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乃世界气象大国,拥有6.5万名气象工作者,比哪一个国家都多。气象无国界,气象台站虽然高度分散,但有统一的规范。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都在同一个大气圈内活动,要想掌握大气变化规律,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就要进行国际问的气象信息交流。要交流,就要有统一的语言文字。中国母语是汉语,外国同行会用者很少,要发展气象科学,必须突破语言障碍。语言障碍犹如一条河,桥梁横架在大河上,来往行人方能顺利通过。那么这个桥梁是什么呢?它就是气象科技之桥——英汉对译。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化学和大气污染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已于1986年3月22—25日在杭州举行。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代表有100名,他们来自全国各省、市六十个从事气象和环境保护科研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 这次学术会议分为三个小组,即大气边界层物理组,大气湍流扩散组和大气化学组。在大会上进行报告的论文有14篇,在分组会上报告的论文有62篇。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交流和总结近二年来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1月下旬在广州召开了大气环流和中期天气预报学术交流会,这是天气专业委员会举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会议主要交流了大气环流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近成果和中期天气预报方面的业务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学会的创建与壮大反映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蓬勃发展。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气象科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世界气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代大气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现象与过程的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磁学、光学与量子力学的物理机制与规律。它综合应用物理学原理,结合地球大气的特点,产生了大气动力学、云雾降水物理、大气边界层物  相似文献   

5.
作为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大气成分的观测和研究受到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历次评估报告中均有充分体现。2009年大气成分中心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在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在线观测系统完善、大气化学实验室标校体系建设、大气成分站的技术支持标校、科研、国际合作交流、60周年国庆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陈善敏 《气象》1986,12(12):15-16
南极大气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是南极综合性多学科考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工作的逐步开展,1981年起先后派出了一批中青年的气象工作者,参加友好国家的南极考察队进行大气科学考察。1984年底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四名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乔治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长城气象站。目前WMO已将该站纳入世界天气监视网,并作为南极地区的基本气象站。该站1985年开始了南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大气样品的采集工作,为开展我国的南极大气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近两年来,我国的南极气象科研人员,利用自己在南极收集的宝贵气象资料以及国外的南极气象资料,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批南极大气科学研究的初步成果。1986年9月23—25日,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大气与空间科学组,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南极气象研究学术讨论会,较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南极大气科学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气象卫星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4月1日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1的发射升空,标志着大气探测科学技术进入了现代化空间遥感阶段。40多年来已有美国、日本、前苏联、中国、欧洲空间局、印度等国家研制或发射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世界气象卫星网络中的重要成员。1969年初,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一要接收利用国外卫星发送的资料,二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中国气象科技工作者在短短的30多年里,使中国的卫星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我国现有两颗极…  相似文献   

8.
大气的运动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大气没有国界这个事实,为人们所熟知。一个国家的气象部门要作出比较准确的、时效比较长的天气预报,研究和预测气候的变化,解决气象科学的一些重大课题,只靠本国气象台站获取的气象情报,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得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天气上游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的大量气象情报、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这就必须通过国际的合作和协调。为此,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了观测项目、方法、标准、时次和电码格式,互相交换情报、资料,进行联合试验和研究。进行台站网、气象业务、科研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所属学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名称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大气物理学委员会胡志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与气象仪器委员会葛润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陈联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学委员会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大气化学与...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气象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谈谈大气探测事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表示一个老气象观测员对新疆气象学会成立30周年的祝贺。大气探测是一项索取和积累第一性气象资料的工作。掌握气象资料才能正确地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福志 《气象》1990,16(12):65-65
“1990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于9月15日至18日在青岛举行。 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区台及山东省航海学会和上海、山东、大连、青岛的气象学会等单位参加联办。 出席这次科学讨论会的共有117人。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5篇。会上交流了55篇专题论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82,(1):87-94
说明一、为加强国内气象科技情报交流,使气象科技情报工作更好地为气象科技的现代化服务,现将我所馆藏内部交流的中文气象科技资料、专业会议文献、气象刊物论文统一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编目,继续在每期《气象科技》上报道,供各单位查找使用。二、本目录著录格式:每一条左上角为分类号,右上角为流水号,右下角为索取号(非期刊资料才有),中间为资料的名称、作者、刊印日期、页数。期刊论文有刊名、期数,会议资料有会议名称。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1月29日到12月4日,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在中国科学 院大气物理所一室、五室的资助下联合在广州召开了“中层大气物理动力学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得到了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学会和广东科协的大力协助,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学部委员叶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员会、河北省气象学会和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持组织的第11届全国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于1992年10月24—28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249篇,有150篇在会上报告交流。论文内容可分为四部分:(1)云的宏微观特征和降水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国家气象局联合召开的“第5次WMO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理科学会议”,于5月8日——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美国气象学会(AMS)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参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的200多位学者,报告和交流了他们在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气象学会和美国气象学会共同发起,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以及中国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CCMAP)共同赞助的“北京国际辐射会议”(BIRS)于1986年8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名誉主席是叶笃正教授(中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J·London 教授(美方),执行主席是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秀骥教授和美国犹他大学气象系廖国男教授。  相似文献   

17.
书讯     
AMS是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出版社编辑、出版和发行的英文气象学术期刊.它主要刊载大气科学领域中各个学科,如动力气象、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污染、大气探测、应用气象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和代表我国学术新水平的论文、研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象因子、大气降生及其作用影响构成了一个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分析各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也需采用灰色理论。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营口市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其基本思想是将大气降尘作为参考数列时,各气象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在各不同时刻将两数列形成的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关联系数,然后将其信息做集中处理,得到关联度,以此评判各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气象学会、广东气象学会与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羊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气象、水文部门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新疆有两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4年一次的中期预报会议。它主要反映近年来对大气环流的研究以及中期预报的进展。通过交流,促进中期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学仇永炎教授致开幕词并做了会议总结。会议期间,应广大中期预报员的要求,还专门组织了中期预报员座谈会,就中期天气预报如何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中期天气预报应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更好地进行检验、订正;中期天  相似文献   

20.
山地气象学是研究山地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山地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5年来,中国山地气象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除继续重视青藏高原的大气科学试验及深入研究之外,还对天山、华山、秦岭、横断山、峨眉山、哀牢山、娄山、巴山、大别山、太行山、长白山、黄山、九华山等主要山脉开展了地形与气象关系的研究。针对与山地气象相关的观测试验、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理论、数值模拟、降水科学、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资源、环境气象及气象灾害等研究领域,本文分别对这些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山地气象未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