒条带状萤石矿石包裹体温度变化在115~250℃之间;巨晶块状萤石矿石和石英脉型萤石矿石包裹体温度集中在135~170℃之间。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以低盐度成矿流体为主。成矿过程中起作用的成矿流体为KCl-H2O体系和CO2-CaF2-H2O体系,成矿溶液的离子类型属K+-Ca2+-HCO--F-型,KCl-H2O体系反映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结果,而CO2-CaF2-H2O体系可能反映了寒武纪矿源层成矿体系。通过包裹体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是受地层-岩体-层间断裂共同控制"三位一体"的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2.
西天山达巴特斑岩型铜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对西天山地区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矿石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法和冷冻法测温,对相应的石英单矿物进行了氢氧同位素测定,据此判断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结果表明含铜钼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不同样品中同类包裹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均一温度、子矿物溶化温度、冰点、盐度和密度值, 数据显示成矿流体均呈中温低盐度的特点。矿石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岩浆水范畴,而且具有深部来源甚至幔源的可能性。根据矿体主要分布在火山机构南北两侧与地层的接触带及其内发育的断裂构造中这一空间关系,结合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推测尽管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深源特征,但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浅部环境,成矿与火山机构最晚期的花岗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为研究其成因,对其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根据矿脉穿切关系,热液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主要发育3类包裹体:Ⅰ型富液的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的两相包裹体、Ⅲ型含子晶的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呈现从高温高盐度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的趋势,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的冷却作用是矿床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赣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钨矿产区,矿床类型及其分类方法众多且未统一.通过对赣南地区以往和新发现钨矿资源成果的分析和总结,简要概括了赣南钨矿的类型及其各自的成矿地质特征,并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赣南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等相关资料,探讨了赣南钨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得出赣南钨矿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CO2包裹体及流熔包裹体,具有不同层次的测温值,显示出多期次流体活动相互叠加的特征.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CO2体系,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5.
东天山小热泉子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热泉子铜矿是东天山最早发现的铜矿床之一,但其成矿流体性质、演化,以及矿床成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不同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小热泉子成矿可分为VMS成矿期(包含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热液叠加期(包含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期.VMS成矿期包裹体以水溶液型为主,少量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34~392 ℃,盐度为3.5%~13.3% NaCleqv;热液叠加期包裹体为水溶液型,在122~296 ℃达到均一,盐度为1.4%~12.1% NaCleqv.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和SO2.小热泉子铜矿早期高温-中高盐度的VMS成矿系统叠加了后期低温-中低盐度的热液系统,其成因类型应为典型的叠加型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6.
东天山成矿带金矿、铜矿产出众多,成矿年龄多集中在石炭—二叠纪,矿床的形成与区域碰撞造山构造演化背景高度吻合。该区典型铜、金矿成矿流体包裹体相对小且少,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较少,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成矿流体主要具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具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来源特点。矿种不同成矿流体差异明显不同,同一矿种成因类型不同,流体特征也有显著差异。东天山地区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控制了矿床的产出,韧性剪切带精准定位了矿床产出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七一牧场矿床是内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铅锌矿床,具有大中型矿床的成矿潜力.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类型,对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CO2三相和少量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2~342℃,大致集中在130~200℃和240~320℃;两相包裹体的盐度范围在0.5%~9.9%,含CO2三相包裹体的盐度为3.0%~11.9%,属低盐度.根据子矿物熔化温度得出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盐度为42.4%和44.2%.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认为流体的沸腾作用是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该矿床属赋存于中生代火山岩中与浅成-超浅成岩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鹿鸣钼矿床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上典型的特大型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主要产于早中生代早期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内,矿化类型以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脉体穿插关系将鹿鸣钼矿床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阶段(Ⅱ),绿泥石-辉钼矿-石英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Ⅳ)。成矿流体包裹体有3类:A型气液两相包裹体(L+V),B型含子晶三相包裹体(L+V+S),C型气相包裹体(V)。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均一温度、盐度等特征显示成矿流体由早阶段的高温、高盐度的H_2O-CO_2-NaCl体系逐渐演变为晚阶段的低温、低盐度的H_2O-NaCl体系。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早阶段以岩浆水为主,随成矿演化有不同程度大气水的加入。根据矿床产出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认为流体的沸腾作用和CO2等气相组分大量逸失是成矿流体形成矿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成矿流体性质,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纯液相和纯气相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CO2为主,其次为H2O,总体属CH4-H2O-CO2体系;结合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δD值为-64.1‰~-124.4‰;δ18O值为1.34‰~-6.96‰),确定成矿流体是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含矿硫(δ34S)指示硫主要为深部岩浆来源,并经历了陆壳硫的混染,包裹体均一温度以240℃~270℃区间为主,属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夹皮沟地区夹皮沟群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及夹皮沟和二道沟金矿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发育水溶液相、含 CO_2相及 CO_2相等三类包裹体,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 NaCl-H_2O-CO_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157.2℃~440℃,盐度1.8%~11.6%NaCl eqv,流体密度0.54~0.96g/cm~3;变质岩中以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为260℃~480℃,盐度为36.5%~54.8%NaCl eqv,流体密度为1.06~1.17g/cm~3,反映了变质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高密度均匀 NaCl-H_2O 热液体系。成矿流体与变质流体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并非来自太古代变质热液。结合新近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和测年数据,认为本区金矿成矿流体以来自岩浆热液为主,矿床成因属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460矿床是火山岩型铀矿床。玻璃包裹体中裂变径迹研究表明:成矿岩体次流纹斑岩的原始铀含量为13.0ppm;裂变径迹测年龄法在强烈蚀变地区可以作为一种测年龄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天然矿物Wadsleyite在我国首次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在毫县陨石中发现的X矿物,本文用电子探针获得了其化学成分:SiO4,用X射线微区衍射得到了其结构参数。该矿物属斜方晶系,晶胞参数a=0.8264,b=1.1448,c=0.5704nm。这些结果证明了它是Wadsleyite,是橄榄石的高压相-β-(Mg,Fe)2SiO4由冲击变质作用形成的。该矿物呈包裹体产出,在我国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黔东汞矿有机成矿作用的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施继锡 《矿物学报》1991,11(4):341-345
本文利用有机包裹体讨论了有机质在黔东汞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找汞富矿的包裹体标志及找油气与找汞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空心包体应力计地应力实测结果,对该区应力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地下厂房区4个测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应力量值为9.6MPa,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78。W。这与该区新构造调查所表征的现今区域应力场比较吻合,同时也与中国东北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四川冕宁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伟晶岩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融包裹体。矿物的光学性质及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表明,流体-溶融包裹体内晶体矿物为重晶石。萤石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493.7—502.3℃,其捕获温度更高,这说明主矿物萤石的形成温度很高,笔者认为这类萤石是由富含挥发分,以氟化钙、硫酸钡为主要成分的盐熔体直接结晶而成的,即该类萤石以及与之共生的重晶石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华南火成黄英岩的特征和成因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实  沈渭洲 《地质学报》1995,69(3):221-231,T001
新近在华南发现的黄英岩与富氟花岗岩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黄英岩具典型火成斑状结构。斑晶为黄玉和石英,基质由柱状-针状黄玉微晶和他形石英组成。  相似文献   

