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方顽火辉石-正铁辉石(MgSiO_3-FeSiO_3)中Fe~(2+)及Mg~(2+)在M_1和M_2两种非等效位置上进行非理想混合。研究表明,辉石的等压热容(C_p)强烈依赖于组成,呈非线性关系,可表示为: 低温时热容的非理想混合效应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等温热容曲线(空间热容曲面)从一个极大值点(峰脊)分解为两个极大值点(峰脊),且逐渐趋向于理想混合热容直线(或平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攀枝花辉长岩体中共存的单斜、斜方辉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及晶体化学研究。首次查明该岩体中斜方辉石的成分,光性及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单斜种属为次透辉石,其化学式为Ca_(0.831)Na_(0.027)K_(0.002)Mg_(0.811)Fe_(0.213)~(2+)Fe_(0.054)~(3+)AlⅥ_(0.030)Ti_(0.013)Mn_(0.008)AlⅣ_(0.082)Si_(1.918)O_6,晶胞参数为α=9.7443—9.7617,b=8.9174—8.9431,c=5.2353—5.2653,β=105°56'~106°8',空间群C2/c,Z=4;斜方辉石为紫苏辉石,化学式为Ca_(0.044)Na_(0.012)K_(0.005)Mg_(1.335)Fe_(0.584)~(2+)Ti_(0.007)Mn_(0.014)Al_(0.029)Si_(1.969)O_6,晶胞参数α=18.2720,b=8.8734,c=5.2078,空间群Pbca,Z=8,该岩体辉石的成分与布什维尔德和斯卡尔嘎得两侵入体中辉石的成分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冀东迁安麻粒岩及有关岩石中的辉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辉石的含铁度 明显受寄主岩石化学成分的制约,寄主岩石的/Mg0和=(Fe203 ×0.8999 + Fa0) 值愈高,辉石的含铁度也愈高;共存辉石对的Fe2+ 一Mg分配系数(KD劝不仅受结晶温压条件 控制,同时也受辉石其它成分的影响。但Ca-Mg-Fe 三角图解等资料研究表明:共存的二辉 石对是平衡结晶的产物,其KD平均值也符合张儒媛等(1)统计的变质辉石平均值为1.85的规 律。通过二辉石温度计计算和矿物共生组合等资料的分析,得出辉石形成的温度为869±60ºC.压力为5 ×108-9 ×108 Pa。本区与铁矿体成过渡关系的辉石岩全铁含量与工业铁矿大致相等,铁矿的成因与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甘肃金川Ⅱ号岩体辉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川Ⅱ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和硫化物橄榄岩构成,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为岩相中主要造岩矿物,单斜辉石含量一般高于斜方辉石.矿物间的结构关系表明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的TiO2,Al2O3,Cr2O3和Na2O质量分数依次为:0.29%~1.26%、3.17%~3.59%、0.86%~1.14%、0.29%~0.57%,斜方辉石的TiO2,Al2O3,Cr2O3和Na2O质量分数普遍低于单斜辉石,依次为:0.16%~0.40%、1.85%~2.38%、0.48%~0.68%、0.03%~0.10%.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显示辉石的类质同像置换方式为:M1Fe2 2 Si=M1Ti 2IV Al,M1Fe2 Si=M1Fe3 IVAl,Fe3 和Ti进入矿物晶格置换Fe2 来平衡Al置换Si产生的正电价差.两种辉石较低的TiO2,Al2O3和Na2O质量分数显示出母岩浆为拉斑玄武岩浆的特征.二辉石温度计和单辉石温度计算表明斜方辉石的结晶温度下限和单斜辉石结晶温度上限大致在1146℃~1166℃之间,单斜辉石的结晶一直持续到1032℃或者更低.金川Ⅱ号岩体单斜辉石演化明显表现出向透辉石端员偏离,暗示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可能与富钙质围岩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冀东迁安麻粒岩及有关岩石中的辉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辉石的含铁度明显受寄主岩石化学成分的制约,寄主岩石的〈FeO〉/MgO和〈FeO〉=(Fe_2O_3×0.8999+FeO)值愈高,辉石的含铁度也愈高;共存辉石对的Fe~(2+)—Mg分配系数(K_D)不仅受结晶温压条件控制,同时也受辉石其它成分的影响。但Ca—Mg—Fe三角图解等资料研究表明:共存的二辉石对是平衡结晶的产物,其K_D平均值也符合张儒媛等统计的变质辉石平均值为1.85的规律。通过二辉石温度计计算和矿物共主组合等资料的分析,得出辉石形成的温度为869±60℃、压力为5×10~8—9×10~8Pa。本区与铁矿体成过渡关系的辉石岩全铁含量与工业铁矿大致相等,铁矿的成因与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建平 《矿物学报》1996,16(1):38-47
