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波法对309国道马石店隧道进行勘察,以高密度电法为主,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相辅助的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可以查明风化层和基岩分界及隐伏构造,为勘察设计提供依据,综合物探方法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309国道马石店隧道勘察中,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波法进行勘察,为勘察设计提供依据.实践表明以高密度电法为主、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相辅助进行物探勘测,通过综合比较,在查明风化层和基岩分界及隐伏构造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震折射波勘探是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简洁方便又经济实惠的勘探方法,它可为工程地质提供近地表地层起伏变化和速度横向变化以及潜水面变化资料等。随着工程地质勘查和城市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工程地震折射波法数据处理与解释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历程、应用条件,并总结和讨论了几种主要折射波解释方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比较并讨论了各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着重介绍了作为研究热点的折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表明:当探测深度较浅且分界面足够平整、界面倾角较小时,最方便的解释方法是截距时间法;当勘探目标的深度达到25 m时,t0差数法最为适用;勘探目标埋深超过25 m时,应当使用广义互换法。随着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使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满足纵横向速度变化的近地表地层,包括大倾角地层、隐伏层、界面起伏层等。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探在高层建筑选址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密市某局拟建的16层综合楼位于第四系覆盖的岩溶发育区。为有效评价隐伏型岩溶地段带来的不稳定性因素,有必要查明区内浅层溶洞的发育规律及布特征。进而为高大建筑物选址及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本文通过微重力测量结合高密度电法对相关地区进行详细勘查,基本查明了区内浅层溶洞的平面分布情况和空间展布形成,从环境地球物理角度对工程选址及地基处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得到了建筑设计部门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德亨  田钢  王帮兵 《世界地质》2005,24(2):188-193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在工程地质调查中,根据不同的场地地质条件和勘察目的,合理地正确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取得较明显的岩土工程勘察效果。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浅层地震折射法的发展历史,对各种新近发展的折射波解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并列举了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地震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及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勘察实例,阐明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在铁路、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并介绍了这2种方法相结合在查明隧道隐伏构造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特征中的应用效果,提出提高这2种方法勘察精度的几个举措.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震勘探在某工业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为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所采用的野外工作、资料处理与解释的方法技术,以及“五小二高”的工作方法,讨论了结合反射波法开展折射波法的必要性。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对查明基岩埋深及断裂有独到的作用,可为开发区整体工业布局提供比较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基的选址依据,本世纪中叶以前是地基范围内没有断裂,即避免断裂原则。60年代以后,工程选址的条件由避免断裂转变为考察断裂是否活动。美国率先制定了工程地基范围内活动断裂指标规范,认为具有非活动性断裂的岩体上可以构筑大型工程。花岗岩体规模大,整体性好...  相似文献   

9.
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必须了解厂区及周围地质断层的活动性,它是评价工程抗震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地震反射层与地质层位关系,我们曾在北京市、定州市及邯郸市等地,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选址,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活断层,均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为评价工程抗震性能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机场建设工程选址勘察为机场建设工程的决策者和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践,总结了机场建设工程选址勘察的目的、内容、过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物探讲座     
三、折射波法在图7中設P为地面,R为平行于地表的分界面。界面上的地层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为V_1,界面下地层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为V_2,而且V_2>V_1。从爆炸点O传来的地震波射綫OA以临界角i_0入射到界面R上时,波前沿着界面滑行,而且在滑行过程中产生返回地表的折射波。在地面上,折  相似文献   

12.
