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地震灾害影响场为核心数据,探讨基于Google Earth服务的地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法,目的在于将地震灾害信息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大信息共享力度,起到真正动态显示作用。已实现的地震灾害信息显示系统可在应急救援与灾区重建方面有显著优势。结果表明:Google Earth可以在地震灾害显示中起到动态管理和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2.
Google Earth在野外初步断裂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卫星影像技术及Google Earth的特点,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Google Earth作为卫星影像在野外断裂调查中发挥的作用,总结了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或区域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完成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的震害预测工作,依据丰富的现场调查资料和震害预测信息建立了大庆市东风新村和开发区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建成后的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所能实现的功能。应用GIS技术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预测与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在地震应急决策中起到辅助决策作用,而且对于日常城市管理也是十分方便的。该系统的开发对其它城市防灾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Google Earth在防震减灾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Google Earth平台基础上,通过基于XML的KML进行文件传递,实现本地专题平面数据加载,用KMZ格式实现三维数据的加载,然后利用Google Earth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实现本地数据应用扩展.为更好利用Google Earth平台和数据,采用PostGIS空间数据库和Geoserver地图服务器的一个体系,来实现对网络数据服务的扩展,并且对网络数据服务应用的架构及运行流程进行了描述,使之成为防震减灾决策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Digital Earth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Google Earth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1998年提出了Digital Earth的概念,本文对Digital Earth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索,对Digital Earth的主要软件——Google Earth做了介绍,并对其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做了详细论述。介绍了Google Earth结合震害快速评估,构造研究、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的具体应用。Digital Earth在不断发展,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防震减灾工作中Digital Earth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可以肯定,Digital Earth作为当今科技制高点,将会使传统防震减灾工作的技术方式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Google Earth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强  姜立新  帅向华 《地震》2008,28(1):121-128
Google Earth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三维虚拟地球仪软件, 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丰富的遥感影像资源而著称, 得到了许多行业的普遍应用。 我国目前地震应急指挥工作的GIS数据还是以二维展示为主, 引入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Google Earth在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工作中可以采取如下应用方案: 制作并加载行政区划图, 发布公众地震信息; 与GPS结合, 进行救援路线导航与跟踪; 根据现场资料建立三维模型, 展现地震灾区现场立体场景变化。 该应用方案对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传统生态环境监测周期长,可靠性差,精度低的局限性,提出利用多种对地观测技术及Google Earth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方法.即利用新近获取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以原有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对新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解译,修改旧遥感解译数据库;利用Google Earth上具有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室内对解译过程中的不确定地物进行补判;利用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结果进行核查,并更新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高精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实验选取近年旱涝灾害严重的四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种对地观测技术及Google Earth技术可以有效的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KML是Google Earth用来表达地理标记的一种文件格式。本文利用KML语言的编写实现了汶川地震以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地震三维动态演示,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对时间轴进行拖动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地震的空间三维分布情况。为全方位地观察地震活动和研究地震迁移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引起的危机事件,防震减灾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NGO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在防震减灾管理中,NGO的作用体现在地震灾害管理的各个阶段。同时,NGO在参与地震灾害管理的行动中要与政府部门协调一致,并且要重视日常管理中的自身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疆实施的安居工程现状及其在地震灾害中减轻房屋破坏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临时转移安置人口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区各类结构建筑物典型震害现象和特征。根据皮山县安居工程概况,对比分析了安居富民房震害特征和各类结构建筑物震害特征,总结安居工程在本次地震灾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今后的震后重建以及安居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情况为数据基础,开发了基于Google地图API技术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查询、地图量测、避难场所最优路径和应急避险科普宣传等公共服务功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及时方便准确地获取居住地周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信息和应急避险等知识,同时在城市突发灾害后的抢险救灾、疏散及安置居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震现场救援要素众多,部署分散,为了统一管理救援要素,综合展示救援态势,设计一种基于B/S架构的地震应急救援态势标绘系统,采用Google Maps API v3实现前端Web GIS功能,加载谷歌地图,标绘震情灾情和救援要素信息,通过AJAX方式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互,保存要素信息或者获取服务器端数据,系统设计聊天室功能,登录用户可以在线实时交流。本系统对使用环境要求低,支持多种移动终端,适合地震现场人员使用,实现了分布式要素标绘功能,是地震现场救援行动的有效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镇江地震地质情况及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通过需求分析及系统整体设计,建立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JavaScript语言、Tomcat网站服务器,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震应急处置快速反应系统,系统可实现震后快速评估、辅助决策、震后趋势分析、震后应急资料产出等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产品进行信息重组,完成了由服务器端向移动客户端的推送,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时查看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产品的内容.可查看推送内容包括:灾情简报、震后预评估结果、辅助决策文档、专题图等震情与灾情信息等.这些信息将分级发送给指挥长和应急工作人员,使其能够通过移动客户端实时查看应急产品,提高地震应急服务...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地震局利用Arcgis平台开发震情灾情分析和输出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户管理、震情灾情信息汇总、震情灾情信息查询与分析、震情灾情信息输出4大功能。通过该系统,地震应急和指挥部门能充分利用震情灾情信息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并为政府提供科学的救灾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海西州震害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建原理和功能,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6.6级地震时,“系统”在地方政府应急救灾决策方面发挥了显功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GIS的区域震害快速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大规模城乡震害预测工作中,需要使用与传统预测方式不同的新模型及新方法,以便实现震害快速预测及结果共享。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库,根据人口数据及灾害损失的关系模型,基于WebGIS技术,采用三层体系网络架构(由后台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地图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利用VB+ArcObject服务器组件开发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了在Ar-cIMS下的地图动态更新、动态预测及动态发布功能,实现了具有B/S结构的震害预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投入少、数据自动预测、定期更新且易于获取等优点,实现了地震震害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