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这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控制软土地基的变形及提高承载力是地基基础工程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对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桩基础是松软深厚地基上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其长度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尽管桩基础有较广的应用范围,但桩长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还颇为少见。根据上海某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数据建立软土地基上桩基础高层建筑平面动力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模拟软土地基,弹性阻尼人工边界模拟地基半无限体,薄膜单元模拟桩土间接触滑移性能,并考虑桩-土-结构共同作用,采用上海地铁某车站地震监测数据作为地震波输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各种桩长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讨论在该模型条件下桩长选择对上部结构以及桩基础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地基处理新方法。这种桩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废料,其受力特性类似混凝土柱,很有潜力,值得推广应用。但是在地震区域,褥垫层成为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之间的一个薄弱层,因此在地震区加强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整体刚度,改善CFG桩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典型村镇房屋抗震能力现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辽阳、锦州和盘锦等地的村镇民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从场地选择、地基基础、建筑材料、构件的连接及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总体上看:房屋抗震能力不足的比例占85%左右,主要体现在抗震构造措施缺失及构件连接问题上。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村镇房屋抗震性能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辽宁省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北农居震害构成及抗震性能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理西北地区部分地震的震害资料,对西北五省的主要农居进行震害总结,分析不同结构农居震害和抗震性能,发现不同结构的抗震性能差别较大,并针对不同结构提出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从地震动特性、场地和地基基础、结构的自身特性等方面分析影响农居民房的抗震能力,并根据西北农居震害特点给出了防震减灾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一幢六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对脉冲发生器和锚索两种控制系统的主动抗震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控制比锚索控制更为有效:在软土地基条件下,SSI效应有可能使结构主动锚索控制失效;与刚性地基假定的结果相比,SSI效应将显著降低脉冲控制所需的控制力,地基越软,降低的幅度越大,可达1/3 ̄1/2;若结构抗震设计时设及SSI效应的影响,则按刚性地基假定需设置的主动抗震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结构类型及层数、建设场地选址、建筑材料、地基基础和抗震构造措施、墙体、楼屋盖、设计施工、质量通病、抗震能力及农民抗震意识等方面对三峡库区农民自建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农民自建房存在选址随意、材料质量低劣、缺乏正规的设计指导、施工方式粗放、质量通病等严重影响抗震性能的问题,并提出了编制村镇民居选址、规划和设计指南,加强村镇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管,建立农村民居抗震减灾技术服务网等措施和建议。调查结果为三峡库区农民自建房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山西省中部、南部4169栋典型农村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调查,得到抗震性能属性基本信息,从房屋的地基与基础处理、材料性能与施工质量、结构承载力与整体性能等方面,分析农村房屋在建筑结构抗震方面存在的缺陷。依据调查得到的房屋抗震共性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现有房屋与新建建筑抗震性能提升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黄土地基震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黄土地基的震陷量预测,定量地研究了黄土地基地震沉陷特性与场地条件、基础形式、土动力特性等因素的相关关系,为黄土地基基础的抗震增稳设计与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核电站抗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核电站抗震性一直是核电站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此问题各方面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手段的进步,核电站的抗震计算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本文试图根据已有的资料,在核电站抗震问题的一些主要方面(地震输入参数的确定,抗震计算理论,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支加速度谱及反应谱的确定,建筑物及设备的抗震计算,地基,基础及地下建筑的抗震计算等)研究状况作一些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一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