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湛江组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湛江组一名,是1954年李树勋在广东雷州半岛湛江市附近进行地质调查时建立的,时代归属于第三系—第四系。张治平(1957)、广东省地矿局地质队将湛江组时代定为早更新世。 湛江组分布于整个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主要出露在滨海和沟谷被割切处,地表分  相似文献   

2.
琼州海峡海底地层划分及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州海峡工程地质钻探表明,上新世以来的地层包括:全新世北尖组、更新世玄武岩、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上新世望楼港组。其中北尖组厚度不均;更新世的玄武岩及湛江组仅分布于琼州海峡两岸,海峡中部缺失;望楼港组分布广泛,以浅海沉积为主,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和粉土质砂。在海峡的滨岸-岸坡地段,地层较复杂,且随着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大,上部地层缺失增多;谷坡-谷底地段,地层相对较单一。从上至下,地层的总体土工指标增大,承载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3.
湛江组灰色黏土空间展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华  汪稔  朱长歧 《岩土力学》2013,34(Z1):331-336
分布于湛江地区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因其特有的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产生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20世纪80年代已为国内众学者所关注。由于湛江组地层在雷州半岛区域内,具有不同沉积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空间展布规律,实际工程中难以掌握其分布特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资料,结合雷州半岛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湛江组地层的沉积环境,在雷州半岛布置27个钻孔进行地质钻探取样。不同区域典型地层剖面图说明,灰色黏土在不同的沉积环境有着不同沉积韵律、埋藏深度、地层厚度等,分布具有区域性,根据层顶埋深及地层厚度分析灰色黏土的结构性对实际工程的影响。同时,根据钻孔地层数据,利用基础 GIS软件平台MAPGIS构建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空间展布规律三维地质模型,全面展示出灰色黏土在雷州半岛的整个展布规律,实现灰色黏土空间展布的可视化,最后简单地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4.
琼北断陷盆地及海南岛西南沿海地区分布新第三纪上新世海相沉积地层。对于采用岩石地层单位有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前者采用望楼港组而后者采用莺歌海组。笔者认为前者应采用海口组,而后者采用望楼港组。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表决通过第四系为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它位于新近系之上,底界由意大利西西里岛的Monte San Nicola"金钉子"定义,也就是由定义格拉斯阶底界的"金钉子"来定义,年龄值约为2.59Ma;更新统的底界也下移到这个位置,格拉斯阶划归更新统,长期争论的第四系的地位和定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琼北断陷盆地及海南岛西南沿海地区(暂名佛罗盆地)分布新第三纪上新世海相沉积地层。对于采用岩石地层单位有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前者采用望楼港组而后者采用莺歌海组。笔者认为前者应采用海口组,而后者采用望楼港组。  相似文献   

7.
初本君  高振操 《地质论评》1989,35(2):136-144
泰康组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岩性以灰绿色、黄绿色、灰白色粘土、粉细砂、含砾中粗砂为主。下部以边滩相为主,间有河床滞留相沉积;上部属于河漫湖相沉积。根据古地磁与热释光测年结果,泰康组断代:底界距今约3Ma、顶界距今1.2Ma。我们认为泰康组时代属第四纪早更新世。其底界即为松嫩平原第四系底界。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雷州半岛新生代钻孔ZKA01揭露的地层序列自下向上为渐新统涠洲组、中新统下洋组、角尾组、灯楼角组、上新统望楼港组、下更新统湛江组和中更新统北海组,涠洲组—望楼港组为滨浅海沉积,湛江组和北海组为陆相河湖相沉积。本文在ZKA01钻孔地层中自下向上88个层位中获取的29311粒孢粉化石的81个属中,选取了常见的种子植物花粉种属42个,通过共存因子分析法,定量重建了研究区晚渐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气候参数,划分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25~17 Ma)、中中新世(17~13.5 Ma)、晚中新世—上新世初期(13.5~4 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1.5 Ma)4个气候演化阶段。孢粉共存因子定量法重建的研究区晚渐新世—早更新世4个阶段的古气候变化过程能较好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相匹配,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温度降低的时间拐点大致可与Mi1a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中中新世可以与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MMCO)相对应,表现为炎热潮湿的气候特征。中中新世晚期的气温是下降的,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Mi3中中新世气候变冷事件。  相似文献   

