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铁岭组二段叠层石灰岩中普遍发育海绿石。野外观察表明,海绿石主要分布在叠层石柱体间的泥晶灰岩中,呈薄膜状富集在叠层石鞘外缘;微观特征分析表明,海绿石呈不规则状的胶体形式,显示了原地海绿石的基本特点。电子探针的组分分析表明,铁岭组中的海绿石为中成熟度的海绿石。由于产在潮下高能柱状叠层石灰岩中,铁岭组中的海绿石并不反映低沉积速率或沉积间断的沉积条件,与现代海绿石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元古界铁岭组叠层石灰岩中的中成熟度原地海绿石是特殊沉积背景下的独特产物,为研究海绿石在地质历史时期产出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了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10个站位的海绿石。用显微镜、各种谱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海绿石的外表特征及矿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海绿石的产状和分布,研究了它们的成因及沉积环境问题。本区海绿石可分为生物状海绿石、页状海绿石和颗粒状海绿石;根据X射线和红外光谱等特征,有混合层海绿石和混合物海绿石两类;根据化学成份计算黑色生物状海绿石的晶体化学  相似文献   

3.
徐州大北望寒武系徐庄组发育不同类型海绿石,为探讨不同类型海绿石的成因,基于海绿石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分析,利用偏光显微镜、X 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等方法对各含海绿石岩层及不同类型海绿石进行系统对比研究查明海绿石的指相意义。结果表明,徐庄组发育颗粒状、碎屑假象状和胶团状三种类型海绿石,其中颗粒状海绿石具有中—高含量钾、高含量铁、砂岩中—高含量铝、石灰岩中低含量铝等特征;碎屑假象状海绿石具有变化大的钾、铁、铝,且保持着其母质形态特征;胶团状海绿石具有高钾、高铁、低铝特点。颗粒状海绿石成因符合颗粒绿化理论,砂岩中海绿石易受环境影响;碎屑假象状海绿石成因符合层状晶格理论及假象替代理论,受到交代和溶蚀作用,因受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影响成分变化较大;胶团状海绿石是凝胶状海绿石通过胶结作用沉淀,形成于稳定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含铀海绿石     
海绿石是海相沉积中一种分布很广的自生矿物。某些地质文献提到了海绿石中含有许多如:Ca、P、Ba、Li等元素的少量杂质。但是,尚未见到有关海绿石中含铀的资料。我们发现的含铀海绿石产于白垩纪滨海沉积物内。在不同程度富集铀的围岩里,海绿石中铀含量有所增高。其中一个研究地段的围岩由滨海相和浅海相砂岩、粉砂岩及粘土岩组成,它们都含有海绿石,但是,砂和砂岩中海绿石最发育,在粘土岩中海绿石的含量显著减少。海绿石具有肾状、稜角状和片状三种形态。海绿石的颗粒通常大于陆源沉积物的颗粒,其颗粒大小在0.06—0.36毫米范围内。海绿石所有变种的颜色主要从浅绿色到暗绿色,有时甚至是黑色,具有显微集合体消光,多色性从稻草黄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组第三段泥晶灰岩中发现有海绿石。对海绿石的微观特征分析表明,阿木山组海绿石呈团粒状结构,同时呈胶体产出于方解石周边,显示了原生海绿石的基本特点。电子探针的组分分析表明,阿木山组中的海绿石为高成熟度的海绿石。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下海绿石的组分特征分析,建立了一种海绿石沉积的理想模式,同时揭示了阿木山组第三段海绿石化作用是在含氧量不够充分的弱还原状态下的正常浅海中进行的。本区阿木山组的下碎屑岩段和上灰岩段是在海水两进两退环境下的沉积,阿木山组灰岩中发现的海绿石则有可能代表了一个海进的开始。本区海绿石的发现及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区层序地层特征、地层格架及区域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绿石是一种富钾、富铁的含水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在沉积学领域常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指相矿物。多年研究的结果表明,现代海绿石主要形成在慢速、弱还原的较深水环境中,而且还可以作为"凝缩段"的识别标志之一。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铁岭组第二段灰岩中的海绿石,产在高能叠层石岩礁之中,主要以胶体形式富集在叠层石和均一石的边界上,代表较为典型的原地海绿石;较高的氧化钾含量(大于8%)而显示出高成熟海绿石的特点。很明显,铁岭组二段灰岩中的原地高成熟海绿石,不但不能作为"凝缩段"的识别标志,而且也不是长时间地层间断的产物。由于形成在正常高能浅海环境,而且处于中元古代末期,与现代沉积中的海绿石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代表了中元古代末期的正常浅海还处于含氧量不够充分的弱还原状态,最终使铁岭组灰岩中的海绿石成为前寒武纪海绿石产出的一个典型代表,也间接的表明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海绿石产出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海绿石以独特的绿色自生色和球粒形状与围岩形成明显反差,关于其成因、演化、沉积和地层学意义目前存在3种普遍被认可并被采用的观点:海绿石是典型的海相沉积自生矿物,原地海绿石是“慢速、弱还原、较深水环境”的典型指相矿物之一;通常是海侵相的产物,含海绿石的地层在浅海沉积中常被作为海侵时期“凝缩段”及其相关沉积的识别标志之一;是沉积年代学中K-Ar、40Ar/39Ar年龄理想的测定对象。在采用海绿石作为典型指相矿物的过程中,应注意海绿石可以形成于多种沉积环境中,只有原地海绿石才能作为海侵时期“凝缩段”及其相关沉积的识别标志;海绿石年龄往往呈“年轻化”或“老化”,没有火成岩定年准确,只有成熟、富钾的海绿石才是最好的定年对象。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冲绳海槽和温东海域的现代沉积物时,海绿石是常见矿物之一。本文对现代沉积中自生海绿石的分选问题做了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其成因问题亦作了讨论。 一、现代沉积中自生海绿石的基本特征 冲绳海槽、温东海域现代沉积中的自生海绿石,与一般砂岩中的海绿石相比,其表面形态相当特殊,即几乎都是不同深度的绿色球状或连球状体,表面具有不规则裂纹或生物印痕。裂纹中常有不透明白色  相似文献   

