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一种血肿,常规X线检查不易发现,患者死亡率高.CT检查可对硬膜外血肿及时的作出明确诊断,并可确定血肿的大小、部位形态及数量,为治疗提供了依据.本文收集证实的76例,其中6例保守疗法均经CT诊断.旨在阐明CT诊断本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分类的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对多种颅脑损伤的认识水平。所用材料和方法为本组135例,男98例,女37例,年龄4_77岁,平均年龄24.83岁。车祸伤93例,跌伤28例,击伤14伤,101例有昏迷史,全部病例均作头颅CT轴位平扫。从相互伴发的多种颅脑损伤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它们的CT表现。结果得到了135例中,有多种类型颅脑损伤133例,单纯脑挫裂伤2例;硬膜外血肿104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75例,占72.15%,合并脑挫裂伤占70.37%;硬膜下血肿20例,位于外力对冲部位15例.占75%,合并脑挫伤裂伤12例,其中11例邻近硬膜下血肿;外伤后2小时内CT检查,并于外伤后4小时至5天内CT复查47例,发现病变进展38例,占80.95%。结论为硬膜外血肿多伴同部位骨折;在硬膜外血肿中,伴发的脑挫裂伤多位于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多发生于对冲部位;颅脑损伤后,短期内病变可能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肾外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是探讨CT检查对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及其对临床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肾外伤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CT表现将肾夕伤分为4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6例;(2)肾包膜下出血19例:(3)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肾碎裂)13例;(4)单纯肾周血肿2例。结论:CT能明确出肾外伤的诊断与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及早诊治外伤性颅内迟发性颅内血肿,研究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表现、CT随访价值。方法:在1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行CT随访检查。结果:通过CT复查,32例发现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12例,颅内血肿4例。大约80%的血肿在外伤后3天内出现。结论:外伤后3天内积极CT复查能及早发现迟发颅内血肿。即使开初CT扫描正常者,如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变,应立即行CT复查。  相似文献   

5.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脑部外伤性病变之一。本文对我院1989年3月至1993年6月间收治的258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了系统分析,对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与预后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比颅脑外本文收集颅脑外患者患者100例,大部分在伤后1小时九小时内作CT扫描目的是提高地颅 外伤手术前后CT表现变化的认识,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材料和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06例,伤后1小时至13天作CT检查,大部分在外伤后娄一部例在手术后10天内CTT昨查1次以上。均采用颅骨钻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将手术前后CT表现进行对比影像分析。结果:单纯硬膜外血肿,术后出现脑挫裂伤较少,且程度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分析总结颅脑外伤病人CT扫描的护理及扫描技术要点,材料与方法:对9600例颅脑外伤病人在做CT检查前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伤后脑内改变对诊断和治疗有着和重要作用。总结了颅脑外伤CT扫描的护理技术的9项要点,结论:CT是诊断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法,它不仅能够明确颅外伤的范围,也是判断可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指证,CT检查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是确保外伤患者CT检查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脑内血肿的认识.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畸形并脑内血肿一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右颞叶类圆形高密度肿块,周边有水肿带,均无强化.结论增强扫描无强化,且无外伤史的高密度肿块,多为血管畸形伴血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探讨MS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6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病例,总结CT对血肿的检出率、血肿的分布、随时间推移血肿的变化特点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情况。结果:26例均为单侧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25例,左侧1例,2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大小、形态及密度,CT随诊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用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肝段下腔静脉膜状阻塞患者26例。对其中25例进行了3~2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者22例(84.6%);明显改善或缓解者3例(11.54%);术后复发(再狭窄)行第二次PTA者4例(15.4%)。并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病因、病理、分类、诊断、治疗、复发原因及防治办法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腹部实质性器官损伤的CT表现的认识水平,方法:5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腹部外伤患者,男43例,女13例,年龄7-58岁,平均年龄23.2岁,全部行中上腹部CT平扫。结果:56例中,脾挫裂伤23例,脾包膜下血肿5例,脾内血肿4例;肝挫裂伤并包膜下血肿4例,肝内血肿3例:肝脾破裂并包膜下血肿5例,肾挫裂伤2例,肾包膜下血肿3例,肾内血肿3例,胰腺挫伤1例,肾上腺挫伤2例。结论:CT平均对腹部实质性器官的损伤有重要作用,肝实质局限性受压是包膜下血肿与腹腔积血的较为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增强CT检查对外伤危急症患者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的多层CT急诊平扫和增强检查资料。结果: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中,骨盆骨折8例(CT增强显示:1伴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例左侧髂总动脉破裂,5例伴一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例双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伴肝破裂出血2例,脾破裂出血3例,肾破裂1例);小肠及系膜损伤并多发断裂1例伴肝脾破裂;肝破裂1例;脾破裂4例;左侧臀上动脉破裂1例。增强CT可直接显示造影剂外溢及脏器破口外伤改变。结论:多层增强CT与单纯平扫CT比较,在显示血管破裂及脏器出血定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条件的医院可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亚急性脑内血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收集了15例亚急性脑内血肿病例,就其病理演变,CT表现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亚急性脑内血肿CT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特殊病例需做MR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