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首都圈"九五""十五""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等项目的建设完成,河北省已形成一个种类多、规模大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每日产出大量前兆观测数据,运行维护工作量逐渐增加。河北地震前兆台网运行质量监控系统从台网数据汇集及时性、工作日志填写完整性、工作日志汇集及时性、仪器运行状况、监控日报填写完整性、监控日报汇集及时性、错情的短信通知等方面,实现地震台网运行监控。根据工作需求,软件开发首次尝试主动监控方法,确保设备运行状态的正确性,减少人为监控错误的发生。该监控软件可以提高台网运行效率,对提高观测数据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和全国地震速报平台,通过中国移动公司MAS信息服务器,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地震短信发布软件系统.在甘肃地震台网运行发现,地震短信实现快速准确、安全高效地发送,地震应急与救援响应速度提高,地震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手段得以丰富.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依托于中国地震系统“十五”项目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和辽宁地区地震观测系统,利用LISS流服务器的数据分发和组建虚拟台网的功能,建立辽宁地震事件快速反应系统,通过自动处理和编程实现短信、电话、网站等多种方式获取和发布地震速报信息。  相似文献   

5.
烈度计台站在地震预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烈度计台站的远程监控是保证观测数据稳定可靠的前提。针对现有监控系统无法对台站供电、网络、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智能监控的问题,设计烈度计台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台站供电、网络、I/O开关量、烈度计状态等信息的采集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在天津烈度计台网进行部署,提高了故障排查及维护效率,保证了烈度计台站数据的连续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庆市测震台网地震速报与震情信息发布现状,基于VB.net技术设计了重庆市震情信息自动发布软件。该软件实现了与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EQIM)的连接,从EQIM系统的Mysql数据库中获取地震数据,根据相应的发布规则,并依托电信运营商短信代理服务器,实现震情信息自动、快速、准确的发布。   相似文献   