在温度为1030~1400℃,压力为0.4~2.0GPa条件下,在自然体系中进行了包含橄榄石-叙方辉石-尖晶石-(熔体)-(斜长石)矿物组合的平衡实验。探讨了斜方辉石-尖晶石间的Al-Cr交换平衡。通过对这平衡的研究,得到Al-Cr在尖晶石中的混合参数WAl-CrSp49541±5000J/mol;它较简单体系中所得WAl-CrSp要大许多,可能是由于自然体系中有Ti4+和Fe3+等混入尖晶石结构中,或是文献中对WAl-CrOpx-0和WMg-AlOpx=0的假设错误所致。实验结果还发现在一定温度下,斜方辉石中Cr的含量随平衡共存尖晶石中Cr的增大而成抛物线状增大。第一次实验验证了Nagata(1983)在自然岩石中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冈底斯岩基南缘自西向东,从楠木林到米林广泛出露一系列含暗色细粒包体的含紫苏辉石侵入岩。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的侵入岩具有斜长石以及紫苏辉石的巨晶(>5mm),呈现出堆晶结构。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侵入岩的结晶年龄为97~77Ma,并不随侵位位置具有显著的经度上的变化。含紫苏辉石的基性岩具有高的Al2O3(17.3%~18.2%)含量,较高的MgO(3.9%~4.1%)含量,FeOT含量在8.7%~9.0%之间;低的Cr(<14.8×10-6)和Ni(<15.0×10-6)含量,基本不具有Eu的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含紫苏辉石的中-酸性岩具有高的Al2O3(14.9%~18.8%)含量,高的Mg#值(>39.7);变化较大的Cr(5.7×10-6~260×10-6)和Ni(10.2×10-6~78.2×10-6)含量,具有微弱-强烈的Eu的负异常,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暗色细粒包体与含紫苏辉石基性岩相比具有相似的SiO2含量,FeOT(8.1%~9.0%)含量,稍高的MgO(4.7%~5.4%)含量,Al2O3(18.1%~19.4%)含量以及Mg#值(51.0~52.6);具有与含紫苏辉石基性岩相似的微量元素分布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这一系列含紫苏辉石的侵入岩具有较低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t)=0.7037~0.7044),较高并变化较大的εNdt)值(+3.7~+9.4)和εHft)值(+9.9~+14.6)。这些特征共同说明,经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中软流圈部分在俯冲流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母岩浆,其母岩浆随后与俯冲板片熔体发生混合。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以及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并最终形成了冈底斯岩基南缘出露的含紫苏辉石侵入岩。暗色细粒包体可以代表母岩浆的早期堆晶,是岩浆淬火作用的产物。母岩浆中大量流体的存在,使其结晶顺序为单斜辉石-斜长石(紫苏辉石),随后的堆晶作用使得这一系列侵入岩得以赋存紫苏辉石。  相似文献   

8.
大陆深俯冲过程中的水:"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信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大别山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表明,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都含育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形式赋存。石榴子石中的水含量(H2O,wt)多为(200-1000)×10-6,可高达2200×10-6;绿辉石中的水含量相对高一些,多在500×10-6以上,最高可达3000×10-6;UHP榴辉岩的全岩水含量可高达10000×10-6。绿辉石的δD值为-67‰--110‰。矿物中的水含量和δD值都存在小尺度(同一样品不同颗粒间以及不同样品之间)的不均一性,这不仅表明超高压变质过程中自由流体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而且说明板块的俯冲和折返都是十分快速的。"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结构水含量和分布特征不仅可以示踪大陆深俯冲过程中流体的演化,还可以提供有意义的深俯冲过程的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王岩国  黄婉康 《矿物学报》1991,11(2):133-140
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陨石和地幔岩中辉石的超微结构,观察并发现了多种畸变结构现象。清镇和吉林陨石顽火辉石中的斜顽辉石受冲击作用,SiO_3链发生弯曲甚至断裂并沿a轴方向错动36的距离,同时还有(100)扭转晶界形成,不同类型的SiO_3链相互转变形成了(001)90°和180°畴结构。单斜辉石中则有(100)层错和孪晶及其有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黄婉康  康振川 《矿物学报》1989,9(2):104-111
