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次对延边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矿田内产出的燕山晚期花岗杂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的3组锆石谐和年龄数据,分别为98.4~109.0Ma〔加权平均值为(104.6±2.5)Ma,n=10,MSWD=0.71,置信度0.70〕、98.3~108.3Ma〔加权平均值为(106.7±1.6)Ma,n=12〕和104.4~118.8Ma〔加权平均值为(111.7±2.8)Ma,n=12〕,指示它们的岩浆侵位时限在112~104Ma之间,相对侵位时序为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到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考虑到它们在成矿元素和地质上与矿化的密切程度以及控(容)矿断裂的张扭性特征,进而确定大规模的金铜矿化应发生在似斑状角闪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之后,闪长玢岩之前,或在104.6~102.1Ma之间,成矿环境应处于早白垩世晚期伊泽奈崎板块向古亚洲大陆边缘俯冲消亡、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燕山造山期末的走滑、伸展构造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媛媛  蔡丽斌  金巍  刘婷  郑培玺  李婧 《岩石学报》2016,32(9):2867-2880
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分布一套花岗质杂岩,是新太古代"绥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质杂岩以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主,少量细粒黑云闪长岩(包体)及脉状花岗岩,各类岩石接触关系明确,本文定义为"钓鱼台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脉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538±20Ma、2476±56Ma、2470±18Ma,同为新太古代末期热事件的产物。通过该花岗岩组合的宏观-微观组构解析表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表现为均匀块状构造,具有深熔花岗质岩浆的典型堆晶结构;细粒黑云闪长岩为细粒结构,呈小型暗色包体分布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包体的塑性变形、捕掳晶、淬冷边及反向脉等组构发育,具有铁镁质基性岩浆加入同深熔花岗闪长岩并快速冷却的特征;暗色的石英闪长岩主要分布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之下,接触带附近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的钾长石变斑晶明显增多,显示闪长质岩浆"底垫"侵位加热的特征;脉状花岗岩同时穿切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具有熔体富集脉体的结构特征。各类岩石中变形组构均不发育。钓鱼台花岗岩记录了新太古代末期地壳深熔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岩石组构研究表明新太古代地壳再造作用是一个"静态"多期次的缓慢深熔过程,伴有同期幔源基性物质加入并混合,以及随后大规模的基性岩浆底侵。由此推断钓鱼台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幔源岩浆垂向底侵过程,可能是与俯冲带关联不明显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3.
尹光侯 《地质与勘探》2009,45(4):385-394
产于中甸印支期火山一岩浆弧北东缘的燕山期热林复式岩体,从早至晚边部到中部划分出主期由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边部补充期二长花岗斑岩5个侵入体组成的同源岩浆细粒→中粒→斑状结构演化系列.岩体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总体反映为同熔型花岗岩特征.在复式岩体Ⅱ号侵入体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获黑云母Ar-Ar同位素等时年龄81.7±1.1Ma,坪年龄82.01±0.86 Ma,属燕山晚期侵入体.铜钼矿主要产于晚期侵入体中,边部细粒花岗岩和角岩内带具有细脉状黄铜矿、团块状辉钼矿化;中部发生二长花岗(斑)岩热液蚀变充填交代辉钼矿化--辉钼矿石英细脉、中粗晶浸染状;以及沿裂隙发育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交代辉钼矿化,构成燕山期花岗斑岩铜钼成矿亚系列.成因类型:蚀变花岗斑岩、石英脉型和角岩型3种,指示了燕山期二长花岗斑岩类具有较好的铜钼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提要:通过野外考察、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和Re-Os同位素测试等手段,对里东坑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及钼矿床的成因类型、成岩机制以及与壳幔作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测试结果显示:赋矿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3.01±0.90) Ma(MSWD=1.14),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4.9±1.9) Ma(MSWD=2.0),成岩与成矿均发生于燕山早期。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富Si和K,贫Mg、Ca、P等元素,具有高Rb、低Yb+Ta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轻微负Eu异常,轻稀土富集;辉钼矿样品Re含量主要介于24.17~27.92μg.g-1。说明赋矿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判断里东坑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碰撞花岗岩类,形成于挤压背景,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5.
粤北大宝山矿床矿区出露船肚和大宝山矿化岩体。本文分析了两个岩体矿物组成特征和锆石LA-ICP-MS U-Pb年龄。船肚岩体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似斑状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和云英岩型及矽卡岩型Mo-W矿化紧密共生。大宝山岩体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矿物组成和船肚岩体的基本相同,和细脉浸染状Mo-W矿化紧密共生。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大宝山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62.1±1.6 Ma,MSWD=2.72和165.8±2.0 Ma,MSWD=1.38。据船肚和大宝山岩体矿物组成基本相同、岩石结构不同及两者锆石Th/U比值不同和U-Pb年龄存在约4 Ma左右时差,提出大宝山矿区在燕山期发生了两阶段岩浆成矿事件,第一阶段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166 Ma左右,形成大宝山斑岩型矿床,第二阶段岩浆成矿的形成时间约为162 Ma左右,形成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与岩体紧密共生的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矿化;大宝山斑岩体和船肚似斑状岩体是同一岩浆房两次脉动侵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潘大鹏  王迪  王孝磊 《中国地质》2017,44(1):118-135
江西省晚中生代大湖塘钨矿是近年来中国勘查出的世界级钨矿产地之一,位于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地处赣北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处。该区属于江南地块中生代钨铜钼等多金属成矿带,大规模出露晋宁期闪长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文章对赣西北大湖塘石门寺钨矿区新元古代和燕山期的4种花岗岩进行详细的岩相学,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的研究。锆石U-Pb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829.9±4.7)Ma;燕山期云英岩化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云英岩化黑云母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是(148.3±2.6)Ma,(145.5±3.6)Ma和(147.7±1.5)Ma,与锡石所获得的U-Pb年龄相互吻合。主要含矿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锡石所含的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燕山期花岗岩,暗示了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浆中高的钨含量。锆石钛温度计表明,燕山期的花岗岩均形成于较低的温度,加权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734~788°C。锆石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较低的氧逸度环境,更有利于形成钨矿。  相似文献   