9.
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平原地处山前冲洪积扇分布区,区内湖泊密布,河流纵横,沉积环境多样。由于第四系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对第四系进行地层划分有一定的难度。前人根据不同的资料对北京平原第四系进行过地层划分,建立了泥河湾组、周口店组、马兰组等多个岩石地层单位。这些地层单位主要是依据沉积凹陷钻孔岩心中的孢粉、有孔虫、介形虫等化石和少量的古地磁数据划分的,实际上仍是年代地层单位。由于这些地层单位划分依据不统一,识别标志不清晰,因此难以得到广泛的共识。近十余年来,随着资料的积累和对第四系三维结构的认识提高,特别是古地磁测年技术的普及,为北京平原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奠定了基础。本文依据40余个钻孔的古地磁测试数据,初步厘定了下更新统底界、中更新统底界、上更新统底界3个等时面。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钻孔、考古发掘和泥炭调查等资料编绘了平原区全新统等厚度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几个主要哺乳动物地点的晚上新世—早更新世界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宏祥 《地层学杂志》1993,17(3):161-170
<正> 中国的第三系—第四系界线的讨论和第三系、第四系剖面的研究,历史悠久,发表过不少论文。30多年来的工作大致在几个方面较多:1.黄土沉积剖面;2.河湖相沉积剖面;3.洞穴沉积剖面;4.海相沉积及滨海相平原沉积剖面。在磁性地层学方面研究及划分第四纪下限,有三种不同的划分:1.地层段的下限与奥特威亚时底界一致,大致是190万年;2.以松山/高斯转换的位置,约248万年;3.上限同高斯顶界一致(248万年),下限在300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当第四系地层厚度较薄时,从野外观测到资料处理都较难得到来自第四系地层底界的反射波,因此无法解释第四系地层厚度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常常是要解决的地质任务之一。并且第四系地层厚度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深层反射波的叠加效果和构造形态。就此,文章介绍一种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旅行时分解法,及其在资料处理与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湛江强结构性粘土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土体赋存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粘土地层为依托,浅析了该地区土的工程特性与沉积特征,发现湛江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强结构性土,属陆相沉积为主的河控三角洲相(即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于受该区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该土集多种地质营力的复杂耦合作用而呈现出特殊的沉积特征;胶结作用是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根本原因,成土演化过程与红土有着"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湛江地区结构性软土的赋存规律及其工程特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拓勇飞  孔令伟  郭爱国  谭罗荣 《岩土力学》2004,25(12):1879-1884
立足于土体演化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软土地层为依托,开展了宏观与微观土工试验研究,探求该区软土赋存规律与其强结构性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湛江软土是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河控三角洲相(即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于受该区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该土集多种地质营力的复杂耦合作用而呈现出特殊的沉积特征;胶结作用是该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根本原因,其强结构性形成机理与当地广泛发育的红土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4.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郑王琼 《广东地质》1999,14(1):9-16
第四纪以来,雷州半岛地主要受上地幔隆起底辟热构造力和北西-南东向区域水平主压应力的共同作用。其构造运动主要表现在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基底断裂活动、地壳形变、地热异常和地震等方面,不同地质时期的表现形式和强度并不相同,早更新世时期该区地壳以间歇性升降运动为主并抬升为陆,在湛江组沉积的同时,伴随有小规模基性火山喷溢;中更新世一晚更瓣世,基底断裂深切活动加强,导在性火山喷发达到高潮,形成石卯岭组、湖光财  相似文献   

17.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区域微观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建华  汪稔  郑郧  韩健庄  陈晓东 《岩土力学》2013,34(7):1931-1936
形成于早更新世的湛江组地层广泛分布于雷州半岛地区,其最为典型的灰色黏土因具有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根据地层学研究结果,雷州半岛各区域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具有不同沉积环境。由于地质成因的差异,灰色黏土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工程特性。工程实际中,灰色黏土工程特性的区域性,使得工程界及研究者对于该土层的工程力学效益更是难以掌握。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研究了不同区域灰色黏土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微结构等微观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灰色黏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存在区域性差异,各矿物成分按照不同比例组合,形成的土体微结构区域特性明显。灰色黏土具有强结构性微观机制的揭示及区域差异性的分析,有利于对该层黏土的全面认知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东营凹陷渐新统东营组的天文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定东营凹陷牛38、郝科1和利1等3口井东营组进行天文地层研究。以牛38井沙河街组一段顶界31.8Ma作为东营组底界年龄,得到3口井各段的年龄平均值为:东二段底28.406Ma,东一段底25.385Ma和顶界24.467Ma。东营组底界(31.829Ma)大致相当于"中国区域地层表"提出的32Ma的渐新统底年龄,但是与"国际地层表"提出的渐新世鲁培尔阶底界(33.9Ma)相差1.9Myr。东三段底界、顶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829Ma、28.406Ma大致可与中国的乌兰布拉格阶或国际的鲁培尔阶中上部相当;东二段底界至东一段顶界的平均年龄大致相当于塔本布鲁克阶或夏特阶。根据东营组岩石地层与天文地层研究认为,在三角洲沉积过程中,东营组各段界线是穿时的,如东三与东二段界线的年龄相差可达1.4Myr。根据偏心率理论曲线和小波分析,夏特阶底界(28.4Ma)附近的变化可能与偏心率100ka左右理论周期的特殊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西沙地区与邻近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之间可对比的地层格架及明确二者之间碳酸盐岩—生物礁群的发育规律,基于岩芯暴露面、生物地层、古地磁及化学地层的分析与相互印证,开展了西科1井的综合地层研究。研究认为该井0~214.89 m为乐东组,底界年龄约2.0 Ma; 214.89~288.43 m为莺歌海组一段,底界年龄约3.2 Ma; 288.43~374.95 m为莺歌海组二段,底界年龄约5.3Ma; 374.95~470.1m为黄流组一段,底界年龄约7.2 Ma; 470.1~576.5 m为黄流组二段,底界年龄约11.6 Ma; 576.5~758.4 m为梅山组一段,底界年龄约13.8 Ma;758.4~1032.46m为梅山组二段,底界年龄约16Ma;1032.46~1179.69m为三亚组一段,底界年龄约21Ma;1179.69~1257.52 m为三亚组二段,底界年龄约23 Ma。  相似文献   

20.
徐起浩 《第四纪研究》2008,28(4):712-720
港仔地裂缝发生于新生代以来强烈活动的琼雷凹陷北部雷州半岛的西海岸,沿构造带展布,形成于凸起和凹陷交界地区。地裂缝局部纵贯沿海岸展布的晚全新世砂堤,切过中更新世火山岩及其风化土和全新世海成阶地。根据其展布区的构造、地形地貌和形成特征,并与近几十年雷州半岛大量发生的地裂缝比较,认为港仔地裂缝可能属构造蠕变地裂缝。该地裂缝揭示了被纵贯砂堤的沉积学特征和形成于巨砾海滩和高能海浪下的古环境。砂堤上部约海拔5m砂堤岩取样14C测年为1360±60aB.P.,结合雷州半岛西海岸、西南海岸其他抬升特征,推测该地裂缝是在晚全新世该地海岸抬升或抬升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