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入知识推理技术构建了一种新的土地退化程度评价模型(KR_LDAM)。模型集成了可变精度粗集和模糊神经网络两种智能化推理方法进行土地退化程度评价因子提取和退化程度分级,系统地消除了土地退化程度评价过程中专家经验知识主观不一致性以及客观数据不确定性的影响,解决了退化程度划分的模糊性和渐进性问题。选取黄土高原风沙侵蚀区域陕西省横山县为研究区域进行实例研究和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2.
3S村镇退化土地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村镇众多却缺乏科学的空间规划设计从而导致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迫切需要退化土地监测与评估技术平台的支撑。本文首先基于3S技术构建了退化地监测与评价技术路线,并系统实现了PDA野外采样、空间采样网络设计、退化地监测和评价等功能,然后选取示范区对系统进行了应用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建立的基础上,利用两期航空象片和GIS,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兰溪市上华试验区50年代和80年代土地退化图。分析表明,全区64%以上土地已开垦利用,流水侵蚀引起的各级退化土地面积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6%。其中,剧烈和严重退化土地约占5.11%,较严重和中度退化土地约占7.38%,轻度和微度退化土地约占23.43%。退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坡位分异性。目前本区以裸露的侵蚀劣地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和剧烈退化土地,并非人们以往所认为的是近几十年间形成的。近几十年来,土地退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微度退化土地的急剧减少及轻度和中度退化土地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2000年9月,作者赴荷兰国际空间观测与地球科学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urvey and Earth Science,简称ITC)学习自然资源规划。现将国外自然资源规划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1 自然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资源的概念在不断深化。联合国粮农组织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土地资源包括土地及附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资源长期分头管理,调查监测工作分头组织,导致调查监测在对象、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调查结果存在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监测技术手段获取周期监测数据源,利用移动GIS与GNS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外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并及时调整数据库,通过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监测调查,表明建设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三调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森林、水、草原、国家公园、荒地等自然资源登记制度的调研,本文总结出国外自然资源登记是以土地为核心,既有统一又有分离,基于土地、异于土地、回归土地,登记的多目的性、登记的广泛性、差异性和有限性等特点,提出我国自然资源登记制度设计中,应设定多目的且处理好确权与登记、司法与行政、自然资源登记与土地登记、信息公开与保密等关系,充分考虑信息化和大数据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长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斜率估计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1999-2012年间的土地退化强度和趋势;并结合高程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退化强烈地区主要位于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和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带。环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的绿洲经济带地区近年来着重发展经济,对自然植被破坏加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哈萨克斯坦西部盐碱地地区,由于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导致土地退化更加强烈。中亚地区在沿里海、各湖周边、各沙漠边缘以及山区雪线下的地区土地退化状况有明显改善,表明海湖地区围湖造田兴起,农业生产活动强度显著增加,同时沙漠周边各项环境治理工程和防风固沙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也起到一定作用。气候环境的变化使高海拔区域冰雪融化,原先不适合植被生长的苔原地区逐渐有林木和灌木生长,这与前人研究的全球变暖,中亚气候逐渐转向暖湿,植被“北侵”的认识相吻合。各沙漠内部土地改善趋势显著但强度非常小,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域的气候特征逐渐转向暖湿,从而造成沙漠植被的植物生理过程发生了微弱变化;然而沙漠植被并不能为人们所利用,其繁茂程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不大。所以总体来看,中亚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在恶化。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相关问题雏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我国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七部委联合印发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为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与工作部署等提供了明确指导。通过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发现,尚存在已有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难以满足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分类要求、怎样基于各部门业已形成的已有资料高效合理划清"四个边界"等技术难点。考虑自然资源的形态主要依托于土地登记这一客观事实,本文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以服务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为目的,兼顾各行业管理需求,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将自然资源划分为6个一级类和22个二级类;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选择性地利用其他相关资料,基于1:2000…DOM开展必要的室内遥感解译和外业调查核实,可全面划清包括自然资源分布的基本自然状况、权属界线以及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生态保护、用途管制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四个边界"。本文针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或方案,对全面铺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荒漠化分析研究的角度单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从土地生产力和植被长势两个角度进行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新疆2000—2012年4—10月期间的植被降水利用率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综合反映新疆土地荒漠化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土地生产力较好、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9.3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0.0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1.37%;土地生产力正常、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89.29%;在植被生长的不同时期,降水量对土地荒漠化的正面抑制作用呈现增强、不变或减弱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荒漠化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荒漠化分析研究的角度单一问题,提出一种从土地生产力和植被长势两个角度进行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新疆13 a 4—10月期间的植被降水利用率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综合反映新疆13 