7.
皖南宁国-旌德一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辉  夏军 《安徽地质》2010,20(3):183-188,233
宁国—旌德一带有大量花岗岩分布,岩石类型较简单,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少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岩为燕山早期侵入的产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表明,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大湖塘钨矿区内分布的主要岩石单元为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燕山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燕山期花岗斑岩。不同期次侵入的岩浆岩,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各异,侵入关系清楚截然。图中为各期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图1)。  相似文献   

9.
在大湖塘北区钨矿找矿勘查过程中,在总结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表填图和老窿编录,发现前人认为的混合黑云母花岗岩与混合白云母花岗岩之间为截然清楚的侵入接触关系,二者之间稳定地分布着一层似伟晶岩壳;由空间关系和区域成矿规律推断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燕山期侵入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之中的成矿母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成矿有利围岩,在云英岩化等蚀变过程中释放出形成白钨矿的钙离子。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岩基之间的侵入接触界面是最主要的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控制了主矿体的位置、形态与产状。在研究区内首次于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中发现厚大的白钨矿工业矿体,并根据不同岩块混杂、被长英质充填物胶结等特征识别出热液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基于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的新认识,修改了针对石英大脉型黑钨矿所做的详查设计,抓住细脉浸染型白钨矿这一主要矿床类型,及时调整了找矿目标和勘查手段,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赣北地区钨多金属找矿的重大突破。通过与石门寺矿段成矿地质条件类比,预测毗邻的苗尾矿段与太平洞矿区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赣北大湖塘超大型钨矿位于九岭钨多金属矿集区东部。本文对大湖塘钨矿石门寺矿段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同位素示踪分析了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岩相学研究表明,石门寺矿段蚀变以黑云母化、云英岩化及碱交代(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作用为主。黑云母化的过程中释放了一定量的挥发分,云英岩化和碱交代作用除萃取部分的成矿物质外,使岩体中的Ca2+大量活化迁移。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燕山中期似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矿物成分研究表明:(1)斜长石普遍富钠,似伟晶岩壳主晶为钾长石,客晶为钠长石;(2)黑云母具有富铁贫镁的特点,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及似斑状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均为铁质黑云母,花岗斑岩中黑云母为铁叶云母。黑云母成分指示大湖塘石门寺矿段花岗岩类均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成岩物质均为壳源。石英氢、氧同位素及黑钨矿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黄铜矿、辉钼矿硫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自于岩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富钨的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在燕山中期发生了部分熔融,产生了高分异的富含钨元素及挥发分的岩浆,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含矿热液使侵入体自身及围岩发生大规模的蚀变作用,进而在燕山中期侵入岩的内外接触带形成了大湖塘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梭沙地区主要矿化岩体为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再阿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77.37±0.55 Ma和79.78±0.99 Ma,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花岗岩的A/CNK值变化于0.78~1.29之间,A/NK值变化在0.88~1.51之间,为准铝质系列。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贫Nb,总体与班公湖成矿带的同期花岗岩相一致,∑REE=199.82×10-6~274.64×10-6,LREE/HREE=3.552~7.199,δEu=0.20~0.82,Eu呈中等负异常,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梭沙和再阿岩体的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结束后的碰撞闭合作用有关,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之后岩浆活动及相关热液作用的产物。梭沙和再阿地区具有良好的铁铋等多金属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应加强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天宝山东风北山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岫生  吴卫群  韩寿军 《吉林地质》2010,29(4):43-47,53
天宝山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之和龙断块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接触处之槽区一侧。该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和火山岩与斑状二长花岗岩接触带,并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物源区或上地幔,成矿热液则是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3.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相似文献   

