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微振动勘探方法探测隐伏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运用微振动勘探方法探测隐伏断裂构造的方法和思路,并对郯庐断裂带两条分支断裂进行了试验性勘探.通过与人工地震勘探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微振动勘探方法对隐伏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的空间定位能力,其对岩性差异面形成的断裂定位误差与人工地震勘探结果相当; 又因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深度,因而可以有效揭示勘探区域下方地层及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接触关系,这对于识别和确定断裂构造的主破裂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微振动勘探方法对地层或断裂构造细节特征的揭示能力较差.因此,在实际地层或断裂勘探中,宜采用人工地震勘探方法与微振动勘探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断裂的深浅构造关系,可以用微振动勘探方法进行普查,在确定断裂初步位置及空间展布特征后,再选用人工地震勘探方法进行断裂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盆地基底岩性岩相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格架、构造演化以及对后期沉积特征及油气分布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困难区,构造复杂、基底埋深大、岩性岩相复杂,造成地震资料识别基底岩性岩相存在诸多困难.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具有不同的密度、磁化率和电阻率特征及组合特征,使应用多方法组合提高解释精度成为可能.文中介绍了利用高精度重磁电资料划分基底岩性岩相的方法.基于计算机辅助自动识别,相比传统依靠人工对比划分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划分精度.利用这种方法,结合重磁电物性组合特征,对研究区的岩性、岩相进行了划分.研究区有喷发相、侵入相等.岩性有中酸性侵入岩、中酸性喷发岩等,重磁电综合解释是研究基底的有效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3.
地震成藏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油气成藏学之后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分支,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及其成果与现代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其研究方法、内容及关键技术分析,认为直接利用地震解释成果(构造解释剖面、岩性反演剖面、烃检测剖面等)进行油气成藏分析是其研究的独特方法,它以精细地震构造解释技术、高精度地震岩性反演技术和稳定的地震弹性参数反演及烃类检测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结合地震资料及解释成果,在油气潜力预测和勘探开发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塔南凹陷t46井区为例,发现日产近万方的油气井,论证了高精度地震岩性反演技术在隐蔽油气藏(主要是岩性油气藏)预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发展岩性地震勘探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性地震勘探法是相对于构造地震勘探法而言的。过去的地震勘探法只是研究地下构造,七十年代以来,逐步发展了亮点法和虚测井等研究地层岩性的方法,包括直接找油气。这些都还只是间接对比岩性的方法,从地震剖面直接提取各种弹性波参数的直接对比方法,还有待于发展。文中评述了间接对比方法的各个步骤的要点及直接对比方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实现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阶段的转变,是煤田地震勘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地震反演技术是岩性勘探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规避常规反演方法的固有限制,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技术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到密度数据体和速度数据体,并获得相应的波阻抗数据体。对某矿区的实际地震资料采用该技术进行岩性反演,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波阻抗数据体,为岩性解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发挥物探作用提高勘探效果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钻探、地震、测井等多种勘查手段有机结合,提交综合研究成果,是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走出的综合勘探的成功道路.发挥物探的作用是取得最佳勘探效果的关键.本文系统总结了煤田综合勘探方法,分析了物探方法的应用.以中日合作勘探实例阐明了发挥物探作用,提高构造勘探精度,开拓岩性勘探领域,促进勘探方法改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勘探道路.  相似文献   

7.
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历史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经历了偶然发现、初步勘探和深入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火山岩从油气勘探的禁区转变为重要领域.目前火山岩油气藏在油气总量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已展现出良好的油气前景,成为新的油气增长点,越来越受到油气勘探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火山岩岩性、岩相的研究现状,将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原生裂缝、次生孔隙、次生裂缝4个大类,13个小类.火山岩的成藏模式有岩性成藏模式、构造成藏模式、构造-岩性成藏模式、风化壳成藏模式等.针对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亟需以火山岩储层地质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重磁力、测井、地震资料,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全面评价火山岩储层特征和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8.
三湖地区北斜坡褶皱发育,相变快,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务件.由于本区储层厚度薄(1~3m),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砂体分布难以准确追踪,导致岩性地层气藏勘探难以取得突破.已知气藏解剖和理论研究表明地层含气后会产生特殊的地震响应,通过地震异常信息研究,结合构造、沉积和成藏条件分析,发现驼西地区是岩性圈闭发育带,Tzh2井获得工业气流证明该区带具备形成岩性气区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布设地震台阵记录天然地震事件体波到时信息,通过反演得到研究区域的三维速度结构分布.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复杂地区进行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层析成像结果所推断的构造分布与其它方法的勘探结果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波速异常与测井得到的岩性特征有较好的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难度越来越大,隐蔽型岩性油气藏逐渐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准确表征复杂岩性储层需要更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资料的保幅性是提高岩性勘探成功率的关键.针对岩性勘探的难点以及对资料保幅处理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渤海油田地震资料保幅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常规保幅处理思路和应用效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地质特征从处理流程,处理参数优化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特殊地质体存在造成地震资料无法反映实际地质特征的问题,通过不同批次采集地震资料的融合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保幅性.相关保幅处理的流程和技术为渤海油田发现的两个亿吨级岩性油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