17.
秦耀生 《矿物岩石》1993,13(2):43-45
本文介绍了在不同条件下所测定的矿物包裹体气体组分变化及其引起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榴辉岩的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先如  李院生 《矿物学报》1995,15(3):352-359,T001
本文对大别山榴辉岩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包裹体成分以NaCl-H2O、H2O、NaCl-CO2-H2O为主,是在退变质的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条件下捕获的。从变质高峰期至退变质晚期,包裹体成分演化由氧化向还原转化。熔融包裹体的发现,说明榴辉岩在形成过程中伴随局部深熔作用。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大别山榴辉岩抬升过程p-T-t轨迹进行了探讨,认为是一等温降压过程。  相似文献   

19.
镇旬铅锌矿田矿物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镇旬铅锌矿田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本区铅锌矿床最初形成于中一体温、弱-中等还原环境,成矿介质属低盐度,酸性条件下的Cl^--SO4^2--F^-/K^ -Na^ -Ca^2 (Mg^2 )热卤水流体,成因以沉积为主;经多期改造后的矿床出现中偏高温的成矿,加之沉积围岩的盐类组分不断及时地加入到成矿热液中,致使原喷流热流体类型逐渐演变为CI^---F^-(SO4^2-)/Na^ (K^ )-Mg^2 (Ca^2 )型。  相似文献   

20.
碎屑岩储层中有机包裹体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有机包裹全的形成与一般无机包裹体的形成可有较大区别,它除了可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形成(象无机包裹体)外,更重要的成因是它可在与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笔者着重对这种新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经研究表明,赋存于碎屑岩储层中石英裂隙,加大边及粒间包裹体,是由于油气(特别是羧酸)溶解了石英及铝硅酸,碳酸盐形成一定空间后,油气充填其中再封闭而成的,这是油一岩反应的结果,不同赋存状态的有机包裹体实际上是同一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