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限元直接迭代算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提出了有限元直接迭代算法。推导出了直接迭代格式的统一公式,并给出了几种网格剖分方式下的有限元直接迭代格式的具体形式,讨论了各剖分方式的优劣。编程实现了该算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2.
岩体结构三维无缝建模与四面体优化剖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能雄  段庆伟  田红  于沭 《岩土力学》2008,29(10):2811-2816
复杂地质特征给数值模拟的建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岩体结构三维无缝建模方法。将直接法拓展到四面体网格剖分中,实现了基于岩体结构无缝模型的四面体优化剖分方法,从而为数值模拟提供既符合地质实际,又有较高网格质量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方法建立了某拱坝坝肩岩体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四面体优化剖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基于自适应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带地形MT数据二维Occam反演进行应用研究.自适应非结构三角形网格能够准确地模拟起伏地形和复杂地质构造,正演网格由有限元解的后验误差估计指导自动细化,保证了模型响应的准确性,反演网格在反演目标区域采用精细网格剖分,在模型边界区域采用粗网格剖分,在满足反演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不必要的反演...  相似文献   

4.
二维地形不平条件下均匀外电场的有限差分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二维不平地形条件下中梯装置电阻率法正演问题的有限差分算法。引入了数学上的某些新进展:采用三角形和矩形相结合的方式对求解区作剖分,以积分插值法导出有限差分格式,用多层网格修正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从而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模拟精度和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测量方式(井-地,地-井,井-井)下点源场井中电法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考虑到深度方向上大范围的网格剖分和井眼的影响及井-井测量等因素,采用放射状三棱柱单元的网格剖分方式,以提高网格质量,减少剖分单元数;给出了三棱柱单元的坐标变换公式,进行精确的单元积分,减少了单元积分时间;结合非结构化网格技术,实现了复杂模型的模拟;开发出相应的程序实现了复杂条件下(如考虑井眼影响、井井测量、倾斜井情形、地形起伏等)电法测井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及计算效率,并对不同情形下的异常响应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的反演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泄洪洞整体三维紊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用、高效的泄洪洞整体三维紊流数值模型,对滩坑水电站泄洪洞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型采用引入VOF方法的k-ε紊流模型,结合通用性强、易扩展的非结构混合网格。为克服网格扭曲给计算精度带来的影响,用一种改进精度的格心格式计算通量,使之具有非结构网格剖分的灵活性,程序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又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数值模拟结果和模型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是实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以点源二维地电断面为例,着重计论迭代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网格剖分以及模拟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网格方法面临的剖分困难,将基于径向基函数的配点型无单元法用于重磁二维正演。主要研究无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包括配置-中心节点的设置、形状参数的选取、边界条件的处理、微分方程的离散、矩阵方程的求解等一系列具体问题。通过重磁二维正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剖分尺寸下,无单元法的计算精度高于有限元、有限差分正演;相比于网格法,无单元法还具有节点设置灵活、不用网格剖分、程序编写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电法测井不同测量方式(井—地,地—井,井—井)下点源场井中电法的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采用六面体网格剖分方式来对模型进行剖分,运用一维非零元素行压缩存储模式来存储系数矩阵,减少了内存需求和计算量;采用不完全Cholesky共轭梯度(ICCG)方法来求解线性方程组,提高了求解效率;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实现了井—地、地—井、井—井、倾斜井条件下的电法测井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设计的算例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性,并且分析了各种情形下的异常特征,为进一步的反演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结合快速Occam算法对海洋可控源电磁(CSEM)与大地电磁(MT)数据进行二维联合反演试验研究。非结构三角形网格能够准确地模拟起伏地形和复杂地质构造,对反演目标区域采用精细网格剖分,其他区域采用粗网格剖分,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不必要的计算量。将CSEM与MT数据加入到同一反演数据集中,通过对联合反演数据权重公式进行推导,构建CSEM及MT数据相关权重因子,控制不同数据的拟合权重来实现联合反演。最后对不同模型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比单一反演对海底构造与异常体的还原度更高,验证了联合反演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王威  肖云  葛修润  王水林 《岩土力学》2012,33(4):1275-1280
