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岩心轴夹角(或称相遇角),是钻孔资料中的一项重要实测数据,应当作为我们了解地质构造、对比岩(矿)层和编制地质剖面的基础.《地质与勘探》1972年第一期译载的"地质剖面上的岩层倾角作图法"一文,提出了剖面与岩层走向垂直时根据岩心轴夹角绘制地质剖面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文提出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使用不便,列线图精度差,无法应用.如果将其公式加以简化,则可避免上述弊病.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地质与勘探》1972年第1期译载的《地质剖面上的岩层倾角作图法》一文,介绍了根据钻孔岩心轴角等资料换算岩层倾角的方法.通过开门办学,我们发现其中关于剖面线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求岩层倾角的计算公式很复杂,使用不便,最好能制成表格,以备随时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钻孔岩心倾角仅用于计算岩煤层真厚度。为了能由此导出岩层真倾角更广泛的使用,作者查阅了相关书籍,未发现对岩心倾角概念以及其和真倾角间关系详细论述。经过深入研究和实践验证,发现岩心倾角与岩层真倾角是不同的概念且一般不相等,两角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函数关系。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得出了钻孔岩心倾角和岩层倾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说明,为隐伏地区的地质勘查提供了直接的倾角参数,从而提高了钻孔资料的分析利用程度,对于正确分析煤岩层赋存状态与地质构造、提高地质成果的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由单个垂直或倾斜钻孔取得定向岩心以确定岩层或矿体产状要素的图算法,所用工具是地质人员熟习的极射赤平投影网(吴氏网)。定向取心对地质构造和岩组分析有很大意义。对于产状稳定的层状或似层状岩矿层,不取定向岩心,利用单个倾斜钻孔取出的普通岩心确定产状要素,这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矿山技术》,1977年,第二期)。下面扼要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钻孔与地层同倾向,地层倾角β=40°,钻孔二测程顶角θ_1=20°,θ_2=30°,方位变化△α=0,迂层角(轴心夹角)的通式γ=90°-β-θ,γ_1=90°-β-θ_1  相似文献   

5.
岩心倾角是钻孔地质编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数据,它的测量精度,直接关系到岩层产状及其厚度的准确性.钻孔岩心的倾角,一般是用普通量角器和三角板来测定,有时也用地质罗盘测定.这些方法误差较大,而且只能在劈开的层面上使用.在岩心标志面不易剥离的情况下,要在岩心柱曲面上对层理线或层纹作岩心倾角测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人为影响颇多.如果改用岩心倾角量角尺(以下简称岩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定向取心感到兴趣,这是由于为了了解地质构造的需要.定向取心方法是在未断根岩心端面上沿径向刻二点痕,或在岩心侧面沿母线刻线痕,与此同时用测斜仪测顶角及方位,由取出的定向岩心再测得真遇层角.根据已知数据即可计算出岩层产状.图1表示取出的定向岩心的可知数据.OO为钻孔轴线,水平截面(由氢氟酸刻痕得出)为椭圆H,其长轴方向即钻孔方向,最低点(图中长轴左端)延线可与轴线垂直圆P交于一点,在P面的射影为OY.层面在岩心上的截痕为椭圆S,其长半轴OX'与OO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层条件和人为操作因素的相互作用,钻孔通常或多或少是弯曲的,这样,即便岩层产状稳定不变,而岩层倾斜线在钻孔中各部位岩心上所呈现的中轴线夹角,往往因钻孔顶角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故岩(矿)层的倾角,借钻探岩心常不能直接量度,而是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对鑽孔內岩层傾角的测量,一直是採用傾斜仪直接靠紧岩心,量得层面与岩心中軸线交角,而后加以換算,再上图。这种方法,不仅繁杂費工,而且不能解決岩层的傾向及走向,所以对于岩层或矿层倒轉的情況,往往錯誤的解釋为傾角变陡,或层次增多。这种現象,尤其在构造复杂,傾角变化无常的情況下,非常容易产生。在本溪歪头山地区的鑽孔中,我們就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問題,交角虽然量得,但是在上剖面图时,不知是向左傾还是向右傾,如图1所示。如果测得傾角及倾向,填图之后,是正确的实綫情況,如仅測倾角測不出傾向,就有很大可能錯誤的理解为虚线的情況了。  相似文献   

9.
一、钻孔弯曲的原因钻进过程中不管操作如何仔细,孔斜总是不可避免。但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可以使孔斜减轻到一定的程度。孔斜的原因很多。从地质角度来看与岩层的倾角有关。一般在水平岩层中钻进钻孔易于保持垂直(图1)。当岩层倾角大于45°时,钻孔易发生顺层跑的现象(图2)。当岩层倾角小于45°时,钻孔有垂直于岩层层面的趋势(图3)。  相似文献   

