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依法、合规、合理的有效使用,是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关键,是必须认真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卫辉处于河南北部,历史悠久、交通发达。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供地紧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卫辉市国土资源局针对人多地少的现状,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同时,加大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与整理,在土地开发整理与保护方面不断尝试,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空心村”整治,在现有存量土地上“挤”土地,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在唐庄镇进行试点,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挤”地运动。  相似文献   

3.
枣庄市国土资源局针对该市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占用耕地多的实际,始终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作为稳定耕地面积、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大事来抓,严格依照《枣庄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枣庄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大力实施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努力争取国家、省投资项目,积极创造为三农服务的平台,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理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中的土地整理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对土地科学合理的整理,不但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地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0):80-80
近几年来,莒南县始终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开源与节流兼顾,努力搞好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组织实施了龙王河、文疃镇、平顶山琵琶山等3个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洙溪河、陈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指通过行政监督管理与市场化运作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整理运作新模式。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形成一种“以钱长地,以地长钱,钱再长地”的土地资源产业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德国土地整理给我们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既是精细化、集约化、节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也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土地整理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国土整治和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德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比较早,土地整理制度建设较完备,土地整理理论与技术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土地整理在改善农林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景观、促进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定级估价项目是新一轮同上资源大调查土地监洲与调查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农用地质量、价格的大调查。其目的不是电纯为了定级而定级。为了估价而估价,最终是为了应用,是为我们进一步摸清农用地资源,资产家庭,科学量化区域内农用地质量及分布,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及土地征用上作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9.
陕县地处丘陵山区,全县总人口34万,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3.7万公顷,人均不足1.3亩。近年来,该县把保护耕地、开发土地资源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经济发展战略措施常抓不懈,深入落实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高标准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及时落实。特别是2002年以来,该县以农村奔小康和“空心村”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走出了豫西独具特色以“退宅还耕”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开发整理路子。三年来,全县通过“空心村”治理,实现净增耕地3400亩(不含国家省市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2000亩),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占补有余,解决了人地突出矛盾,确保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基本建设占地的需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因水土流失、沙化和不良耕作等因素,个别区域耕地质量在降低,这使我国的粮食生产面积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缓解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应在全国范围内重视土地整理事业,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笔者仅从土地整理这一角度阐述土地整理与保护耕地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