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岭杂岩的组成、构造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秦岭杂岩主要由变质地层、正片麻岩系、性质不明片麻岩系、归属不明大理岩块体及蛇绿岩片组成。变质地层可解体为秦岭岩群、峡河岩群。杂岩的构造格局以3个透镜状块体NW向斜列叠置为特征。杂岩变质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北秦岭俯冲碰撞构造背景,构造线可能为NNW;古生代遭受韧性抬升改造和花岗热穹叠加,构造线NNW;中、新生代整体抬升至表层次,局部受脆韧性剪切变形叠加,构造线近EW。这种构造演化可能揭示了区域大地构造不同阶段构造体制及块体运动方向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变形变质特征的研究及区域对比,认为凤太泥盆纪盆地东缘(黄柏原一带)原划泥盆纪地层应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变质达角闪岩相,其可能是佛坪穹隆构造向西北延伸,进一步证明了泥盆纪时西部凤太盆地和东部山(阳)柞(水)镇(安)盆地是两个独立盆地,中间被佛坪穹隆隔挡。该项成果对研究南秦岭地壳演化和指导凤太地区的地质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苏北东海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中榴辉岩的宏观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竞雄  薛林家 《岩石学报》1992,8(2):161-167,T001
由变质侵入岩和变质层状岩组成的东海地区前震旦变质杂岩中,榴辉岩十分发育,且构造变形复杂。从露头尺度所见七个变形世代,反映了榴辉岩退变质变形序列,初步揭示了该区变质杂岩在不同构造层次因压力、温度及时间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构造变形特征。这为深入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变形规律及大地构造背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变质核杂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三个方面综述了变质核杂岩研究的新进展:(1)通过研究基底滑脱带与兽层脆性断层的产状变化,认为递进变形中基底滑脱带原始产状可能是水平的,而上盘盖层中脆性产状从高角度开始变化;(2)变质核姆岩的形成与热异常和岩浆活动及由此引起的伸展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3)变质核杂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区域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秦岭造山带佛坪基底杂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综合研究表明,佛坪基底杂岩是由普遍遭受多期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中酸性侵入岩构成的结晶杂岩系,结晶杂岩的形成年龄为22-18亿年,受强烈构造热事件改造的年龄为2亿年左右;佛坪基底杂岩经历了基底杂岩形成时期,主造山期和主造山期后3个不同演化时期的构造变形的叠加,改造,主造山期最主要的变形是在早期盖层沿其与基底的界面发生逆冲推覆构造的基础上发生热穹窿叠加变形。  相似文献   

7.
四川石棉地区的前震旦纪基底变质杂岩(“康定杂岩”) 呈断块产出,由中浅(深) 变质岩、变质侵入岩及混合岩组成。在片岩中获蓟县纪—青白口纪球藻类化石;采用锆石UPb 法和PbPb 法获得变粒岩的原岩年龄为1067Ma,变质砂岩的成岩年龄小于853Ma,变质侵入岩的成岩年龄为876 ~828Ma,混合岩的变成年龄为711Ma,结合早震旦世岩体侵蚀混合岩,故将基底变质杂岩的时代确定为蓟县纪—青白口纪。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崤山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积贤 《河南地质》1998,16(2):106-113
小秦岭、崤山地区第二轮1:5万区调查明,两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均包括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花岗岩系。据此划分了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和构造岩石单位。根据其间的层序、时序关系,建立了各自统一的地层-岩石柱,拟出了新的划分对比方案。指出小秦岭地区观音堂组与崤山地区扬寺沟岩组是一次沉积事件的产物,应属同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可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位。根据接触关系,将小秦岭地区呈异岩不整合伏于观音堂组之下的变质花  相似文献   

9.
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徽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河南秦岭-桐柏构造岩相带的东延部分,由于受诸多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河南境内一些完整的岩相带向东至我省境内则残缺不全甚至消失。但根据近几年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北淮阳变质褶皱带自北而南划分为:1.前陆盆地-杨山群;2.前陆反向冲断带-梅山构造岩片(块)堆叠带;3.盖层推覆体-佛子岭岩群;4.基底碰撞杂岩-卢镇关构造混杂岩群。通过广泛的构造-岩石(地层)组合体的时代,岩相对比,并可得出北淮阳变质褶皱带是一南北近于对称的加里东、海西期复式褶皱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出露地壳剖面构造地层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颜丹平  宋鸿林 《现代地质》1997,11(3):290-297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出露地壳剖面构造地层柱自下而上由3个体系构成,即中元古界李伍岩群堆垛层系统,代表深部构造层次中多期、多体制变形变质改造后的扬子地台基底;古生代褶叠层系统(中间韧性流变层),其中的3个岩组具有不同的褶叠层构造地层型,其时代分别为奥陶纪、早志留世和二叠纪;最上部为浅部构造层次纵弯曲变形的三叠纪西康群板岩带。在各体系之间以及各体系内部,发育了一系列的顺层韧性剪切滑脱带;其中以分割基底堆垛层与下部盖层流变层的区域性韧性剪切滑脱带最具意义,我们称之为基底剥离滑脱带。  相似文献   