10.
地质剖面测量中,对于1:5万这类中等比例尺,一般求采用导线法成图。导线多沿溪沟、山谷布设,以避开通行上的障碍。这时,导线平面图为一条折线。用导线法测制地质剖面,视具体情况可用一次投影或二次投影作图。如果需要将不同方位的剖面投影到设计总方位(一般垂直岩层走向)上,于是就产生了所谓二次投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斜孔投影原理编制出一个BASIC程序,可同时计算五种投影、打印数据和绘制综合投影图件。文中推出的公式,可用已知的测斜数据(方位角、天顶角、岩心倾角、岩层走向)准确计算岩层真倾角并判定钻进的顺逆。探讨了投影位移规律。上述程序和规律,适用于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矿床。  相似文献   

12.
岩心钻机在水文勘探钻孔中使用泥浆钻进或由于钻进中的岩层造浆作用,对取得正确的水文地质资料都是极其有害的。泥浆中的粘土粒子渗入岩层颗粒之间或裂隙中,会影响含水层的水量及岩层的渗透系数,甚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心轴角求地层产状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钻孔岩心轴角换算地层(岩、矿层)产状的问题,引起国内外地质工作者普遍关注.按照笔者的理解,所谓岩心轴角系岩心轴(即钻孔轴)与地层面所构成角度之总称.如所周知,它既可用岩心(钻孔)轴与层面本身所夹之锐角表示,亦可用该轴与层面法线所夹之锐角表示(图1).对此二角曾被赋予不同的名称(表1).笔者以为,将层面法线与岩心(钻孔)轴所夹之锐角称为法轴角,既立意确切,又简单易记.与其对应,层面本身与岩心(钻孔)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地质工作中,常需进行一些角度换算方面的工作,如岩(矿)层真、视倾角的换算,斜层理、砾石扁平面、地层不整合面下伏岩层面、滑坡型卷层褶轴面等其原始产状的校正,岩(矿)层面与断层面交迹产状的确定,旋转断层旋角的求得,地质剖面上或钻孔中岩(矿)层真厚度的计算,以及勘探线剖面图上钻孔孔斜的校正,等等.这些问题,过去虽可通过查阅各有关图表或采用作图、计算等方法加以解决,但仍感到有诸多不便之处.从比较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来看,应用赤平极射投影法是比较简便的,它具有用途广、效率高等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野外工作条件下,常因缺乏  相似文献   

15.
一、地层倾斜对岩心钻探钻孔弯曲的影响在采用岩心钻探进行地质勘探工作中,无论在煤田、金属矿区、非金属矿区或者在作水文工程地质钻探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各种倾角不同以及硬度不等的地层。特别是在某些古老的变质岩区域(经过区域变质或动力变质),由于地层经过了强烈的造山作用和变质作用,岩层的倾角往往变的很陡,从几十度以至垂直的现象,同时岩层形成片理发育和软硬不均的互层。像我国山西高原和祁连山地槽的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出露的地区,这种现象都很典型,常见的岩层是各  相似文献   

16.
图切剖面图是地质工作中最常用图件之一,近些年国内专家、学者们都着力于自动化图切剖面的开发与研究,却忽略了在未赋高程属性的纸质图、光栅图或矢量化底图上实现图切剖面的研究,在计算机制图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或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非专业制图的地质技术人员,还离不开传统习惯来完成图切地质剖面工作,笔者基于传统手工作图思路,探讨在Au-toCAD上二次开发实现图切地质剖面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小口径钻进的普及,小口径孔斜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小口径孔斜与大口径孔斜规律相似,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地层软硬互层频繁,岩层倾角大,造成钻孔上漂或下垂。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井下超声波成像提取岩层节理产状信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下超声波电视能够提取工程勘察中岩层产状信息并完成井眼岩层3维(3D)信息图。在某地下石油储备库的工程勘察中,完成7口井的超声波电视成像测井,以其中的钻孔ZK10为例,研究并分析了井下超声波电视成像所获取的结构面倾角和倾向、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线密度、3D岩心图和井壁图以及节理极坐标图、节理方位频率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井下超声波电视技术可以对钻孔所揭露的岩体质量进行初级定量化分析,为区域稳定分析、工程岩体质量分级及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对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质剖面图上的钻孔弯曲线,通常是根据测定的方位、倾角和测斜深度用图解法绘制.其缺点是作图精度不高,工效又低,同时经常要用橡皮擦拭,影响图面清洁美观.为此,我们曾采用计算法展点作图,但计算较费时,又难以掌握,并常发生差错.最近,我们编制了"钻孔弯曲计算诺模图"(见插页),可直接查取钻孔任一线段在勘探线上的投影距b和投影于垂直线上的投影距c及深度修正值△L等(图1).此法作图方便,精度较高,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M=1(sinαcosβcosφ±cosαsinβ)(1)(当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取“ ”号,相同时取“-”号)这个被广泛应用的公式,一遇到坡向与倾向相同,但坡角>倾角时,就出现问题——负的计算结果。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修正,使之更充实、更严密。首先,我们在剖面分类图上(图1),可以看出剖面按岩层产状与地形线间的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