7.
采用JAVA、MySQL设计并开发了山西地震台网运维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台站和设备的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自动更新JOPENS系统的台站日志和仪器参数、实时监控并计算台站噪声并导出图表。基于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台网台站的运维工作效率,使日常工作流程化。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省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为例,介绍了基于Web的省级数字前兆台网中心自助式远程入库管理及共享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并从数据流程、系统安全和访问控制策略等方面与现行的应用模式做了比较,进一步阐述了本系统的特点和优点。同时,介绍了在应用JSP技术进行系统开发过程中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获得的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动中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粗定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速报责任区的范围,并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依据数字化台网的两期改造方案,估算了其监控能力,结果表明,目前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部和南部的台站密度明显不够,北部监控能力为1.8级,中部监控能力为2.3级,南部监控能力为2.5级,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对网中大震参数的测定能力为6.6级。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和区域数字地震台阵、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组成。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台阵和数字强震台网数据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中心 ,同时还保存一部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 ,与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另外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也为防震减灾中心的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及时提供各种测震数据。国家数字台网中心是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收集、管理、保存、处理和提供各…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对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虽然并不成熟,但其在油气田、煤田、地热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在分析研究古墓等田野文物被盗时人为活动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建立微震动监测网,实现对田野文物防盗掘保护的实时监控的技术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地下半空间介质内地震信号的采集、传输、处理和识别,实现对目标区域内地下挖掘、爆破盗掘等犯罪活动的实时监控和报警.结合河南某古墓防盗掘监控系统的试验研究,详细讨论了系统构成,以及最大限度防止漏报,减少误报的技术措施.近两年时间监测结果表明,利用对盗墓时产生的微震动信号的监测,是古墓等田野文物防盗保护的较为有效的技术途径,弥补了现今安防技术对于地下活动监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从杂散电流腐蚀的数学模型、监测手段、防护措施和可展望的问题等方面,对交流电引起的杂散电流腐蚀进行系统评述。首先,介绍杂散电流腐蚀的机理及数据模型,并从不同行业学者所选取的模型及软件入手,介绍杂散电流腐蚀的模型建立的相关类型;其次,对目前杂散电流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进行阐述;最后,介绍基于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原则建立的防护体系及其相应特点,并对杂散电流腐蚀的监测中具有可行性发展的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油气井永久性光纤Bragg光栅传感监测系统安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井永久性光纤Bragg光栅传感监测系统的安装设计是现场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艺最复杂、成本最昂贵的一个环节.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油气井光纤Bragg光栅传感监测系统安装现状,根据国内常用射孔完井方式,设计了两种单井光纤Bragg光栅井下安装模型.论述了井下安装前准备工作和主要注意事项,讨论了存在问题,对油气井永久性光纤Bragg光栅传感监测技术及其安装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多点渗漏垃圾填埋场三维电学检测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与原位实验,研究三维电学监测系统对垃圾填埋场多渗漏点位置的检测能力,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主要因素,以为设计经济、合理、有效的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膜下电位监测法具有清晰的理论基础;供电电流强弱只影响测量电位值大小,不改变其异常形态,供电强度应以保证测量电位具有较高信噪比为原则;电极系极距大小会影响对相邻漏洞的检测能力,当极距小于相邻漏洞间距时,系统可对漏点位置进行有效反映;供电电极A在填埋场顶层中部布设、B极在膜下多点相连布设的布极方式,有利于漏点检测;漏洞越大,相应位置的测量电位值越高;划痕状漏洞不易被测出。利用膜下电极系测量的电阻率剖面对漏点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并可实现渗滤液在地下扩散过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六安地震与监测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六安地区历史上地震活动特点,分析多年来地震监测发展情况,认为要提高六安市防震减灾能力,应充分利用六安地区的地震监测资源和现代网络环境,开展地方地震监测工作。根据六安市地震台现状,提出了运用VPN技术,进行监测数据资源共享,建设六安市虚拟地震监测台网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等技术方式,来提高六安市地震监测现代化水平与应急响应能力,以满足未来六安市防震减灾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A GIS-based method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sign a ground water monitoring system and implemented for a selected area in Mae-Klong River Basin, Thailand.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optimize the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major criteria which govern the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such as minimization of cost of construction, reduction of kriging standard deviations, etc.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s a new approach to designing monitoring networks which can be used for any site considering site-specific aspects. It makes it possible to choose the best monitoring network from various alternatives based on the prioritization of decision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认真回顾山东省群测群防工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群测群防工作的实践经验,从5个方面归纳介绍了山东省群测群防工作的有效作法,并展望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Drought detection, monitoring and indi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definition. The specific definition chosen for a particular drought analysis will affect the procedures one uses in drought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The traditional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has been proven to be ineffective in regions of predominantly irrigated agriculture.The recently developed ALERT (Automated Local Evaluation in Real Time) system is proposed for use in monit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drought in real time. The ALERT system uses standardized instruments, radio frequencies, software and hardware. It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as a flash flood waming system by local flood control districts and 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However, now it has expanded to over 100 other uses in the areas of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 detection and warning. The successful ALERT system indicates the need for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drought monitoring index that is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climate,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9.
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的技术内容:1基于B/S架构的桥梁强震观测台阵实时监测技术;2基于多指标信息融合技术的桥梁安全评估方法;3快速桥梁数值仿真技术和抗震性能评估;4桥梁监测与评估系统集成与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桥梁强震监测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分析、诊断、仿真和评估一体化。平时不间断地分析诊断桥梁与初始或完好状态动力特性的差异,为桥梁养护和加固提供参考依据;发生船撞或地震时,快速评估事件后桥梁的安全状态,并对异常进行警报,给桥梁管理方提供破坏事件的强度信息。  相似文献   

20.
Drought detection, monitoring and indi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definition. The specific definition chosen for a particular drought analysis will affect the procedures one uses in drought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The traditional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has been proven to be ineffective in regions of predominantly irrigated agriculture.The recently developed ALERT (Automated Local Evaluation in Real Time) system is proposed for use in monit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drought in real time. The ALERT system uses standardized instruments, radio frequencies, software and hardware. It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as a flash flood waming system by local flood control districts and 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However, now it has expanded to over 100 other uses in the areas of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 detection and warning. The successful ALERT system indicates the need for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drought monitoring index that is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climate,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