11.
作者1982年对内蒙古潮格旗以北伊很查汗庙-勃尔和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做了大量的室内工作。通过对23个变质白云母的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3对黑云母-石榴子石矿物对的元素分配系数及4个闪石类矿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认为该变质带变质压力大约1.5-4kbar,变质温度约470-550℃,应属于低压高温变质带。该带中的闪石矿物应为钙闪石类。没有发现蓝闪石片岩带。  相似文献   

12.
有关闽北麻源群、浙西南陈蔡群、冀东麻粒岩和冀西南阜平群变质流体与变质反应温度关系实例研究表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温度存在着明显的缓冲效应,缓冲的温度范围可超过某些变质相或变质带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变质流体同变质温度、压力一样,是划分变质相带一个独立参数。本文从热力学理论上解释了变质流体对变质反应温度缓冲作用的机制,并对缓冲强度进行了估算,据此阐述了变质流体在变质相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区属于西伯利亚地块和塔里木—中朝地块之间的古生代陆间地槽,经历了由活动—稳定—活化解体—再稳定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两大变质旋回。在前震旦纪变质旋回中,先后发生了太古期、早元古期和晚元古期变质作用,它们的热流值表现为由高到低的旋回性变化。在古生代变质旋回中,加里东期和华里西期变质作用广泛发育,它们的变质作用类型表现为多样性的特点,变质带则是具有由北部和南部边缘向内部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阐述蓝片岩的原岩以及变质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蓝片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弱Eu正或负异常,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OIB相似,其原岩可能为OIB型玄武岩。详细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蓝片岩记录了俯冲峰期蓝片岩相变质和峰期后绿片岩相变质两个变质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蓝闪石+钠长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蓝闪石+钠长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通过Na_2O-Ca O-Fe O-MgO-Al_2O_3-SiO_2-H_2O-O体系相平衡计算,得到两个阶段的压力范围分别约为0.95 GPa和0.40 GPa。  相似文献   

15.
During the 1:5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in Jimo,east Shandong Province,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supracrustal rocks and N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plutonite were newly discovered. These rocks displayed inclusions which had occurred in the Mesozoic granite,and the main lithologies are schist,granulite,marble,and granitic gneiss. Geochemical analyses suggest that N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plutonite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K,metaluminous to weakly peraluminous. They are enriched in LILE and depleted in HFSE,with moderately enrichment of LREE,weak fractionation of LREE from HREE and negative Eu anomalies. The surface age of plutonic rocks in the survey area is 770.2±2.4 Ma,representing the age of magma crystallization,which is agreement with the the Neoproterozoic magmatic event after Rodinia supercontinen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ern China continental block. In addition,the age of sporadic distribution(298 Ma and 269 Ma) is mixed zircon age,representing the rocks experienced metamorphism in Indosinian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mineral assemblages,and the characteristic metamorphic minerals and temperature pressure conditions,four metamorphic facie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amphibolitic,epidote amphibolite,greenschist,and mid-high pressure greenschist. Analysis of tectonic setting suggests that granitic gneiss is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and was involved from the continental margin magmatic arc to intraplate environment. Jimo is distributed in the east of Zhuwu fault,and has the same Spatial distribution location with the Weihai uplift UHP metamorphic belt rocks. The metamorphic rocks in Jimo area have simila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s,tectonic setting and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with that in the Sulu UHP metamorphic belt. Therefore,Zhuwu fault may be the boundary fault of Sulu UHP metamorphic belt.  相似文献   

16.
陈曼云  金巍  郑常青 《岩石学报》2009,25(8):1749-1752
变质岩分类的三要素是:变质岩的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组构(结构、构造)和变质岩的成因(变质作用类型和形成变质岩的物理化学条件).由于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组构特征和形成变质岩的地质环境十分复杂,致使至今尚无以变质岩分类三要素为基础的、内容比较完善的分类方案.本文中主要变质岩的分类是以其分类三要素为基础编制的,首次将不同成因的变质岩类并列于同一表中、将鉴定变质岩的主要标志性矿物成分和组构特征列入同一分类表中.该分类对鉴定变质岩石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分类表中涵盖了自然界主要的变质岩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反映1987年以来国内外变质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1)变质P-T-t轨迹与区域岩石学研究;(2)变质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3)高压、超高压变质。变质p-T-t轨迹按地壳拉张区、地壳增厚区、俯冲带和麻粒岩相变质地区等不同构造环境予以论列;变质流体岩石的相互关系是按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和麻粒岩相变质地区等三个类型对比描述。高压、超高压变质研究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也提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柯石英榴辉岩岩石学和榴辉岩相岩石学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在长春召开,历时4天。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变质地质学的各方面课题广泛交流了研究成果和观点;讨论涉及变质图的编图原则和方法及变质作用类型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和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进行了较集中的讨论。与会代表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各时代造山带长期复杂的变质和变形作用的演化历史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时间关系。对花岗质岩石学及与变质岩系有关的金和铀的成矿作用也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尔泰地区冲乎尔递增变质带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黑云母带、绢云母-绿泥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合变质变形关系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将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峰期和晚期3个阶段。早期和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压型递增变质带,晚期则属于后期的退化变质过程。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这种递增变质带的发育特征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反映了阿尔泰造山带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内蒙古东南部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研究,指出变质流体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对脱水变质反应的平衡温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以热力学理论对这种控制作用的机制和程度加以解释和计算,据此阐明变质流体在划分变质相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