a土地荒漠化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土地生产力较好、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9.3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0.0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1.37%;土地生产力正常、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89.29%;在植被生长的不同时期,降水量对土地荒漠化的正面抑制作用呈现增强、不变或减弱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荒漠化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荒漠化分析研究的角度单一问题,提出一种从土地生产力和植被长势两个角度进行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新疆13 a 4—10月期间的植被降水利用率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综合反映新疆13 a土地荒漠化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土地生产力较好、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9.3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0.0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1.37%;土地生产力正常、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89.29%;在植被生长的不同时期,降水量对土地荒漠化的正面抑制作用呈现增强、不变或减弱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荒漠化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荒漠化分析研究的角度单一问题,提出一种从土地生产力和植被长势两个角度进行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新疆13 a 4—10月期间的植被降水利用率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综合反映新疆13 a土地荒漠化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土地生产力较好、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9.3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0.0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1.37%;土地生产力正常、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89.29%;在植被生长的不同时期,降水量对土地荒漠化的正面抑制作用呈现增强、不变或减弱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荒漠化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荒漠化分析研究的角度单一问题,提出一种从土地生产力和植被长势两个角度进行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新疆13 a 4—10月期间的植被降水利用率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综合反映新疆13 a土地荒漠化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土地生产力较好、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新疆国土面积的9.3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退化的区域约占0.02%,土地生产力较差、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1.37%;土地生产力正常、植被恢复的区域约占89.29%;在植被生长的不同时期,降水量对土地荒漠化的正面抑制作用呈现增强、不变或减弱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土地荒漠化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自然资源资产及其负债、自然资源资产编制需求等相关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得到地理国情监测和遥感技术支持下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理国情监测可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与资产数量(存量和变化量)相关的较新、较可靠的基础性数据支持,基于遥感技术反演的植被覆盖度(FVC)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可提供反映与林木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特征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②延安市土地资源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草地和耕地,2015-2016年土地资源整体变化不大,草地和园地略有减少,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有所增加,土地资源的转移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转向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③2015-2016年延安市的FVC和植被NPP呈增加趋势,表明延安市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土地与资源统一登记情况和阿尔伯塔省的自然资源分类确权登记情况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往往采取不同的确权登记形式,土地登记系统可以作为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共同标尺.因此,中国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可以采取先以土地登记系统为基础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登记系统,而后再逐步推动确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对自然资源条件及其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变化进行周期性监测是获得规划与决策所需信息的基础。实施自然资源监测可提供适时的相关信息,帮助决策者和项目管理人员制定明智的政策和实施有效的干预,以逐步遏制自然资源基础的退化并改善其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央提出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今年宏观调控以信贷和土地两大"闸门"为重点。一时间,土地问题受到空前重视,领导突出强调,舆论聚焦评说,民众凝神关注。这里从治国理政角度,探讨土地管理中的几个问题。一、土地问题究竟是个什么问题,值不值得如此重视?——土地问题历来是社会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基本问题,是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之难,莫过于无家园;民族之难,莫过于无国土。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支撑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影响千秋万代。这既是自然资源之一,也几乎是所有自然资源的物质载体。这既是人类…  相似文献   

18.
《地图》1986,(3)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资源,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在我国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土地科学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发展。地图是土地资源调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总结土地资源调查研究中应用和制作地图的经验,以现代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分析和利用地图,充分发挥地图在土地资源调查研究中的作用。这是值得土地科学工作者和地图学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韩斌  李笠 《今日国土》2011,(2):27-30
中国目前土地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二是土地浪费,优良耕地减少。前者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以及土地污染等;后者是指土地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生态系统管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资源管理措施常忽视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过分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以牺牲长期生态健康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不佳的现象;由于有关机构各行其是,致使管理活动效率较低;忽视自然资源管理中人的利益的多样性,导致矛盾重重。由于认识到许多环境问题实际上是生态系统问题,科学家和资源管理人员开始将生态学原则应用于公共土地管理政策与实践,寻求新的资源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