在两个斜方辉石样品中观察到G.P.区亚稳相。内蒙古暗色辉长岩古铜辉石成分是En_(77)Fs_(18·6)Wo_(4·4),其高分辨象显示了密集的单层G.P.区;玄武岩中变辉长岩包体古铜辉石成分是En_(72·2)Fs_(25·7)Wo_(2·1),具双层G.P.区。该包体与具多层G.P.区的月岩橄长岩相似,后期冷却极快。在地体火成岩体结晶和冷却过程中易出现单层G.P.区,而岩体的大小,冷却的快慢可能影响G.P.区的密度。对N-14样品不同放大倍数的高分辨象G.P.区线密度和面密度的统计值同样具代表性。文中设想了G.P.区出溶的假二元系相图。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内蒙古东乌旗晚古生代花岗岩中辉石橄榄包体的精确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不清,直接制约了该区晚古生代地幔性质及构造演化的探讨.对东乌旗新发现的辉石橄榄岩进行了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辉石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角闪石、斜方辉石及少量斜长石、黑云母、单斜辉石组成;锆石U-Pb年龄为317.8±1.6 Ma,属晚石炭世.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石SiO2含量为40.28%~44.50%、MgO含量为23.42%~29.44%、Na2O+K2O含量为1.00%~2.12%(小于3.5%),具有低m/f比值(3.13~3.86)和高FeOT含量(11.18%~14.70%)、高Mg#值(75.60~79.26),属铁质超镁铁岩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高(∑REE=31.98×10-6~72.60×10-6),轻稀土(LREE)相对于重稀土(HREE)富集,(La/Yb)N=3.56~7.72,Eu异常不明显(δEu=0.79~1.65),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右倾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具明显的Nb、Ta、Ti负异常;其形成于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岩石圈地幔的减薄作用,并且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滇西莴中晚始新世高镁富钾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结构、反环带结构或韵律环带结构,少量为具绿色核部的单斜辉石(“绿核辉石”)。反环带斑晶和“绿核辉石”的幔部与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具有相似并且相对较窄的成分范围,相对高Mg#(0.83 ~ 0.90),低TiO2(0.13 % ~ 0.29 %),Al2O3(0.73 % ~ 1.68 %)和Na2O (0.22 % ~ 0.42 %),为钾质岩浆平衡结晶的产物。反环带斑晶的核部相对低Mg#(0.77 ~ 0.84),但与反环带斑晶的幔部、正环带斑晶的核部均具有相似的Ti/Al比值(0.06 ~ 0.16);韵律环带结构斑晶的成分变化均在正、反环带斑晶的成分范围之内。莴中高镁富钾火山岩中的这些环带结构单斜辉石斑晶应来源于相似的岩浆体系,反 环带结构表明在岩浆房存在较原始岩浆对较演化岩浆再补给的岩浆混合过程,而韵律环带结构特征揭示曾多次发生这种岩浆混合过程。“绿核辉石”的核部明显低Mg# (0.50 ~ 0.74),相对富Al2O3(1.66 % ~ 3.63 %)和Na2O(0.87 % ~ 2.17 %),具有明显较低的Ti/Al比值(< 0.05)和较高的AlVI/AlIV比值(0.38 ~ 0.76),为下地壳捕虏晶 来源,证实了在滇西晚始新世富钾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少量地壳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自制的激光诱导离解光谱(LIBS)设备对5块已知成分和32块未知成分的翡翠进行测量,采用优化外标法分析了LIBS测试稳定性与测量精度,测试计算结果平均值与真值偏差小于1%,测试计算结果标准偏差优于1.2%;通过测试结果计算待测样品的晶体化学通式,其不同晶位阳离子系数总数之比为(O.913±1.075):(0.902±1.182):(1.909±2.087),基本上符合翡翠阳离子晶位系数1;1;2的理论值,验证了LIBS定量区分硬玉与绿辉石的可行性。试验样品的LIB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硬玉与绿辉石中SiO2的质量分数基本上稳定在59%左右,硬玉中Na2O和Al2O。的质量分数分别在13%和23%左右,CaO,FeO2r,MgO的总质量分数低于4%,而绿辉石中Na2O和Al2O。的质量分数比硬玉的低,翡翠中CaO,FeO2,MgO的总质量分数随着绿辉石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可达到27%。此外,绿辉石中Na20和CaO的质量分数呈现很好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1=--0.9901;Al2O2与MgO的质量分数也呈现很好的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666。  相似文献   

14.