正确地获得地震波传播速度资料,不仅能提高地震时间剖面的精度,而且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地层与构造的地质结构,并为区别与煤有关的岩层顺序提供依据.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由于岩性及岩石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度、矿物成分、胶结物、水及气体)不同,速度也就有差别。应用地震测井求取各地层的平均速度、层速度及用折射波法求取界面速度,然后利用这些实测的速度资料来确定地震波速度与地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波  石名磊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07,28(Z1):839-843
低路堤可以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浅层固化处置是低路堤软基处理科学、经济的方法。采用现场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CPTU)对长江河漫滩相典型非均质性天然沉积软土层进行原位试验。应用二维有限差分方法对平面应变条件路堤荷载作用下有无浅层固化层的软土地基固结排水与沉降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对路面车辆重载作用下有无浅层固化层的路基及基底变形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地基浅层固化层的设置改变了地基应力场的分布,通过应力扩散作用减小地基土体的附加应力,进而减小了地基土体的沉降量。基底固化层通过增强路基基底的刚度来增强路基的整体刚度,减小路基的变形,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CSAMT和浅层地震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宾  李毅  魏滨  刘波  张占彬  杨明 《地质与勘探》2019,55(6):1442-145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在铀矿勘查中各有优缺点。为了提高矿勘查提的效率,本文介绍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测量(CSAMT)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实例。通过CSAMT和浅层地震联合测量解释两条控盆断裂,查明四方台组和明水组顶底界面埋深约200~400m,呈椭圆形北东向分布,由盆地边部向凹陷中心地层由薄变厚;工作区基底埋深约700~1000m,呈宽缓波浪状展布;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勘探深度大于700m时,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地层划分、查明基底埋深和基底断裂效果更好。经钻孔验证表明,合理利用CSAMT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松辽盆地西南部铀矿找矿工作中具有可靠、经济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利用微型计算机对浅层初至折射波法野外采集的资料用t0 差数时距曲线法进行自动化解释的原理、程序框图和应用实例.在程序设计中为简化震源深度校正的步骤,采用了“震源深度简易校正”的方法[1].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自动化解释,不仅可以提高工效几百倍,而且可以消除人工解释过程中的展点、绘图、画辅助线以及读数等方面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论大别山南缘襄樊—广济断裂的两次向南逆冲推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大别山南缘的襄樊-广济断裂是扬子板块与大别造山带的边界断裂.大体以黄陂为界,断裂东段与西段在几何结构上有所差异:东段在地表浅层表现出向北反向逆冲,深部则以向南大规模逆掩为特征;西段浅层与深部一致,表现为典型的大型低角度叠瓦状逆冲推覆.野外地质数据、(40)Ar/(39)Ar定年、锆石U-Pb LA-ICP-MS定年...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3)
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桂林随着"特大城市"的建设,岩溶的地基问题必然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探明场地内岩溶或者破碎带的位置、走向、规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存在状况,我们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反射波映像法、瑞利面波法相结合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查,达到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作用,并经过钻探验证,为建筑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价值,同时为消除建设工程隐患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层就地固化联合管桩复合地基是超软土地基加固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法理论,将路堤填料、固化层、基桩、桩间土和下卧层作为一个系统,建立考虑应力、沉降变形连续性的浅层就地固化联合管桩复合地基的理论计算方法,探讨浅层固化层对管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地基沉降的影响规律。通过与浅层就地固化联合管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并与传统管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固化层的设置能够充分发挥管桩复合地基中基桩的承载性能,桩-土应力比随着浅层固化层模量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斜率约为1.6MPa-1);现场工况下,桩体中性点位置随浅层固化层模量的增大而上移(介于0.12~0.45之间);考虑到发挥固化剂材料性能及加固效果,选取水泥掺量不超过11%的固化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袁建 《安徽地质》2004,14(1):45-46
O引言 天然地基的基槽(坑)按设计图纸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在基础施工前,必须由勘察单位会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有关人员对地基进行检验,这一过程也称作验槽(坑).验槽(坑)的主要目的一是检验基底土质情况及基槽(坑)土层剖面结构是否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提供的地质条件一致;二是通过现场检验,可以进一步查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未发现的地基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地基土的先期固结压力P_c测定,为判明土层的应力历史、压密状态与固结程度,应用于建筑物(构筑物)地基的沉降,强度与稳定,土压力及桩的承载力等分析以及高层建筑、重型厂房和大坝地基设计依据,对此早已引起国内外岩土工程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只要保持土样结构的原状性,按常规方法可以通过室内单向慢固结试验(间隔24小时逐级加荷)的测试结果,获得符合实际的先期固结压力P_c值。本文介绍采用快速固结试验,以次固结压缩指数C_a为依据,推算次固结增量的校正方法,经对上海浅层地基软粘土和埋藏较深的暗绿色硬土层以及予设先期固结压力的人工制备土,进行了快速试验与正常慢固结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证实使用本文提出的校正公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可以缩短试验周期(正常慢固结试验以求P_c需要8~13天左右时间,而用快速固结法修正只需2天时间)提高仪器设备周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