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暴雨因系统的影响,路经及位置的差异,形成了地区范围暴雨的不同落区。但天气形势的相似性又决定了暴雨在地区范围出现分片相似的可能性。我们选择了模糊相似优选比的方法作庆阳地区暴雨分片分析。使用全区1964至1981年出现的暴雨过程资料,并确定九站中有一站日降水量≥50毫米即计为一暴雨日,此间共出现暴雨过程三十九例。  相似文献   

2.
临邑县位于德州地区的中心,也是我区雨量和暴雨的中心。德州地区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临邑县,达1174.4mm(1964年);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50.5毫米)日数也以该县最多,为2.3天。所以我们重点试作临邑单站的晴雨预报和大 —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贵州省8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MCI指数资料,区域站2009年4月—2020年8月日降水量,对区域性暴雨、高温、干旱相关监测与评价指标阈值进行确定。结果显示:某日贵州境内有6个及以上国家站(或5个及以上国家站且6%及以上的全部站)日降水量≥50 mm则为一个区域性暴雨日;日最高气温≥35℃的站点数百分比≥12%为一个区域性高温日,持续出现3 d及以上为一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出现中度及以上强度干旱(MCI≤-1.0)的站点数百分比≥12%为一个区域性干旱日,当某日与前一日区域性干旱站点的重合率≥50%,且持续时间≥15 d,则为一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开始;当连续5 d出现中旱或以上强度的站点数百分比12%或者与前一干旱日的站点数重合率50%,则该次区域性干旱过程结束。对于贵州省范围内区域性暴雨、高温、干旱过程监测与评价,不再考虑相邻站点距离以及高温过程中站点重合率≥50%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普查了广西1956—1986年共31年4—6月降水资料,对凡有5站或以上日降水量≥50.0毫米,或者有1站或以上降水量≥100.0毫米均参加普查统计,发现广西的暖区暴雨可占前汛期的暴雨(除台风,热带低压外)29.7%,其雨区范围小,降水剧烈、强度大。是广西前汛期的一种暴雨形式。提高广西前汛期天气分析和预报,了解暖区暴雨的环流系统特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一、暴雨概况暴雨是宝鸡市重要的灾害性天气,如能及时做出准确的预报,就会对减轻自然灾害做出明显的贡献.宝鸡市所属11个市县,按20时至下一个20时统计,从1962年至1989年28年期间,单个站出现暴雨的有53天,两个站出现暴雨的有17天,三个站及三个以上站出现暴雨的有32天,总计单个站以上的暴雨日有102天.暴雨平均每年有3.6天.出现暴雨的所有站点,日降水量大于等于75毫米的占19%,其余81%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但小于75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了地区14个台站1960-1986年共27年的暴雨资料,出现暴雨(日降水量≥24毫米)33次,大暴雨(日降水量≥40毫米)6次. 一、暴雨的分布特征 1.时间分布阿克苏地区暴雨不多,年平均1.4次,其中大暴雨年平均0.2次.也就是说五年一遇.  相似文献   

7.
和硕地区大—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夏季,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我站确定大-暴雨的标准为:日降水量大于10毫米,过程降水量大于30毫米。去年我们用长中短,图资群相结合的方法预报大-暴雨初步取得了一些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6年(7月15日至8月15日)的气象资料,结合影响山东的天气系统,分析了500、700和部分850百帕湿—比有效能量(简称Amk,单位为10~4J·hpa~(-1)·m~(-2),下同)场与非局地性大—暴雨之间的关系,归纳出三类六型大—暴雨预报模式,经过两年的试报验证,效果较好,预报时效为12—24小时。 一、暴雨日标准的确定 根据山东的天气气候特点,我们把全省分为5个天气区,即鲁西北、鲁西南、鲁中、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大—暴雨日界为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鉴于预报发布的范围不同,我们规定:1.分区分片预报,一个区或相邻两个区有5个站24小时内降水量≥50毫米;2.全省范围的预报,全省有8个站以上24小时内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1995年7月1日(简称“95.7”),贵州省铜仁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此次全区性暴雨至特大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30日和7月1日,两天内全区11个气象台站,日降水量12站(次)在50mm以上,8站(次)达100mm以上,3站(次)达200mm以上,2站(次)超过250mm。7月1日最大日降水量达281.6mm。据统计,洪灾造成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2.85亿元,成为本地区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规定24小时内降水量<10mm为小雨;10.0-24.9mm为中雨;25.0-49.9mm为大雨;50mm或以上称为暴雨.但新疆若以日降水量R≥50mm做为暴雨的标准,则有80%以上的测站从未下过暴雨,就一个站而言平均10年出现一次,这纯属小概率事件,预报与研究它,难度都很大.因此,新疆气象部门根据新疆的降水特点,规定日降雨量R>24.0mm为暴雨;日降雨量R≥10.0m m为大降水.  相似文献   