9.
海绿石相沉积物中的自生海绿石的形成与超覆于河流沉积体系之上的浅海环境(相)关系密切。不论下伏沉积物的性质如何,再造的海绿石沉积物普遍发育。长岸滨流可能是形成“近位成因的再造海绿石”球粒的动力。在埃及、约旦和科威特等国的石炭系中,经常有关于含自生海绿石沉积物河流沉积物覆盖的报导。埃及北缘的始新统—渐新统出露良好,使作者得以研究海绿石相组合的释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海绿石是海洋环境中一类重要的自生矿物,在古环境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中国陕南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下部海绿石的分布特征,对其开展了综合的岩相学、原位微区成分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研究,旨在探讨海绿石的形成机制,剖析研究区埃迪卡拉纪早期的氧化还原环境。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海绿石多以胶体沉淀物的形式充填于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颗粒之间的孔隙中,为早期成岩阶段自生沉淀成因。由于海绿石的形成需要Fe(Ⅱ)和Fe(Ⅲ)的同时存在,Fe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次氧化)最有利于海绿石的发育,因此研究区陡山沱组下部海绿石的形成指示了次氧化的孔隙水条件。能谱(EDS)定量分析表明,研究区陡山沱组的海绿石具有高K2O和Al2O3、低Fe2O3含量,该化学组分是前寒武纪海绿石的典型特征。碎屑矿物溶解及海水与孔隙水之间的物质交换提供了海绿石演化过程所需的元素。与贵州瓮安地区同时期的含海绿石地层相比,研究区海绿石的分布层位相对局限,表明古海水氧化还原环境和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泰康湖湾海绿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松辽盆地西部泰康湖湾下白垩统青山口组二、三段陆相地层中发现了海绿石(以下简称泰康海绿石)。本文在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海绿石的形成条件和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绿石作为一种典型的海相形成物已为人们普遍承认。但是,关于海绿石的形成模式,特别是不同化学类型海绿石的形成模式,至今还很少有所报道。苏联学者卡扎科夫最近对高加索山前地区和大高加索北山坡亚普第一阿尔俾时期的早—中自垩世古盆地不同相带中的海绿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不同化学类型海绿石的形成模式: 铁以与有机物络  相似文献   

13.
《地学前缘》2016,(6):219-235
显生宙的海绿石主要形成于具低沉积速率的外陆架至上斜坡深水环境,而前寒武纪海绿石则多见于具高沉积速率的浅水环境。为揭示导致这种明显差别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本文对华北中元古代铁岭组叠层石礁内发育的海绿石进行了包括野外观察、岩相学和XRD、SEM、EDS、ICP-MS分析在内的综合研究。据海绿石的分布位置和基质孔隙度特征,本文将铁岭组自生海绿石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产于孔隙最发育的叠层石柱和微晶基质交接带,类型Ⅱ位于较少孔隙的基质中,类型Ⅲ常见于致密的叠层石柱体内。这三种类型的海绿石都具有高且稳定的K_2O含量(平均8%),指示孔隙水具有高K~+离子浓度。从Ⅲ型至Ⅰ型海绿石,Fe_2O_3含量逐渐升高,而Al_2O_3含量逐渐降低,表明基质孔隙度对海绿石演化具有控制作用,海绿石的成熟度演化需要Fe的持续补充。由于叠层石碳酸盐岩明显缺乏陆源碎屑输入,因此Fe可能主要来自海水,要求存在很浅的Fe氧化还原界面,这也得到了碳酸盐岩中Ce异常证据的支持。我们认为多孔的基质、高K~+浓度以及次氧化海水条件是促进中元古代浅水海绿石沉淀和演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地区的海绿石广泛分布于上震旦统及下寒武统之底部,但比较集中而普遍地含在上震旦统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的黄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其海绿石含量一般为5—6%,较富的为15~16%。此外,在该层中还发现了两层富集层,每层厚2~3Cm,两层上下相间70~80Cm,其海绿石含量达30~60%。海绿石的存在,对研究震旦  相似文献   

