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象台站实景监控系统防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宋佰春  孙骞 《山东气象》2007,27(3):50-51
介绍了气象台站实景监控系统的构成,系统阐述了前端监控子系统、传输线路、远程监控中心等各部位的雷电防护设计、技术标准与要求,利用接闪、接地、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等措施提出气象台站实景监控系统的雷电综合防护技术,提高了实景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能力,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转。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布局逐渐完善,对气象预报预警、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力量不断提高,对雷达运行监控及维护维修能力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本设计依托信息网络设备,全方位读取广西各台站天气雷达设备运行相关参数、动力环境等参数,通过监控系统运维平台,建立起广西新一代天气雷达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对各台站天气雷达运行情况、机房动力保障及温湿度的监控。该系统已应用到广西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保障中,提高了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青海省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于2000年底建成投入业务试运行,自动气象站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气象观测的主要手段。在台站的设备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之后,如何保证对台站设备实现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台站自动气象站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以及在线维护保障,确保业务运行的不间断性,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气象探测环境实景监控系统故障原因的分析,找出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针对故障提出相应的排除方法,确保设备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5.
系统采用C/S软件体系结构、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API函数等技术,实现对地面自动站资料异地备份情况的实时监控、报表输出及自动补传功能。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省、地、县光纤通信网络,实现对所属地面自动站资料的异地备份隋况进行多级实时监控,并将监控结果中未正常备份的自动站资料信息分类进行报表输出。自动监测分钟数据文件存放资料的最新时刻,输出监测信息报表。台站业务人员根据报表信息,对未正常或未及时备份的自动站资料,可按照分时段或按日期选择,及时进行缺误资料的自动补传。系统应业务需求而设计,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在WindowsXP和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环境下均运行正常。自投人业务运行以来,有效提高了地面自动站资料异地备份完整率和及时率。  相似文献   

6.
刘小钢  黎志波 《气象科技》2016,44(4):567-570
结合闪电定位仪维修方法,设计闪电定位仪远程维修测试系统,实现了对闪电定位仪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设备状态数据的实时检测、设备故障的自动判断和自动报警等功能。系统采用Web页面显示,界面友好,可实现与设备间的实时互动,有效避免了台站维护不及时、反馈问题不准确等问题,提高了闪电定位仪诊断、维修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投入和使用,该系统的设备监控管理和信息填报工作已经纳入平时的业务工作中。通过对台站填报工作进行详解,以便更加完善填报信息。  相似文献   

8.
李玉涛  史潇  陈景丽 《气象科技》2021,49(2):297-302
气象观测数据通常情况下通过内网有线宽带进行上传,但因设备故障、人为、自然等因素造成有线线路不通时,需要一种应急通信替代内网通信.此外,由于气象观测台站缺少断网、断电、软件卡死等故障告警机制,造成故障处理周期长,影响观测数据传输质量.本文针对气象观测台站存在的风险设计开发了基于5G的气象数据备份传输及监控报警系统,具备网...  相似文献   

9.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梁海河  孟昭林  张春晖  李雁 《气象》2011,37(10):1292-1300
为了提高我国气象装备运行保障能力和观测数据质量,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从2006年起创建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并依此逐步建立了监控业务。文中围绕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关于台站、省级和国家级的三级用户需求,明确了以探测设备运行状态监视、技术保障信息管理、观测数据质量监视为主线的监控业务设计思想,并奠定了监控业务系统的技术框架,提出了"两级布设、三级应用"的分布结构,基于互联网和WebGIS技术,建立了一套实时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和分析系统,具备实时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装备保障信息管理、观测数据质量监视、基础信息管理、运行统计评估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文中介绍了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概况,通过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全网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掌握,开展监控产品分析服务,定期评估装备运行效能和数据质量状况,使重要气象装备如天气雷达的可用性大幅提升,为提高气象装备运行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灾害性天气系统”运行3年来,发现自动站监测系统只能对台站的MILO—S500自动站采集器进行远程监控,而无法对台站的主控微机及内置资源进行有效监控,而自动站出甲的许多问题集中在主控软件和微机操作上。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应用远程控制pcAnywhere软件实现对台站主控微机、采集器等自动站全套系统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大气监测自动化项目的执行,自动气象站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气象观测的主要观测手段。在台站的设备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之后,如何保证对台站设备实现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台站自动气象站系统进行远程实时在线维护保障,并且对维护保障资料进行后期分析处理,确保业务运行的不间断性,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自动气象站的技术保障涉及到硬件、软件、组网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维护保障系统来满足目前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根据雷达站运行环境因素、附属设备等,设计并实施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环境监控平台,实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级环境状态远程在线监控,对环境恶化、附属设备运行参数超限或不正常等问题进行及时手机报警,从而保证雷达运行环境设备能够稳定可靠运行,有效消除雷达故障隐患,减少雷达故障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对现有天气雷达业务系统有效补充,进一步满足精细化保障要求,分析了天气雷达状态数据关键参数阈值和已知的常见疑误基数据基本特征,基于java程序MVC框构和Silverlight插件、Mysql数据库、Ajax、Web GIS等技术,设计和开发集高分辨数据传输监控、设备运行关键参数与停机事件监控、机房环境要素监控、数据质量监视与深度解析、设备故障专家知识库、报表数据自动处理与生成等功能于一体的,具备多种告警方式(语音、短信)的业务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湖南全省各雷达台站运行效果明显,它能有效提高各级保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告警流程化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天气雷达设备故障隐患,明显提高数据质量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重点阐述数据监控、观测员管理、故障填报等,旨在为台站使用监控平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视频系统是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气象会商、大监站实景监控、人影作业炮点监控。着重介绍了济南市气象局视频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在气象保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远程视频监控技术,通过采用ADSL线路和利用动态IP实名解析及反向视频解码卡进行自动气象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弥补了自动站在云和能见度等天气现象观测中的不足。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实景监测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动气象站是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和自动数据采集处理的地面气象观测系统,需要台站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数据维护及自动气象站维修,保证其设备运行正常,采集到的气象资料才符合"三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天气雷达本身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具有远程软件重启的功能,但雷达各类开关机环节却需要人工现场手动操作。该文详细论述了CINRAD/SA雷达远程网络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基于远程网络智能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模组开关来控制交流接触器,再结合监控软件和监控视频,实现雷达硬件开关机的远程网络智能控制。该系统无需现场干预,可以远程重启设备硬件开关,利用触发指定命令方式,实现了单一开关按键的远程控制功能,并按照逻辑顺序,通过延时处理,开发了智能化的一键开机和关机功能,有效降低了基层台站的维护经费,提高了机务人员工作效益,保障了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用性,提高了台站分离、高山站、运行环境艰苦台站的雷达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县级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于基层台站区域站数据实时监控的系统,并对该系统架构模式,气象数据下载方法、监控信息获取方案、主动提示告警服务等功能的实现进行了介绍。通过和广东省气象局区域站监控系统进行双轨运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监控覆盖站点数较全面,缺测提醒准确度较高,平均响应时间约为50 min。  相似文献   

20.
气象实景监控平台实现对气象探测环境、探测设备和天气实况的监控,在气象探测保护,气象设备管理,以及天气预警发布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部分县站的监控主要设备也由原来的模拟式摄像机换成红外高清网络摄像机。现就红外高清网络摄像机在日常运维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为高清网络摄像机故障排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