14.
The Daheishan porphyry Mo deposit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Great Xing'an Range, NE China. Three main types of granitoids are identified in this deposit: granodiorite, fine‐grained granite, and porphyritic granite. The orebodies are dominantly hosted within the granodiorite and i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granodiorite and tuff or hornfels, while no mineralization has been found in the fine‐grained granite or the porphyritic granite. We present in situ LA‐ICP‐MS zircon U‐Pb dates for the granodiorite, fine‐grained granite, and porphyritic granite, which yielded 146.9 ± 1.1 Ma (2σ), 146.6 ± 1.7 Ma (2σ), and 149.7 ± 4.2 Ma (2σ), respectively. Their εHf(t) values range from 3.9 to 12.2, associated with young crustal model ages (TDM2) ranging from 524 Ma to 849 Ma, indicating that their parental magmas may have been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crustal components. The formation of the Daheishan deposit wa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相似文献   

15.
兴胜岩金矿处于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向金银钼成矿带上,位于火山盆地边缘隆起带,火山期后热液活动强烈,构造都很发育,控制着矿(化)体的分布。火山期后次火山岩、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等岩浆热液活动是重要的成矿热源,成矿与近东西向次级构造有关,矿体产于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及蚀变角砾岩中。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认为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找矿起到指导作用,明确了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相学研究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红山子岩体的主要侵入期次和侵入岩形成时代进行了厘定,明确了红山子岩体为复式岩体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红山子复式岩体由粗粒碱长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等组成;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粗粒碱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53. 6±1. 2 Ma,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151. 4±1. 1 Ma,与周边火山盆地赋矿火山岩的年龄一致,属晚侏罗世早期;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31. 5±1. 8 Ma,花岗斑岩年龄为133. 3±1. 4 Ma,与侵入红山子盆地的花岗斑岩的年龄一致,属早白垩世早期。因此,红山子岩体是由燕山期2个相隔20 Ma的不同期次侵入体组成的复式岩体。研究表明,红山子铀矿床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花岗斑岩与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中,暗示复式岩体早白垩世早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与晚侏罗世粗粒碱长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有利的找矿部位,并得到了铀矿勘查实践的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太平川钼铜矿床位于该带满洲里—莫尔道嘎段(中段).矿区具有面状蚀变的特征,绢云母化强度总体上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似斑状(混合)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中绢云母化强度具有自上而下的强→弱→强→弱的"韵律"变化特征;从矿(化)体中心向外,具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泥化(高岭土化)的蚀变分带;矿区平面上具有Mo、Cu、Au、Ag的元素组合及由内向外Mo→Cu、Au、Ag→W的元素异常水平分带,剖面上则具有(Pb、Ag)Hg、As、→Mo、Cu、Au(Zn、Sb、Co、Ni)→W、Bi(Mn、B)元素异常垂向分带.矿区绢云母化的强度及蚀变分带特征,平面上地球化学元素组合以及水平方向、垂向上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带,可以有效的指示矿区深部及边部找矿.  相似文献   

18.
王可勇  卿敏  孙丰月  万多  王力  李向文 《岩石学报》2010,26(12):3727-3734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之中,其矿化类型以石英大脉及石英细脉带型金-铜矿化为主,局部地段叠加发育有石英脉型辉钼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铜矿脉及辉钼矿脉石英中均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及气液两相三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同类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相近,显示两类矿化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反映它们均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区内辉钼矿化主要发生于109Ma±,而金-铜矿脉石英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金-铜矿化则主要发生于123.35±0.8Ma。结合矿区已有的岩浆岩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小西南岔矿区金-铜矿化主要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而辉钼矿化则与其后侵位的隐伏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含矿岩石的成因一直存在正常沉积和非正常沉积两种对立的观点。为了查明其成因,从矿区开采露头和岩芯观察描述出发,以矿区填图为基础,通过对含矿岩石的岩石学特征、粒度和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确定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含矿岩石属于湖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并识别出非沟道体系的液化流和沟道体系的砂质碎屑流、浊流等类型,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该湖底扇平面展布为自矿区东部至西部粒度明显由粗变细,岩性由厚层—块状灰岩岩块构成的角砾岩相逐渐过渡到交错层理发育的中细粒砂岩相,其中砂质碎屑流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层物性特征,亦是重要的含矿岩石,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