15.
京津地区铁岭组,景儿峪组海绿石^40Ar—39Ar年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明荣  王松山 《岩石学报》1996,12(3):416-423
利用海绿石^40Ar-^39Ar年龄校正公式,通过测量海绿石中的可膨胀层含量n以及中子活化过程中^39Ar的丢失率η,求出海绿石的年龄。经测定,京津地区铁岭组,景儿峪组海绿石中可膨胀层含量为5% ̄6%,中子活化中^39Ar丢失率为17% ̄19%,由校正后的海绿石年龄推测出铁岭组年龄界限范围。  相似文献   

16.
对“指相矿物”海绿石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海绿石一直被认为是在特定海洋条件下形成的自生矿物,被作为海相标志,随着陆相海绿石的不断发现,有必要对这一观点进行重新认识。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的海绿石的统计研究认为:海绿石既可以形成于海洋环境,也可以形成于陆相湖泊环境,海绿石不能作为海洋环境的指相矿物;一般来说,形成于陆相湖泊环境的海绿石与形成于海洋环境的海绿石相比,在化学成分上具有Al2O3、K2O含量高而FeO含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南美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斜坡带发育的白垩系Napo组高伽马特征的UT海绿石砂岩段是成熟探区新发现的隐蔽含油层段。本文分析了海绿石砂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物性特点,并结合烃源岩评价与石油空间分布探讨海绿石砂岩油藏的成藏特征。海绿石粘土矿物以颗粒形式存在,与石英共同构成海绿石砂岩的颗粒组分,海绿石砂岩的孔隙结构具有双峰特征,束缚水含量高,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类型,孔隙类型主要是剩余粒间孔。海绿石砂岩储层中石英次生加大属Ⅱ级,长石碎屑颗粒发生溶蚀作用,含铁碳酸盐类胶结物发育,结合泥岩低的I/S混层比和高的最高峰温值Tmax,指示海绿石砂岩层段属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产物。与海绿石砂岩油藏紧邻的大面积分布的Ⅱ1腐泥型成熟烃源岩就是缓翼斜坡带的生烃中心,大面积连续发育的海绿石砂岩与之构成优越的源储组合,有利于上生下储式成藏。海绿石砂岩油藏表现为近源性、成藏晚期性等特点,规模发育的海绿石砂岩储层得以成藏的主要运聚机制是体积流和扩散流运聚机制。这对盆地其它油区同类油藏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京津地区铁岭组、景儿峪组海绿石~40Ar-~39Ar年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海绿石40Ar-39Ar年龄校正公式,通过测量海绿石中的可膨胀层含量n以及中子活化过程中39Ar的丢失率,求出海绿石的年龄。经测定,京津地区铁岭组、景儿峪组海绿石中可膨胀层含量为5%~6%,中子活化中39Ar丢失率为17%~19%。由校正后的海绿石年龄推测出铁岭组年龄界限范围是1070±10Ma~1175±10Ma,景儿峪组为810±10Ma~900±10Ma。  相似文献   

19.
在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鸡冠山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石英砂岩中发现有海绿石.对海绿石宏观特征分析表明,砂岩中海绿石的含量随着颗粒直径的减小而增大,含量大多为5%~20%.综合野外露头勘验、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和样品扫描电镜观察,对海绿石微观特征分析表明,长龙山组大多为晕边状和颗粒状,也可见其他形态,分析认为该区海绿石属于...  相似文献   

20.
海绿石是海相沉积的指相矿物,通常形成于海进系列,与低的沉积物供应速率有关。本文利用岩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电子探针微分析(EPMA)等技术,对藏西南札达县波林地区夏拉剖面中的海绿石砂岩和含海绿石灰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上述分析表明砂岩和灰岩中的海绿石均为高演化的海绿石,砂岩中的海绿石为原地海绿石,而灰岩中的海绿石则源于下伏砂岩。通过沉积环境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笔者等认为札达地区砂岩中海绿石的出现可能与Albian晚期印度大陆从澳大利亚—南极大陆的彻底裂解而造成的该地区的海进有关。持续的海进过程导致了该地区高演化的海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