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总体呈现高 CaO、Mg O、Al2O3和低 Cr2O3、Na2O、Ni O 的特征,从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单斜辉石的 Mg#值( [100w(Mg)/w(Mg+Fe)],68.0~97.4)和 Cr2O3含量升高,Al2O3含量降低。单斜辉石的元素双变量图解显示,二辉橄榄岩处于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深海地幔橄榄岩区域,纯橄岩位于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前地幔橄榄岩区域,暗示泽当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了从大洋中脊(MORB)到洋内俯冲(SSZ)的两期构造过程。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 Ca/Al 比值介于 4.80~58.69,其中二辉橄榄岩为 4.80~28.42,方辉橄榄岩为 19.12~44.83,纯橄岩为 25.07~58.69,指示可能经历了碳酸盐熔体的交代改造。矿物微区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具有高...  相似文献   

15.
在30kbar和900℃条件下,用等化学计量氧化物混合物合成了11个斜方辉石系列的样品,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晶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晶胞参数和红外光谱随化学成分的改变而产生复杂的变化。不仅晶胞参数b和M而且频率ν_(670cm)-1和M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用最小二乘法所拟合的相关方程可容易地测定斜方辉石的成分,但是α和c与M之间只有较差的线性关系,而ν_(450cm)-1和M以及ν_(380cm)-1和M之间并无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这可归因于Fe~(2+)在M_1和M_2位置的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16.
根据51个斜方辉石的化学成分和红外光谱资料,确定吸收带660-700cm~(-1)的波数(γ)与含镁量(X_(Mg))为线性正相关,线性方程为X_(Mg)=-1595.6-2.44γ,γ=0.92。将斜方辉石的γ、2v、红外光谱波数与成分的相关线绘于一个图上,则此图可以快速地鉴定斜方辉石及估测X_(Mg)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IR光谱和质谱技术分析了海南福基田幔源巨晶和包体中辉石的结构羟基红外光谱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的所有巨晶普通辉石和包体中透辉石及顽火辉石均含结构OH,对比印证了国内外同类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构水质量分数分别是:普通辉石87×10-6~389×10-6;透辉石127×10-6~273×10-6;顽火辉石69×10-6~207×10-6。包体中结构水质量分数为1 811×10-6~5 377×10-6,平均为3 133×10-6。包体中辉石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如下:透辉石的δ(D)为-123.17‰,顽火辉石的δ(D)为-132.04‰;透辉石的δ(18O)为5.96‰,顽火辉石的δ(18O)为5.60‰。实验和对比表明,辉石是海南福基田上地幔重要的"水储库",包体未受地壳成分污染,继承和保持了上地幔"富水贫氘"的特征。上述结果为该地区上地幔研究提供了结构水和氢氧同位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天然顽火辉石的高分辨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陨石和地幔岩中斜方辉石与斜顽辉石的多型转变:吉林陨石和清镇陨石顽火辉石中的斜顽辉石多型晶域宽度既有奇数倍也有偶数倍9A,双晶现象发育,出现频率高,是原顽火辉石转变而成。尖晶石和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斜方辉石中的斜顽辉石仅具偶数倍9晶域宽度,未见双晶现象,出现频率低,是剪切应力作用下由斜方辉石转变而成。测量证实OREN向CLEN的相变按13.3°机制进行。在相应高温条件下,相变时应变率ε可能大于10~(-6)sec~(-1)。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Mg-Cr2+做榄石、辉石、尖晶石的粉晶X射线衍射数据,采取“整体图谱最小二乘Rietveld”方法计算了上述矿物的晶胞参数和摩尔体积,并对Cr2+在各晶体结构中的占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矿物的晶胞参数随含Cr2+量的增大而增大。据Vegard定律,推算出各端元组分铬橄榄石(Cr2SiO1)、铬辉石(Cr2SiO2O6)及立方铬尖晶石(Cr3O4)的摩尔体积分别为47.7,68.0,44.9cm3。精化结构参数指示,在橄榄石中,Cr2+随机分配在两个八面体(M1,M2)位置;在辉石中,Cr2+优先选择八面体M2位置;在尖晶石中,Cr2+占置四面体位置。这种晶体内离子分配可从离子半径差别或晶体场稳定能大小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0.
唐学武  易丽  肖本夫 《地质通报》2012,31(7):1126-1130
在1.5~5GPa、1100~1200℃条件下开展了含水大陆碱性玄武岩的熔融实验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中单斜辉石的结构水,计算得到其量为1173(153)×10-6~2049(197)×10-6。结果表明:当P<3GPa时,随着压力增大,单斜辉石的含水量逐渐增加,在3GPa附近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压力的增大单斜辉石含水量又逐渐减少。单斜辉石含水量随压力的这种变化关系可能受单斜辉石中Al含量的影响。该研究为了解上地幔不同深度处水的分布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