在充分研究了水电工程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水电工程数据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网格分块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并根据地表数据和地质数据的不同,分别提出了基于等高线切割的地表数据分块算法以及基于钻孔数据分布特点的地质数据分块算法,进一步利用边界缝合方法解决了分块引起的裂缝问题。在建立好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网格分块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网格分块的快速开挖算法。并分析了网格分块建立的地质模型比传统的地质模型的优势。通过西南某水电枢纽工程实例,检验了网格分块地质体建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绿泥间蜡石微结构的高分辨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高分辨电镜(HRTEM)所得的绿泥问蜡石的[001]、[110]和[100]晶格像。根据大量观察,业已证实绿泥间蜡石c~*方向Co-Py的规则堆垛及绿泥间蜡石晶畴的稳定性,也揭示了绿泥间蜡石雏晶内、外存在的许多有意思的微结构现象。这些现象有锂绿泥石微分凝晶畴;a,b方向的无序;畴间的协调,不协调堆垛和楔形晶层的插入;晶层的弯曲和侧相变;绿泥间蜡石畴内层堆垛的有序/无序。所有上述现象已予解释,并认为这是造或间层矿物一维有序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不同于基本微粒说的观点,并以自组织理论讨沦了该晶体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地质构造量化指标的网络化统计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指标的和量化获取是地质构造定量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探讨了断层构造定量评价指标的网格化剖分,地质信息的存储与提取,评价指标的统计算法。断层构造的主要量化指标包括新层要数,断层长度,断层密度,断层强度和分维值等。设计的统计算法,从搜索断层与网格ID之间的映射关系入手,统计层经过的各结点的指标值,仅对断层各结点邻近的网格ID进行搜索,减少了搜索点个数,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西昌盆地七里坝构造油气化探异常特征及构造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西昌攀西盆地七里坝构造油气化探工作 ,发现了油气化探弱异常 ,进行了化探异常特征、存在形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七里坝各类异常是该构造内存在有异常源 ,但异常源的烃量可能已有相当部分逸散掉了  相似文献   

15.
谭飞  邓帮  张东明  王元汉 《岩土力学》2010,31(Z2):75-78
将杂交边界点法与迭代法相结合,求解有自由面的渗流问题。杂交边界点法基于杂交位移变分原理和移动最小二乘近似,利用基本解插值域内的场函数,而边界上的变量则用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是一种纯边界类型的无网格方法。利用该方法只需在边界上布点而不需要划分任何网格的特性,先假定自由面的初始位置,再进行迭代求解。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计算量较小,适合于求解各种具有自由面的渗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川东薄皮构造模式之我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展布形态在卫星像片上所反映的影像特征──向斜扬起端呈三角形尖角翘起,背斜倾没端呈圆润的形迹逐渐隐没于地下的现象,从而判定薄皮构造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一般的箱形褶曲。并指出薄皮构造中的三种褶曲形态呈上下叠置的关系。在外营力的剥蚀与破坏影响下,薄皮构造受到程度不同的剥蚀破坏而呈现出不同的褶曲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采自内蒙古下泥盆统珠斯楞组的Homalophyllum属的系列切片及电镜研究表明:(1)其个体发育早期,主隔壁细长,无中轴,至晚期,上隔壁变短,一级隔壁在轴部膨大形成明显的中轴。(2)骨胳构造以纤状骨骼为主,呈扇状排列,规则完整的晶榍构成隔壁构造。其基本组成单元为向上逐渐展宽的桨状晶条。本属的层状骨骼为方解石晶片,只见于外壁部分。笔者对Homalophyllum colmniferum(新种)也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混沌控制反演系统构造及算法逻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适用于非线性反演的混沌控制反演系统构造方法及求解控制矩阵的算法逻辑设计。该方法在迭代反演控制参数和迭代反演输出结果之间建立耦合关系,通过时时修改控制参数保证迭代稳定收敛到预期的解空间。在求解过程中,应用数据结构方法分析了混沌控制理论中计算控制矩阵的数据结构,采用树形结构表述出控制矩阵计算过程中下标的取值逻辑,利用可以复读栈中元素的中序遍历来遍历每一棵树,寻找各元素的组合序列,给出的数值算例说明了混沌控制反演方法及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mixed finite elements and numerically study an integrated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fluid flow and compaction in a sedimentary basin. This model describes a single phase incompressible flow in a two-dimensional section of a sedimentary basin with vertical compaction. At each time step, an iterative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is model.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grid movement is based on the mass conservation and movement of sediments in the basin, while the mixed method is utilized to solve the fluid flow over the moving grid.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is iterative algorithm and show representative solutions for the model under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