11.
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十年九旱”,5毫米以上的降水可谓关键性降水。在1971—1980年的十年中,共出现≥5毫米的降水过程58次。 本文统计分析的资料样本年代为1971—1980年,春季指3—5月。本市五站中有一站日降水量≥5mm,即作为一次淄博≥5mm的降水过程样本。  相似文献   

12.
暴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出现机率较少,而且山区夏季的暴雨往往带有局地性,如一日降水量≥30毫米,两日降水量≥50毫米,定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则我县6月份暴雨较少,主要是7—8月。1958—1978年7—8月共计出现暴雨48次,平均每年2、3次。其  相似文献   

13.
1 连续暴雨实况1995年讯期,我区降水持续偏多,4至5月偏多6成,尤其是6月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全区性连续暴雨过程.其降水过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暴雨多,雨量大,整个6月份全区共出现暴雨80站次,其中大暴雨24站次,特大暴雨2站次,以万年站暴雨次数为最多,达10次,其中大暴雨3次,特大暴雨1次.6月分全区平均降雨量为849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310毫米)多539毫米,以万年站1053毫米为最多,婺源站652毫米为最少,全区除婺源外均突破建站以来的最大纪录.二是来势猛,强度大,6月2~3日,22~26日两次连续暴雨来势之猛,强度之大,历史少见;6月3日波阳、万年出现特大暴雨,日雨量分别为291毫  相似文献   

14.
王金宝 《气象》1984,10(1):10-11
1983年4月25日16时至26日08时,我站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春季暴雨天气,降水量为74.6毫米。其中25日出现5分钟最大雨量6毫米,1小时最大雨量32.6毫米。这样的春季暴雨是我站自19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对于这次比较特殊的天气过程,我们从县站现有条件出发,在预报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暴雨前期的天气形势 从县站简易天气图上看,24日08时500毫巴上原亚洲大槽发展加深并东移到乌里亚苏台、张掖、青海湖一线,并在兰州附近出现了一片高湿区。700毫巴上在达兰、民勒,康定一线也有一槽。14时地面图上,河套地区的倒槽发展加强且略有东移;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8日,我市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局部暴雨天气过程。从全区降水分布来看,北五县降水量大于南七县,西部大于东部,降水量最大的是长武为85.1毫米,其次是旬邑、彬县,最小的是咸阳和兴平,降水量分别为0.0和0.9毫米。主要降水时段在8日03时至6时左右。这次降水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来势猛,强度大,时间短,范围小。  相似文献   

16.
暴雨天气是安康地区损失最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常引起河流泛滥和山洪爆发等自然灾害。迄今为止,尚无人对安康地区的暴雨天气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此,我们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历史上安康地区出现的暴雨个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1资料来源及其处理1.1暴雨日标准及个例选取景雨目标准为:全区至少有3个站日降水量在380mm以上,且至少有1个站日降水量不低于50.0mm,按上述标准,从安康地区1985~1995年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中,选出暴雨个例56个,建立暴雨个例历史资料库。1.2因子选取根据我台多年的预报…  相似文献   

17.
近五年,在陇南地区出现了四次大到暴雨天气。1988年7月1日,全区大雨,武都、礼县达到暴雨。1990年7月5、6日,在成县、徽县、康县和两当连续两日出现暴雨,36小时降水量分别为92毫米、154.2毫米、137.6毫米和144毫米。1990年7月16日,全区大雨,成县、微县达暴雨。上述四次暴雨简称为“7.1”、“7.5”、“7.6”、“7.16”暴雨。云图分析得出:冷锋云系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侧云带中北上的积云团叠加,形成中尺度不稳定对流复合体,是造成陕、甘、  相似文献   

18.
1987年8月26日济南地区下了一场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70毫米,市区最大降水量达340毫米(解放桥)。这是继1962年7月13日特大暴雨之后,25年以来的又一场特大暴雨。1962年7月13日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298毫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影响我区的十二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产生聊城地区大暴雨的若干特征,试图给预报大暴雨提供一定依据。 一、大暴雨气候特征 统计了1972—1981年6—8月份全区八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凡本地区日降水量有一站≥100mm,两站≥50mm,即作为一次全区  相似文献   

20.
赵国令 《气象》1984,10(4):14-15
一、暴雨前单站饱和能差及能量的演变特征 我们用单站14时的地面资料对我站1970—1982年7—8月份暴雨(规定24小时降水量≥40毫米为一个暴雨日)前期的饱和能差、能量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暴雨前期二者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发现这期间的13次暴雨过程(不包括连阴雨后期的暴雨过程)前都存在饱和能差和能量的高值时期(图1)。由图1还看出,能量的高点要比饱和能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