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因其建设被危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保证地震监测设施完好、排除地震监测设施正常效能范围内的干扰源,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质量。这类行政执法实际上是跨学科的,不仅要熟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还需要了解测震、电磁、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观测的地震专业知识。本文列举甘肃省办理过的3起典型案件,剖析该类案件行政执法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高速公路建设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法律依据缺位、执法主动性不够、执法效率低下、相关宣传不够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论证,给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12起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行政执法案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结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法律、法规,对《地震行政执法案例选编》中提供的12起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行政执法案例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探讨了其一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工作现状进行概述后,从地震台站角度,提出了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震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哈辉 《高原地震》2001,13(4):27-33
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进行概述后,分析提出了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蒙城地震台自1992年以来发生的观测环境保护案例,分析了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探讨了新时期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的特点及其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芳 《山西地震》2008,(1):40-42
对山西长治地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现状、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遭受破坏和干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高台地震台观测环境现状,通过高台地震台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有利保护的重要保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对南京的地震构造背景、地震监测台站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后,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南京市地震台站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典型案例,以及所开展的具体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城市化进程中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关键,并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攀枝花市地质背景和地震台站概况,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干扰、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方法措施。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地震监测之间的关系,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受干扰与影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经验启示,并就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防震减灾行政法律关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辉 《高原地震》2003,15(4):52-57
运用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结合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分析探讨了防震减灾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实践入手,针对《防震减灾法》在河北省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目的在于更进一步促进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李一行  陈华静 《中国地震》2021,37(3):641-648
“地震预警”法律概念是讨论和规范地震预警相关行为的基础,也是地震预警立法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专门的地震预警法律法规,地方已经颁布的管理办法中对“地震预警”法律概念的规定也不完全一致。随着地震预警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震预警”法律概念的确定和统一愈发重要和迫切。“地震预警”法律概念应涵括其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秉持完整规范、避免歧义的原则,将时间、空间、机理和影响等要素排列组合而成。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本文还讨论了发布主体、预警客体、技术服务、法律责任等地震预警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强地震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是我国城市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内外城市地震灾害惨痛经验表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不足的城市往往在强震中毁于一旦。实现我国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切实防控和消除地震灾害风险。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地震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震监测环境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观测环境受到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山东地区地震监测环境的现状,引述了山东省在经济建设中地震监测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的实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结合山东省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实例探讨依法保护的意义,通过郯城地震台等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保护的重要保障;阐述了依靠当地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并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及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的保护。进而提出了实现经济建设发展和保护地震监测环境矛盾统一的构想。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同时,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系列文章的收笔之作.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说明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基础调研之上.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实践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法规的客观依据.为使制订政策、 规章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就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研究相应的管理规律和运行机制.本文详述了调查过程、调查方法,以佐证政策法规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17.
李忠华  周尽 《地震研究》1992,15(3):234-239
本文采用“根据时间序列数据重建复杂系统动力学特征”的方法,对澜沧—耿马地震前后澜沧、普洱、思茅和芒市台的水氡旬均值进行了处理,得到震前澜沧.普洱和芒市台水氡状态吸引子维数d在1.0—3.0之间,这从理论上说明了澜沧—耿马地震孕育过程中此三台站水氡变化遵从某些确定性规律,并指出了这些确定性规律所依赖的基本变量数目范围,这对认识大震孕育过程中水氡变化的动力学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分布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和渠江等8大水系。由于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流域的水电站基本处于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边坡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山峡谷中,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必要加强水电站地震监测。经30多年的努力,8大水系共计16个电站建成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并投入运行,其余56座电站的地震监测工作推进较缓,文中对四川省主要水系流域地震监测情况予以详细阐述,希望为地震监测工作推进缓慢的流域提供参考,促进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1989年至1999年10a间在山西大同一阳高连续发生了3次中强地震,这是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叙述了大同一阳高地震的震害评估、应急救灾及其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贡献。指出,大同一阳高地震为我国开展震害损失评估、地震应急救灾、重建家园及有关法规法律的制订等工作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