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92年5月18~2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科学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主办的,共8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1981年4月23日至27日,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在成都举行了第二届学术年会。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全省性遥感地质学术论文宣讲会议,又是我省地质领域应用遥感技术方法的一次交流、探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我省主要地质单位生产、教学、科研方面的代表,兄弟省地质单位的代表,与我省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国际遥感地质专题会议于1991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议代表来自30个国家,共480余人。我国共派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们是作为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参加会议的。会议的大会共4天,分9个学术单元进行。在大会宣读的论文共60篇,展示论文250篇。这次会议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采用大会宣读和展示两种学术交流方式,专业覆盖领域全面,学术水平很高。这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科学意义的学术会议,一系列遥感地质新科技成果预示着遥感技术在地学科学中的地位及实际作用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上给代表们印象深刻并有启迪意义的新科技成果及动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1989年5月16~20日,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在中南地质勘探公司南宁地质调查所召开了地质找矿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近5年来冶金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研究、讨论了“八五”、“九五”地质找矿规划;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措施.冶金地质系统14个单位的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振潜(曾任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所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他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143项“遥感与矿产勘查”讨论会,于1982年5月17日~21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15个国家的约80名代表.国际地科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25年来各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用于地质找矿方面的成果,兼讨论第143项活动结束后新的活动课题.从提交和宣读的论文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庆祝江苏省地质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到三十日在宁召开了第三次遥感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二十三篇,其中二十一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十三个单位共有三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科院南京地理所信息室主任赵锐副研究员应邀到会作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专题报告,南京大学遥感研究室主任陈钦峦教授应邀到会传达了陈述彭学部委员有关“八五”遥感发展动向的讲话精神。这次会议内容涉及面广,提交的论文和学术报告具有较高的应用和理论价值,指导性和实用性较强。论文重点就遥感在地质、环境、农业、油气、水资源和数字图象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作了探索.如河海大学李冬田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全国岩矿学术会议,于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三日在昆明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冶金地质系统的勘探队、矿山、勘探公司、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代表以及有关部门来宾,共计188名,其中正式代表100名.会议收到论文235篇,宣读95篇. 这次会议,是冶金地质岩矿工作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会议交流了矿物、岩石、成矿理论、矿床物质成份研究以及工艺矿物、宝石矿物和新技术、新方法、基础岩矿鉴定方法等成果,反映出冶金地质岩  相似文献   

8.
全国地质编图会议于5月29日开幕,会谈历经了7天的时间,于6月5日闭幕。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及全国各地不同生产单位、科学研究机关和教学部门的代表。全国性的地质编图工作会议在我国还是有史以来第一  相似文献   

9.
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的盛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铀成矿省技术委员会会议是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也是近几年来世界上铀矿地质领域较大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有亚太地区11个国家主管铀矿资源的政府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法国、西德、瑞典、美国、苏联等国也派出政府部门官员或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加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铀协会的官员,共有17个国家的32名外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加拿大地质调查所联合组织,由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AMG)、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COGEODATA)、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发起的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IWSPMR’90)于1990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和中国的11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全国数学地质会议于1990年4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成都地质学院和四川省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191名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各个系统。会议收到论文155篇,详细摘要20篇,其中大会宣读8篇,小会交流116篇。在提交的论文中,固体矿产定量预测约占40%,其主要特点是:1.以单纯的方法引入、应用进入到了理论的综合、分析与研究;2.以多种方法的简单迭加过渡到了多层次、多方法的合理组合;3.从一次性的、单矿种、单类型的预测扩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地质学术交流会,于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三——二十七日在成都举行。参加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代表共82人,会议收到各专业有关应用遥感技术指导生产、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论文和经验总结24篇,以及有关遥感图象解译处理技术手段介绍材料如101系统及显微密度计等两篇。  相似文献   

13.
陈毓川  孙延绵 《地质论评》1980,26(5):468-469
1980年4月29日至5月8日在杭州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矿床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来自各方面的代表471人,浙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1981,27(5):470-476
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1日至25日在长沙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省地质学会主持召开的。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地质、冶金、石油、建材、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共300多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作了书面致词,学会副秘书长孙抠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5.
1991年4月27日至5月4日,我院高级工程师杨景元和闫积惠同志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参加第八届遥感地质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464人。  相似文献   

16.
1981年5月21日至26日,中国金属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于江西德兴召开了铜矿地质科研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34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地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康永孚同志致开幕词.冶金部副部长马明同志到会讲了话.六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并分组进行了讨论. 这次会议着重讨论冶金地质铜矿普查找矿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冶金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会上,与会代表分析了我国铜矿资源的现状,认为建国以来,我国的铜矿找矿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探明了相当规模的储量.但这些储量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或是埋藏较深,水文条件复杂,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于1988年10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市核工业总公司航测遥感中心联合召开了全国铀、金矿产资源评价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高等地质院校、研究院、所和各产业部门等六十多个单位,共计83人。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遥感地质与找矿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14日在江西景德镇市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核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铁道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一些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93人.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42篇,论文105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学会河北省分会为了交流经验,提高基础地质的研究水平,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二日至七月七日在河北宣化召开了基础地质学术交流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河北省地质分会的51个会员单位,共105名代表。邻省区地质分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京单位及地质高等院校也应邀派了代表。  相似文献   

20.
会议概况全国金矿地质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85年10月6至12日在北戴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的指导下,由地矿部、冶金部、有色金属总公司和全国储委四个部门筹办的.来自全国各地质勘探、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135个单位的三百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地矿部部长朱训在开幕式上以《贯彻党代表会议精神,协同奋斗,开创黄金地质工作新局面》为题,介绍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概况,阐述了金矿地质工作形势,提出了金矿地质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国家经委重工业局和国家计委国土局的负责同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